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私家藏书史:修订本,揭示主要误解

中国私家藏书史:修订本,揭示主要误解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将近年笔者考订辨明之私家藏书文献主要讹误,分类述示如下,以正史实。本文不一一列举,仅将讹误相传最严重者略加考订。而《藏书纪事诗》、《中国藏书家考略》、《历代藏书家辞典》又皆沿引其误。《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均沿引其误。《宋代藏书家考》、《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均注为“今福建”。《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即据以为河北怀安人。

中国私家藏书史:修订本,揭示主要误解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藏书历史,记载藏书的文献,积累繁富,查不胜查。但在这类藏书文献资料中,最感头痛、最耗精力的是遇到那些由于记事者的粗心疏忽,人云亦云地不加考辨,致以讹传讹的史误,或莫名其妙断章取义而造成的难解文段,令你不得不另查资料探疑钩隐,再作考订。现将近年笔者考订辨明之私家藏书文献主要讹误,分类述示如下,以正史实。

1.由疏忽大意而将藏书家的姓名传误者。

此类讹误最多,只统计近年出版的几部私家藏书专著即达百人之多。本文不一一列举,仅将讹误相传最严重者略加考订。

①由清初王士祯、张英编纂之《渊鉴类函》(《四库全书》本)卷一百九十四文学部源发的讹误主要有四:

“宋.解褐青城主簿,好写书。秩满,载数千卷以归。”查此事迹仅见《宋史·宋珰传》卷二百七十六。据此,知宋.当为宋珰之误。而《藏书纪事诗》、《中国藏书家考略》、《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皆沿引其误。

“周.恕,字宽甫,元奉元人。聚书数万卷,扁所居曰榘庵。”查元代并无周.恕其人。而《元史·儒学一》卷一百八十九记:“同恕字宽甫,其先太原人,五世祖迁秦中,遂为奉元人……家无儋石之储,而聚书数万卷,扁所居曰榘庵。”别见《榘庵集》附录贾仁撰《元故奉议大夫同公行状》。据此,知周.恕当为同.恕之误。而《中国藏书家考略》、《历代藏书家辞典》以及大学文科教材《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又皆沿引其误。

张莹,闭户读书四十年,手校书万卷,无一字舛。”查史无张莹其人。《宋史·隐逸中》卷四百五十八记:“张字子厚,闭户读书四十年,手校数万卷,无一字舛。”又,《明一统志·常州府·人物》卷十,亦有相同记事。据此,知张莹当为张之误。而《中国藏书家考略》、《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又皆沿引其误。

“王懋.家聚书多,不减秘府,图籍皆异本。”唐代无王懋、明代有王懋,但无藏书记载。查《新唐书·王綝传》卷一百一十六记:“王綝字方庆,家聚书多,不减秘府,图书皆异本。”据此,知王懋.当为王綝之误。而《中国藏书家考略》、《历代藏书家辞典》,又皆沿引其误。

②由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源发的讹误。其云“《丽泽论说集录》十卷,有‘当湖小重山馆胡氏篴江珍藏’朱文长印。胡氏名惠墉.,平湖人,道光中藏书家也。”但据《续当湖外志》卷六记:“迩来我湖藏书之富……精者莫如胡氏小重山馆,主人篴江上舍惠孚,系钱梦庐先生天树之婿。”又,《平湖县志·经籍》著录“《小重山馆书目》六册,胡惠孚著。”据此,知胡惠墉当为胡惠孚之误。而《藏书纪事诗》、《中国藏书家考略》、《历代藏书家辞典》又皆沿引其误。对此,林申清先生有一篇《小重山馆主人考》,专作详考,甚为精当。(见《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9年第1期)

③由杨立诚、金步瀛《中国藏书家考略》引发的讹误,主要有三:

“王萃.,字乐道,宋汝阴人,早岁登科,所藏书逮数万卷。”查叶梦得《避暑录话》:“王莘字乐道。”其取字乐道之典出于《孟子》:“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据此,知王萃当为王莘之误。而《历代藏书家辞典》亦沿引其误。

“王.鲁曾,字德之,明吴县人。父授产千金,悉以置书。”史无王鲁曾其人。查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记:“黄鲁曾,字得之,父授产千金,悉以置书。”据此,知王.鲁曾当为黄鲁曾之误。《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均沿引其误。且又将其弟黄省曾错改成王.省曾。

“杨士奇,字人岳,清山西沁州人。官富川知县,插架五千余卷。”查多种文献杨士奇乃明初江苏泰和人,虽也有藏书,但籍贯、仕履与此判若两人。经查《(乾隆)沁州志》与聂光甫《山西藏书考》均记:“杨四奇,字人岳,出仕富川令,性尤嗜古,凡经史传注,诸子百家经其评点者不下五千余卷。”据此,知杨士.奇当为杨四奇之误,而《历代藏书家辞典》又沿袭其误。

