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拿大通史:21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动

加拿大通史:21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动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外,21世纪的第一年发生“9·11”事件,拉登的恐怖组织袭击美国,炸毁纽约世贸大厦。结果,让·克雷蒂安得以平稳执政。因此,自皮埃尔·埃里奥特·特鲁多时代以来,这个长久困扰加拿大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难题现在缓和多了。11月27日,几乎有一半选民没有投票,自由党以172席多数当选组阁。这主要是得益于新技术的运用,带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繁荣。

加拿大通史:21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动

在暂时缓和魁北克局势尤其是让·克雷蒂安第二任开局后,天下似乎太平了,实则不然。其时,已届新旧世纪之交,加拿大联邦与各省政府都要应付即将到来的全球化挑战。果然不久,让·克雷蒂安遇到了两个严重事件,即党内保罗·马丁“逼宫”和“9·11”事件。在1997年大选中,让·克雷蒂安虽然如愿以偿实现多数派政府的愿望,2000年大选又在腹背受敌中获胜,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财政部部长保罗·马丁首先在大选前“逼宫”,要求他辞职让位。在国外,21世纪的第一年发生“9·11”事件,拉登的恐怖组织袭击美国,炸毁纽约世贸大厦。

让·克雷蒂安三连任 在1993年以来历次民意测验中,让·克雷蒂安领导的自由党一直保持领先。虽然让·克雷蒂安天生的命令主义使支持者常常感到困惑,而其平民领袖的形象又使他很容易博得支持。显然,由于让·克雷蒂安在1995年魁北克分离主义公决中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团结,深得人心,自由党政府的威信也增强了。相反,在野党都出现了震荡,只有改革党(Reform Party of Canada)还是1993年的领导人普雷斯顿·曼宁(Preston Manning,1942—);魁北克党团的领导权由米彻尔·古蒂埃勒转手于吉尔·迪塞普(Gilles Duceppe,1947—)这位前共产党同盟的组织者;让·查尔斯特也未能提高保守党的支持度;新民主党的奥得雷·麦克劳夫林不久被另一位社会工作者爱丽莎·麦克多夫所取代。正是看到形势有利,让·克雷蒂安决定在1997年春天右派组织起来以前提前进行一次选举,而且相信自己会重新当选。保守党、新民主党和改革党都指责说,让·克雷蒂安没有正当理由在任期还有一年多的时候举行耗资2亿加元的选举。虽然6月2日投票率很低,只有55%的选民投票,让·克雷蒂安仍以多数票当选(赢得38%的选票,即301个议席中的155席)。

保罗·马丁(左)

紧随选举之后,改革党的普雷斯顿·曼宁联合右翼发动了一场保守主义运动。由于1993年和1997年在两次大选中都没有在安大略省或魁北克省有所突破,普雷斯顿·曼宁就联合两省右翼人士将改革党改组为联盟党。在1997年的选举中,联盟党提出削减个人所得税和还清国债的主张。财政部部长保罗·马丁斥责说,这不切实际。按联盟党这一主张,每年将减少200亿加元税收,加上政府养老金和5 770亿加元的国债利息开支,政府将无力支持医疗费用和皇家骑警的费用。因此,选民并不相信联盟党的主张。保守党领导人让·查尔斯特(Jean Charest,1958—)则计划联合魁北克省的联邦主义者打败吕西安·布夏尔,但是也没有成功。结果,让·克雷蒂安得以平稳执政。

让·克雷蒂安获得连任的当年,经济形势好转。他在政治上搁置宪法争端,代之以1997年与各省签订《加拿大社会契约协议》(Social Compact of Canada),作为合作联邦主义的新形式,甚至吕西安·布夏尔也代表魁北克省在上面签了字。不过,吕西安·布夏尔很快就选择魁北克省退出,渥太华立即重申魁北克省仍会得到补偿。魁北克省立法议会只指责《清晰法案》,但是最高法院重申原来的裁决,即魁北克省可以迫使其余各省就它脱离联邦举行谈判,但是只有在获得明显多数的魁北克人就一个明确的问题投票之后才能够进行。联邦主义者预计这会在魁北克省激起激烈的反应,但是魁北克人绝大多数希望更清晰。自1995年公决失败之后,越来越多的魁北克人已对独立和宪法争端厌恶了。因此,自皮埃尔·埃里奥特·特鲁多时代以来,这个长久困扰加拿大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难题现在缓和多了。总之,在新旧世纪之交,让·克雷蒂安领导下的自由党联邦政府日子好过多了。

然而,在2000年这一年,自由党却在绝大多数省份丢掉权柄,只有纽芬兰省仍在该党的治下,因此让·克雷蒂安决定再次提前大选。他之所以敢于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看到在这时能够在联邦政治中与自由党相抗衡的只有普雷斯顿·曼宁新建的加拿大联盟党(Canadian Alliance),而这个党却在内讧。6月2日的领导人会议迫使普雷斯顿·曼宁让位给43岁的斯道克韦尔·戴伊(Stockwell Day,1950—)这位曾经的圣灵派牧师。他刚出任就提出举行联邦大选,而这正中让·克雷蒂安的下怀,他正想提前选举,以选出一个多数派政府。同1997年上次大选一样,媒体和在野党都指责让·克雷蒂安当选40个月之后又进行实无需要的选举。虽然选前自由党的支持率突然下降,但是新民主党、保守党和联盟党正在进行混战,对自由党有利,支持率转而上升。11月27日,几乎有一半选民没有投票,自由党以172席多数当选组阁。加拿大联盟党66席、魁北克党团38席,新民主党和保守党分别得到13席和12席。这样,让·克雷蒂安继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威尔弗里德·劳雷尔、威廉·莱昂·麦肯齐·金之后,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四位三连任总理

