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电影公司数量与创作情况的新千年探索

上海电影公司数量与创作情况的新千年探索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的放开、中国电影票房的爆发性增长及政府的招商引资,在上海注册成立的电影公司数目日益增长,但上海的电影创作与人才状况与上海电影集团一家独大时并没有太大改变,而是越发显著地走在一边是商业片、一边是主旋律片的创作道路上,这种徘徊踟躇的状态,暂且称作是“探索期”。

上海电影公司数量与创作情况的新千年探索

2000年以后,伴随着互联网、移动视频等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国内票房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电影投资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电影投资与创作团队的组合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很少有电影是由一家公司投资或者创作团队全部来自同一个地区——这一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合拍片兴起之际就开始了;电影项目往往会努力吸纳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投资,并以单片合同制的方式,灵活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就此而言,海派电影应该被视作是一种值得继承与发扬光大的风格与传统,超越了地域文化的属性。今天的上海电影——在此是指由上海电影人及注册在上海的电影公司所拍摄的电影,虽然产量不多,仍然应该被视作是走在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海派电影”的发展道路上。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的放开、中国电影票房的爆发性增长及政府的招商引资,在上海注册成立的电影公司数目日益增长,但上海的电影创作与人才状况与上海电影集团一家独大时并没有太大改变,而是越发显著地走在一边是商业片、一边是主旋律片的创作道路上,这种徘徊踟躇的状态,暂且称作是“探索期”。

这一时期振聋发聩、以鲜明的社会问题为出发点的影片数量急剧减少,创作者大多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感受隐藏在题材之中,偶有触及或是旁敲侧击,但缺少深沉的思考与明确的探索与发问。也因此,由上影厂在21世纪之初推出的、直面官场腐败问题的《生死抉择》(于本正执导,2000)显得难能可贵;该片人物刻画真实可信,制作精良,在当时国产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1.2亿元的票房总成绩位列当年国产电影首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市场上都没有再出现类似能够产生巨大社会反响的电影作品。2018年由两家上海电影公司参与投资并由上海籍演员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反映中国医疗领域的“高价药”问题,是一部具有现实关怀的优秀作品;由吕乐执导的《找到你》(2018),是上影集团近年来(联合)出品的一部具有较强社会关怀意识的影片,同样涉及医疗领域,讲述因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而引发的悲剧。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海派电影创作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城市普通人的生活与梦想。这一时期的海派电影开始以更具人文关怀与反思的目光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显示这座城市的电影人在日益加快的都市生活的挑战下,开始省视自身的生活与环境:《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江澄执导,2002),讲述下岗工人胡佐衡捡到一把小提琴之后开始练琴、被里弄邻居嘲笑和排斥的故事;《第三种温暖》(吴天戈、李欣、毛小睿执导,2006)由三位上海年轻导演编剧和导演,以三个首尾相连的故事,讲述成功人士、市民阶层及外来打工者的不同生活状态和心理,反映大都市五光十色的生活及其挑战;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请将我遗忘》(谢鸣晓编导,2007),讲述男主人公在都市生活的光怪陆离中迷失自我而付出众叛亲离的沉重代价,最终忏悔并试图重新出发的故事;《美丽上海》(彭小莲编导,2003)讲述一家人在母亲病危之际齐聚上海,所面对的家庭矛盾及所勾起的岁月回忆;与上影集团有着紧密合作的贾樟柯,创作了一系列表现普通人在时代大潮中的命运的影片,如表现在城市打工的女性的爱情与命运悲剧的《世界》(2004),表现小人物被时代裹挟及其自救的努力的《三峡好人》(2006),以历史的纵线表现普通人的命运与情感的《二十四城记》(2008)、《山河故人》(2014)和《江湖儿女》(2018)等。此外上影集团还投资拍摄了两部揭露娱乐圈的不良风气、呼唤真心与真情的作品:《第601个电话》(2006)和《非常秀》(2010)。

这一时期严肃表现女性问题的影片虽然较少,但皆为深思熟虑之作,体现了创作者对女性问题认识的深化,包括表现女性经历婚姻与爱情曲折之后变得独立坚强的《假装没感觉》(2001)、《做头》(2004),表现从解放前到今天母女三代性格命运的《长恨歌》(2005),讲述跨越时空的两代女性的情感与友情波折的《雪花秘扇》(2011)。女性题材创作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随着现代性全球化在中国的飞快发展,女性问题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已经很大程度上为男女所共同面临的问题遮蔽了。

