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研究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研究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的对象为高校图书馆馆长、IP学科馆员、科研人员、学生4类人群。由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一项新兴服务,故其相关培训组织门槛高、难度大,且需要跨行业协作。此外,该模块可以更好地促进科研人员和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研究

本着实用性原则设计培训体系框架,借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分类指导大纲的设计思路,经过认真调研,围绕高校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流程,把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课程体系定为五大模块:①知识产权意识强化;②知识产权基础知识;③知识产权信息检索;④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与运用;⑤知识产权申请流程详解及专利文书撰写。

这五大模块构建了培训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每个模块包含若干子模块,不同的子模块之间有互相承接的关系,也代表不同的内容深度。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的对象为高校图书馆馆长、IP学科馆员、科研人员、学生4类人群。不同子模块的课程组合,可以为不同类型、不同层级对象进行分级培训。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总体目标:增强图书馆馆长的知识产权意识,夯实高校图书馆IP学科馆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报分析能力,提高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检索分析能力,提升高校学生的知识产权信息素养。

由于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一项新兴服务,故其相关培训组织门槛高、难度大,且需要跨行业协作。可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国家、省市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联合牵头,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开展较好的高校或地区率先组织实施,也可借助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联盟组织、高校图书馆各级行业学会及各类图书馆联盟的力量,在全国及地方范围组织发起,聘请国内外知识产权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专利审查员、专利信息分析师担任授课教师,依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进行课程组织。特建立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框架,如图4-2所示:

图4-2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框架

3.1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培训课程体系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高校多主体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课程体系模型。培训课程体系是培训体系框架的核心内容,其设计总体脉络是:战略层(意识)—法律层(基础知识)—技术层(信息检索与分析运用)—操作层(流程解读及文书撰写)。

模块A知识产权意识强化,属于战略层。从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解读入手,进一步阐述高校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探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定位、服务内容、服务模式等,是对图书馆馆长培训的重点模块,该模块有助于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厘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发展思路。此外,该模块可以更好地促进科研人员和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

模块B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属于法律层。重点从法律角度开展教学,从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到世界主要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而到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及国际条约的阐述,高级课程则注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与共享机制的研究与讨论。

模块C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属于技术层。是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层级。初级课程重点在信息检索一般技术、专利文献及专利信息检索方面,中级课程重点在专利新颖性和创造性检索方面,高级课程主要在专利检索策略及专利大数据开发及运用方面。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模块对于IP学科馆员来说是核心模块,又是专利信息分析和运用的基础。

模块D知识产权信息分析与运用,与模块C一样同属于技术层。该模块是面向IP学科馆员围绕专利信息服务的培训课程,属于重点难点内容。由3部分内容组成:专利分析流程、专利分析方法、专利分析典型应用。专利分析基本流程属于初级,旨在让IP学科馆员懂得完成一项专利分析项目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其中行业技术调查及技术分解是基础能力,专利分析数据处理、读懂专利分析图表、制作专利分析图表是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学会撰写完整专利分析报告;专利分析方法属于中级培训内容,包括数据层面、技术层面、产业层面3个层次的专利分析方法;专利分析典型案例则是高级培训内容,涵盖了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类服务要求,如专利预警、专利分析评议、专利导航、专利布局分析、专利挖掘分析、专利价值和质量分析等。这个模块从初级到高级不断深化,旨在让IP学科馆员面向特定任务需求完成专利信息服务,撰写满足用户需求的高质量专利分析报告。

模块E知识产权申请流程详解及专利文书撰写,属于操作层。重点让科研人员和高校学生了解知识产权申请流程及相关文件的撰写。

3.2 课程分级分类设置原则

针对4类群体设计培训课程,其中IP学科馆员是受培训的主要群体,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既承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又承担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因此对这类人群的培训是全面而系统的,由浅入深分3个难度级别。而针对图书馆领导层的培训则重在政策层、理念层的培训,不分级别;针对科研用户和高校学生的培训,重点在专利基础知识、基本检索技能、专利申请书撰写等方面的培训,针对科研人员的培训不分级别,针对高校学生的培训分初级和中级两个级别。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分级分类内容设置如表4-3所示:

表4-3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培训体系分级分类内容设置

3.3 培训目标(www.xing528.com)

围绕基本知识、基础能力、基本技能、高级技能这条主线构建培训体系。对于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强调培训的系统性,对于其他人群则强调按需培训,以解决各类人群的普遍性问题为着眼点,故4类人群的培训目标均不同,培训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图书馆馆长的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和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知识产权与高校科研创新的密切关系,具备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重在强化图书馆馆长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意识。

IP学科馆员培训目标:初级培训目标是了解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职责要求,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具备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加工的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基本能力;中级培训目标是了解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制度,熟练掌握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业务技能,具备独立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及完成常规性专利检索与分析报告的能力;高级培训目标是深入了解掌握国内外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精通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技巧,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熟练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够独立带领团队为用户完成复杂度高的知识产权分析工作。

科研人员的培训目标:了解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知识产权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的法律意识,充分了解知识产权与科研创新的紧密关系,具有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的培训目标:初级培训目标的重点是了解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申请确权等相关基础知识,具备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意识;中级培训目标重点在掌握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基本技能,学会撰写专利技术交底书等方面。

3.4 培训学时、培训方式、考核方式及培训师资

3.4.1 培训学时

对于图书馆馆长的培训总学时应不少于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面授课程不小于4个学时,其他可以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对于IP学科馆员培训不少于50学时,以面授上课为主,面授不少于40学时,其中检索模块和分析模块各占三分之一学时,其余模块合计占三分之一,上机实习10学时,实习内容重点在检索操作,以及分析模块的数据处理和图表设计方面,初中高级培训学时安排略有不同;对于科研人员培训不少于8个学时,其中面授不少于4学时,对于学生培训不少于16学时,其中面授不少于12学时,上机实习4学时,重点在专利信息检索操作。

3.4.2 培训方式

主要以理论教学、高峰论坛、案例教学、研讨沙龙、操作演示及上机实习等方式。理论教学重点是讲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如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检索基础理论、情报分析基础理论等,期间可穿插使用研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则重点在检索模块、分析模块及撰写模块采用,旨在提升实操能力;上机实习重点在检索模块及分析运用模块的数据处理部分。

3.4.3 考核方式

主要针对IP学科馆员进行考核,以闭卷考核为主,附加大作业考核为辅;为提高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用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对他们的培训设计课程考核环节,对于考试合格者发放合格证书,考核主要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采取闭卷考核方式,线上考试为主。鼓励图书馆馆长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可以不参加考核。

3.4.4 培训师资

对于重点培训群体IP学科馆员可采用集中培训方式,可聘请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师资人才、知识产权审查员、专利信息分析师等就对应模块进行检索、分析、撰写方面的培训。面向图书馆馆长的培训可以和面向IP学科馆员的培训联合进行。面向科研人员和学生的培训,可以由本校的IP学科馆员担任培训讲师,如有条件,也可请当地的专利审查员和专利信息分析师等来校开展培训讲座。综合以上内容汇总成一览表,如表4-4所示:

表4-4 面向多主体的高校知识产权培训课程体系教学组织一览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