同在职时间最长的威廉·莱昂·麦肯齐·金总理一样,让·克雷蒂安之所以能够获得三连任,是因为“明白加拿大人急于改革,理解妥协,最喜欢最少分裂他们的领导人”。1995年阻止魁北克省分离这一功绩具有长久影响,但是关键是让·克雷蒂安头两任任期内加拿大经济持续繁荣。在他任期内,加拿大绝大多数地区经济恢复增长,增长率一度达到4.7%,为近期之最,处在主要西方国家的前列。

这主要是得益于新技术的运用,带来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繁荣。让·克雷蒂安是一位幸运的政治家。1993年他第一次上台时,财政赤字高达420亿加元(约合320亿美元),1997年连任时,一举平衡了财政收支。1999—2000年财政年度则盈余123亿加元,2000—2001年盈余200多亿加元,大大超过预期。到2001年,加拿大已连续4年盈余,成为西方7强中唯一财政结余的国家。在此期间,政府结余大体平均占每年财政预算的0.2%。政府平分结余,除用于减税和社会项目投资外,还用于资助大西洋沿岸等落后地区恢复健康服务和失业保险,结果失业再度回落,通货膨胀利率皆保持在低位。按当年联合国的社会发展指数,加拿大以微弱的优势排在首位。这些都表明让·克雷蒂安确实治理有方,为加拿大人民所信任。

自由党内讧 正当让·克雷蒂安陶醉于实现政治愿望快意之时,又遭遇国外的更大挑战,2001年发生了“9·11”事件,布什在“9·11”后对恐怖主义宣战,请求盟国参加袭击拉登恐怖组织。在“9·11”事件一周年之际,让·克雷蒂安虽然曾指责美国和西方世界“傲慢蛮横、自私”而引起阿拉伯世界报复,但是指责归指责,美加毕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个人政见分歧不能影响两国的特殊关系。让·克雷蒂安并未改变自莱斯特·B.皮尔逊以后的一贯立场,即“时刻准备”紧随美国对重大国际事件作出及时反应,也没有改变马丁·布赖恩·马尔罗尼加入布什战争的原有安排。

拉登“9·11”恐怖袭击美国可以说是21世纪的第一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美国亨廷顿教授借机鼓吹“文明冲突论”,实际上是要用美国的大众文化“全球化”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拉登所代表的阿拉伯世界的强烈民族主义文化,为了反击亨廷顿们,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才是21世纪的第一战。

这时在加拿大政府内,保罗·马丁对让·克雷蒂安的挑战到了最后阶段,他再次发起“逼宫”行动。5月31日,让·克雷蒂安令他停止挑战他的领袖地位,保罗·马丁断然拒绝。6月2日,让·克雷蒂安宣布解除保罗·马丁财政部长之职。其后,保罗·马丁的支持率不减反增,有人提出弹劾让·克雷蒂安,虽然被他挡回,威望却大受减损。当晚加元汇率跌到1∶1.651 2。这表明自由党内的政治天平已向保罗·马丁一边倾斜。

保罗·马丁1938年8月28日出生于安大略省温莎市,从政前曾任加拿大电力公司经理、加拿大轮船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1988年当选为众议员。由于保罗·马丁在1993年为自由党执政立下汗马功劳,出任最重要的财政部部长一职。让·克雷蒂安取得可圈可点的政绩,这位能干的财政部部长功不可没。加拿大经济当时发展缓慢,预算赤字惊人,保罗·马丁充分利用世界经济整体上升和美国经济强劲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倡自由贸易和减税,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体制,压缩政府预算,到1998年政府财政首次盈余。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保罗·马丁又倡导成立20国集团,推动加拿大积极参与国际事务,2001年3月,发起取消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的倡议,年终以财政部部长身份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评出的“梦幻内阁”。由于恢复了加拿大的金融秩序,他受到国际金融界的一致赞誉。如此骄人的政绩和在党内不断巩固的基础,正是保罗·马丁一直向让·克雷蒂安叫板的本钱。实际上,1990年选举自由党党魁时,他与让·克雷蒂安已经展开政治较量,而2000年大选前“逼宫”则是两人矛盾的公开。民意测验也显示,68%的投票者希望让·克雷蒂安在2005年退出。让·克雷蒂安曾暗示第三届任期一半即退休,但是大选期间又变卦,表示要完成5年任期。这是对保罗·马丁“逼宫”行动进行的报复,晚退休是为了老化保罗·马丁,使他再度失败。

让·克雷蒂安之所以从第三任开局就陷于被动,主要是因为年初内阁班子中有数名阁员卷入丑闻(将政府合同签给亲朋好友)。2002年1月14日,他的最佳接班人、47岁的工业部部长托宾突然宣布辞职,这严重动摇了让·克雷蒂安内阁。他不得不进行自首次组阁以来最大的改组,8位部长易人。更难堪的是一起家庭风波,33岁的养子米歇尔在2002年7月迷奸一名18岁少女,也恰在此时东窗事发。就这样,在党内纷争和腐败丑闻的双重压力下,为了确保自由党的执政地位,8月21日,让·克雷蒂安被迫宣布在2004年2月提前退休(本可到2006年)。祸不单行,10月又发生4名部长因接受免费请吃和度假旅游,被反对党揪住不放。在党内,保罗·马丁更是加紧“逼宫”,让·克雷蒂安又不得不将任期缩短到2003年11月13日。2003年12月10日下午接待从波士顿抵达渥太华进行一天半工作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是他最后一次重要国事活动,两天之后,便告老还乡。

离开政坛这年让·克雷蒂安69岁,是西方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他任加拿大总理10年,不留赤字,在各类问题层出不穷、政治变动剧烈的当今实属不易。他的平民领袖的形象很适合20世纪末加拿大民众的脾胃。在发表告别演说时,让·克雷蒂安首次公开支持保罗·马丁,翌日保罗·马丁当选自由党党魁,12月12日成为加拿大第21任总理。

