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悲惨世界影视作品概览及影响分析

悲惨世界影视作品概览及影响分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悲惨世界》单片分析报告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曾被多次演绎成影视作品。根据它制作的电影有19部,电视剧4部,英国制作的音乐剧更是横扫1987年的托尼奖,被英国BBC电台二台选为“全国第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270],《悲惨世界》与《猫》《

悲惨世界影视作品概览及影响分析

《悲惨世界》影片档案

影片片名:悲惨世界

英文片名:Les Misérables

制片地区:英国

类型:剧情/爱情/歌舞/历史

时长:158分钟

影片规格: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投资6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8亿)

制作公司:

Working Title Films

Cameron Mackintosh Ltd.

环球影业

相对论传媒公司

发行公司: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主创人员:

制片人:伯纳德·贝柳(Bernard Bellew)、拉斐尔·贝诺列尔(Raphaël Benoliel)、蒂姆·贝万(Tim Bevan)、莉莎·查辛(Liza Chasin)、艾里克·费尔纳(Eric Fellner)、黛博拉·海华(Debra Hayward)、卡梅隆·麦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安吉拉·墨里森(Angela Morrison)、托马斯·勋伯格(Thomas Schönberg)、尼古拉斯·阿洛特(Nicholas Allott)、弗朗西斯卡·巴德(Francesca Budd)、F·理查德·帕帕斯(F. Richard Pappas)

导演:汤姆·霍伯(Tom Hooper)

编剧: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Claude-Michel Schönberg)、阿兰·布比尔(Alain Boublil)、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赫伯特·克罗采(Herbert Kretzmer)、威廉姆·尼克尔森(William Nicholson)

摄影:丹尼·科恩(Danny Cohen)

剪辑:克里斯·狄更斯(Chris Dickens)、Melanie Oliver

艺术指导:伊芙·斯图尔特(Eve Stewart)

美术设计:格兰特·阿姆斯特朗(Grant Armstrong)、格雷·乔普林(Gary Jopling)、汉娜·莫塞利(Hannah Moseley)、苏·惠特克(Su Whitaker)

服装设计帕克·德尔加多(Paco Delgado)

视觉特效:理查德·贝恩绰号(Richard Bain)、约翰·洛克伍德(John Lockwood)、西恩·马提森(Sean Mathiesen)、内森·麦吉尼斯(Nathan McGuinness)、斯蒂夫·斯特里特(Steve Street)、萨拉·班尼特(Sara Bennett)

副导演/助理导演:丹·查宁-威廉姆斯(Dan Channing-Williams)、马克·科克伦(Mark Cockren)、盖尔·迪奇(Gayle Dickie)、塞卡尼·朵拉姆(Sekani Doram)、本·霍华斯(Ben Howarth)、希德·卡恩(Sid Karne)、布林·劳伦斯(Bryn Lawrence)、阿里夫·马利思依(Arif Maruthiyil)、本·夸克(Ben Quirk)、沃恩·斯坦(Vaughn Stein)、哈里特·沃斯(Harriet Worth)、阿德里安·桑普尔(Adrian Sarple)

主演:休·杰克曼(Hugh Jackman)、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罗素·克劳(Russell Crowe)、阿曼达·塞弗里德(Amanda Seyfried)、埃迪·雷德梅尼(Eddie Redmayne)、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萨曼莎·巴克斯(Samantha Barks)、亚伦·特威特(Aaron Tveit)等

制作周期:2011年11月28日—2012年11月6日

拍摄日期:2012年2月6日—2012年5月20日

上映时间:2012年12月18日(韩国

2012年12月21日(日本

2012年12月25日(中国香港)

2012年12月25日(美国)

2013年01月11日(英国)

2013年02月28日(中国大陆)

对白语言英语

上映票房:6313万元人民币

观影人次:177万

影片简介:

《悲惨世界》是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本片的前身是同名音乐剧。影片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穷苦农民冉·阿让因偷面包入狱多年,终获假释却再次无视法律。被收留他的神父感化后,冉·阿让决心洗心革面,于是展开长达20年的逃亡生涯,却一直受到铁面警官沙威锲而不舍的追捕。多年后改头换面成为体面人的阿让,遇上女工芳汀,被男友抛弃的芳汀为了养育幼女珂赛特,被迫出卖头发和身体,最后更积劳成疾去世,冉·阿让决定抚养珂赛特。珂赛特渐渐长大成人,而当时的巴黎却开始动荡不安,一场改变法国人民命运的重大革命正山雨欲来,诸位主人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本片最终斩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化妆等多项大奖,成为全球风靡一时的热门影片。本片于奥斯卡颁奖典礼第二日引进中国,成为获奖之后最快引进的外国大片。然而引进中国之后却遭遇两极化评价,未能引起普遍观众的广泛关注,最终国内票房并不如预期值高,无论如何,这部影片对于丰富国内院线电影类型来说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主要获奖情况: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化妆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奖最佳音响效果

