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校长教学领导行为策略:质量评估力概述

中学校长教学领导行为策略:质量评估力概述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质量评估力的内涵质量指的是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度。评估是指对社会活动中的人物或价值进行衡量。在学校教育中,质量评估力就是中学校长根据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定量分析,对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二)质量评估的内容1、教师评估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中学校长教学领导行为策略:质量评估力概述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生命线,也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而且也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前途发展,最终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从国家社会到学校,从教师学生到家长,都在追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教育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给予了很高的关注,他们认为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就值得为孩子争取。由此,中学校长想要领导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加强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对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进行公正的评价,发挥好质量评估的促进作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为学校未来发展增添动力。可以说,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实际上就是对于人的关注,是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视。

(一)质量评估力的内涵

质量指的是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度。评估是指对社会活动中的人物或价值进行衡量。在学校教育中,质量评估力就是中学校长根据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定量分析,对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这里的评估即评价。随着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评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评估能够综合地、多渠道地实现质量诊断和调控,对教学各方面的基本信息进行反馈,能够更客观地掌握学校的教学活动状况和水平,全面地了解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等,通过了解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更科学有效地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质量评估的内容

1、教师评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这一关键要素,教师是培养社会合格人才的关键,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水平都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教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主要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状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能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带来更发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相反,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升学率成为主要指导,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硬性指标也导致了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评价内容包括了德、能、勤等要素,但是这些内容基本意义不大,只是边缘性指标,分数仍然是其中起决定性的指标,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导致了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将关注力和精力放在了优秀生身上,对差生关注较少。这也造成了学生差距越来越大,极易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新课改强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打破过去传统的填鸭式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交流,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意识,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思考力。这就要求中学校长应当以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教师,将教师发展作为主要目标,放弃唯分数论的标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

教师是一名专业教育者,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关键要素。新课改背景下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应当把握几个问题。第一是评价内容。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由此,对于教师的评价应当包括课堂教学、教学水平、师德师风等方面。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工作的核心是教学,教学不仅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对教师意味着一种内在的生活。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对培养学生成长,提高育人质量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人才质量更多地体现在教学质量上。教师的教学质量高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由此,加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对开展教师评估,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在教学水平方面,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高,自然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加快,信息多样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单独拥有知识,也不能只抱着一本教材和教案埋头教书,仍做被动的教学执行者,而是应当打破传统教育观念,通过对教学的不断反思,自觉地思考和探索教师作为教学研究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专家,不仅要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而应当开展广泛的教学研究,通过研究探索教学,才能有效地认识和提高教学质量。要正确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打破过去教育科研可有可无,认为科研只是为了评职称和晋升需要,对教师日常教学意义不大的观念,从根本上认识教学科研,并以此来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在师德师风方面,教师的专业修养和品质形成了其人格魅力,也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对教育教学都有深远影响。教师是否对教育教学保有高度的责任感,是否热爱工作、工作专业负责,对所教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行为准则运用到教书育人中,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和提升,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成绩。第二是评价标准和方式。传统学校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只看重结果,大多忽略了过程,学生成绩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新课改以后,打破了这种唯一的教师评价方式,而是采用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仅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结果,而且也关注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态度和教学研究等内容。评价方式更多元化,通过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丰富了评价方式,也使教师教学评价更客观、更科学,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评价的要求。其中,专家评价是一种权威性的评价,主要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派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教师教学或某一课程进行全面评价,这些专家组能够对教师教学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同时也提出了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评价也就是同行进行评价,这是教学评估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由教研组多名教师集体听讲,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反馈,无论是一两个教师的评价,还是多名教师的互动评价,同行教师评价更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评价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有最直观的体验,学生的评价能够更真实直接地反应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因此,学生的评价也是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一般是在一学期结束后,以班为单位对任课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够给予教师更多的分析与思考,也为他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建议和参考。中学校长要了解对教师评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教师的水平优劣,而是为了从中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优秀的地方需要保持和提升,而不足的地方应当找出整改的办法和方向,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工作态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学校长应当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估体系,针对教师个体的差异,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评价教师,充分发掘教师的特点和优点,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校长通过运用评估这一方式,更好地塑造教师形象,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新性,在遵守教育原则的前提下突出教师的不同特点。同时,应当运用积极的手段评价教师,无论是评价方式还是评价内容都应当是积极向上的,减少对教师的指责,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学生评估