当上党魁后,保罗·马丁立即宣布进行政府体制改革。首先,在投票和修订法律方面给议员更多的权力;检查政治任命方式,取消提名制,改为开放的提名制选举,由基层选民提名议会议员,还承诺提高女议员在议会中的比例;削减总理办公室过度膨胀的权力。其次,在经济政策上,许诺继续致力于平衡预算的努力,进一步降低政府债务和税率,推进自由贸易;为保证加拿大在国际上的经济领先地位,将全力投资于教育科技;推行自由化的社会政策,承认同性恋合法化和拥有少量大麻非刑事化。再次,在对外关系上,承诺大力改善对外交往,首要的是改善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伙伴关系,但是对伊拉克战争和导弹防御系统等,继续执行让·克雷蒂安的政策;积极参加联合国事务,增加军费开支,加强对外援助,提高国际地位;推动建立多边国际体制以应对国际恐怖主义、金融冲击以及SARS、西尼罗河病毒,等等。他肯定让·克雷蒂安最近几年对非洲的援助、禁止陆地采矿以及在建立国际法庭中所起到的领导作用,但是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加拿大拥有最多样化的人口,最为开放的经济体系,完全可以作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催化剂。这时的保罗·马丁雄心勃勃,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04年6月大选获胜连任仅仅当了一年半总理后,却因他用来扳倒让·克雷蒂安的腐败丑闻被推翻了,2005年11月28日,议会以171票对133票通过在野党联合提出的不信任案。这样,2006年加拿大又将面临选举。

从加拿大选举历史来看,任何一个政党要想赢得压倒性胜利,必须在大选中赢得40%以上的选票。2004年6月28日的议会选举,自由党获得130个席位,支持率为36%,保罗·马丁政府由多数派变为少数派政府。最大的反对党保守党仅得到98席,选民对其在卫生、气候变化和软木贸易争端等重大问题上的看法不满意。持续执政12年的自由党,从班底、政策和执政经验等综合实力来看,还是最强的竞争者,执政期间经济强劲增长,失业率降到30年最低(20世纪90年代初失业率高达11.3%,2007年降为6%),财政连续8年出现盈余。自由党这次选举时,又提出庞大的减税方案;在土著人事务、移民、福利和军事领域,利用财政盈余,宣布了一系列巨额投资计划,为广大选民勾画了美好远景。这些本来是自由党继续执政非常有利的条件。可是,自由党被“赞助丑闻”严重杀伤,加上21世纪时代变了,选民强烈“求变”,结果在2006年1月23日选举中,自由党没有能够翻身。斯蒂芬·哈珀(Stephen Joseph Harper,1959—)领导保守党以领先10个百分点胜出,但是仍为少数派政府(议会308席中只得到126席),需要至少一个反对党支持,才能保证通过议案。斯蒂芬·哈珀2月6日就任加拿大第22任总理。

自由党政府最终下台是败在腐败上。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让·克雷蒂安以反对魁北克省独立、维护加拿大联邦统一、增强自由党在魁北克省的影响力以及促进全国团结等名义,拨款大约2.5亿加元(约合1.9亿美元),设立了“联邦赞助项目”。正是这个项目后来出现了“丑闻”,有1.5亿加元资金流入与自由党关系密切的5家广告公司,被先后抽取了1亿加元佣金。让·克雷蒂安在任时对此一直否认,但是到2004年年初,总审计长弗雷泽年度报告证实,确实存在腐败。保罗·马丁于2月19日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他与前总理让·克雷蒂安等自由党官员都接受了询问。调查中广告公司经理承认拿走了数百万加元佣金或其他好处费。此事主要涉及魁北克省自由党的高官贪污和滥用公款。虽然法官判定前总理不了解资金的具体运作,只属于失察,现任总理、时任财政部部长的保罗·马丁也不知情,与丑闻无关,但是这桩丑闻毕竟影响了自由党的威信。

斯蒂芬·哈珀

斯蒂芬·哈珀保守党政府的治理 来自卡尔加尔的经济学教授斯蒂芬·哈珀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加拿大政界,最初为进步保守党党员,后因对该党不满而离开渥太华,回到了西部。他在1993年当选为卡尔加里西区的联邦议员,并且参与改革进步保守党,2003年进步保守党与联盟党这两大右翼政党合并,组成新保守党,恢复该党1942年曾使用过的名称——保守党,斯蒂芬·哈珀出任首任领袖。

斯蒂芬·哈珀在这次大选中获胜,说明加拿大人民期待21世纪的变革。在大选后,斯蒂芬·哈珀政府便迎合广大选民的希望,将工作重点集中于反腐败、削减商品和服务税、打击犯罪、对儿童护理进行家庭直接补贴以及减少候诊时间等紧迫的社会问题。同时,承诺解决联邦与省政府之间的财政拨款不平衡,并允诺给魁北克省更多的自主权。在对外关系方面,强化加美关系,重开导弹防御体系谈判,增加投入,加强加美边境的安全,但是与美国仍谨慎保持“一定距离”,因为2/3的加拿大人不喜欢美国政府。在首次记者会上,斯蒂芬·哈珀就批驳了美国驻加大使关于加拿大北极主权的讲话。

为了确保保守党继续执政,并能够选出一个多数派政府,以便使各项改革顺利进行,斯蒂芬·哈珀在2008年10月14日提前举行大选(本应在2009年10月19日)。大选前的民意测验显示,保守党的支持率达38%,领先自由党近10个百分点,距多数政府需要的40%仅差两个点。新民主党和魁北克党团多次表示要推翻哈珀政府;最大反对党自由党也扬言倒阁,但是因元气未复而审慎行事。因此,斯蒂芬·哈珀提前大选先发制人。与其等着被推翻,不如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即便无法实现多数派政府的愿望,也可以进一步打压自由党,打乱反对党派的倒阁计划。此外,美国11月举行大选,奥巴马领导的美国民主党在执政理念上接近加拿大自由党,如果奥巴马获胜,无疑外部环境对保守党不利,选民或将倾向于选择偏左的自由党。提前大选可以使其免受美国选举结果的冲击。