2013年第70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

2013年第70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

2013年第70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女配角

(更多获奖及提名见附录)

注:资料综合整理自时光网(http://www.mtime.com/)、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等网站或网页。上映票房及观影人次数据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提供。

《悲惨世界》单片分析报告

法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曾被多次演绎成影视作品。根据它制作的电影有19部,电视剧4部,英国制作的音乐剧更是横扫1987年的托尼奖,被英国BBC电台二台选为“全国第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270],《悲惨世界》与《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一同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

这次由汤姆·霍伯导演的电影《悲惨世界》以同名音乐剧为基础,吸取了音乐剧中基本的剧情设定和音乐元素,用电影的视听手法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深入地探索,让这样一部经久不衰的音乐剧成为世界影坛中的经典之作。该片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总票房高达4.4亿美元,成为继2008年《妈妈咪呀》创造的6.1亿美元票房纪录之后影史上音乐类电影票房第二名,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一致好评。

一、视听语言分析

(一)音乐

《悲惨世界》这部电影根据英国音乐剧改编而来,电影中所有的剧情、对白、心理描写全都是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可以说是一部以电影作为表现媒介的“音乐剧”。音乐剧版的制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作为电影的制片人,也参与到了影片的制作当中,同时导演将原版音乐剧的作曲人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作词人阿兰·布比尔邀请到剧组中,负责将音乐剧的歌曲唱段根据电影的需要进行二度编写。

影片由几段固定的主题旋律组成,主题旋律出现不仅可以对剧情的发展变化进行揭示,同时可以固定展现某个或某几个人物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增加剧情以及主人公的辨识度。例如影片片头5分钟,冉·阿让,这名代码是24601的监狱囚徒正在监工沙威的监视之下辛苦地劳作,囚徒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身上戴着沉重的镣铐在冰冷的海水中搬运重物,任大雨倾盆而下也无法喘息片刻。在这一段名为《Work Song》的音乐中,劳动号子和进行曲般的旋律结合起来,囚徒们用沙哑的声音低声地嘶吼着,倾诉着20年来羞辱与艰辛并存的牢狱生活。而这段旋律也成为了沙威和冉·阿让之间进行生死对决时的主题旋律,即使冉·阿让做过再多的善事,在沙威眼中他一直是逃脱于法律与秩序之外的囚犯24601号,只要他仍然身着警察的制服,仍然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公平正义,他便必须将冉·阿让绳之以法。另外,小旅社的老板德纳迪埃和他的妻子出现时,影片中总会出现一段节奏较快、滑稽的主题曲来表现二人八面玲珑的奸商性格;小珂赛特出现时她唱起了《Castle on a Cloud》,稚嫩的嗓音包含着纯真的情感,8岁小女孩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巴黎的革命青年下定决心,将自己宝贵的青春、生命、热血奉献给革命事业,为法国的明天争取自由民族之风时,全体巴黎人民合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这首歌曲,曲调铿锵有力,歌词振奋人心,尤其是片尾时所有在片中牺牲的主人公们都出现在法国的协和广场之上,挥舞着国旗,高声表达民众对于美好新世界的无限渴望

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阿兰·布比尔还根据电影的剧情的需要,创作了一首名叫《Suddenly》的新曲。“这首新歌解释了冉·阿让为什么要把珂赛特从小酒馆里带出来并且要一直照顾她。这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一首新歌,也是这部电影最令人激动的一个部分。”[271]

(二)表演

《悲惨世界》作为一部改编自音乐剧的电影来说,影片一方面需要考虑电影这套视听语言,找寻最优秀的电影演员重现经典,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音乐剧唱段的呈现效果,挑选最专业的歌手进行演绎。所以在影片中,几位主角人物全部都是来自英国本土或者好莱坞的一线明星,每个人都是如日中天、炙手可热的演技派,具有巨大的市场号召力,不仅如此他们还唱功了得,可以扛起拍摄音乐剧电影的重任。休·杰克曼,多数人所熟知的好莱坞《X战警》系列的“金刚狼”,早在10多年前,他便凭借《来自奥兹的男孩》中同性恋艺人的角色拿到一座托尼奖,[272]他又连续三年担任托尼奖颁奖晚会的主持人,[273]还出演过《日落大道》《奥克拉荷马》等歌剧演出。所以,这次担任《悲惨世界》的男一号冉·阿让,对休·杰克曼既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又是一种回归,他以精湛的歌声与演技展现出冉·阿让这一角色对命运的不屈服,对真善美的追求。安妮·海瑟薇,这位“美国甜心”凭借《公主日记》《穿普拉达的女王》《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等影片多次斩获大奖,10年前因档期原因放弃了出演《歌剧魅影》的机会,而这一次她为了呈现芳汀一角减重 16磅,还根据剧情需要剃成短发。