④由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引发之讹误。

“萬(万)钦,明江都人。嗜古书,构楼五楹,藏书数千卷。”查《江都县志》卷二十三、《扬州府志》卷五十一皆记:“葛钦,嗜古书,构楼五楹,藏书数千卷。”据此,知万.钦当为葛钦之误。《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亦袭引其误。

“吴.兆禧,字锡侯,清初海盐人,年二十能文章,买书万余卷。”查《嘉兴府志》卷五十七记:“吕兆禧,字锡侯,年十二能文章,买书万余卷。”又姚士粦《见只编》:“余年二十有四,以书削自给于姻家吕氏,吕氏子兆禧,字锡侯,少余十二岁,时已通一经,善属文……锡侯十六为诸生,十八卒。”据此,知《史略》记误有三:其一吕姓误为吴.姓;其二,十二能文章,误为二十能文章;其三,兆禧明万历时人,误记为清初人。《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全承袭其误。

2.由不审古今地名的更易而致藏书家籍贯错误

①《藏书纪事诗》卷一记:“孙光宪,字孟文,陵川贵平人。”查《宋史·荆南高氏家传》卷四百八十三、《十国春秋》一百零二皆记:“孙光宪,字孟文,陵州贵平人。”贵平属陵州在蜀,而陵川在山西。此陵川.当是陵州之误。而《中国藏书家考略》、《历代藏书家辞典》皆沿引其误,《中国目录学家辞典》则错注属江西。

②关于黄晞籍贯。《宋史·隐逸》记为“建安人”。《宋代藏书家考》、《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均注为“今福建”。人皆知福建有建安县,而鲜知四川曾有建安州的建制。另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记:“《聱隅子》二卷,蜀人黄晞撰。”陈振孙亦宋时人,距黄晞在世不远,当有所据。

③关于马森籍贯。《明史》亦记为“怀安卫人”。地理辞典释怀安卫也多指今河北怀安县。《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历代藏书家辞典》即据以为河北怀安人。而福建今福州市在明代也曾有怀安县的建制。《福建通志》即收马森入列传。再,明代闽县著名藏书家徐所撰《笔精》卷六明记:“吾乡前辈藏书富者马恭敏公森……”徐视马森为同乡,当非妄指。看来其籍贯当以今福建福州为是。(www.xing528.com)

3.有未加考辨而将同姓名藏书家事迹相串误。

①明代有姓名相同的两陈暹。《藏书纪事诗》引徐《笔精》所记为明代嘉靖中福建闽县之陈暹,字德辉。《中国藏书家考略》与《吴中藏书先哲考略》所记则为明代成化间江苏吴县之陈暹,字季昭者。明显是不同地,不同时,不同字号的两个藏书家。而《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与《历代藏书家辞典》竟将不同两人的生平事迹混而为一,既不是闽县的陈暹,也不是吴县的陈暹。

清代有姓名相同的两江声。一为经学家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字鲸涛,又字艮庭。生卒为(1721—1779)。另一为常熟人,字飞涛,号白沙。生卒不详。而《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和《明清藏书家印鉴》均将元和江声之生卒年误植于常熟江声之身。

③清末满族又有两耆龄。一为嘉道间人,字九峰,官至福州将军,同治元年(1862)卒。另一为光宣间人,字寿民,官至内阁学士,辛亥后尚存,为《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所记述。而《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与《续补藏书纪事诗传》又将不同的两耆龄的生平事迹相混淆。

4.由取材不当记述藏书家事迹而失误。

①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卷三第八章引觉迷《谈铁琴铜剑楼藏书》云:“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在清初已著名海内,高宗数次南巡,曾以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之富,一度临幸。而编《四库全书》时……当时江浙藏书家,出其藏书进呈者,盖以瞿氏铁琴铜剑楼,甬上范氏天一阁为最多。”查清高宗在位时间,即乾隆元年至乾隆六十年(1736—1795)。《四库全书》修纂时间起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约十年完成。各省公私进呈图书主要在乾隆三十七年秋至三十九年夏(1772—1774)三年中。而瞿氏铁琴铜剑楼第一代创始人为瞿绍基,出生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是《四库全书》才开始采集进呈图书的时间,而瞿氏建立藏书则在三十年后的嘉庆年间,初始藏书楼名恬裕斋,第二代才改名铁琴铜剑楼。高宗南巡何能临幸尚未建立的铁琴铜剑楼?襁褓婴儿又何能向《四库全书》馆进呈图书?