不过,真正坚定斯蒂芬·哈珀提前大选决心的原因是加拿大经济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打击下日渐疲惫。加拿大已经连续10多年增长的国内需求开始下降,房地产降温,失业率升高,股市下降。人口最多、选票最多的安大略省就是个晴雨表,2008年几乎每周都有制造业工厂关门。加拿大3/4的出口流向美国,而美国经济减速加快,加拿大的出口面临更大压力。经合组织早先已将加拿大2008年预期增长率下调至0.8%,而专家预测2009年情况更坏。如果按期在2009年10月大选,这个问题就势必成为焦点。然而,提前大选的结果未尽如人意:2 300万选民,只有58%的参投率;议会308席中,保守党仅赢得144席,虽然高于2006年的126席,支持率也由36.3%上升为38%,但是离组建多数派政府所需的155席尚差11席。自由党的表现更糟,从95席降至77席,斯蒂芬·哈珀政府虽然仍旧为少数派,执政地位却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在2011年大选中,一向不被看好的新民主党异军突起,议席从上届的37个大幅提升至102个,取得突破性胜利,获得不少选民的支持,取代自由党成为第一大反对党。这是因为该党主张削减小公司税率以及重视家庭及养老。自由党则惨遭失败,不仅党魁伊格纳季耶夫落选,议席也从选前的77席跌至34席。

金融危机开始以来,斯蒂芬·哈珀是第一位面对选民的西方领导人,成功连任后,他主要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首先,制定金融法规,以有效控制银行风险;其次是减税,以促进产业发展,希望带领国家平安渡过金融危机。这些对斯蒂芬·哈珀政府都是严峻的考验,果然他连任后仅仅一个月,就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险些下台。11月27日宣布的最新财政预算修正案,削减了给各党的补助金总额3 000万加元,企图切断反对党的财源,理由是应对经济危机。可是,3个反对党不买账,立即联手签署联盟协议,拟组建为期两年半的联合政府,以取代斯蒂芬·哈珀政府。在以后将近3年的执政中,斯蒂芬·哈珀虽然以少数派组阁,实际上则日益强劲,要利用一切机会打击反对党,例如将阿富汗驻军日期由2009年延至2011年;军费开支达207亿加元,而不是估算的80亿加元;移民新法损害潜在移民者的利益等。此前,各大国纷纷出手挽救经济,而斯蒂芬·哈珀政府没有出台任何刺激措施,却强调加拿大经济基础良好,还作出下一财政年度8亿加元盈余的乐观预测。12月4日,斯蒂芬·哈珀被迫请求总督暂时中止议会,才避免被联合起来的在野党推翻。此后,他只好向反对党退让,不仅放弃取消行政补贴条款,而且宣布新的拯救经济措施。(www.xing528.com)

在2009年1月26日公布的新的施政纲领中,哈珀承诺推出数百亿加元的庞大的重振经济计划,强调为重振经济,政府将不惜成本。第二天便向议会提交新财年的预算,明确开列“重点”刺激目标:投资70亿加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金融体制稳定,支持林业、制造业、汽车业、旅游和农业等,以及保障失业者、低收入者和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未来两年政府预算要达到640亿加元,将使保持10多年结余的财政首次出现赤字。如此庞大的项目计划,虽然是为了挽救陷入衰退的经济,但是也想彻底化解政治危机。当天,魁北克党团和新民主党就明确对预算案投反对票。最大的在野党自由党的新领袖迈克尔·伊格纳季耶夫(Michael Ignatieff,1947—)不愿在经济危机关头发难,认为连续两次大败的自由党需休养生息,趁人之危,会进一步失去民意。这样,斯蒂芬·哈珀政府的压力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政府6月11日向议会提交的刺激经济计划的落实进度报告(第二阶段刺激经济措施),再起波澜,由于斯蒂芬·哈珀同意与最大在野党自由党进行党魁会谈,才没有出现较大麻烦。党魁会谈的结果,确定设立“蓝丝带”特别小组,双方委任两名成员,对就业保险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到2009年9月,已有迹象表明衰退已经接近底部,未来将步入一个经济恢复期。2010年3月4日,斯蒂芬·哈珀公布题为《强大的加拿大、强大的经济:目前与未来》的施政纲领,提出了“重新调整”政策。提出由于经济危机即将结束,政府将转向控制财政预算,紧缩银根,削减开支。第二天宣布190亿加元刺激基金的最后一笔拨款,用于防止经济衰退,但是要在下一年发放。退出财政刺激政策遭到媒体批评,说新措施除宣传性的官员冻结工资外,就是吸引外资、改善环保和提高单亲家庭援助金。反对党虽然对预算政策吹毛求疵,但是没有投反对票,转向对一些不太紧迫的问题进行辩论,如修改国歌、声援太平洋和北极海岸猎人反对欧盟禁止进口海豹产品等,表明反对党还是配合政府的。2010年11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年度声明,肯定加拿大金融体制已经过渡到新国际银行标准,将在西方7国集团中保持最好的财政状况;加拿大经济管理强劲,未来两年平均增长将引领主要发达经济体。2014年4月17日一则新闻报道称,加拿大经济在未来两年将只会温和增长,只是较高的家庭债务水准和房市降温,或将抑制消费者的支出,经济表现将不及美国。但是随着加元贬值和美国经济进一步复苏,预测出口回升可望在2014年下半年实现。33位分析师的调查显示,美国经济2014年和2015年将分别增长2.7%和3%;加拿大经济2014年和2015年将增长2.3%和2.6%。加拿大央行2014年1月预估2014年和2015年两年平均增长2.5%。这些预测似乎证实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度声明的分析。而5月31日的一则报道称,加拿大经济一季度环比增长0.3%,增幅放缓,美国一季度则下降1%,所以确定加拿大经济何时走出低谷为时尚早。最有利的预测是加拿大未来两年出口复苏,由于美国经济强劲,对商品需求增加,以及加元贬值,加元计价出口销售未来或可增加。

