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让老师具备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如何让老师具备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圳中学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抓质量要有“三感”:先要有危机感,再抓责任感,再抓使命感。说简单一点,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干活的动力。通过抓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让老师们高度地重视,狠抓教学质量,从每一个老师开始,从自己的每一节课开始,真正把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第二个措施是实行年级责任制。另外,我们在深圳中学提出,教研组长,就是学科专业负责人,也是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责任人。

如何让老师具备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四是抓质量。

深圳中学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质量就是生命线!作为重点中学,已经落后于育才学校和实验学校,一定要抓质量。

抓质量要有“三感”:先要有危机感,再抓责任感,再抓使命感

你是重点中学,要把质量搞上去。要有危机感。

你是重点中学,你是深圳的老大,但是老大的地位早已经被别人取代了,是不是?社会对你越来越不相信,越来越淡化对你的认识。要有危机感。

每一个老师要以校为荣,学校没有发展,学校没有很好的口碑,你老师有好的口碑吗?老师要有危机感。说简单一点,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干活的动力。

另外就是责任感。

从重点中学的角度来讲,来的都是好学生,来的都是优秀学生,都是中国未来的脊梁。这么优秀的学生,你能不把他们教好吗?这就是责任。

使命感,就是说你是重点中学,你应该牢牢记住重点中学的历史使命。

通过抓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让老师们高度地重视,狠抓教学质量,从每一个老师开始,从自己的每一节课开始,真正把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不是这样的话,光靠几个人是绝对搞不上去的。我记得当时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抓三感”。

第二个措施是实行年级责任制。

把年级变成质量的实体,由年级来承担这个教育教学的全部的职责,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对教师进行全面的管理。当时这个实体是非常成功的,年级抓得很好。

为什么要按照年级来抓呢?因为整个学校里面,规模大的学校,真的要把质量落实好,还是要落实到基层,要向下努力。你一个教务处不可能把高一、高二、高三全部抓好,你只能指导,不可能抓那么细,只有年级才能抓好。

现在我们要抓质量也是要把年级变成实体,年级很关键。当时我到了深圳中学之后,年级主任享受中层干部的待遇,跟这个教务主任和德育学生处主任享受同等待遇,这是第二个措施。

采取的第三个措施,就是更新队伍,这是我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因为那个时候深圳中学是比较老化的。我查了一下,1993年到1997年期间,69个人退休,调进135个人,基本上是脱胎换骨了。

我们的老师当时是三个更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手段。

因为你要学习啊。实行电教证书制度,是深圳中学最先开始的,那个时候能用电脑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情,既没有那么多电脑,又没有那么多人会用。

另外,我们在深圳中学提出,教研组长,就是学科专业负责人,也是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责任人。学科方面的事情全由教研组长管,管些什么呢?

一个是人员的调入,教研组长虽然不做最后的批准,但是要参与考核,发表意见。我是语文教研组长,学校凡是进来语文老师我都要参与考核,同时我还要发表意见。

二个就是所有的试题把关。每一次考试对学校来讲都是重大事情,学科组长必须把关。(www.xing528.com)

现在我们把考试搞得比较随意,卷子出得很随意,所以我们有些试卷考完之后,与学生的实际相差太远。我多次举例,就比如说到医院体检都是有目的的,是查肺,是查心,是查什么?得有目的。我们出题考试,期中期末,那么你也应该有一定目的啊!但是很多老师出题很随意,王老师你出个题,李老师你出个题,结果出的题跟学生情况完全不吻合,缺乏信度、效度,而且没有目标导向性,你考什么呢?目的是什么呢?是检查老师?还是检查学生?或者在什么时候,你的难度要加大,或者要降低?所以当时为了改变出卷极不严肃混乱的状态,就规定都由教研组长来管,因为教研组长要对学科质量负责。你每一次考试都是对质量的检测,兴师动众,把所有学生拉出来考试,结果没有一点参考价值,这就是极大的浪费。所以要把控试卷的质量关,这是一门学问,要有科学性,要有针对性,还有时间节点问题。新生进来入学考试怎么考,期中考试的难度在哪里,快过春节了,期末考试是否放宽,让学生和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高高兴兴地过个春节,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除了对学科质量的检测把关外,教研组长还要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评价,那个时候评职称,评初级、中级、高级,都需要对教师评价,教研组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研组长管理要落实,要把教研组长推到学科管理的第一线。现在我们很多教研组长都是名不副实,最多就是个召集人,没有真正的运作起来。要把教研组长当成提高质量的很重要的岗位对待。大家都这么糊弄过去,你这个学校是什么样子?当时我们把教研组长抓得很到位,我觉得这条经验到现在都很有用,要落实好。不在于给教研组长多少钱,你可以给他钱多钱少,都没关系,问题的关键是教研组长要把教研工作的所有环节真正地抓起来。