二是为满足市场需求类型创作日益混合。这一时期表现传统破案过程的侦破片较少,只有新世纪初创作的《孽海恩怨》(2000)、《步步惊心》(2000)、《地下追击》(2001)等,较多出现的是侦破题材与其他类型的嫁接,如侦破片与爱情题材相结合的《暖冬》(吴天戈,2002)、《心理罪之城市之光》(2017)等,侦破片与农村题材相结合的《追凶者也》(2016)等;科幻片也与更多类型进行了融合,如与爱情片相融合的《挽救爱情》(2000),与儿童片相融合的《太空营救》(2001),融科幻、爱情与喜剧为一炉的《机器侠》(2009),通过科幻表现人生思考的《逆转流星》(2007),融科幻、爱情、篮球运动为一炉的《神奇》(2013)等。同样的,“喜剧”也成为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一个元素,而非单独的创作类型,常常与爱情、探案、古装、农村、科幻等题材相结合,如《股啊股》(2001)、《考试一家亲》(2000)、《金太狼的幸福生活》(2013)、《铁道飞虎》(2016)、《我的雷人男友》(2010)和《五女闹京城》(2016)等。(www.xing528.com)

与之前的创作相比,这一时期的古装片基本上剥离了真实的历史情境,成为与其他类型相混合的娱乐产品,并且常常由香港台湾等地的导演执导,其中具有明显喜剧色彩的有《天下无双》(2002)、《一石二鸟》(2005)、《我的唐朝兄弟》(2009)、《三笑之才子佳人》(2010)等;结合了武打元素的有《锦衣卫》(2009)、《关云长》(2011)、《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2011)、《花木兰》(2009)、《一代宗师》(2013)、《天将雄师》(2015)、《赤壁》(上、下,2008、2009)、《画皮》(2008)等。体现一定人文历史深度的古装片包括由陈凯歌执导、根据元杂剧改编的《赵氏孤儿》(2010),以及由王家卫执导、表现中国传统武术精神以及民国末年武林高手的命运与爱恨情仇的《一代宗师》(2013)等。

三是主旋律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化开拓取得佳绩。这一时期上海所参与的主旋律影片创作,出现了重视人性细节与形象刻画,将主旋律与观众审美需求相结合,取得了较好市场反响、甚至拿下票房冠军的主旋律大片如《建国伟业》(2009)、《风声》(2009)等。《建国大业》集合国内当下众多明星,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波澜起伏的壮阔历程;《风声》是一部集合张涵予、黄晓明、王志文、苏有朋、李冰冰、周迅等众多明星精心打造的谍战片,以商业片的形式表现地下工作者不屈的革命信念;此外还有由高群书执导、全景式再现当年东京审判史实的《东京审判》(2006);以及同样由高群书执导、根据发生在齐齐哈尔的一起连环爆炸勒索案改编而成、讲述一生潦倒的老警察4天只身连排十一枚炸弹、最后身受重伤的真实故事的《千钧一发》(2008);上海导演张建亚较早尝试将主旋律与惊险片样式相结合的《极地营救》(2002);讲述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知青故事的《高考·1977》(2009);讲述中国登山队挑战珠峰的勇敢经历的《攀登者》(2019)等。

四是农村片的主题深化与“旧上海题材”的进一步消费主义化。这一时期创作的农村题材影片仍然较少,但涌现了独具风格的佳作,如现实主义风格的、讲述护林员与盗伐山林的恶势力进行斗争、最终献出年轻生命的《天狗》(戚建执导,2005),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农村凋零困境的《Hello,树先生》(韩杰执导,2011),以风格化的影像、讲述20世纪80年代农村包产到户前夕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前尘往事的《村戏》(郑大圣,2018)等。

这一时期的旧上海题材影片具有浓重的怀旧与消费主义倾向,“旧上海”成为讲述惊险、传奇、人性与欲望、充分混合各种想象与商业元素的一个创作领域,如《军火》(大森一树执导,2003)、《紫蝴蝶》(娄烨编导,2003)、《伯爵夫人》(詹姆斯·艾沃里执导,2005)、《上海伦巴》(彭小莲,2006)、《色·戒》(李安,2007)、《触不可及》(赵宝刚,2014)、《一步之遥》(姜文,2014)、《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上海王》(2017)等,这些影片虽然大多影像精美,但往往使观众停留在对人物及故事背景的消费快感之中,难以形成对历史及这座城市更为深刻的认识与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