加拿大经济能够较快出现好转迹象,2014年4月10日逝世的64岁的吉姆·费拉逖(Jim Flaherty,1949—2014年)功不可没。他在2006年当选为加拿大国会议员,被斯蒂芬·哈珀委以新保守党政府财政部财长,是加拿大任职时间最长、最有能力、最出色的财政部长之一。他受命不久便经历了2008—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成功引导加拿大的经济渡过难关。吉姆·费拉逖在任内经手8份财政预算,一直致力于平衡预算。2014年2月11日,吉姆·费拉逖提交“2014年经济行动计划”,显示加拿大财政赤字将继续削减,到2015年财政收支平衡可以说已无问题。所以,在他去世后,昔日的同僚和政敌均深表痛惜。出席他的国葬仪式的包括两位加拿大前总理、加拿大前总督伍冰枝以及联邦自由党党魁小特鲁多等政要。

难逃保守党政府在经济危机中下台的厄运 然而,加拿大这次在经济危机中的稳定形势维持得并不长,经济数据也差强人意。到2015年经济成长率应该仅为1.2%,2016年也不过是1.8%,连续两年都未达2%的水平。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是加拿大第三次连续两年经济成长不到2%的纪录。这次突然出现的波动显然是由于2015—2016年度全球大宗物资价格崩跌造成的。它深深地伤害了加拿大经济,因为这片土地上有太多人仰赖石油、金属和各类壳类产品的收入,尤其是油价的连续下跌致使2015年前三季度的GDP负增长。

2015—2016年经济危机的这一特点以阿尔伯塔表现得最为突出。在过去几年中,由于油价一路飙涨至每桶100多美元,该省一时堪称加拿大最富裕的省份,2014年的经济总量更是首度超越魁北克省,跃居加拿大第二名,当年经济产出量增加了60亿加元。此后油价暴跌,现在已经跌至45美元左右(例如2017年3月28日纽约4月原油的报价为47.73美元),沉重地打击了阿尔伯塔省的经济,因为石油在该省的经济总量中占比太高。因此,2015年经济增长率不及1%,2016年也是半斤八两,如今经济总量又跌回老三的地位,失业情况却是第一名。根据统计局最新数字,2015年12月失业率7%,与11月持平,创下自2010年4月以来最高失业率,11月流失近1.5万个工作岗位,12月数字显示有5.8万人在找工作,皆为全国第一。

由于世界价格跌跌不休,加拿大的进出口产品价格也必然顺势下滑,第三季度的价格比上年同期大减7.9%,是1956年以来的第二大跌幅,仅次于2008—2009年金融风暴时期。2015年加拿大央行已经连续两次降息,基准利率维持在0.5%,加元币值,也顺势跌了16%。

当然,斯蒂芬·哈珀保守党政府在42届议会选举中的这次失利,不仅仅是因为2015年至2016年全球大宗物资价格崩跌造成的经济波动,还有其他原因。早在2015年4月,加拿大任期最长的财政部部长之一、前自由党政府的财政部长保罗·马丁就指出过,最大的担忧还不是经济形势严峻,而是政府没有出台任何应对严峻形势的相关措施。石油工业和采矿业构成加拿大经济的重要部分,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不是重视石油工业,而是完全忽视其他经济领域,没有在能源经济的基础上发展其他领域,不仅忽视了探索性科学研究,也没有顾得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罗·马丁认为,在世界经济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竞争不仅存在于加拿大与别的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加拿大大城市与世界各国的城市之间,忽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很不应该的。财政平衡的必要条件是经济持续发展,而教育、探索性科研以及基础设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不为将来投入,就会陷入持续的赤字。加拿大央行1月份就已将基准利率降到0.75%,这个决定被称作央行方面对经济的“金融刺激”。但是,政府方面并没有随之采取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措施。央行的金融政策同政府的财政措施应该互相呼应和支持,如果央行行长认为有必要在金融方面采取刺激经济的举措,则政府也要采取相应的财政措施,即增加在基础研究、城市基建和教育上的投资。

正是由于2014年以来的石油价格下跌造成的经济波动这一客观原因以及保守党政府管理不善的人为因素,致使2015年以来加拿大经济波动较大,而对斯蒂芬·哈珀政府而言,不幸的是2015年是大选之年。10月19日,第42届联邦大选正式开始,这是加拿大联邦立法选举史上最长的选举周期:从解散议会到投票,时间长达11周(79天),而通常的选举周期平均仅为37天。可见各个政党之间的竞争非常之激烈。经济治理表现成为各反对党集中攻击联邦保守党的主攻点:税收、福利以及移民政策。如果说经济走势不佳让拖到最后一刻才启动大选成为斯蒂芬·哈珀的最大失算,那么漫长的选举周期,配合以新鲜出炉的“C—23法案”则是他最大的选战助推器:由于选举规则的改变,竞选期间各政党选举经费的投入,不再设上限,而资金来源又受新规限制,选举周期越长,对自身资金充实的政党就越有利。斯蒂芬·哈珀的联邦保守党恰在当时加拿大联邦参选各政党中是经费最富足的。在2015年上半年,尽管保守党在民意测验中还稍占优势,三项民调的结果都显示出保守党能够保住执政地位,不过,只能组成少数派政府。加拿大联邦选举近年来的“主战场”历来是内政领域,包括经济、环境、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及移民政策等方面。例如自由党在2008年的联邦大选中错估选民环保意识,在金融风暴信号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依然顽固地打出不合时宜的“碳税”政纲,结果一败涂地。在近几届大选中,斯蒂芬·哈珀联邦保守党政府都主打经济牌,强调自己才是引领加拿大保持经济繁荣和稳定的关键。这张牌在前几次选举中屡屡得手,但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此后加拿大经济形势不佳,2015年的前5个月的GDP增幅皆为负数,身为多数党责任内阁总理的斯蒂芬·哈珀及其联邦保守党,显然受到了经济景气值的牵累。在2014年12月的本书旧版中,作者曾估计斯蒂芬·哈珀政府有可能走出保守党总在经济危机中下台厄运的轮回。现在已经看出这仅是个良好的期望。

