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地区出版物市场现状与监管策略研究

北京地区出版物市场现状与监管策略研究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机制改进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利用非政府组织和民营部门从事混合公共产品的提供。新公共管理理论关注的重点则主要是政府公共部门内部,主张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来完善政府公共组织。

北京地区出版物市场现状与监管策略研究

当代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主张重新界定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张缩小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中的职能与作用,扩大市场与社会的作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机制改进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利用非政府组织和民营部门从事混合公共产品的提供。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发挥公民参与和民主机制的作用,强调保护公民自由,发挥社区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发挥民主特别是直接民主机制的作用。

1.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奠基者及主要代表人物是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他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政治决策过程,并对政府的本质,尤其是“政府失败”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公共选择理论的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是丹尼斯·缪勒,他认为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研究,或简单地定义为将经济学运用到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理论探讨公共部门的实际运作机制,其主要观点有以下四点。

第一,公共选择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偏好组合成集体决定,也就是说由“一人一票”来投票表决采取什么集体决定。在一致同意的原则下,所有决定必须得到一致同意,但在现实中,每一个人都同意是很难实现的,因而大多数的公共决策采用了多数同意的原则,但多数规则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第二,公共部门的决策机制是由当选的议员或政治家通过一定的政治规则决定公共产品的提供,如通过议会表决程序决定关于税收、开支和管制。但议员和政治家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赢得选举,从而产生公共选择不符合效率原则的情况。正如存在市场失灵一样,也存在政府失灵,因为不可能做到一致同意,所以会产生一些缺乏效率和不公平的结果,如立法机关被财力雄厚的利益集团所控制,政府不公平地进行收入再分配,政府预算无节制增长等。

第三,政府失灵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过度追求扩张政府规模与政府预算,政府想要自己的预算得到通过,只需多数立法人员支持自己的项目,而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只需要在关键的立法人员中选出一批人并对他们的竞选提供资助,而一旦这些项目上马,参与这些项目的工作人员和这些项目的受益者就会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二是政治家们必须面对在许多选区定期进行的竞争性选举,因此政治家们就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再次当选上,这就促使政府采用一些短期内见效的计划和项目,追求短期效益和即期消费,从而破坏长期利益和长期投资计划,导致财政赤字国债膨胀。

第四,政府扩张导致寻租和行贿受贿泛滥。官员们最关心自己的职位、工资和津贴,因而努力扩张政府职能,扩张人员和预算。因而,公共选择理论主张建立可靠的宪政制度,保护个人自由、保护市场、遏制政府的扩张,同时主张更多地采用由私营企业承包公共服务的政策,引进市场机制,改善政府公共服务。

2.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共同点是尊崇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市场机制。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公共选择理论关注的焦点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解决政府面临的困境。新公共管理理论关注的重点则主要是政府公共部门内部,主张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来完善政府公共组织。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第一,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在管理上并无本质差别,公共组织和私营组织的管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第二,私营部门的管理水平比公共部门要先进、优越得多,这种优越性体现在管理上的创新力、经济、效率、质量、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第三,借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录用私营部门的管理人员来“重塑政府”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突出代表是“重塑政府理论”,重塑政府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其主要观点是主张运用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强调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www.xing528.com)

第一,认为政府应该起掌舵而不是划桨的作用,政府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方式是掌舵者购买划桨者。第二,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是穿针引线,把稀缺的公私资源结合起来以达到目的。政府可以通过民主程序设定社会需要的目标,与此同时,利用私人部门之所长,组织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并大量依靠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来进行公共服务。第三,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法有三类:传统类——建立法律规章、制裁、许可证、税收、拨款补助等;创新类——特许经营,公私之间、公共部门之间、半公半私的公司之间的各种伙伴关系等;先锋派类——种子基金志愿者协会、政府投资的回报性安排、重新构造市场等。

3.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争论中产生与发展的,从新公共管理学派诞生起,新公共服务学派就不断地对其进行尖锐的批评,用公共管理的公共取向、民主取向或社群取向批评新公共管理学派的“市场模式”。新公共服务学派认为:资本主义与民主政治在强调保护个人自由而不是个人发展的现实问题的社会中共存。当今,新公共管理政府的“市场模式”超出了早期“改革”的范围,具有消减公共部门管理中作为主导原则的民主政治的危险。新公共服务学派主张在公共管理改革中倡导参与式的国家模式,强调保护公民自由,发挥社区与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民主特别是直接民主机制的作用。首次正式且系统地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是美国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丹哈特和珍妮特·丹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务人员应当在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不是试图控制并将社会调整到一个新的方向。

第二,公共利益是目的,而不是副产品,公共行政者必须促成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的建立。其目标并不是被个人选择所驱使去寻找快速的解决之道,相反,它是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的创新。

第三,战略地思考,民主地行动。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与规划能通过集体努力和合作程序而有效、负责任地获得。

第四,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公共利益是通过关于共享价值的对话而产生的,而不是个人自我利益的整合。

第五,责任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公务人员不仅要关注市场,同时应该关注依法行政、政治规范、专业标准与公民利益。

第六,尊重人的价值,而不是仅仅重视生产力的价值。如果基于对所有人的尊重,通过合作过程与共享领导来运作,那么,公共组织及它们参与其中的网络从长期来看将运作得更为成功。

第七,尊重公民与公共服务的价值,重于企业家精神的价值。公共利益将因为公务人员和公民承诺对社会做出贡献而更好地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