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美的人生:追求趣、诗意、创造和爱

审美的人生:追求趣、诗意、创造和爱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哲学的思维探索“美”的历程,自然要回归哲学本身的使命,即为人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毋庸置疑,一个有着审美人生境界的人,必然会追求审美的人生。先生所提倡的“人生的艺术化”,也就是倡导追求审美的人生。更简单地理解,追求审美的人生就是追求一个“趣”字。叶朗教授形象地将审美的人生概括为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审美的人生:追求趣、诗意、创造和爱

谈美或学习美学的意义何在呢?用哲学的思维探索“美”的历程(审美活动),自然要回归哲学本身的使命,即为人们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朱光潜先生在书的最后一封信中,引读者艺术走向人生,又让人生纳入艺术当中,展现出了一种“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这也是《谈美》一书要义之所在、用情之所在,正是美学那“几点星光”所要照亮的漆黑。至于普通读者,则打开了一扇新的门,你不得不感慨这解惑、解渴、解愁的良方,回味“逝者如斯夫”的过去,畅想已在眼前的未来,更要重新思考你的人生。

人们常说,要实现人的意义和价值、追求最高的人生境界。而越来越多的现当代西方哲学家认为最高品位或等级的人生境界乃是审美境界。冯友兰先生则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品位;最高的境界即天地境界,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世界,也就是一种审美境界。毋庸置疑,一个有着审美人生境界的人,必然会追求审美的人生。《谈美》中写道,“艺术不是束之高阁的,艺术源于生活,艺术所表现的情趣其根源就在人生,所以艺术或者说美与生活并不是漠不相关的两件事情”,“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有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先生所提倡的“人生的艺术化”,也就是倡导追求审美的人生。

追求审美的人生,不是人人都要成为诗人、画家音乐家,人人都要精通艺术鉴赏、作诗绘画的要领,朱光潜先生讲得通俗,他说,“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人生之初,都有一个原始的天人不分的阶段(童心、赤子之心),谈不上对世界的认识;随着岁月的增长,人逐渐有了认识和知识,也有了自我与外在的区别。出于生存的本能,人们习惯于用功利的眼光、理性的头脑,站在世界的对岸去发现、解释、运筹世界,人与世界之间无形中被一条“无趣”的河流阻断;这样一种主客二分的模式,让人纠缠于利益、欲望、知识之中,人被局限了,世界本身的美被遮蔽了,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本原的、真实的、充满情趣的生活世界远去了,生活也因此缺少了诗意而无法“诗意的栖居”。所以,法国雕刻家罗丹说:“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更简单地理解,追求审美的人生就是追求一个“趣”字。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认为,一个人能保持童心,保持赤子之心,保持人的自然天性,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趣”;反过来,如果因为年岁大了,闻见知识多了,各种利害得失的考虑多了,身心的束缚多了,离“趣”也就越来越远了。(www.xing528.com)

艺术家创造艺术品、观众鉴赏艺术品是审美体验;突破冷淡与麻木,去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是审美体验;学会放慢脚步,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抛开功利与逻辑思考,游历新境、“生活在别处”也是审美体验。人应有欣赏美的态度、追求美的愿望、创造美的冲动,生活也并非只有用自身能力和本领朝着某些具体甚至狭隘的目标艰难跋涉,更应是人生智慧、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自觉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叶朗教授形象地将审美的人生概括为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并指出,人们在追求审美人生的过程中,同时就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以及人生意义和价值,最后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即审美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孔子说的“吾与点也”的境界,郭象说的“玄同彼我”“与物冥合”的境界,陶渊明追求的从“樊笼”“尘网”中挣脱出来返回的自然的境界,宋明理学家说的“浑然与万物同体”、光风霁月般洒脱的境界;在这种最高的人生境界中,真善美得到统一,人的心灵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义,得到一种解放和自由,人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自己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