斯蒂芬·哈珀政府在2015年大选中的失败表明保守党仍未走出这个轮回。自1896年威尔弗里德·劳雷尔自由党内阁形成以来至今(2017年)的这121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加拿大都是由自由党执政,至2006年把政权让给保守党时,执政已达67年,其间保守党执政的时日加上2011年获得连任的斯蒂芬·哈珀总理,统共才执政39年零9个月,而除布赖恩·马尔罗尼、斯蒂芬·哈珀两任外,均未过两任,而且都是在经济危机中下台的。

2011年大选时自由党遭到自1873年建党以来的首次大败,以至于多伦多大学教授、加拿大最著名的外交史学家罗·博斯韦尔评论道:“现在推测哈珀政府能够执政多久还为时过早,可能这也标志着漫长岁月中自由党及其当政的时代要在加拿大的历史中落幕了。”[1]不过,这一论断错了,他没有料到自由党会在一颗刚刚升起的政治新星——贾斯廷·特鲁多的率领下,在2015年第42届联邦议会选举中就漂亮翻身了。

小特鲁多的时代的到来 2015年11月4日上午,贾斯廷·特鲁多(Justin Trudeau,1971—)这位意气风发的年轻总理,带着他的30名内阁成员,在总督府宣誓就职,走向他们新政府的征程。11月的渥太华秋意正浓,当天气温在10度以上,晴空万里、云淡风轻。总督府门庭若市,前来观礼的民众不绝于途。在此之前,为了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实现所谓“真正的改变”,贾斯廷·特鲁多允诺新内阁将减少职数,且男女各半。10时许,他携妻子和30名内阁成员,乘坐大巴车抵达总督府。为了凸显新政府的革新气象,贾斯廷·特鲁多一改往昔新政府就职时车队大排长龙的旧例,改乘大巴车。就职仪式从上午10时30分开始,贾斯廷·特鲁多首先宣誓:加拿大属于英联邦国家,仍尊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在女王代表——加拿大总督大卫·L.约翰斯顿(David L. Johnston)的见证下,贾斯廷·特鲁多以英法两种官方语言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表达效忠之意。此时,场外观众群情激奋,掌声雷鸣。随后,30位内阁部长宣誓。整个仪式持续了几乎两个小时,下午1时贾斯廷·特鲁多内阁出现在总督府前广场上。贾斯廷·特鲁多对民众发表简短讲话,重申了自由党争取变革与振兴加拿大的蓬勃雄心。现年43岁的贾斯廷·特鲁多成为第23届联邦政府总理,至此,加拿大进入了第二个“特鲁多时代”。

在30个内阁部长中,全国10省均有内阁部长,来自安大略省的10个,魁北克省6个,北部3个原住民特区共享1个名额。来自安大略省的65岁的约翰·麦加廉(John MacCallum)是一位政坛老将,出任移民部长(曾经担任国防部长、财政部长),其妻为一位来自中国的华裔。预计他或将面对的第一个棘手问题便是如何接收叙利亚难民。马克·加尔诺(Marc Garneau)担任交通部长,是加拿大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老兵事务部长肯特·赫尔(Kent Hehr)是内阁中唯一的一位残疾人。斯特凡·迪翁出任外交部部长,他曾经在前自由党政府中担任环境部长。比尔·莫诺(Bill Morneau)任财政部长。克瑞斯廷·舒瑞兰(Chrystia Freeland)任国际贸易部长。印度裔的哈尔吉特·萨吉安(Harjit Sajjan)被任命为国防部长,他曾经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锡克族的军事基地指挥官。新阁员中有5人为少数族裔。现年38岁的印裔锡克族移民后裔纳伍迪普·辛格·班斯(Navdeep Singh Bains)出任创新、科技与经济部长。阿玛吉特·索伊(Amarjeet Sohi)任基础设施与社区部长,他17岁移民加拿大,24岁重返印度,被恐怖组织关押两年后回到加拿大,43岁当选为埃德蒙顿市议员。35岁的印裔女性巴蒂西·查格(Bardish Chagge)出任旅游部长。阿富汗籍难民玛丽亚姆·门舍夫(Maryam Monsef)担任民主制度部长。

贾斯廷·特鲁多是20世纪60—80年代担任加拿大总理16年的皮埃尔·埃里奥特·特鲁多的长子。2000年10月,皮埃尔·埃里奥特·特鲁多逝世。1998年特鲁多家族遭遇一次家庭悲剧,其幼子、时年23岁的米歇尔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滑雪时死于雪崩,老特鲁多的逝世或许与这次悲剧有关。据接近他的人说:“幼子意外早逝对他造成非常大的心理打击,是他健康一路下滑的主因,米歇尔的葬礼两年后就去世了。”6年多后,即2007年4月,自由党提名他的长子贾斯廷·特鲁多为议会候选人。此后,人们习惯称其长子为小特鲁多,而称他为老特鲁多。小特鲁多在2008年联邦议会大选中正式成为议员,从此追寻先父的道路,开始了从政生涯,自由党党魁鲍勃当时曾评价说,他对政治的思考很长远。

