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卓娅中队的启迪:百年双十,励志精神带领中队在文艺领域取得突破

卓娅中队的启迪:百年双十,励志精神带领中队在文艺领域取得突破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卓娅的精神激励着卓娅中队的每个队员,在丰富多彩的双十课余活动中,中队成为学校的文艺领头羊。在时事测验比赛中初中组前三名均为卓娅中队所得。卓娅中队积极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卓娅中队自编文艺节目,组成扫盲宣传队到钟宅等各村庄演出,并挨家挨户调查、宣传扫盲的重要性。卓娅中队还和远在苏联的卓娅的母校取得联系,建立了友好中队关系。

卓娅中队的启迪:百年双十,励志精神带领中队在文艺领域取得突破

1959届高中 蔡金虎

莫斯科圣女公墓,长眠着俄罗斯民族精英。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英勇就义前的雕像栩栩如生,她高挺着胸膛,仰望乌云密布的天空,即将腾空飞起的姿态,让我久久伫立,思绪万千。60多年前,双十中学卓娅中队的往事浮现眼前。

双十中学卓娅中队全体队员留影(摄于1955年)

1953年12月,时任厦门学校工委书记的李永裕,调任双十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他全面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学习苏联老大哥的热潮中,卓娅的英雄事迹感染了我国广大青少年,1953年秋入校的我们正在这一潮流中。由于我们中队表现优异,学校为进一步发挥优秀中队的示范性作用,在李永裕书记的关怀和指导下,经团市委少儿部批准,我们中队被授予“卓娅中队”的光荣称号。在校团总支部书记邱章开,辅导员陈碧卿、汤素贞的指导下,在中队长李土金,副队长李菁华、陈秀金的带领下,一系列学习卓娅的活动热烈地开展起来。观看苏联电影《丹娘》,卓娅的英雄形象在大家心中树起。卓娅母亲亲自撰写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做到全队人手一本,姐弟俩的成长过程触动每个队员。同学们为能成为卓娅中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个个都希望能像卓娅那样报效祖国,献一颗热爱祖国的红心,从小做起,一点一滴为祖国作贡献。

卓娅的精神激励着卓娅中队的每个队员,在丰富多彩的双十课余活动中,中队成为学校的文艺领头羊。身为班主任音乐老师廖璇营造了浓厚的文艺氛围,为同学们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基础,班级的大合唱、舞蹈、童话剧均获学校头奖;文艺骨干候丽月、李菁华被福建电影制片厂破格录用。体育成绩也非常突出,体操、田径比赛在省、市学生运动会获得金牌;黄美华还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比赛,沈银宽被省赛艇队提前录取;篮球历年保持学校初中组冠军。在时事测验比赛中初中组前三名均为卓娅中队所得。多种多样的夏令营是成长道路的助推剂,中队开展了精彩刺激的野营活动。夜宿五老峰下的防空洞,睡在潮湿的地板上,多种飞虫扑在身上,队员们挑战自我,锻炼革命意志和身体素质,更加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团队精神得以扎根。

卓娅中队积极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各项公益活动。鹰厦铁路即将修到家门口了,我们一起参加一中附近铁路开山筑地基劳动。秋天到了,下乡到农村农民“三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了解农村的现状。在城乡接合部卫生状况不良的情况下,步行到近郊参加打苍蝇、除四害。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决定面向全市人民推广革命歌曲,需要现场合唱队,我中队勇于担当此任。队员们经常整队到位于虎园路的电台录制室,教唱歌曲,雄壮的歌声通过电波传播到全市的各个角落。

卓娅中队扫盲宣传队

新中国成立解放初期,全国文盲占适龄人口80%以上。扫盲是当务之急。卓娅中队自编文艺节目,组成扫盲宣传队到钟宅等各村庄演出,并挨家挨户调查、宣传扫盲的重要性。每个队员还接受社区扫盲任务,我负责辅导的是居住在人和路和开元路交界处小巷里的一位年轻妇女。阴冷潮湿狭小的房间里,她一手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边关照着两岁多的小哥哥。课桌是不到40厘米高的木板做成的小餐桌,课椅是低矮的小竹椅。虽然斗大字不识半丁,但她渴望识字的决心和她克服困难顽强学习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或许是有所成效,学校授予我“扫盲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这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一步。(www.xing528.com)

各种活动使队员们对社会有了一定认识,也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优化了各方面的素质,学习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没有制空权国民党的战机时不时地蹿到厦门岛上空骚扰,市民的生活、学生的学习都受到影响。每当听到鸿山山顶传来防空警报声,大家便迅速地转移到后山防空壕自学,有时实行上午到校学习,下午参加学习小组自学。为了获取更多知识,我们自行组织到浮屿的厦门市图书馆“扫”新书。那时图书馆借书的地方仅有一长列的书柜,大家每周把借到的新书互相分享,如饥似渴地扩大知识面

李永裕执校期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在李校长的关心呵护下,双十中学的一批教学精英的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白呈祥、代数老师萨珍及其他任课老师都非常优秀。萨珍老师曾是我姐的班主任,也是我弟的数学老师。她是我们姐弟最尊敬的双十中学的老师之一。“文革”前,她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成为双十第一位通过进修获得本科学历的老师。她讲课深入浅出,既严格要求又不失温柔,散发着特有的教育风采。授课时,她时时巡视教室各个角落,从不放弃一个后进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优质的教师群体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可靠保障,卓娅中队学习成绩均获年段第一。

卓娅中队不仅是双十中学少先队的榜样,也是全市少先队的一面旗帜,许多学校都积极学习我校卓娅中队组建的先进经验,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卓娅中队还和远在苏联的卓娅的母校取得联系,建立了友好中队关系。记得第一次收到回信,是1955年的秋天,大家聚集在学校的气象站,中队长李土金高声宣读回信,队员们兴奋不已,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之后,虽远隔万里,但经常书信往来,互相鼓励,快乐成长。我们将这个成果也分享给厦门以及周边地区的中学。

初中毕业后,大部分的中队队员直升高十五组第三班,卓娅精神却依然激励着每个同学。1958年、1959年连续两年团支部被评为厦门市红旗支部。学生苏宜森在校期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同学们群策群力,反复测试配制优质的炉壁材料,设计并建造成功的反射炉,让钢水滚滚流出。厦门本地和漳州的许多单位闻讯纷纷前来参观,班级获得学校“土法之花”的表彰。备战高考期间,在李校长的亲自组织指导下,功夫不负有心人,1959年卓娅中队的高考成绩骄人,获得省教育厅“高考红旗”的光荣称号。多年后,这支卓娅中队的队员们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回想往事,青春无悔。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双十中学卓娅中队的集美夏令营,队员们愉快地划着小船,歌声在龙舟池畔回荡,欢乐的情景依然在脑海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英雄人物为榜样,融入学校的思想教育中,让青少年学生得以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其影响是深远的,乃至终生——“卓娅中队”永不消逝的双十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