虽然只有20分钟的戏份,但海瑟薇的表演令人难以忘怀。一首独白《I dreamed a dream》,安妮·海瑟薇并不完全使用美声的唱法,而是用对话的方式将芳汀的一生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唱到动情处不禁仰天感叹,泪流满面。“她已经和剧中的芳汀融为一体,她一闭上眼就能感受到女主角的痛苦与绝望,唱出对罪恶和不公的血泪控诉。”[274]所以在电影上映之前芳汀这一段便被剪进了预告片中,许多人因此慕名观看这部影片。最终,安妮·海瑟薇收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和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可谓是实至名归。(www.xing528.com)

另外片中其他几位主人公或多或少都有过音乐剧方面的演艺经验,例如旅店夫妻的扮演者的海伦娜·伯翰·卡特和萨莎·拜伦·科恩曾一起出演过歌舞剧《理发师陶德》,成年珂赛特的扮演者阿曼达·塞弗里德就曾在7岁时扮演了童年的珂赛特等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自然的表演理念使这部电影最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三)摄影

《悲惨世界》的摄影师由英国著名摄影师丹尼·科恩担任,他本人曾拍摄过《十分钟年华老去:大提琴篇》《这就是英格兰》《英伦86》《国王的演讲》《憨豆特工2》等多部具有英国气息的影片,也是汤姆·霍伯的御用摄影师,在合作《悲惨世界》之前与其一同拍摄过《国王的演讲》《朗福镇》等作品,曾凭借《国王的演讲》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院奖的评选中获得4次提名。

在还未开机时,汤姆·霍伯和丹尼·科恩就达成一致意见,放弃使用时下流行的3D技术进行拍摄,而是坚持使用传统的2D拍摄手法踏踏实实地讲述故事。3D虽然会带来宣传噱头和高票房,但与此同时3D技术会给一部分观众带来生理上的不良反应,这一点令导演和摄影师更为担忧。霍伯解释道:“我绝不希望在影片还没放映时便把一部分观众拦在电影院门外,这对他们太不公平。”[275]

在影片中,为了完整地展现歌曲的魅力,深入传达影片及人物的感情,导演和摄影师在摄影方面可谓颇费苦心。导演曾在制作特辑中表示,为了让演员保持情绪上的流畅性,他一般都采取双机拍摄的手法,有时甚至同时使用6台摄影机进行拍摄,为的就是能够将演员的状态如实地记录下来。

《悲惨世界》的故事涵盖了拿破仑时期和波旁王朝复辟等时期,为了最大限度上还原19世纪的巴黎,表现法国大革命法国底层人民的生活场景和革命景象,片中许多场景都是在英国的摄影棚中搭建的。导演汤姆·霍伯在拍摄前曾根据小说中的描写做了大量功课:“我发现现在的巴黎,尤其那种我们惯常的灰色调,大都是19世纪50年代由奥斯曼人重新建造的,而在1830年的巴黎,则是中世纪建筑以及狭窄的乱七八糟的贫民窟共同构成的,颜色甚至也是五颜六色的,我不认为这是可以混淆着通用的背景。”[276]为此,导演在拍摄巴黎时专门搭建了一整条街。事实证明,搭建而成的街道更符合200年前巴黎这座城市的场景,当演员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表演的时候,利于观众体会当时巴黎民众的生存境遇与革命心情。另外,搭景拍摄更加方便导演对演员进行场面调度,同时还可以自由地切换布景,挖掘电影时间和空间巨大的表现力。而对于一些外景片段,导演则辗转英国的曼彻斯特伦敦和朴次茅斯等多地进行拍摄,法国巴黎也是拍摄外景的地点之一。

《悲惨世界》摄影音效技术参数[277]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Datasat、SDDS

屏幕高宽比:1.85∶1

摄影机:Arricam LT摄影机、蔡司镜头Master Prime、蔡司镜头Ultra Prime、安琴变焦镜头

长度:4324米(10卷)

摄制格式:35mm(Kodak Vision2 50D 5201,Vision3 250D 5207,Vision3 200T 5213,Vision3 500T 5219)