小特鲁多在2011年4月加拿大联邦大选中虽然顺利连任议员,而自由党却惨遭失败,只获得众议院338个席位中的34席,首次沦为议会第三大党。在这危难之时,党内许多人呼吁小特鲁多出来“救救自由党”。于是,小特鲁多在2013年开始角逐自由党党魁,并获得党内78%的支持,高票当选。在2015年10月19日结束的42届联邦大选中,他领导自由党一洗前耻,以压倒性优势击败执政的保守党,赢得众议院338席位中的184席,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打破加拿大议会选举中单个政党所获席位的最高纪录。在从政8年后他就问鼎总理,在加拿大历史上实属少见,而且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二年轻的总理(第一是保守党的克拉克,出任总理时39岁),也成就了加拿大历史上首对父子总理的佳话。

在2015年大选中,贾斯廷·特鲁多提出的竞选口号是“真正的改变”。在5轮电视辩论中,他机智幽默,态度鲜明,充分展示了个人魅力,舆论认为他形象清新,有思想、有主见。一向亲民的贾斯廷·特鲁多善于运用社交媒体展示个人魅力,经常用手机自拍竞选活动,配上热情而又理性的语言在脸书或推特上推出,吸引了无数粉丝,尤其是年轻的粉丝。当选后的第二天,即10月20日,贾斯廷·特鲁多一大早就到蒙特利尔的地铁站与来往的乘客寒暄,感谢他们的支持。粉丝们见到这位即将就任的“帅哥”总理激动不已。

贾斯廷·特鲁多形象清新,有思想,有主见,表现在两轮辩论中,他是唯一提出拼经济问题的竞选者,承诺执政后无论经济如何低迷,将坚决实行财政赤字,大量投资发展与改善基础设施。保守党领袖斯蒂芬·哈珀及新民主党领袖唐美凯都表示将实施财政收缩政策。在执政不久,贾斯廷·特鲁多就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我们如何选择开放》一文,说:“在加拿大,我们正在贯彻对基础设施进行历史性投资的承诺——这不仅是因为此举能创造出高薪的好工作,还因为我们深知当人们更容易按时抵达工作岗位,更容易将产品运往市场,更容易使年迈的父母获得其所需的护理,整个经济都会从中受益。”“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工资水平比非出口型行业高出50%,因此,重振与加拿大前五大贸易伙伴——美国、墨西哥、中国、日本和欧盟——的关系不仅是明智的外交政策,对加拿大人而言也是明智的经济政策。更强的贸易关系能为加拿大工人创造更多成功的机遇。”“随着家庭债务的增加,家庭感觉财源枯竭,实际经济增长无迹可寻,因此,很难提升收入,要创造、强化并扩大中产阶级所需的高薪的好工作。懂得拥抱世界这一点的领导者,需要作出抉择:我们是利用这种焦虑来为自己谋求政治利益呢,还是采取具体步骤实施直击焦虑根源的政策?在加拿大,我们选择建立适合所有人而不仅仅是那1%的顶级富人的经济(政策)。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没有‘闭关锁国’或拒绝与全球经济携手共进的机会,我们选择拥抱世界。”贾斯廷·特鲁多在2015年10月19日的竞选中承诺削减中产阶级的入息税,并将支出数百亿加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不温不火的经济增长。因此,“在此状况下,加拿大政府这几年不得不再度面对年度财政赤字增加的状况”,他拒绝重申年度赤字(在)100亿加元(74亿美元)以内、在2019—2020年将实现预算平衡的目标。

作为一个传统贸易立国的国家,对外贸易决定了2016年加拿大经济的不稳定。加拿大只有3 600多万人口,国内消费市场有限,要想保持经济发展,维持高水准的生活水平,必须出口产品与服务。多年来,靠着输出矿产特别是石油、运输设备、机电产品、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然而,随着世界市场近年来出现的变幻,导致了国内经济低迷。受出口下降影响,加拿大经济2015年的增长率仅为1.2%,比往年降低了一半;随着北美自由贸易裂痕越来越大,加拿大2016年的贸易出口更是雪上加霜。长期以来,美国是加拿大的主要贸易出口对象国,占据加拿大70%以上的贸易出口份额,最高时,甚至达到90%以上。加拿大油气产业背靠美国市场,本来不必担心销路,可是美国页岩气革命解决了国内油气生产的大难题,令其对外依赖度越来越小。加拿大凭着多年合作关系,还能继续向美国出口油气,但是要想扩大出口数量,基本上难于上青天。有望能源自足的美国,以保护环境为由否决了加拿大公司新建管道的计划。贾斯廷·特鲁多总理从2016年就开始积极与当时的奥巴马政府接触,希望美国能“回心转意”。展望2017,加拿大经济应该赢得转机,加拿大广播公司指出了加拿大经济2017年好转的五大利好:就业市场复苏,原油价格升高,加元升值,出口贸易复苏,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指数接近历史高点。从宏观上来看,2017年加拿大经济也应该有所好转。首先,竞选期间,特朗普再三声称要对墨西哥、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他上台后必定会有所表示,最起码会在个别领域发动“贸易战”。这对于墨西哥及美国来说肯定是不利的,而对加拿大来说则可能意味着贸易转机。美国如果减少从墨西哥、中国的进口,必定会从其他国家弥补,而加拿大无疑是最好的替代国。其次,加拿大对外多元化贸易格局已经初现曙光,2016年10月与欧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即《综合经济自由贸易协定》(从2009年就已开始谈判),2017年2月16日欧盟批准该协定,此后将陆续实施。贾斯廷·特鲁多总理2016年9月访问中国,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2017年3月23日随同其他12个意向国家加入(使亚投行会员国增加到70个)。2016年年末,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克里斯蒂娅·弗瑞兰就曾表示,将于2017年就以自由贸易与中国展开沟通。这意味着,加拿大对外贸易将更趋多元化,更稳定。

