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学习品质:故事讲述与实践指南

儿童学习品质:故事讲述与实践指南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早期就会展现出不同的学习品质,因此,通过学习故事评估儿童学习品质,能够更加清楚地展现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组成因素。以下通过两个学习故事来分析识别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品质。

儿童学习品质:故事讲述与实践指南

故事讲述(Storytelling)一般包括儿童的各种作品和教师、家长的反馈,讲述儿童在一定时期内的成长故事(Litjens,2013)。新西兰儿童早期教育专家玛格丽特·卡尔(Margaret Carr)及其团队经数年研究发展而成的一套采用叙事方式进行学习评价的方法(卡尔,2016)。

一、学习故事(Storytelling)

在新西兰早期教育中学习故事是应用范围广泛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新西兰的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中儿童被看作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基于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教育价值观引领,在新西兰的各类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师广泛使用学习故事旨在观察、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学习,同时记录所有儿童的成长轨迹和学习旅程。

学习故事是一套形成性学习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儿童学习,评价儿童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是指与当下情境相关的学习策略和动机的累积,即是指一整套和参与有关的机制,卡尔等人认为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具体是指儿童准备好、很愿意并且有能力使用不同的方式参与这3个维度,体现了儿童学习意向和对场合的敏感及能力的结合。具体来看,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包括了5个领域:儿童感兴趣、在参与、遇到困难或不确定情境能坚持、与他人沟通、承担责任(卡尔,201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故事评价中感兴趣的学习结果即有助学习的心智倾向,这与儿童学习品质的某些核心因素非常相似,例如,儿童感兴趣、能够参与活动、遇到困难和不确定情景时能坚持等。儿童早期就会展现出不同的学习品质,因此,通过学习故事评估儿童学习品质,能够更加清楚地展现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组成因素。

学习故事注重与儿童、家长、其他员工和教育实践工作者自己四类读者进行沟通,教师通过观察进行解读、讨论以及达成共识,突出儿童的长处,从而促进儿童的参与状态,逐渐复杂和深入(卡尔,2016)。国内研究者也就学习故事进行了探索研究,指出作为对儿童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一种工具,学习故事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文件来记录儿童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并且支持儿童建立对自身人格的认同(路奇,2016)。学习故事符合个体学习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成人通过对事实的记录从而将评价聚焦于儿童的学习过程,重点关注儿童想什么、怎么想以及为什么想(何婷婷,2018)。

二、学习故事的评价程序

学习故事旨在评价儿童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评价焦点在于儿童和学习,采用故事序列来对儿童的学习进行评估。学习故事的具体实施包括了4个主要的评价程序——描述、讨论、记录和决定,这些评价程序也可能会重叠交织在一起或者没有按照顺序发生,例如,成人有可能会对儿童学习进行描述,随后,成人没有经过讨论或者记录就会决定怎么样回应(卡尔,2016)。

描述:即对儿童学习进行界定,发展和应用与当地存在的学习机会相关的设想。描述儿童的实际行为和情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早期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应用描述这一过程时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例如,开展能反映所处环境中的学习机会和课程结构化的观察,重点关注儿童的长处和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儿童没有做到什么(卡尔,2016;张亚妮,程秀兰,2016)。

讨论:即与其他教师、儿童以及家人交谈,从而发展、证实或者质疑某一种解读。成人围绕学习故事进行的讨论旨在就某些观点达成共识,支持儿童理解什么样的学习在这里是有价值的,探寻儿童对自身学习的看法,以及将家庭纳入学习和评价过程中。成人通过讨论儿童行为,分析在此情境中儿童发生了哪些学习、我从中知道了什么,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讨论的要点是调动成人的实践经验以及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儿童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表现出哪些学习品质,例如,“我认为在这个学习活动情境中我看到了××类型的学习”“对于我们班一一,今天我又有了××方面的新认识”(钟启泉,2012;卡尔,2016)。

记录:即成人使用某种方式把评价记录下来,如文本、照片以及收集到的作品。教师可采用文字、照片以及视频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收集儿童在某一时间段或某一活动中的行为、语言和情绪等表现,以利于进行观察记录,关注的核心是儿童感兴趣以及能做的事情。学习故事也可以反映家长和儿童的看法,支持家长和儿童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卡尔,2016;张亚妮,程秀兰,2016)。