洗印格式:35mm、数字影院

(四)镜头语言

在镜头语言的设计上,《悲惨世界》明显表现出两点特征。一方面,影片中大量使用近景和特写,拉近观众与影片之间距离。在音乐剧演出中,我们不可能随时切换景别,只能在固定的角度和位置上从头到尾观看表演。而电影赋予了观众触摸角色的权力,尤其是在《悲惨世界》这部音乐电影中,无论是沙威、冉·阿让,还是芳汀、珂赛特,都是时代洪流中脆弱的生命个体,当他们的特写出现在荧屏之上,观众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演员脸部的微笑和惶恐,观察到他们被雨水打湿的头发以及来不及拭去的污垢,从他们的口中更加清晰地听到内心的独白。艾潘妮雨中一首《On My Own》,导演一直将镜头保持近景到特写的景别,俯拍这个对马吕斯一厢情愿的女孩。雨中的街巷一片昏黑,无人为她遮风挡雨,背景中的路人也是行色匆匆,她一个人在雨中想象着马吕斯的神情,幻想与他一生不离不弃。然而现实又是如此残酷,马吕斯已经爱上了珂赛特,面对她的只有孤独与失落。雨水顺着她的额头流了下来,她的眉头因失恋的痛苦而久久地褶皱,她不断重复着“我爱他”,这一切都被观众清楚地看在眼中,更加增加了对艾潘妮的同情和怜爱。

另一方面,导演大胆使用长镜头和蒙太奇的手法,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影片之中。在突出表现演员心理活动时,导演坚持一镜到底,在拍摄长镜头时毫不吝惜胶片。芳汀在沦落风尘后,在黑暗潮湿的角落里演唱《I Dreamed A Dream》时,5分钟的时间里导演一直将镜头对准芳汀,聆听她心底最美好同时又最伤痛的记忆。安妮·海瑟薇的表演也是一气呵成,出神入化,唱到悲痛时分两行眼泪夺眶而出,让人情难自禁。而在影片后半部分一首大合唱《One Day More》中,从冉·阿让的演唱开始,剧中的主要人物一一登场。他们通过唱词唱出各自在起义决战前夜面对各自不同的命运的心声。导演将镜头对准巴黎街头的每一位主人公,镜头切换速度伴随着音乐逐渐加快,并且镜头内部的运动也变得丰富起来。冉·阿让再次带着珂赛特远走高飞,希望能够开启新的生活;而巴黎街头,革命爆发在即,安卓拉、马吕斯等青年人踌躇满志热血洋溢,他们在街头巷尾积极地传播着自由、民主的思想潮流,摩拳擦掌为战争做准备。而在政府宫廷之中,沙威仍然一副所谓不可一世的样子,扬言道“让他们尝尝流血的味道”。街头巷尾,老板和老板娘仍然操着旧时营生,游走在战争和正义的边缘,冷眼看着这个腥风血雨的世道,试图发点小财。这么多信息在一首歌中完整地传递出来,足见蒙太奇在其中发挥的奇效。

二、影片投资宣发分析

(一)融资分析

IMDb提供的数据显示,《悲惨世界》的总投资额达到6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8亿元。[278]相比世界上制作水准相当的歌舞电影,《悲惨世界》的制作成本高于同类影片约20%。青春偶像歌舞片《歌舞青春3》投资仅1100万美元,2001年享誉全球的《红磨坊》投资5250万美元,2002年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好莱坞歌舞巨作《芝加哥》总成本4500万美元,2008年众星云集的经典歌剧电影《妈妈咪呀》总投资额也在5200万美元左右,所以说《悲惨世界》一片在总成本一项已创下之最。与同期好莱坞电影相比,《悲惨世界》的总投资额控制在6000万美元左右,并不能划分在投资过亿的大片行列之内,尤其是对于众多锁定奥斯卡小金人的影片来说只能算作中等制作级别,所以导演汤姆·霍伯本人也表示“我的电影成本并不高”[279]