除了抓教研组长外,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抓质量办法。

一个就是抓“两级”,抓班级和抓年级,特别重视年级的教研会。我们一般是分为条和块来抓教研会的。条就是年级学科教研组这一条线,块就是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管理这一块,条块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一个就是抓“两课”,这是当时的提法:一个是常规课堂,一个是活动课堂。

作为重点中学来讲,还要抓“两特”,抓“两特”就是抓特长生和特优生。这在当时的深中做得比较好,现在民办学校还要这样做。

还有抓“两智”,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现在没有这个提法。智力因素就是学习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意志习惯方面的,这也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抓质量的办法。

抓“两级”,抓“两课”,抓“两特”,抓“两智”,都是为了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还有最大的举措,就是“举办超常班”。当时有两个阻力,一个来自政策方面的,一个来自同行方面的。从政策方面来讲,国家不太提倡办超常班,因为这有悖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其实我始终认为超常班是完全有必要的,只是不需要兴师动众,的确有超常的学生就要用超常的办法好好教育。第二个阻力来自于我们的那些同行,怎么能只让深圳中学办超常班呢?这等于把我们摆在哪个地位啦?不能搞特许政策,大家都要享受啊,都要办超常班。

1997年邓继新校长(左一)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深圳中学学生韩嘉睿举行庆功会

我当时就想,要确立深圳中学在深圳排头兵老大的地位,那就非得这么办不可。有了这个超常班,就一年接一年办,一直到后来。这个经验现在深中还在用,不过名称改叫3+2班。

采取系列措施后,深圳中学的教学质量大大地改观,一下盖过了实验学校和育才学校。高考升学率包括重点率全省第三,又有了从来没有过的省状元,以及开天辟地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还有就是市中考一片红,中考各科的市状元全部都是深中的。

从此以后,深圳中学成了深圳教育界真正的老大。我们通过抓质量,抓品牌,创造出深圳中学历史上最好的局面。

先抓思路,再抓发展,奠定了基础后,再抓质量,一鼓作气。这是关于抓教学,我讲得比较多。因为当时有很大的压力,作为省重点来讲如果比不过实验学校,比不过育才学校,深圳中学就没有办法再发展了。我采取若干措施后,促使了深圳中学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体会是事在人为。我们去管、去抓,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我相信总会有惊喜出现的。

关于奥林匹克竞赛问题,是我选择的抓质量的重大突破口。除了高考、中考成绩之外,影响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声誉的还有各种重大比赛的成绩,特别是像国际奥林匹克类的竞赛成绩。当时深圳还没有一个学生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荣誉,深圳中学恰好有机会去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选材,学生韩嘉睿,表现超常。

选老师,主要老师是深圳中学的,特选的老师就是尚强。他现在是第六高级中学的校长,原来是市教科院的院长,最开始是从安徽马鞍山调入的。我在合肥的科技大找到他,和他两个人住一个简陋的房间,条件差得不得了。他当时要到广州去,广州的执信学校要他去,华南师大也要他去。他是自学成才的研究生,特别是他的几何很厉害,人称年轻人中的几何王。他曾经把外国人的一本几何书中所有的习题全部解出来了,又成为国家队奥林匹克的教练老师,算是一个顶尖级人才。没有这样顶尖级的人才,你绝对培养不出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来。我和他谈了一个晚上,坚定了他的选择,激励他来深圳,为了韩嘉睿这个学生,他真的来了。

中国真的是人才济济,国家奥林匹克参赛队只能要六个人,但是能达到这六个人要求的人很多,人家凭什么选择你呀?我在北京住了20天,拜访了专家组的所有的教授,一个都不漏。找教授不容易啊,有的教授要中午等,有的教授要晚上等,有的教授还要在图书馆门口等,总而言之,不惜一切代价,在哪里等都不要紧。找到后就只讲一条,我们是深圳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啊,是国家的名片,只有深圳的学生获得奥林匹克大奖才更有影响。讲别的都没有用,就是这样才最终打动了教授们。通过专家组投票,韩嘉睿成了国家队六个成员中的一个。所以什么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只要你真心想去做这件事。

那个时候学校经费有限,尚强和韩嘉睿住一个房间。我记得尚强怕韩嘉睿感冒了,又怕因为打呼噜影响韩嘉睿休息,就让小家伙睡在房间的床上,自己拿被子睡在客厅的地毯上面,把学生当个宝啊。结果是一举成功,先是参加了国家队的集训夏令营,然后又选入国家队开始比赛,最终参加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举夺得了金牌。这个成功的意义就概括了一切。所以选择、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