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皇家艺术团体:乐府、教坊、梨园的专业经营

中国皇家艺术团体:乐府、教坊、梨园的专业经营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秦朝设立乐府,历代朝廷都有培养和管理宫妓的机构,乐府、教坊和梨园对于提高宫妓的艺术素质和演出水平,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乐府可以说是最早的国立艺术团体,而乐府中的女乐工,只献艺不卖身,是最早的专业女演员。汉代乐府至哀帝时撤消,受过专业训练的艺人流落民间,宫妓仍以宫女的形式存在。隋代的教坊,是集中妓女教习乐舞的场所,属太常寺管辖。唐代梨园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艺术学院。

中国皇家艺术团体:乐府、教坊、梨园的专业经营

秦朝设立乐府,历代朝廷都有培养和管理宫妓的机构,乐府、教坊和梨园对于提高宫妓的艺术素质和演出水平,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

公元前112年,武帝下令改组乐府,《汉书》曰:“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乙於甘泉,祭后土於汾阴,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歌之。”乐府可以说是最早的国立艺术团体,而乐府中的女乐工,只献艺不卖身,是最早的专业女演员。

汉代乐府设在长安西郊专供帝王游乐的上林苑,其组织十分庞大,由乐府令丞掌管。乐工出身的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负责音乐的改编和创作,司马相如等几十名著名的文学家从事歌词的编写和整理。乐府在汉成帝时有“千人之多”[1],至汉哀帝罢乐府时,共有八百二十九人。乐工有“郊祭乐员”,专门表演祭祀乐舞;“骑吹鼓员”,演奏出行仪仗的鼓吹乐;“邯郸鼓员”、“江南鼓员”、“巴渝鼓员”等演奏各地民间音乐的人员;“竽员”、“瑟员”、“琴员”等乐器演奏员;“蔡讴员”、“齐讴员”等演唱各地民歌的人员;“秦倡员”、“秦倡象员”等表演各地百戏的人员;还有表演“颠歌”和“狄”等少数民族音乐的“诸族乐人”。

乐府的任务,主要是为统治者创作新作品和收集、整理、改编民间音乐,在郊祀、宴享等场合进行表演。汉高祖刘邦平定项羽后,路过家乡沛,约请父老子弟饮酒叙旧,刘邦击筑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死后,在郊庙祭祀时演唱这首《大风歌》,歌队共一百二十人,乐府中“沛吹鼓员”可能就是演唱和伴奏《大风歌》的乐工。汉武帝刘彻曾令乐府作《郊祀歌》十九章,令七十余名男女乐工歌于宗庙。其中有一首《天马歌》,为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西域获汗血马而作。汲黯进谏道:“王者作乐,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於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邪!”[2]宣扬祖先的功德,教化民众,便是乐府的政治功能。乐府有时也为满足君臣娱乐需要而演出。汉武帝曾行幸河东,与群臣泛舟中流,宴饮甚欢,当场作《秋风辞》令乐工演唱。乐府的主要贡献是民歌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汉书·艺文志》载有西汉一百三十篇民歌目录,有些歌词流传至今,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汉代乐府至哀帝时撤消,受过专业训练的艺人流落民间,宫妓仍以宫女的形式存在。唐代设立教坊,将宫妓的数量规模和活动方法进一步制度化,标志着宫妓发展的重大变化。

隋炀帝始于东西两京设置教坊,大业三年,炀帝“敕河南诸郡送一艺户,陪东都三十余家,置十二坊于洛水南以处之”。[3]大业六年,“大括魏、齐、周、陈乐人子弟,悉配太常,并于关中为坊置之。其数益多前代。”隋代的教坊,是集中妓女教习乐舞的场所,属太常寺管辖。至唐玄宗改革教坊,才成为与太常寺并列的一个机构。

唐初承袭隋制,太常掌雅俗之乐,教坊仍属太常管理。唐玄宗认为雅俗之乐不宜混杂,于开元二年将太常与教坊分司管理,太常掌雅乐,教坊专管演俗乐、歌舞和百戏。关于教坊的情况,崔令钦《教坊记》说:“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仁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盖相因成习。东京两教坊俱在明义坊,而右在南左在北也。”“妓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楼下戏出队,宜春院人少,即以云韶添之。云韶谓之‘宫人’,盖贱隶也,非直美恶殊貌,居然易辨明:内人带鱼,宫人则否。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筝等者,谓之‘扌刍弹家’。”

唐玄宗在改革教坊的同时,还设立了梨园。梨园初设于长安芳林门外之禁苑内,是专门训练俗乐男乐工的地方,那些乐工被称为“梨园弟子”。后又选男女乐工之精者各数百人,入居宫城之内,进行特别训练,玄宗于政余亲自按乐,纠其讹误,于是有“皇帝梨园弟子”及梨花园之名目。接着在太常寺另设梨园,称太常梨园别教院,专门教授法曲。东都洛阳也在太常寺内设“梨园新院”。

关于唐代教坊和梨园的机构设置和分工,任半塘《梨园考》曾列表加以说明,考证精详,现转载如下:(www.xing528.com)

唐代教坊和梨园曾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其中不乏卓有声誉的妓女。段安节《乐府杂录》曾介绍过永新高超的歌唱艺术成就,其文云:

开元中,内人有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开元末选入宫,即以永新名之,籍於宜春院。既美且慧,善歌,能变新声。韩娥、李延年殁后千余载,旷无其人,至永新始继其能。遇高秋朗月,台殿清虚,喉啭一声,响传九陌。明皇尝独召李谟吹笛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又一日,赐大酺于勤政楼,观者数千万众,讠宣讠华聚语,莫得闻鱼龙百戏之音。上怒,欲罢宴,中官高力士奏请:“命永新出楼歌一曲,必可止喧。”上从之。永新乃撩鬓举袂,直奏曼声,至是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

这段文字极力形容永新歌声的高亢激越。她的歌声能响传九陌,压过广场上数千万人众的喧闹,其音调之高能使伴奏的笛子吹裂。永新的歌声如此神奇,是因为她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永新能达到如此高超的艺术境界,除了卓越的天赋,还需要有名师的教导和刻苦的练习。

唐代梨园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艺术学院。在梨园里集中了当时一些才艺绝伦、誉满朝野的艺人,如著名的音乐家舞蹈家李龟年、雷海青、公孙大娘等,都曾在梨园任职施教。杜甫有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描述了公孙大娘及其弟子出神入化的舞蹈技艺:“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诗中所云“先帝侍女八千人”,当包括教坊乐工和梨园弟子。梨园还经常聘请著名诗人创作歌词,供配乐演唱。李白曾为梨园写过《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三首。《松窗杂录》说:“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片戋,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辞三章。白欣然承旨,犹若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遽以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唐代梨园虽然在大历十四年解散,但是对我国戏曲、歌舞的影响不可估量,所以后世将“梨园”代表优伶、戏班和戏曲艺术。

【注释】

[1]桓谭《新论》

[2]《汉书》

[3]《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