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校长教学领导行为规律

中学校长教学领导行为规律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代替着人民行使着对学校的监管权力。从社会经济、政治利益等方面考虑,各个国家都强调对学校的教育监管,任何学校都应当服从国家的管理,学校任何的改革发展和校长的领导意愿也不可能只在学校内部发挥作用,它涉及社会各方的利益。一方面,学生和家长无法获得学校的有效信息,影响了他们对学校的正确选择。

中学校长教学领导行为规律

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动机在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并非为社会无私奉献,最终造成市场失灵,无法实现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经济学认为垄断、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市场难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也无法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市场因此失灵。而市场失灵必然包括无效率、不公平和不稳定等因素。

首先是学校教育外部性因素。外部性最早源自《经济学原理》,随着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其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从对外部性的界定来看,可以分为两个角度,一是认为外部性是无法给予补偿或无需补偿收益的情形,例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二是认为外部性是行动时所产生的低效率现象,即某些效益或成本被强加给没有参与决策的人,例如垄断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市场生产数量小于社会需要数量,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需要数量。教育的正外部性是受教育的人产生了较好的政府,对每一个人都产生好处。即教育的消遇者以高工资的形式获得了大部分收益,并且有利于其他人,这就是教育的正外部性。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外部性是指教育不仅给学习者和教育机构带来各种收益和影响外,还给其他个人和团体来经济收益和影响,但是受教育者或机构却不能向受影响的个人和团体征收相应成本或补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学校教育既是实现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关键,是与失业斗争、为科技进步提供动力、为增强社会文化活动、促进社会进步和平等、维护民主价值观以及实现个人成功的重要方式。由此,学校并非一个单纯的教育机构,教育的外部性使学校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联起来,使学校担负起经济发展、社会改造和文化传播等更加广泛的职责。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团结的需要、公平公正的需要和构建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提升了学校的组织教育地位,使其成为寻求平等教育机会、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建立社会新秩序的社会机构。尽管学校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但是学校却无法从社会团体和个人身上获取必要的成本补偿,而只有政府能够代替受教育者的人个和机构收取这部分成本。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政府通过税收方式向每个获得教育的个人和团体收取一定费用,作为学校教育的成本补偿,然后通过教育投资的方式再偿还给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代替着人民行使着对学校的监管权力。在社会不断发展变迁过程中,教育的政治功能越来越明显,各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国家意志和价值思想的传播。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机构,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政府不能轻视也不能放任为而。从社会经济、政治利益等方面考虑,各个国家都强调对学校的教育监管,任何学校都应当服从国家的管理,学校任何的改革发展和校长的领导意愿也不可能只在学校内部发挥作用,它涉及社会各方的利益。因此政府也认为,学校教育意义重大,不能完全交给校长决定,作为教书育人的精神组织,学校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交由校长决定。

其次是公共物品因素。公共物品是一种无论人们是否愿意购买,它们都能够将其好处分散在社会各个地方,政府需要通过一定行动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公共物品比私人物品在消费上更具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也可以说,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影响其他人对这一物品的享受。这也说明,并不是只有付费者才能获得这一物品,未付费的也可以享受该物品,所以也决定了这种物品难以通过私人市场提供。此外,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就能获得该商品,市场也就无法有效调节这种物品的使用,由此,在公共物品领域,只有政府干预才能更好地解决分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在这种消费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将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教育两个阶段。他们认为,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从设立到运行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承担,具有免费的特点。而且义务教育并不会将任何一个适龄儿童排斥在其范围之外,具有非排他性。此外,为了能够实现公平教育,一部分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并不影响其他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体现了其非竞争性。因此,对于义务教育来说,已经不是个人或家庭的私人选择了,而是全体受教育者应有的权利,代表了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再次是信息不对称因素。理想的市场状态是个人和厂商具有完全信息,但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存在复杂的产品和市场,各种信息的来源与获取都存在不充分或有偿性因素,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也往往是不充分和不对称的。主要因为个人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信息,难以对商品做出准确的价格判断。另外,厂商也因为不完全的信息难以准确定位市场需求,以此作为出最佳决策,而且个别厂商可能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而进行不正当竞争,误导市场和消费者,导致市场出现各种参差不齐的商品信息,也难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破坏了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同样,如果将义务教育这一公共物品放到市场中,也会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学生和家长无法获得学校的有效信息,影响了他们对学校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学校也无法判断学生个人和家庭的教育需求,难以做出有效的教育决策,导致教育决策行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造成个人需求和教育供给难以匹配,因此,只有政府及时合理地调节教育行为,才能减少这种矛盾的发生。(www.xing528.com)

最后是收入分配不均因素。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市场资源和生产要素多集于高效率的地区和部门,社会成员按照市场对生产要素的评价和自身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和收入。但是由于市场机制过度强调效率,参与市场竞争的个人成员的天赋、受教育程度和私人财产等要素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所以成员之间的收入也存在很大差距,导致社会分配不均。社会分配不均导致教育不公平,富裕家庭的孩子的受教育机会较多,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因无法提供必要的教育费用而无法获得应有的教育机会,也无法享受同质量的教育过程,难以取得同样的教育效果,进而也无法获得同样的工作机会和薪酬待遇。总之,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均,最终导致教育不公平。为了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政府只有通过教育提升人们的知识技能和难力,使他们获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待遇。

综上所述,市场失灵是市场竞争带来的后果。教育市场失灵会使学校盲目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无序竞争,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例如以办实验班、特色班的名义高收费、向学生摊派各种教辅材料,收取高额借读费、择校费等,这不仅暴露了教育的阴暗面,也侵蚀着教育的公益性和道德精神,也成为近年来公众投诉最高的行业。因此,政府只有对学校教育进行有效调控和干预,才能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行业良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