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学科素养评价实践教学历史回顾

国外学科素养评价实践教学历史回顾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公元6世纪宗教教育所衍生出的修道院学校、教会学校到7-8世纪的西欧世俗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动摇了基督教在教育中的统治地位[19],特别是骑士教育的出现与发展,从古希腊时期的“七艺”到中世纪欧洲骑士所必须掌握的新“七艺”,这可算得上是西方关于“教”与“学”问题的发端。他尤为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认为德行重于学识。新的民族国家要求有新的教育,要有效忠民族、国家良好公民的教育,成为国民教育思想的发端。

国外学科素养评价实践教学历史回顾

(一)中世纪前的西方教育

中世纪以前,西方社会经历了史前社会。在西方文明史上,古希腊古罗马分别是两颗璀璨耀眼的文明之珠。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和西方教育的源头,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了特有的城邦教育制度,形成和发展了较为丰富的古希腊教育思想,尤其是注重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倡导道德教育,形成了一套广泛而全面的教育内容,后来为一些欧洲教育哲学家、思想家所吸收、借鉴[17]。与此同时,作为另一个重要的文化与教育的发源,古罗马人在学习、借鉴、吸收古希腊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能将外来的优秀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浓郁特色的古罗马教育。与古希腊人不同的是,古罗马教育尤为重视道德和法律教育,注重对教育实际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为中世纪及以后西欧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18]

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了长达千年的中世纪时代。中世纪被认为是一个文化荒芜、教育衰败的黑暗时期。基督教义、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叠加,共同构成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得以绵延生存的基础,使得中世纪欧洲的教育带上了明显的宗教等级化色彩。从公元6世纪宗教教育所衍生出的修道院学校、教会学校到7-8世纪的西欧世俗教育的兴起,极大地动摇了基督教在教育中的统治地位[19],特别是骑士教育的出现与发展,从古希腊时期的“七艺”(古“七艺”是指文法、修辞、雄辩术、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到中世纪欧洲骑士所必须掌握的新“七艺”(新“七艺”指骑马、弈棋、击剑、打猎、投枪、游泳、吟诗),这可算得上是西方关于“教”与“学”问题的发端。到了13-15世纪,在由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引发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中,诞生了人文主义思潮,以及以弗吉里奥、维多里诺、伊拉斯漠、梦田为代表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人文主义教育重视教育对人的培养作用,重视学习人文学科,主张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19世纪前西方教育

19世纪以前,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是公元13-15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意识领域所发动的一场旨在反封建、反神学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将矛头直指当时的宗教神学与封建制度。文艺复兴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人性论”,其核心就是要让人类的个性得到充分解放,要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弗吉里奥是第一个表达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人。他主张学校要对青年实施自由教育,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必须要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他尤为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认为德行重于学识。他还对“七艺”进行了修改,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20]。在弗吉里奥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文主义教育学派逐渐将中世纪的“七艺”演变为11门学科。

到了16世纪,欧洲社会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与此同时,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正在欧洲悄然兴起。新的民族国家要求有新的教育,要有效忠民族、国家良好公民的教育,成为国民教育思想的发端。在这场宗教改革运动过程中,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所提出的“强迫义务教育”这一改革理念,极大地推动了普通民众教育的发展。然而,由于这场宗教改革所引发的政治与宗教之间的激烈矛盾,使得很多国家并无真正顾及民众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16世纪所出现的民众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

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蓬勃兴起。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知识的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自然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类探究自然世界的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科学教育促进了人类科学知识与理性思维的养成。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提出了“实在论教育”学说,主张要摈弃文艺复兴后期以来出现的形式主义、古典主义做法,强调现实的、实用的知识的传授,重视运用科学思维来探寻教学规律[21]。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强调认识个别事物永远先于认识一般规律;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主张,要求“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22]

18世纪欧洲诞生了继文艺复兴后的另一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猛烈抨击了当时的封建旧制度及意识形态,不仅在意识形态上为近代欧洲教育的总体发展构建了基本蓝图,而且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以重塑“理性”社会为基本目标,以主张“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为基本原则,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构建了“新教育”理念。康德作为理性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他认为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适当的约束与控制。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不是机械灌输和严格管束的过程,而是要给学生自由活动、自由发展的空间,要让他们均衡地、有目的地发展一切能力。卢梭作为自然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自然教育论观点颇具影响力。他坚持“人性本善”的观点,主张自然教育,提出要培养“自然人”。(www.xing528.com)

19世纪工业革命拉开了西方国家近代社会的序幕。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多元化等社会因素不断影响着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繁荣发展,功利主义教育、国民教育、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不断涌现,也加深了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1859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发表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针对当时的学校教育问题,系统阐述了其科学教育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预备说”。他认为教育的功能是要帮助学生准备过完满生活,课程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好预备,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学生也应该积极学习科学知识[23]。主张科学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强调要重塑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五种类型的教育,即健康教育、职业教育、养育子女教育、公民教育、休闲教育。

(三)20世纪西方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是国际教育恢复与重建的时期,同时也是国际教育新生的时期。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极大地震动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当时东西方两个阵营正处于冷战时期,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军事科技之间的较量演变为教育间的激烈竞争。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加强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和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要加强天才教育,培养拔尖人才;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级技术人才等。《国防教育法》的颁布进一步催生了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课程编制采用“螺旋形课程”,提倡“发现教学”“发现学习”,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教育的发展速度。此外,英国于1988年颁布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学校设立基本课程,包括宗教教育和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分核心科目和基础科目,核心科目包括数学、英语和理科;基础科目包括历史、地理、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和现代外语,设立评定计划等[24]

(四)当代西方教育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当代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人的本体价值出现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人文主义、人力资本力量、终身教育等思想先后出现,对当代西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提出教育必须要促使“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因此提倡“软课程”,即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重视学习者的需要[25]二战过后,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1961年,首届人力资本投资会议在美国召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等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现代教育经济价值的基本观点,为当代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兴起拉开了序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的思想已具有很强的影响力。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未来社会四大支柱[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