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远意义: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工作

深远意义: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工作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对大众开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教育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深远意义: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工作

3.4.3.1 宣传落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很有必要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食品生产以及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危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经验告诉我们,宣传落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调整膳食结构很有必要。韩允启等采用社区干预实验的方法,以6种膳食指南营养宣传教育材料为基础,用大众和人际传播方式,对山东省曲阜市市区全人群进行为期1年的营养宣传教育,选择山东邹城市为对照组,分别在基线和终期随机抽取中小学生、居民、老年人1444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育组各人群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知晓率从12.3%~19.0%上升到91.8%~100.0%,老年人和居民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答题正确率从14.6%~27.6%上升到93.6%~98.4%(P<0.01)。教育后,有93.4%的居民和90.0%的老年人是从发放的6种宣传材料上获得膳食指南知识,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渠道营养知识获得率为80.6%~90.3%。中学生、居民、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及营养知识答题正确率明显提高(P<0.01)。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从68.0%提高到88.3%,老年人和居民从75.0%~78.1%提高到92.0%。每天饮奶的小学生从30.3%提高到55.5%。中小学生愿通过饮食调节体重的从70.0%上升到95.7%,每周体育活动3次以上的从26.0%上升到66.9%(P<0.01)。对照组终期和基线调查结果相近。由此可见,对大众开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教育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3.4.3.2 调整膳食结构,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对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可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美国冠心病死亡率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持续上升,到60年代上升到顶点,然后开始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这主要得益于60年代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其中健康膳食是很重要的健康教育内容。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每年进行一次的“总膳食研究”列入国家计划。这种被称为“市场菜篮子法”的系统研究,通过对美国市场销售的食品进行营养素监测,估计各类人群营养素摄入量,并制定相应的营养政策及改善措施,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居民健康。据报道,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在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供给量占主要地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趋势,而亚油酸供给量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从1968年至80年代初,美国24~35岁人群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30%。美国脂质研究中心为期10年的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发病率下降2%。如今,除东欧外,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调整膳食结构等措施对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有效的。又如芬兰在20世纪60年代冠心病死亡率是世界之最。从70年代起开展了全国性的以改变不健康膳食为主要内容的干预计划(最著名的为北加里省的防治计划),通过20年的努力使冠心病死亡及危险因素水平明显下降。我国研究人员周鹰选择门诊无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制定标准,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血糖指数来制定食谱。所有患者在膳食结构调整后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与膳食结构调整前相同,然后,在膳食结构调整后不同的时间分别测定患者空腹(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PBG)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调整膳食结构后各组患者的FBG及RBG均逐渐下降。

3.4.3.3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宣传内容

根据各地不同的营养与健康现状,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膳食结构调整,在各地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绩。建国以来,上海居民的膳食营养发生了明显变化,尤以近10年变化更为明显,变化特点是:粮食消费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逐年下降,脂肪摄入量持续增长。使得上海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发生变化,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剩并存,营养不良和“富裕型疾病”同在,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调整膳食结构。为此,上海市营养学会提出以下膳食结构调整“方针”和“方案”。

1.上海市营养学会调整方针 提出膳食结构的“16字方针”,即稳定粮食、保证蔬菜、增加奶类、调整肉类。

(1)稳定粮食: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对合理膳食就有精辟的论述,明确提出人们的膳食要以“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把粮食摆在养生之本的地位。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可以避免欧美等发达国家“三高一低”(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的缺陷,对预防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有益。所以,在我们的膳食中,粮食的消费量不能再下降了。

(2)保证蔬菜:蔬菜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多种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在体内有多种功能,特别是近年来对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抗氧化作用引起了人们的格外关注。一般认为,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对预防癌症和心血管病有好处。目前上海居民蔬菜摄入量还显不足,应适当增加并予以保证。

(3)增加奶类:奶类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钙,不仅含量高,而且吸收、利用率也高,对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防止中老年的骨质疏松有特殊的意义。目前上海居民摄入奶及奶制品尽管比10年前增加了6.1倍,但也仅相当于日本人的1/4,与欧美国家相比相差更远,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摄入量。

(4)调整肉类:即调整肉食结构,中国人,包括上海居民,绝大多数以猪肉为主。而猪肉与禽肉相比,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较高,饲料报酬也相差甚远。因此,调整以猪肉为主的肉食结构,在营养上、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

2.调整方案 根据上述“16字方针”,参照国内外膳食指南,提出调整膳食结构“4+1金字塔方案”(图2-3-2)。(www.xing528.com)

图2-3-2 上海市膳食结构“4+1金字塔方案”

(1)“4+1”的具体内容:“4+1”指每日膳食应以“粮、豆类”、“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肉、鱼、蛋”4类食物作为支柱,适当增加一类“油、盐、糖”。

(2)食物的摄入量:4类食物按人均计,每日粮豆类食物摄入量为400~500 g,其中大豆(黄豆)约40 g;蔬菜、水果摄入量300~400g,其中水果约50 g;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为200~300 g;肉、鱼、蛋摄入量为100~200 g;按重量堆砌恰似金字塔,塔尖为少量油、盐、糖。

(3)“4+1”膳食方案的特点:调整后的方案既可保持我国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基本特点,又能提高膳食质量,特别是蛋白质和钙的数量和质量,还能防止“三高一低”膳食的缺陷。

(4)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金字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均指食物的生重和人均摄入量,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年龄、性别、劳动性质等情况适当调整主食摄入量。

2)相当于40g大豆(黄豆)的豆类食物:豆腐干、熏干、素鸡80 g;南豆腐200~240 g,内酯豆腐(盒装)280 g。

3)奶及奶制品主要指牛奶和奶粉,所建议的摄入量指鲜牛奶,如食用奶粉,可按28~42 g计;如饮用酸奶仍可按鲜牛奶计。

4)少量油、糖、盐:油25 g、糖20 g、盐10g以下。

综述我国和各地的调查结果,可以证实,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作为健康教育的宣传读本,通过采用发放宣传资料,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营养宣传教育活动,推荐合理的膳食模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引导群众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行为,对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当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已出版,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其纳入日常工作中,加强宣传,贯彻落实,使广大居民自觉做到合理安排膳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坚持必将对居民的营养和健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