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与发展的改革成果

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与发展的改革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对当前影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进行思考,有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中介性因素作用的更好发挥。而且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探讨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也显著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中小学体育师资培训与发展的改革成果

课程与学生发展之间的价值联系是通过教师参与的活动来完成的,即课程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创造性地参与才得以完成的。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和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得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准位置、对促进师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背离,教师教学技能素养不高,课程意识不强等已成为制约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保证体育课程价值的顺利实现,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途径中,以“继续教育”为主的各种“教师培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对当前影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培训进行思考,有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中介性因素作用的更好发挥。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培训

所谓教师的发展,是指教师生命潜能和价值的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的延伸和扩展。[5]涉及教师“教”的活动,也涉及教师与同伴及其他人一起共同开发新策略与方法的活动。一个教师的发展除需要用心努力达成外,还需要通过人为的用心努力去推动、促进、提升或改进。教师的发展,包含着对教师的三个基本看法:(1)教师是专业人员。所谓的“专业”可以理解为教师在专业领域中“教育行为与教学活动”的专业表现。对于专业的教师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有效的解决,能在错综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做出最佳的教育行动;其次,能积极主动的对教育进行改革,积极对自己的同事产生专业的影响。(2)教师需要持续的发展。一个在教龄上较高的教师,但在其心智上仍存在着发展的空间。而且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能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学校能实现教育改革,其有效的手段是教师个体的专业生活产生根本的转换。(3)教师是学习者与研究者的综合体。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而这种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引导”的结果。教师在教育行业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能进行思索、研究和改进,所以由专业教师解决专业的实际问题是最合适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教师的学校和研究指的是教师自主的行为,并不包括社会要求下被动的学习与研究。

从上述内容可见,教师是专业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教育情境中做出最佳的教育行动,对自己的同事产生专业取向的影响力。学校实现改革的前提是教师个体的专业生活产生根本的转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发展的主要部分,离开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落实。

教师的专业成长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教师专业特性。这里的发展包括专业特性或者是内部专业结构的成长与改进。从学科特性上说,教师专业既是学科专业又是教育专业;从包含的特质来说,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熟悉,同时还包括了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意特质等认知活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整体的提升;

二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教师成长的结果,同时也是成长的过程。从结果方面来看,指的是教师达到了专业成熟的水平;而从过程来看,指的是教师为达到专业的水平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经历。这一活动是动态和静态统一的结合;

三是教师自身是专业发展的主体,也就意味着自身拥有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可以对专业发展进行设计和监控,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的自身经验和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是在日常的实践中经过学习和探究形成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本身主动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发展。

探讨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也显著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学习活动,途径主要包括“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专业发展途径主要有:校外培训、校本培训、课程研究、反思性课程决策实践、文化浸润等。

校外培训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如大学、教师进修学院和教育科研机构,对教师进行培训。主要的形式有:学科进修,短期培训,校外考察与调研,校外专家的指导等。校本培训是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本校的条件为基础,以本校的实际为出发点,依靠本校的力量对教师进行培训。校本培训的形式主要有:专题研讨式,个别指导、自学式,课题研讨式,专题培训式,资源共享式等培训形式。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培训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补偿性培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政府举措:198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工作会议: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中小学师资队伍;

二是探索性继续教育(20世纪90年代—1998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于1990年召开,会议提出:完成学历补偿教育和岗位培训任务后,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针对已经达到学历标准的教师,主要的培训目标是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在1991年基本完成。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意见》、《关于开展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的意见》;

三是普及性继续教育(1999年后)。1999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会议全面启动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1999-2000)”,这一决议的面向对象是全体中小学教师、突出骨干教师,而重点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达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目的。

1999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十分重视教师的发展问题,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作为“九大内容主题”之一。

教育部2001年10月颁布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通知》(教师[2001]2号)指出“在新课程实验推广”的进程中,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各地必须认真做好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以便使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将这一工作当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200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培训管理办法,建立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探索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健全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

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 4号)强调:“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取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可见,提高教师素质对于保证课程改革和课程价值的顺利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

1. 关于体育教师培训的调查

根据调查和访谈,教师在职教育与培训中主要有以下相关问题:

◆“较满意。最好多增加一些教师互相交流的机会。”

◆“较满意。希望请有关专家做有针对性的专题报告,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实践活动。”

◆“比较满意。针对性有时不是很强,培训的人有时是理论基础方面较强,但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应该理论与实践结合,需要高层次专家的指导,这样的专家需理论、实践两方面都很强。”