《悲惨世界》这部电影的前期准备过程较为与众不同。英国著名电影制片人艾瑞克·费纳与金牌监制蒂姆·贝万经营的Working Title Films是英国现今最大的独立制作公司,制作了包括《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等具有浓郁英国风情的电影。2011年底,二人决定将百老汇音乐剧剧目《悲惨世界》登上大银幕,由Working Title Films制作,环球影业负责发行。当时本片的投资额预计在6000万美元左右,即使在英国大幅税惠政策的支持下,仍然属于投资较高的歌舞片电影。虽然《芝加哥》曾大获成功,但是之后推出的《歌剧魅影》《理发师陶德》及《九》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取得巨大票房收益,鲜有收回成本之作,两位投资人也感到了莫大的压力。[280]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影片的投资回报,两位金牌制作人找到了当时炙手可热的英国导演汤姆·霍伯。在第8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汤姆·霍伯执导的影片的《国王的演讲》大放异彩,获得12项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共4项大奖。一时间,汤姆·霍伯毫无争议地成为全世界最一线、最富有含金量的导演之一,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在接到制作人的邀请后,汤姆·霍伯备感激动,因为在他看来,《悲惨世界》音乐剧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品:“……在我的心里,《悲惨世界》的音乐剧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里面的音乐、里面的歌词都是绝妙的,而且雨果的原著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能来到这个剧组,和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字在一起工作,绝对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281]自此汤姆·霍伯与《悲惨世界》正式结缘。

(二)营销分析

2012年11月,《悲惨世界》完成了电影的后期制作,环球影业以及电影主创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宣传之旅。在美国,《悲惨世界》确定于12月25日在院线上映,12月10日在纽约举行盛大首映礼。导演携休·杰克曼、安妮·海瑟薇、阿曼达·塞弗里德、罗素·克劳、埃迪·雷德梅尼、萨莎·拜伦·科恩、萨曼莎·巴克斯、伊莎贝尔·艾伦等几乎全部主创亮相首映礼。之后,影片又在西海岸洛杉矶举行了小规模试映会,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更被盛赞为“《芝加哥》之后最好的歌舞片”[282]

奥斯卡女配呼声愈加强势的安妮·海瑟薇更是频频赶场,在纽约接连录制《今日秀》《大卫·莱特曼深夜秀》和《吉米晚间秀》,利用圣诞契机为影片造势。而休·杰克曼和阿曼达·塞弗里德也先后出现在《今日秀》《大卫·莱特曼深夜秀》的录制现场,讲述《悲惨世界》背后的故事。月底,美版VOGUE杂志12月号刊登了一组《悲惨世界》的古典大片。照片由著名摄影师安妮·莱柏维兹掌镜,安妮·海瑟薇、休·杰克曼、罗素·克劳、阿曼达·塞弗里德、埃迪·雷德梅尼等诸位主角重现了影片中的一些桥段,透过眼神和表情为读者传达出角色的气质。

在传统宣传物料的准备上,宣发团队可谓是颇费苦心。电影海报根据宣传的进度制作了预告海报、人物海报以及正式海报三类,还将名画《自由引导人民》以及漫画式的法国国旗嵌在海报之上。预告片方面,光是电视宣传片就按照主题的不同制作了5支,先行预告片、国际预告片、剧场版预告片、电视版预告片等等应有尽有。为了让观众熟悉剧情,团队又推出了14支制作特辑,详细讲述了影片在拍摄各段剧情时的拍摄流程以及点滴趣事。另外,《悲惨世界》电影官方网站也很快上线,推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中文繁体等多种版本的网站供全世界的影迷浏览。

与此同时,《悲惨世界》也加紧了在海外市场的宣传力度。2012年11月26日,《悲惨世界》来到韩国首尔举行了媒体见面会和首映礼。[283]12月21日,《悲惨世界》在澳大利亚举办了影片首映式,两位“澳洲出品”的主要男演员休·杰克曼与罗素·克劳参加了首映式活动。2013年2月5日,导演携安妮·海瑟薇与埃迪·雷德梅尼等几位主创来到浪漫之都巴黎,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首映仪式,开启了《悲惨世界》在欧洲的宣传之旅。[284]2月10日,导演汤姆·霍伯和制片人卡梅隆·麦金托什携主要演员安妮·海瑟薇、休·杰克曼和埃迪·雷德梅尼亮相柏林电影节,《悲惨世界》入选电影节竞赛单元,剧组成员参加了电影的发布会和红毯。

相形之下,《悲惨世界》在中国大陆的营销则显得逊色不少。《悲惨世界》不是2013年度中国进口分账大片名单上的一员,之前没有决定将其引进国内院线进行公映。但随着金球奖落下帷幕,国内对于获奖影片的关注度日益升温,《悲惨世界》因此获得了“批片”的资格,确定于2月28日在中国上映,成为了获奖后最快引进的外国大片。2月26日,也就是影片上映前两天,《悲惨世界》在广州举行了媒体观片会。观片会反响很好,众多媒体记者纷纷表示被演员精彩的表演、片中动听的歌曲所感动。一名观众在采访时表示“影片时间虽略有点长,但整体效果‘挺棒的’”[285]。然而作为“批片”,《悲惨世界》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宣传周期以及费用,相应的剧组成员以及好莱坞一线演员并未来到中国进行宣传,只是象征性地推出了中国版的海报以及宣传片而已。所以,仅凭该片在金球以及奥斯卡上获奖的新闻报道,该片在大部分人心中并未留下深刻印象,导致认知度以及接受度普遍偏低。

