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与改进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与改进空间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题确立的背景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阅读和写作的很好途径。对小学语文课堂现状而言,还存在低效的现状。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对文本的有效感悟、阐发和挖掘。有时,一节课拿课本的时间极其有限。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启迪儿童思维,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热情,注意开阔儿童视野,进行潜移默化的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与改进空间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阅读和写作的很好途径。但在广大教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和“硬骨头”,语文新课改对二者的实施都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和较高的目标,这毫无疑问也对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小学语文课堂现状而言,还存在低效的现状。阅读课堂的过度文本分析、学生阅读理解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弱化,应试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作文对于多数学生还是困难重重,作文课堂教学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甚至有的教师还在回避作文教学,希冀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形成,缺乏对学生习作的具体指导。

(2)对教材的解读肤浅单一。不少教师总体把握教材不够,备课疲于应付学校检查,上课按教材按部就班,或是生搬硬套,对教材中可挖掘的读写因素毫无意识,课上教学过度考虑考什么教什么,没有把课标要求的读写训练放在教学的重点上,对教材梳理理解也还欠缺。

(3)对教材使用不够充分,存在着过多的教学形式,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课上,各种课件五花八门,图片、录像、音乐小品、表演等形式,而文本却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对文本的有效感悟、阐发和挖掘。有时,一节课拿课本的时间极其有限。语文教学目标很难达成。课上,学生读写实践的空间就更小了。

(4)在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中,始终处于浅层次徘徊。教学中,不论从作为典型推广的公开课,还是常规课,朗读多了,感悟多了,写的训练却越来越少,在课堂中所占时间比例也是下降趋势。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训练普遍存在低效的现象。面对现状,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说,“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大大加强。”

(二)研究资料的分析

毋庸置疑,教育前辈和广大教师在提高学生读写水平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尤其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一。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教育前辈和广大教师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www.xing528.com)

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取消每周专设的两节作文课,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并逐步形成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并在读写结合理论的支撑下,编写了读写结合的教材。

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则提出了写作本位的思想,提出了写作活动兼容了阅读活动;写作能力的要求高于阅读能力的要求;阅读有益于写作,写作更能促进阅读等教育理念。

王崧舟老师也很注重读写互动,典型课例也很精彩。

在诸多专家与教师的研究与实践中,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去探索读写结合的规律,笔者认为教材的作用不可小觑,并主张以研读教材为突破口,构建有效的读写教学模式。

现行的课本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有不少优秀的好文章,其思想主题、表达方式、结构布局等都是很好的思考与写作教学的材料。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凸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启迪儿童思维,注重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热情,注意开阔儿童视野,进行潜移默化的引领。

尤其教材中的单元导读、课后练习、语文园地和教材插图更切合儿童实际,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可操作性。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放低起点,注重衔接,设计了有创意的栏目,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体现教材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各单元的语文园地,本身就是对教材中的重点的综合和概括。编者在教材设计中,也体现了语文学习规律的归纳与应用。

本课题组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注重挖掘教材的资源,构建读写教学的平台,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