学生评估就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体发展进行评价。学生是被教育者,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传统的学校教育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一个全面的人所拥有的情感和心理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只有分数,从教师到家长,分数成了学生的唯一标签,学生也成了分数的奴隶。不可否认,分数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好坏,但是分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教育的全过程和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包括知、行、情、意等每一个方面都对学生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只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而完全忽略了人的精神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中学校长要正视学生发展的现状和需要,改变过去应试教育评价方式,打破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学生的标准,明确考试只是作为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手段,发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和个性特点,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全新的学生评价模式。(www.xing528.com)

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评估应注意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当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承认学生有完整的、独立的人格,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他们的思想认知,信任学生的言行及学习能力。不把知识学习的好坏看作评价学生成长的唯一指标,不把学生看成学习的工具、接收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处事,让学生在成长中获得收获。第二,采取过程性评估方式。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其成长发展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不应当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应当从更多层面加强学生评估。当然,这并不是说校长就不再关注学生的成绩,对他们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不再重视。这里所指的对学生的评估应当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是通过关注学生发展过程进行评价,既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包括学生取得学习成绩的过程、学生过去和现在成绩的不同层面分析、学生现有的成绩水平和预期成绩之间的对比,以及不同学校之间学生的成绩对比。此外,全新的学生评价还包括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否完全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否以牺牲学生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只追求片面的升学率。相比过去传统应试教育的学生评估不同,全新的学生评价要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有所差异。其中,学生的评价目的是指人们通过对学生评价所要实现的目标。评价目的是评价体系中的首要问题,也是学生评价中观的首要问题。学生评价并不是为了选拔学生,而是为了能够给予学生更多帮助和引导,通过查找发生的问题原因,进而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最终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行为价值,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更积极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评价内容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需求,依据范围和内涵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学生评价内容不仅要体现教育目标和以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且要以每个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宗旨,提升他们追求幸福生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学生评价方式是指对学生进行评价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途径。学生评价方式应当打破过去只关注结果,忽视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变化过程的关注与评价行为,而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进步表现给予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能够更全面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效果更科学、更客观。学生评价主体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的人员或机构。通过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学生评价,能够营造更平等公平的评价环境。多元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要组织好学生评价活动,重视学生主体的评价功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社会对别人的要求,通过对自己的评价了解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在评价中不断地对照和反思自己,进而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的目的,也使学生评价更好地发挥教育和激励功能。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学生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他们的兴趣、个性、需求和价值观也随着受教育的程度和年龄的增长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好社会标准和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的知识素养与情感都能够获得更好地培养和提升。

3、课程开发评估

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其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的课程开发。课程开发能力的优劣和质量好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对课程开发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这里所说的对课程开发评估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开发是课程,过程是学习。第二是开发后的课程,主要是指校本课程。即对课程开发的评估既有对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估,也有对开发后的课程的评估。随着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只有真正有效解决校本课程开发评价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只有做好课程评估工作,才能使校本课程开发健康持续进行,才能为新课改的纵深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由此,中学校长在抓好课程开发评估工作过程中,应当把握几个原则:第一,多元化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开发是鼓励教师的知识行为和学生的能动全作创造出更多可能,鼓励课程的实施走出校园,走向社区和大自然,不受空间和时间局限的课程设置也决定了校本课程评价是一个多元化的模式,它会因不同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时间地点等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只有灵活运用课程评价理论和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校本课程的多元化特点。第二,发展为本原则。新课改强调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对课程开发的评估既要关注课程的现实表现,做总结性评估,也要关注未来的发展,做发展性课程评估。只有充分发挥评估导向作用,才能促进课程开发向着预期目标发展。第三,连续原则。连续原则指的是对课程开发的评估是动态和连续的过程,包括课程开发的设计初期、实施过程和课程终结,这是一个全封闭的周期。评估是一个生命周期内每个环节循环进行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专家和其他参与者,通过反思和评价,获取更多层面的信息,逐渐完善课程监控和发展过程。