②《蔡元培全集·传略上》记:“孑民二十岁,读书于同乡徐氏,兼为校所刻书。徐氏富藏书,因得博览,学大进。”

又,张元济《涵芬楼烬余书录序》记:“会稽镕经铸史斋之书将散,徐氏故孑民居亭主人,乞其介归吾馆。”

关于蔡孑民先生居亭主人是谁?两文都未明言。而周天度《蔡元培传》则记为“二十岁应约到同乡徐树兰家,为其校订所刻图书,共有四年,徐家建有古越藏书楼,藏书很多”。周退密、宋路霞《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亦记为:“蔡元培早年曾在浙江藏书家徐树兰家伴读,并助其校勘徐氏汇刻之书。”

又见汪家熔撰《蔡元培和商务印书馆》记:“蔡先生帮助涵芬楼购进第一批大宗藏书的事,时间当在1905年前后,‘故孑民居亭主人’即徐友兰、徐维则家。他家刻有《铸学斋丛书》、《绍兴先正遗书》等丛书。”再,郑伟章撰《徐友兰铸学斋藏书与蔡元培之关系》记:“在近代浙江省绍兴郡有两位姓徐的藏书家。一位是古越楼主人徐树兰,已为世人所熟知;另一位是铸学斋、述史楼、镕经铸史斋主人徐友兰,鲜为人知……蔡元培在光绪十二年至十六年(1886—1890)为徐友兰子徐维则做伴读,并校书。他借这个机会,博览了铸学斋、述史楼藏书,学问大进。”

由上述文献分析对比,可知蔡元培早年做伴读并校书的居亭主人是徐友兰、徐维则家,而非徐树兰家。

5.由转引文献时断章取义而致误。

①《笔记小说大观》本《澹生堂藏书约·聚书训》:“孙.蔚家世好学,有书七千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蔚为办衣食。”查此条资料本引自《晋书·儒林传》卷九十一:“范平,字子安,吴郡钱塘人也。平有三子:奭、咸、泉,泉子蔚,关内侯。家世好学,有书七千卷,远近来读者,恒有百余人,(其孙)蔚为办衣食。”这里将范平之孙范蔚误写成孙蔚。清代编《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亦误收入孙姓中。

②《历代藏书家辞典》:“孙.棪,近代人,字劲庵。官侍郎,而家多藏禁毁书,室名‘璧书楼’。”查近代无孙棪其人。而据闲闲山庄抄本《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记李文田侍郎之后为其孙李棪条,开头即记曰:“侍郎孙.名棪,字劲庵,故友黄晦闻手书‘壁书楼’三字以赠……”这里和上条犯的一样性质的错误,将李文田侍郎之孙李棪,误作孙姓,将李文田的官职又误当成李棪的官职,壁书楼又错写成璧.书楼。

③《中国藏书家考略》:“徐南书,字鹿卿,宋丰城人。尝构阁以藏书,名之曰‘味书阁’。”查此条资料引自刘壎《隐居通议》,原文为:“泉谷徐尚书鹿卿,丰城人也。尝构阁以藏书,名之曰味书阁。”据此,系把官职尚书误当成正名,“尚”字又转误为“南”字。其正名实为徐鹿卿。

④《中国藏书家考略》:“张用道,宋长洲人,建万卷楼,刘将孙撰有《长洲万卷楼记》。”查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二十一有《长沙万卷楼记》。原文为“闻长沙新有建万卷楼藏书如其名者,主人为前管军总管张侯,侯名用道,字梦卿,真定世家”。据此可知,引文将题目《长沙万卷楼记》错写成《长洲万卷楼记》、张用道官长沙总管本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又误当作长洲(江苏苏州)人。

⑤《历代藏书家辞典》:“阿鲁翚公,元钱塘人,名昱,字宗表,为翰林侍讲学士,家多藏书,徐一夔为撰墓铭。”查徐一夔《始丰稿·李草阁先生墓志铭》卷九:“君讳昱,字宗表……昱就乡试,弃不取,乃营草阁于城北……阿鲁翚公,元室文献之老,自翰林侍读学士退居郡城之东。闻君才名,延教其子,其家多藏书……”据此可知,《辞典》误把李昱的名当成阿鲁翚公之名。李昱乃阿氏延聘的家庭教师。

⑥《历代藏书家辞典》:“李君墨,近代福建闽侯人,拳拳乡邦文献,其全部藏书捐赠上海合众图书馆。”遍查文献,不得李君墨其人。一日偶阅《叶景葵杂著》见其《闽中书录跋》曰:“海盐黄椒升先生遗书……为闽县李君墨巢所得,墨巢以全部藏书捐赠合众图书馆,墨巢拳拳乡邦文献。”又,郑逸梅《艺林散叶》:“李拔可喜伊秉绶书,榜其室曰‘墨巢’,因伊别号墨卿也。”原来“李君墨巢”被剪节成“李君墨”这一莫名其妙的人名了。李君正名李宣龚,字拔可,书室墨巢,藏书室硕果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