◆“大体满意。希望能对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多增加主题研究课和观摩课,提高评课质量。”

◆“还可以。培训内容、方式还可以,但效果一般。因为,不同学校学生的素质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希望今后培训时多增加一些实际教学经验的交流。”

◆“效果一般。培训内容理论较强,忽视操作和评估。希望校本培训多一些,这样更实际一些。”

◆“培训时间和学校工作有冲突,效果一般,有时难以致用。建议征求老师的意见,看老师希望在哪方面需要培训。”

◆“不是很满意。针对性不强,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拿来用的内容很少。希望今后的教师培训要有针对性,最好多用一些案例。”

◆“不太满意。希望培训建立共享网站,资源共享。加强实践能力培训。”

◆“不够满意。内容不够前沿,不够实用。”

◆“不满意。内容不切实际教学需要,方式单一,效果不好。培训要有系统,多种方式,并与实际课堂教学联系起来。”

◆“根本不满意。走形式。希望有针对性的培训。”

◆“当前培训内容太杂,培训应以学科为主,并注重教法的培训。”(www.xing528.com)

2. 关于教师培训中存在主要问题

(1)培训内容

◆内容不实际,不够前沿,不够实用;

◆没有新意,缺乏活力等;

◆缺乏教法、评估等实际操作运用方面。

(2)培训方式

◆方式不新颖,单纯灌输,讲授为主;

◆实践、观摩、课例分析少。

(3)培训效果

◆缺乏课堂针对性,远离教学实践,没有实际意义;

◆理论和实践结合少,缺少具体指导;

◆培训脱离教师专业发展内在需求;

◆校本培训不足。

(4)教师对未来实际培训的希望

◆内容更前沿,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层次专家指导;

◆与课堂教学实际情景结合,结合课例,有针对性指导,多增加一些主题研究课、观摩课;

◆增强针对性,操作性,能够切实用于教学实践;

◆地域和校际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

◆更具实用性、时效性、相互交流的机会;

◆了解教师需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多种培训方式结合,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

◆培训以本学科为主,注重教法。

(二)未来教师培训的思考

1. 跟踪教师培训发展趋势,更新体育教师培训理念

随着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对教师教学素养的挑战,教师培训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台湾学者郭丁荧总结了当前对教师培训的五点建议:

第一,教师作为焦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进修的主体和方式;

第二,教师反思和探究的建构过程,要鼓励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同时也要对教育制度和社会文化进行反思;

第三,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实务经验和知识结构相结合;

第四,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合作或实施行动研究,对合作沟通和互动的方式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五,需要有教育资源和评价制度的配合。

以上五点建议,可以折射出当今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即关注教师的需要,包括教师的兴趣需要,将教师置于中心;提倡反思、探究培训方式,强调教师的自我建构,鼓励教师对课堂教学和文化进行反思;培训内容注重结构性知识和实际经验;鼓励教师参与、交流、合作;关注教学资源和评价。[6]

以往的教师培训内容,对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关注不够,没有帮助提升教师反思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缺乏主动参与的动机和热情。要提高教师培训效果,需要从理念上更新,在实践中总结、创新。

2. 未来体育教师培训的内容、方式策略

调查了解到,广大体育教师对未来的培训提出了具体的愿望和要求,他们的需求不是以传授系统的、一般的知识为主,而是希望与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紧密相连。他们期待有实用性、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希望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实际上,面向教师需要的培训不仅要关注教师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还要考虑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

国外有学者提出的教师培训的6项内容颇具启发:即以活动为基础,要有反思性,关注过程和产出,基于课堂实践,与后续活动相关联,持续监测。该模式将实践、反思、行动作为培训的内容依据和来源。反思是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7]

反思与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机制。教师培训内容应主要来自教师实践中的问题和培训者所倡导的成功的教学案例,通过对话、讨论,引导教师正确反思。紧紧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相关联,以教师实践为案例研究,并鼓励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尝试培训中所倡导的举措;同时注重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反馈,鼓励教师对内容有更多的思考和分析,及时调整内容。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最好的培训内容资源,他们的经历会为培训的思想和技能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培训者要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共同探究的平台,使大家在共同研究过程中达成共识,不断生成培训内容。在培训的方法策略上,注重参与式、反思式和案例教学,鼓励教师参与到培训的设计和实践中来,把教师的培训活动引向深入,应运用讨论的方法和问题解决训练法,开发教师潜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行动中研究,运用实地的考察,给教师提供实际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