(三)放映及票房分析

2012年12月25日,《悲惨世界》在北美地区上映,次年1月、2月、3月分别在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等52个国家陆续上映,在全球都取得了不错的口碑,所以在颁奖季开始之前已经打响了知名度,片中沙威、冉·阿让、芳汀等几位主要演员的得奖呼声越来越高,影片在音响、服装、化妆等方面也进入各大奖的入围名单。

在美国,《悲惨世界》喜得开门红,首周票房达到2700万美元,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第三周和第四周的时候票房成绩在900万美元水平线上保持平稳,接下来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最后总共在美国市场赢得了1.4亿美元,占总票房成绩的33.7%,约三分之一;在日本,《悲惨世界》狂收57.9亿日元,折合成美元约为6200万美元,成为日本影坛上半年度吸金最多的外国影片。另外,英国票房成绩为6320万美元,韩国票房成绩为3989万美元,澳大利亚票房成绩为2659万美元,最后海外票房共收入2.9亿美元,占总票房成绩的66.3%。[286]

2月28日,《悲惨世界》在中国院线登陆。此时,制作方环球影视的负责人宣布全球票房已突破4亿,而反观该片在中国的表现,则显得先期发力迟缓,后期后劲不足。上映的第一周票房成绩达到2540万元人民币,第二周票房成绩基本保持在第一周的水平线上,第三周之后票房成绩明显呈下降趋势,持续走低一直到影片下线,每周下降幅度均超过50%。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总票房成绩达到6313万元人民币,相当于990万美元,观影人次达到177万。

对于一部改编自经典名著作品,云集好莱坞众多一线明星大腕,横扫美国颁奖季多项奥斯卡、金球奖的影片来说,公映一个月获得6300万人民币的票房,与其他国家相比相去甚远。这样的成绩令许多影评人感到惊讶,提出“《悲惨世界》水土不服?”“能否打破票房魔咒?”等诸多质疑,甚至还发出类似“《悲惨世界》国内票房有点惨”的声音。[287]

图1 《悲惨世界》北美周末票房趋势

(数据来源自艺恩咨询http://m.entgroup.cn/555111/boxoffice/)

图2 《悲惨世界》内地周票房统计

(数据来源自艺恩咨询http://m.entgroup.cn/555111/boxoffice/)

票房成绩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宣传时间短,力度弱。从决定引进《悲惨世界》到正式定档2月28日,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时间,除了推出中国版海报以及中文字幕版的宣传片这些基础的宣传材料以外,《悲惨世界》在大陆几乎没有进行其他形式的宣传活动。对于较少关注颁奖季及获奖信息的广大群众来说,根本无从得知这部影片的相关信息,更不要说买票进入院线观影。第二,中国观众缺乏观看音乐剧的传统。音乐剧来源于西方,在好莱坞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拥有大量的爱好者以及从业人员。而在中国,许多观众无法接受这种“从头唱到尾”的电影手法,甚至有人反映“悲惨的剧情被他们一唱变成了笑点”[288]。中国普遍缺乏国产音乐剧以及音乐电影,近些年来只有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是这一类型。电影音乐在国内也属于电影行业的“边角产业”,数据显示“国产电影中电影配乐投入通常仅占整体成本的1%,为好莱坞的1/8,而在1994年到2012年近20年数千部国产电影中,出品过原声大碟的电影只有53部”[289]。观众普遍缺乏音乐传统以及音乐素养,也是造成《悲惨世界》在中国处境“悲惨”的原因之一。第三,电影时长过长,不利于院线排片。《悲惨世界》时长158分钟,导致其放映的场次并不多。UME华星影城副总经理刘晖指出:“158分钟,放两场就是5个多小时,一般影片足够放3场了。”缩减排片之后,在北京几乎所有的影院都只用1至2个影厅来放映该片,在二三线城市情况则加“悲惨”。时光网数据显示,3月11日至3月17日,《悲惨世界》放映场次降到不足16000场,只占到约50万的周总场次的3%。[290]第四,字幕翻译失误。为保持音乐剧电影的原汁原味,此次影片没有配音版,只推出原声中文字幕版。然而,电影字幕因为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仍遭到观众的抱怨。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沙威、芳汀都是文学名著中的经典人物,这种译法已经深入人心,而中文预告片则把冉·阿让译成“尚万强”,影片中沙威译成“贾维尔”,令人一时间难以接受。

