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提问技巧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提问技巧分享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音乐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强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意识。因此,能激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反馈的有效性设疑在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学技能。教学中,连珠炮式的提问不利于审美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去真正感受与鉴赏音乐。一般来说,在一节课中,教师提问不宜过多,以提三至五个能真正触发学生思考、反映教学重点的关键性问题为宜。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提问技巧分享

(一)提问技能概述

提问,又叫设疑、设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着教学内容,利用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这一教学模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苏格拉底时代。孔子也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例如,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求知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音乐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强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意识。音乐课程是从感性认识出发的非理性的、非辩证式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进而理解创造音乐,是目前教学改革背景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能激发学生思维、实现教学反馈的有效性设疑在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学技能。教学中,可以用“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用“问”来突出重难点,可以用“问”来推进教学过程,可以用“问”来控制教学节奏,可以用“问”来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用“问”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具体来说,提问有以下功能。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进入“愤、悱”状态。在新课开始或转换教学内容时进行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锁定在教师指导的方向,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启发思维,主动学习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可见,学生的问题、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在问题中,才可能积极调动思维,充分发挥出创造才能。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

3.反馈信息,教学交流

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能够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情感、态度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师也能从中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回答的问题,也能给予恰当的反馈。

(二)提问艺术的形式与方法

1.预设铺垫,层层深入的提问

课堂设问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问题的确立应有预设铺垫,环环相扣,逐步扩展,不断深入,促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向纵深发展。例如,在课例《图画展览会》之“两个犹太人”的课上,聆听欣赏富人与穷人主题时暂不告诉学生曲名,设计的问题是:“这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速度方面有什么不同?”总结学生答案后再问:“这一高一低、一疏一密、一快一慢的两个主题表现了两个怎样的音乐形象?”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回答后再请大家完整地欣赏全曲,再问:“通过音乐你能想象出这两个形象各有什么特点或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吗?”结合曲名让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教师正是利用这种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的。

2.化整为零,启发思考的分割式提问

分割式提问的基本原理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或把各种要素组成一个整体。当问题不具备现成的答案时,要求学生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与鉴别;当教学中遇到难点或学生遭遇思维瓶颈时,分割式提问是个较好的选择。

3.分析问题,加深理解的对比式提问

教学中,采用对比式提问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对比式提问不仅可以在同一首歌曲或乐曲中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同一主题、不同演唱(演奏)形式的乐曲(歌曲)做比较,以加深乐曲印象,开阔艺术视野,增加音乐积累,因此,对比式提问也是欣赏课最常用的提问方式之一。如在学唱歌曲《唱脸谱》前,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京剧和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片段,然后提问:“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答:“都有戏曲的韵味。”教师又问:“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又从演唱方式、伴奏乐器、音乐风格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两者的不同之处。此时,教师引入“京歌”的概念,学生立刻就能理解京歌是改良的京剧加上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在歌曲演唱中,由于有了之前的分析,学生也能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三)提问的原则(www.xing528.com)

加强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十分重要,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

1.问题应难易适度,表达简明易懂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外,还应对教学对象有客观、科学的分析,才能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兴趣,使其有信心、有能力回答的问题。问题过难,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不能解答,便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起不到提问的促进作用;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即使学生回答得再积极,这样的问题再多,学生的思维也难以有更高的发展。如有些教师放了一段音乐,喜欢问:“这首歌曲好听吗?喜欢吗?”另外,对问题的表述应注意措词得当,清晰连贯,简明易懂,才能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在讲调式内容时,在分析完某首民歌的调式后,教师问:“这个调式中每个音的名称都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极不明确,是答主音、属音,宫音、徵音,还是音名C、D?显然,这种含糊不清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效果是不理想的。

2.提问应重点突出,宁精勿滥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问题不能重复、随意和无序。教学中,连珠炮式的提问不利于审美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去真正感受与鉴赏音乐。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问题的质量比问题的数量更重要,问题太多,学生往往把握不住教学重点。一般来说,在一节课中,教师提问不宜过多,以提三至五个能真正触发学生思考、反映教学重点的关键性问题为宜。

3.提问应注意启发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真理,而是以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最终经由教师的引导或暗示,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提问时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喜不喜欢”“好不好听”,这种无益于智力提升、审美能力培养的提问,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要多问“怎么样?为什么?”这类性质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提示、探究、转引、转问、反问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提问中得到启迪。课堂教学的千变万化要求教师灵活应对。遇到学生答非所问或答不出来时,有的教师会自问自答,或干脆提供正确答案,这种喧宾夺主、越俎代庖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时教师要针对情况,因势利导,不要生搬硬套课前设计好的问题,要多采用疏导性、铺垫性提问,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找出问题的答案。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索的对象,在心中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决心解决的求知状态。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激发求新求异思维,引导学生乐于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音乐的速度、力度与人的情感表达的关系时,通常教师在欣赏完乐曲后会说,快速的乐曲一般表达欢快的情绪,缓慢的乐曲一般表达忧伤的情绪。假如反过来问:“快速的乐曲能表达忧伤的情绪吗?缓慢的乐曲能表达欢快的情绪吗?”这样的问题必能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到底有没有可能,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可能等。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培养他们问题意识的目的。

(四)提问技能的教学实践及欣赏标准

有关提问技能的微格教学训练可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可参考如下设计。

(1)活动一:在学习了提问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后,找一份包含多种课堂提问的教案或教学录像,让学生分辨包括哪些类型的提问并分析其提问技能的运用。

(2)活动二:学生设计约10分钟的微格教学课程,在教案中详细写出每个提问的具体内容、提问的目的,以及正确答案和预想的可能答案。

(3)活动三:在活动二的基础上分角色扮演

教师角色:面对小学某年级普通智能的学生,向学生角色提问,训练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启发、鼓励、提示他们回答问题,并欣赏他们的回答。

学生角色:角色定位为小学某年级普通智能的学生,为扮演教师的同学提供提问的机会。教师提问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可假设有以下几种情况,看教师角色的学生如何处理:①你没有任何表示,看他如何处理沉默;②你告诉他不会答或不明白,看他如何重述或解释题意;③你支吾以对,看他如何启发诱导;④你的回答一部分正确,一部分似是而非,看他如何提示和探询;⑤你迅速做出反应,并且答案完全正确,看他如何欣赏和鼓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