决定:即决定下一步可以做些什么,如自发的回应、非正式或者正式的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决定“下一步往哪里发展”,解决“如何办”的问题。教师回应儿童的提议、发起提议、改变发展方向和介入,在回应中作出决定,共同计划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和学习场,例如,优化课程内容、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学习环境创设等多层次的支持策略(卡尔,2016)。

在不断的描述、讨论、记录和决定中,成人可以随时随地观察、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亮点,解读、支持和促进儿童学习,帮助儿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学习故事聚焦评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心智倾向,追踪儿童的学习兴趣、参与以及在困境中坚持等领域,由此看来,通过学习故事可以评估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组成因素。

三、学习故事与学习品质评估

学习故事作为一种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的评量方法,展示并记录着儿童的学习轨迹以及他们在寻求意义时所经历的过程。学习故事可以通过故事序列对儿童在学习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参与、在困难中坚持等学习品质要素进行评估。以下通过两个学习故事来分析识别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品质。

学习故事1

汽车轨道

幼儿:康康(2岁8个月)、哲哲(2岁6个月)和轩轩(2岁4个月)今天开展建构活动,小朋友们一起玩木质积木。倪老师看见康康、哲哲、轩轩分别在拼长木条(图6-1)。(www.xing528.com)

倪老师问:“你们是在铺轨道吗?那把轨道接起来看看,会不会变得更长一点呢?” 倪老师和康康一起拿了一个长方形木条去接上其他小朋友的轨道。但是,康康很快拼到了墙角,他又在旁边把轨道拐弯,继续拼起来(图6-2)。轨道接好以后,轩轩和哲哲拿出了自己带的小汽车,开始在轨道上开动起来。康康没有带车,于是他坐在地上拿了一个圆柱放在轨道上继续搭(图6-3)。有些地方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他也会先连接好木板再把圆柱放上来。

图6-1 搭积木

图6-2 平铺

图6-3 垒高

3岁幼儿的建构技能水平一般为平铺与垒高。通过这个学习故事,我们看到康康、轩轩和哲哲关注到了老师和同伴的活动,表现出学习者的兴趣和好奇心,孩子们主动选择在自己位置前把长木条平铺,显示了他们对积木游戏活动的参与。

在观察轨道游戏后,倪老师引导幼儿可以一起完成一个由十几个长木条拼成的轨道。在遇到“轨道遇到墙,无法继续拼接”的问题时,康康尝试通过将木条拐弯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也体现了康康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的坚持与专注。同时,在其他两个小朋友都拿出小汽车在轨道上开的时候,康康没有带小汽车,他就在轨道上用圆木块垒高继续游戏。之后,倪老师在日常班级活动中也不断发现这几个男孩对小汽车有较大兴趣,也会带车来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玩。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建构活动中与幼儿分享有关汽车轨道与桥的照片,帮助幼儿发展建构技能,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学习故事2

小树叶请回家

幼儿:心心(2岁7个月)

今天早上户外活动快结束时,可可老师说:“好了,我们要回教室了。请小朋友把落叶宝宝放到筐筐里,把它们请回家。”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忙碌了(图6-4)。心心捧着筐说:“都放我这里吧。”其他小朋友把落叶捡过来了。可是他们盯着桌子下面的落叶发了愁,这怎么办呢。心心过来放下筐,和小朋友一起用力把桌子推开了一点,哈,这样就能拿出来了。可可老师看到,就把整个桌子移到旁边。最后小朋友们开始在场地转圈圈,心心拿着筐,边走边说:“有没有啦,还有就都到筐里来。”小朋友们一起合作把地上的落叶都捡干净了。

图6-4 收落叶

在心心“捧着筐筐收集落叶”的行为中,可可老师看到了她的兴趣,心心把老师组织的活动转化为自主游戏“小落叶请回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充满了快乐。在“请小朋友把落叶放到她筐里”的行为中,心心表现出她愿意承担责任,在和同伴之间的交往中,展现她的组织能力与作为大姐姐的责任感。在“遇到捡不到的落叶时,小朋友们一起推开小桌子”的行为中,心心表现出坚持与专注。在遇到一个小问题时,小朋友们能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合作推开桌子,最后达到捡到地面落叶的目的。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成人通过不断地描述、讨论、记录和回应,持续追踪描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参与以及坚持等,记录分享幼儿的学习故事,这对于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学习故事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成人要通过观察幼儿在自然情景中的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制订下一步支持幼儿学习的计划。尤其是对于新教师来说,刚开始使用学习故事时较困难,需要为新手教师提供更多的指导与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