《悲惨世界》艺术评析

一、心怀敬畏,艺术至上

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悲惨世界》曾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读过书看过电影听过音乐剧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每个人心中自然存在着一把标尺用以衡量作品的优与劣、得与失。而这部由汤姆·霍伯导演的电影《悲惨世界》在中国的影坛上,更多的时候被形容成一部“有些长,但坚持下来就会泪流满面”的影片,正是因为影片在从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与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坚守着最初的梦想与坚忍,把自己的环节做到完美,从而成就了这部不算伟大却很成功的《悲惨世界》。

制片人英明决策,选中当时因《国王的演讲》声名鹊起的英国导演汤姆·霍伯来指导此片。作为一名导演,汤姆·霍伯曾在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专业,因为在他看来,剧本作为一剧之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在,连手机都安装有摄像头,可以录制声音和画面。所以,你会发现技术时刻都在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内容本身。”[291]之所以决定担任《悲惨世界》的导演,正是源于他对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自身的热爱。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虽然需要参考音乐剧,但更多时候他将作品回归到书本中去,寻找原著中的最让人感动的闪光点,“只有剧本、演员,甚至是整个剧组都要统筹协调到我自己觉得可以的程度才开拍。”汤姆·霍伯并非沿袭传统的歌舞音乐类影片的拍摄手法,而是创造性地开拓了许多专属于《悲惨世界》的制作手段,既沿袭了原始名著作品饱含的情感,又保留了音乐剧给观众带来的舞台感受,同时也让音乐剧穿上了电影绚丽多彩的外衣,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够享受到这场来自于文学界、音乐界以及电影界的感官盛宴。

另外,剧组中许多成员都曾经在音乐剧中工作,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本片的黄金制片卡梅隆·麦金托什曾担任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制片人,应他的邀请,音乐剧的作曲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和作词人阿兰·布比尔都加入剧组,为电影改写音乐。艾潘妮的扮演者萨曼莎·巴克斯在音乐剧25周年纪念版本中扮演这个角色,另外电影中许多演员其实都来自音乐剧。这样的演员阵容极大程度上保持了对于音乐剧的尊重,使电影在音乐这个环节上能够做到不留遗憾、尽善尽美,从而从全局上让《悲惨世界》这个“老故事”焕发出崭新而夺目的光彩。

二、继往开来,别有风采

《悲惨世界》这部不朽的文学巨著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尤其是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不止一次对其进行改编,几乎每隔20年就有几部新《悲惨世界》与观众见面。在众多电影和电视剧版本中,其中1958年法国版《悲惨世界》、1995年法国版《悲惨世界》、1998年英德美三国制作的《悲惨世界》最为观众所熟知。

1958年法国版《悲惨世界》曾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上映,这个版本较为忠实于雨果原著,富于文学色彩和人文精神,在细节的处理上比其他版本的电影更丰富。电影使用大量的旁白来展示演员丰富的内心活动,人物的刻画细腻完整,在配音方面更是动用了上译厂最为强大的“明星”阵容。不足之处在于影片时长三个小时,一些故事的处理较为拖沓,镜头语言在今天看来已然有些陈旧。1995年法国版《悲惨世界》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经不算是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导演克劳德·勒鲁什将故事移植到了二战时期的法国,纳粹肆意横行,法国傀儡政府苟且偷生,恰好与原著中法国大革命的时代交相辉映。电影以史诗性的时代视角描绘了一个戏剧化的故事,充分展示了原著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获得了第53届美国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外语片。1998年的《悲惨世界》俨然是一部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启用了连姆·尼森、杰弗里·拉什和乌玛·瑟曼等一系列知名演员,上演了一部为爱逃亡的模式化影片。原著中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被大大削弱,政治更迭、贫富差距、命运起伏几乎没有提及,许多情节都进行了二次演绎,冉·阿让爱上了芳汀,德纳埃迪夫妇一闪而过,艾潘妮这个人物更是完全失踪,诸如此类的改动令整部影片偏离了原著的精髓。