对课程开发评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评估课程开发的背景。背景是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决定是课程开发能否顺利实施。课程开发背景的评估可能内外两方面判断,对内是学校的基础条件和学生的需求状况,对外是政策要求和校外资源的分布等。其实质是论证课程开发必要性的可行性。第二,评估课程开发的方案。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估实际上课程是否具备了相关条件、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课程解决什么问题、满足师生什么要求、课程资源有哪些和分布在哪里等等,通过鉴别和选择方案评估,对学生的课程选择做出前期的监督。第三,评估课程实施过程。检验新开发课程是否成功的核心环节是对课程实施过程评估,评估实施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订课程开发方案,查找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弥补因考虑不足而导致的遗憾。新课程理念下对课程开发的评估应当遵循多元化发展和形成性评价,遵循课程参与者评估的方式。第四,评估课程开发的效果。课程开发的效果分为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内部效果首先是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等情况,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其次是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对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外部效果是从课程对学校周边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课程对其他学校的借鉴意义等方面来分析。由此,课程开发的效果评估对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以及学校的长远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4、教学研究评估

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开展教学工作,还能以研究的视角在繁杂的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研究者的角度分析和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这是中学校长对教师教学研究的期待,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作为校长,应当努力抓好教学研究工作,这不仅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校长教学领导能力的重要体现。由此,只有充分发挥中学校长在教学研究中的评估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中学校长的领导胜任力。这里所说的教学研究多指教学研究项目。

中学校长对教学研究的评估应当是对教学研究的全过程的评估,包括立项阶段、发展阶段、结束阶段。其中,立项阶段是整个教学研究中的核心和重点,包括对教学研究的选题上、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如果选题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价值观,研究就会更加顺利,为接下来的研究评估打下扎实基础。研究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主要是对研究方法、研究进程和研究效果的预期设计和判断。如果研究计划合理可行,能够更顺利地开展后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功。研究基础是研究人员已经开展的相关研究并获得相应的经验和学术成果。如果研究基础牢固、研究经验丰富,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那么预估研究的成功率会很高。发展阶段的评估是指对教学研究过程的评估,根据课程研究的进度要求,对教学研究计划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的信息为后续深入开展研究、组织管理以及经费投入等安排提供调整依据。中学校长在发展阶段的评估应当站位更高,从宏观的角度为教师的发展和后续研究进行把关,尤其是在管理工作和人员协调等方面提供保障,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结束阶段是教学研究结果的评估,通过对教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的评估,这也是中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对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教师来说,结束阶段的评估能够更好地发挥评定和激励作用,对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发挥研究成果的示范作用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中学校长对教学研究的评估应当坚持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教学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高层次的追求,教师通过教学研究能够反思教学,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进一步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未来发展。中学校长在开展教学研究评估时,不仅要充分肯定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他们能够不断挑战自我,向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挑战,勇于尝试新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引导和帮助教师寻找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研究办法,通过不断探索,积累研究经验。同时,要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新的特征和细节,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兴趣,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动力。第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研究源于课堂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发展,其终极目的是关注师生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第三,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教学研究是围绕教与学展开的研究,研究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和课堂环境,任何离开特定的教育场域的教学研究都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只有在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将一切研究扎根于学校的生活和发展过程,才能使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中学校长来说,教学研究的评估不可仅凭个人的一时好恶和主观臆断,而是应当秉承着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理念展开,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教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