从长远来看,加拿大经济要浴火重生,须完成两个至为关键的经济转型:一是重振高新技术产业,摆脱对油气等资源产品的过度依赖;另一个是拓展亚太与欧洲市场,摆脱美国市场的深度掣肘。只有坚持这样的贸易转向,加拿大的经济复苏才会有着光明前途。2017年4月7日贾斯廷·特鲁多协同比尔·莫诺财长公布第二个财政预算案,提出多项加快加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政。这主要有以下各项:第一,将加拿大打造成为全球创新新中心,这个预算案的重点在于将加拿大建成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此,决定在未来2年内拨款5 000万加元用于开发儿童学习编程课程,在未来5年内拨款95亿加元支持企业领导人的“超级创新平台”。第二,投巨资加强国民的技能培训。联邦政府将从2019—2020年4年中将投入4.5亿加元而后每年投入4 630万加元,用来帮助已经工作的加拿大居民及移民接受教育或提高技能以获得更好的工作。第三,在大幅提高加拿大人民的技能的同时,还要在世界范围内吸引有才华、有技能以及创业精神的人才。联邦政府还将设立25个为纪念建国150周年的科研项目来吸引世界顶级学者或科研人员来加拿大工作。第四,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税务改革。个人缴纳所得税将发生很大变化,那就是联邦政府调整2016年不同收入阶层的纳税率,收入在45 281—90 563加元之间的人纳税率从过去的22.5%降为22%。第五,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未来3年内为铁路建设拨款8.67亿加元。第六,其他诸多福利支持,例如,联邦政府预留112亿加元用于全国房屋策略,资助各城镇的可负担房屋建设。在下一节我们会看到,为了实现这样的经济发展目标,在移民、外交政策等方面也加以配合。

贾斯廷·特鲁多生于1971年,1984年父母离婚后,一直随父亲生活,实际上由父亲抚养成人。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在渥太华出席其父主持的欢迎国宴上说:“我们今晚免去那些礼节,我要向加拿大未来的总理贾斯廷·皮埃尔·特鲁多祝酒。”小特鲁多当时只有4个月大,恐怕没人想到,这句话会在40多年后成为现实。虽然父母在其幼时离异,但是贾斯廷·特鲁多对父母仍充满感激之情。他在自传中说:“父亲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待生活,这种态度从核心原则与价值观开始,并寻求以最佳方法将这种核心原则与价值观清晰地体现在政策、选择或生活方式中。同时,从我母亲那里,我也学到了如何了解人、开放与信任以及如何倾听别人,如何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其母辛克莱·玛格丽特,其实是老特鲁多总理的一位内阁同事詹姆斯·辛克莱的长女,是温哥华的一位名媛。1977年与老特鲁多分居而离开总理官邸,他们的3个孩子归老特鲁多抚养。

特鲁多父子

贾斯廷·特鲁多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有着扎实的人文和自然科学背景。他先后就读于加拿大名校麦吉尔大学文学系以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获得双学位,毕业后在温哥华市的两所中学当过社会与法语老师。贾斯廷·特鲁多继承了母亲的美貌,有众多的女性粉丝,被她们称为“特鲁多王子”。他多才多艺,先后从事过教师、酒保、滑雪教练、慈善事业等。他为世人所知,不仅仅是因为出演过的多部影视作品,更源于2000年10月这位离开大学不久的年轻人为其父所致的那篇意切情深、文采飞扬而举世闻名的悼词。这篇悼词说道:“对许多人来说,皮埃尔·埃里奥特·特鲁多这个名字意味着太多含义:政治家、知识分子、教授、政敌、户外运动爱好者、律师、记者、作家、总理,但是对我而言更为重要的,他是父亲。父亲爱我们,他用一生的激情和奉献爱着我们,教我们相信自己,坚持己见,了解自我与勇于为自己承担责任。我们知道,我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而我们确实受之有愧。对此,我们要用毕生去为之努力。”他还回忆说:一次他认出了老特鲁多的一位主要政治竞争对手,为了取悦父亲,他讲了一个关于那位对手的笑话(小特鲁多8岁时已有政治意识了,或许得益于老特鲁多任总理期间出国访问经常带着他同行,他见过英国的“铁娘子”撒切尔、美国里根总统、西德施密特总理等当时的国际政要)……结果,老特鲁多非常严厉地看着他说:“贾斯廷,永远不要人身攻击。我们可以做到与别人有分歧,但是绝不可以诋毁他人。”“因为简单的宽容及仅仅是宽容都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真诚地、深深地尊重每一个人,这无关于他们的思想、价值观、信仰或出身”。那种表情,令小特鲁多刻骨铭心。这篇以恰如其分的文采和真挚的感情为父亲所致的悼词,感动了无数的加拿大人,赢得了人心。他对年少时与父亲的种种回忆则勾起公众特别是老一代加拿大人对老特鲁多总理的怀念,因此,应大量电视观众的要求,加拿大广播公司不得不在葬礼后多次重播这篇悼词。

贾斯廷·特鲁多后来又在2002—2004年到蒙特利尔大学攻读工程学位,并且回到麦吉尔大学攻读环境地理学硕士学位。在加拿大电视连续剧《伟大的战争》中因扮演主角而广受好评,加拿大广播公司在2003年出版的书籍中将该剧列为过去50年间影响加拿大人最重要的场面之一。2012年,他曾因参加拳击比赛再次上新闻头条,当时已经身为议员,为了给癌症者募捐的慈善活动而参加拳击比赛,最终大获全胜,尽管被打得鼻青脸肿。看来,这是秉承了其先父老特鲁多的自由主义理念,追求社会公平。2016年3月16日,他曾首次到访联合国纽约总部,出席了妇女署举办的“同工同酬全球倡议行动”高级别研讨会,并且表示自己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倡导性别平等。在他的30名阁员的内阁中,男女各半,创下比例之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