对于传统歌舞片来说,所有演唱的歌曲都会在拍摄之前在录音棚中录制完成,作为演员们在现场表演时的伴奏。在片场实际拍摄时,演员们边听自己之前录制好的音乐边进行表演,他们只需对口型即可,并不需要真实地演唱,即使演唱也不会被录音。而在《悲惨世界》这部影片中,导演一反传统音乐剧电影的制作常态,将现场拍摄与同期录音同步进行。导演让演员像平时一样自然地演戏,一边在环境中进行表演一边用真声进行演唱。在离现场较远的地方,导演安排了一架钢琴为演员伴奏,演员通过无线耳麦可以听到钢琴伴奏避免跑调。在后期制作时,导演再根据演员的演唱对歌曲进行重新的编排,由一个70人的管弦乐队为每首歌曲进行伴奏,以还原电影中恢宏壮阔的时代气息。这种拍摄方法给了演员更大的演绎空间和表现自由,所有的节奏、轻重、情感的表达都是演员自己准备并且在现场即兴发挥的,并且钢琴还可以根据演员的表现来调整自己的节奏,这就使得演员在影片中的演唱更为自然和纯真。霍伯说:“这样的拍摄的确使得影片的感觉一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歌舞片所应该拥有的质感和模样。”[292]所以在电影之中,歌曲与演员的表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演员天籁般的唱功,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上反映出人物在时代和命运中的真实情感,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与精致的画面中,不因为“假唱”而产生间离的感觉。

三、抓住契机,商业同行

电影《悲惨世界》最终全球狂揽4.4亿美元,成为继2008年《妈妈咪呀》之后全球第二吸金的音乐剧电影。中影和华夏两大公司第一时间将其在中国的放映权买断,以批片的形式引进国内,虽然最后只获得了所谓“悲惨”的票房6300万人民币票房,但如果从对于中国电影生态的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引进本身便具备了深远的启发意义。

《悲惨世界》在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大放光彩,一时间得到了世界影坛的瞩目,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媒体开始大胆预测其在之后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表现。在这个契机点上,影片走入了中国电影市场,并顺利定档2013年2月28日,成为最快与中国观众见面的外国获奖影片。《悲惨世界》并不在34部进口分账大片的指标之内,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批片”流程进入中国市场,抢占时间先机第一时间与中国观众见面,做到了之前许多国外获奖影片无法做到的事情。并且2月28日在当年正好是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第二天,顶着“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以及“最佳化妆”的光环,再加上休·杰克曼、安妮·海瑟薇、罗素·克劳、阿曼达·塞弗里德、海伦娜·伯翰·卡特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好莱坞一线明星,《悲惨世界》的票房成绩其实并不“悲惨”,与同类批片相比甚至还创造了新高。相比于《艺术家》《一次别离》《国王的演讲》等影片来说,第一时间登陆院线势必是取得票房相对较高的重要原因。

图3 《悲惨世界》与其他文艺类型批片票房对比表

(注:数据来源于江苏新闻周刊,《悲惨世界》票房为2月28日上映至3月12日的累计票房,http://yule.025ct.com/film/2013/0318/225257.html)

《悲惨世界》158分钟的时长限制了其在院线的排片数量,然与“吝啬”的排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高不下的上座率,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甚至出现黄金场一票难求的现象。3月3日,也就是《悲惨世界》上映后的第一个周末,UME华星影城《悲惨世界》上午的上座率达七成左右,从下午1点后就开始满场;而在万达影城CBD店,下午的所有场次也都是满场的。[293]高上座率意味着即使该片在场次受限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凭借口碑效应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并且凭借固定的观看人群来维持票房成绩。

音乐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仍属稀缺产品,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开创了大陆院线播放音乐剧电影的先河,而《悲惨世界》是这些年来第二部同类型影片。国内电影行业对于音乐剧以及歌剧类电影创作较为匮乏,音乐剧、歌剧仍属于西方的高雅艺术,观众较少有机会在电视或电影屏幕上接触到这一类型的作品,更不要说像熟悉武侠片、喜剧片、历史片那样了解这个领域。产业的空白,从另一角度来看既是尚未开发的市场资源,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潜能。而《悲惨世界》在场次受挤压的情形下仍然受到追捧,一些知名人士在微博上纷纷推荐,演员李冰冰在微博上盛赞这部电影是“一个天才的导演带领一群天才的演员,歌剧般演绎了一个伟大的故事。深深地震撼,泪流满面”[294]。周黎明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希望越来越多的观众会发现,音乐剧也会很好看。”[295]可见在国内,名著题材改编的音乐剧具有一定的观众群与生命力。以大众媒介来培育观众,提高观众对于名著以及高雅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对于改善中国电影市场中“娱乐至死”的创作倾向、丰富中国电影市场中电影类型、培育健康的电影生态来说,《悲惨世界》的引进是一件超越票房成绩的有益尝试。

撰稿:张云 2013级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王宜文 教授

附录

《悲惨世界》上映时间一览表

《悲惨世界》主要获奖记录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