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史学:近现代史学流派分析

影视史学:近现代史学流派分析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视史学是一个新生儿,1988年由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首创,通过视觉影像和影片传达历史话语和人们对历史的见解的方式。影视史学不仅指电影电视,而且还包括静态平面的照片、图画,立体的雕塑、建筑等视觉资料。在理论上,他们都反对把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一视同仁,不认为史学家能通过史料批判完全如实地再现历史,强调史学主体的作用。

影视史学:近现代史学流派分析

影视史学是一个新生儿,1988年由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首创,通过视觉影像和影片传达历史话语和人们对历史的见解的方式。影视史学不仅指电影电视,而且还包括静态平面的照片、图画,立体的雕塑建筑等视觉资料。

影视史学与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学剧作不同,不能存在虚构和演绎的成份,不能像《武则天》《唐明皇》《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电视剧那样,而是以历史事实和历史文献为基准,运用视觉手段反映历史,如文献片一样。

总体来看,现代欧美史学流派存在一定的共性。在理论上,他们都反对把历史科学自然科学一视同仁,不认为史学家能通过史料批判完全如实地再现历史,强调史学主体的作用。但正如杰·巴勒克拉夫所指出的,新史学各派在实践中仍然把“摆事实”即实证研究放在第一步,只是在第二步强调史家的解释和评价。在方法论上,他们广泛与社会科学各学科联姻,借用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历史,于是便出现了心理史学、社会史、口述史、结构主义史学、计量史学、新政治史等多种史学研究方法。在实践领域,他们都强调史学的社会功能,强调史学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同。而这些研究上的共性也导致历史研究的领域的极大扩展,比如人口、种族、地理、气候、书籍、婚姻、家庭、生育、死亡、巫术、心理心态、选举、移民、节日、衣食住行等,由此也发现和应用了以前从未曾注意的资料。

由于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使许多问题的解决接近于可能,也促成20世纪70年代欧美历史学空前繁荣的景象。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流派也暴露出理论的困境和方法的局限,需要进一步拓展和革新。

【注释】

[1]何兆武:《对历史的反思》,[美]唐纳德·R.凯利:《多面的历史》译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后同)2003年版,第3页。

[2][美]J.W.汤普森著:《历史著作史》上卷第2分册,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77—678页。

[3][英]柯林伍德著:《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4页。

[4][意]维柯著:《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135页。

[5][法]伏尔泰著:《风俗论》,梁守锵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4页。

[6]同上,第8页。

[7][德]孔德著:《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7页。

[8]梅义征:《被误解的思想——兰克是怎样成为“科学历史学之父”的》,《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第58页。

[9][英]卡尔著:《历史是什么》,吴柱存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页。

[10][英]古奇著:《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册,耿淡如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78页。

[11]同上,第193页。

[12]徐浩、侯建新著:《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0—31页。

[13][意]克罗齐著:《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傅仁敢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32页。

[14]启良著:《史学与神学——西方历史哲学引论》,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208—209页。

[15][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兰克在美国和德国史学思想中的形象》,《历史与理论》1962年第1期,第31页。

[16][德]卡岑巴赫著:《赫尔德传》,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181页。

[17]《西方历史学家的移情观及其问题》,《学术界》1999年第1期,第29页。

[18][英]巴勒克拉夫著:《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19]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页。

[20][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6页。

[21][法]费弗尔著:《为历史而战斗》,姚蒙著《法国当代史学主流——从年鉴派到新史学》,香港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7—48页。

[22][英]巴勒克拉夫著:《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23][法]布洛赫著:《为历史学辩护》,张和声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24][英]巴勒克拉夫著:《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25]姚蒙著:《法国当代史学主流——从年鉴派到新史学》,香港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50—51页。

[26]《地中海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的中译本于199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7]姜芃主编:《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页。

[28][法]布罗代尔著:《论历史》,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页。(www.xing528.com)

[29]第一卷1967年出版,后修改与第二、第三卷同时于1979年出版。中文本由顾良、施康强翻译,三联书店1992年出版。

[30][法]布罗代尔著:《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唐家龙、曾培耿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3—14页。

[31]姜芃主编:《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127页。

[32][法]布罗代尔著:《论历史》,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5页。

[33][法]勒高夫著:《新史学》,姚蒙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5页。

[34]张广智著:《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4页。

[35]《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3期,第97页。

[36]姜芃主编:《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127页。

[37]姜芃主编:《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4页。

[38][德]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第1卷,吴琼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0页。

[39]同上,第104—105页。

[40][德]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第1卷,吴琼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98页。

[41]《斯宾格拉的文化史观及其批评》,叶法无著:《文化与文明》,上海黎明书局1930年版。

[42][德]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第2卷,吴琼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3页。

[43][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上册,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0页。

[44]汤因比、池田大作著:《展望二十一世纪》,葛春生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页。

[45]汤因比著:《文明经受着考验》,沈辉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1页。

[46][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中册,曹未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页。

[47]参见胡逢祥、张文建著:《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第五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8][美]鲁滨逊著:《新史学》,齐思和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页。

[49]同上,第15页。

[50]《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9页。

[51]《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9—260页。

[52][意]克罗齐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仁敢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12页。

[53]同上,第13页。

[54]朱光潜著:《朱光潜全集》第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55]克罗齐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仁敢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页。

[56][英]柯林伍德著:《历史的观念》,何兆武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44页。

[57]同上,第243页。

[58]同上,第243页。

[59]同上,第273—274页。

[60][荷]约翰·赫伊津哈著:《中世纪的衰落》,刘军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