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瓦尔登湖:梭罗思想的记录

瓦尔登湖:梭罗思想的记录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他辞世时身边带着的,就是《瓦尔登湖》。《瓦尔登湖》不单是一个日常生活的记录,同时也是通过记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瓦尔登湖》究竟是一本什么样子的书?《瓦尔登湖》里面有一章就是《访客》。据统计,一般情况下,每年都会有数十万人到瓦尔登湖访问。然后有不计其数的人来讨论《瓦尔登湖》这本书。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实验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豆子还用来计数,用来换大米。

瓦尔登湖:梭罗思想的记录

梭罗的湖滨生活丰富多彩:劳作、泛舟、买卖、会友、待客、阅读、倾听、观察、思考、测量、写作等等。

WALDON;OR,LIFE IN THE WOODS,DOVER PUBLICATIONS.INC.1995.[1]

说起《瓦尔登湖》,中文译本一直在络绎不绝地推出,读者朋友们应该不陌生。其作者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梭罗倡导超验主义和先验主义,推动废除奴隶制,主张以和平方式争取公民权利,反对工业化和商业化对于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宰制。“圣雄”甘地(Gandhi,1869-1948)说他的思想深受梭罗影响。中国诗人海子(1964-1989)也说“梭罗这人有脑子”,并以此为题赋诗。据说他辞世时身边带着的,就是《瓦尔登湖》。

梭罗的思想受他导师爱默生(Emerson,1803-1882)影响很大。爱默生1837年在他著名的讲演《美国学者》中提出:“人生在世,若如不能兀自独立,被人当作有个性的汉子看待,或者不能结出应有的果实,反而与众人混为一体,被人成千上万地笼统评估,以我们所属的政党或地域人口来计算,以地理分布来预测我们的意见,称为北方或南方——这岂不是莫大的耻辱?不能这样!兄弟们和朋友们——上天作证,我们不希望这样,我们要以自己的脚走路,我们要用自己的手来工作,我们要发表自己的意见。”[2]

事实上,假如每个人不是独立的个体,怎么能从妈妈的子宫里“出来”呢?又怎么能张口吃饭、伸手穿衣、抬腿走路呢?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言的“慎独”之“独”,也是指独立性而言。独立和独特是互联互通的基础,在互联互通中,独立和独特得到更好的实现。

《瓦尔登湖》又有另外一个名称,或译作《湖滨散记》(吴明实译,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63年),其实应该是《林中生活》。但梭罗去瓦尔登湖畔的树林中居住,直接的原因是要专心致志地去写一本书,名为《在康科德河与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

同时,他也要做一个思想实验:融入自然,亲手劳作,以检验一个人的生活耗费可以减低到什么程度,以落实他的理念。

《瓦尔登湖》不单是一个日常生活的记录,同时也是通过记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爱默生被称作“美国的孔子”,他的一系列思想被认为是美国的精神独立的标志。以爱默生和梭罗等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思潮崇尚直觉和感受,热爱自然,崇尚个性,号召行动和创造,反对权威和教条,反对神启论,也反对经验主义,他们认为人可以依靠直觉和灵感来获取知识。梭罗身上保留着思想的原创性,但思考和表述又不失缜密。

《瓦尔登湖》的中文译本,时至今日,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徐迟先生1949年初译,1982年重订(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后来多次修订重印的译本影响最大。但徐迟先生对于梭罗有若干误读,也流传很广。

梭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隐士、斗士、学士?《瓦尔登湖》究竟是一本什么样子的书?是讲隐居,逃离社会,还是讲和梭罗有关的非暴力不抵抗运动?抑或都不是?关于梭罗和他这本书的说法实在太多太多了。

细读原书,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梭罗当时不是去隐居,首先是因为瓦尔登湖本身就不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同时,在湖畔居住期间,梭罗和附近的居民及他和朋友都有来往。《瓦尔登湖》里面有一章就是《访客》。梭罗说:“我认为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喜欢社交,而我随时准备把自己像蚂蟥一样吸附在我所邂逅的精力充沛的人身上。我天生不是隐士,如果那边有需要,我可以比酒吧里最固定的常客坐得还要久。”(第90-91页)

他还说:“我的房间有三张椅子,第一张是给独处的,第二张是给友谊的,第三张是给社交的。”他盖小木屋的斧子是借来的(26页)。他的小屋子里竟然同时接待过25-30个人,梭罗自己说这么多人“连灵魂到躯体都在我家里”,而在平时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关系有如此贴近,故而各自分开(91页)。他“最好”的房间,是用来招待贵宾的(92页)。

众多访客中有一个人非常特别。梭罗记述是在漫长的冬天的夜晚,当大雪纷飞,林中狂风怒吼的时候,此人来访。他是康科德的老住户,同时据说是他挖出瓦尔登湖,用石头砌了湖岸,并在周边种了松树,把湖水围起来。此人睿智而幽默,和梭罗很谈得来(89页)。梭罗虽然一再强调在人群中的孤独感,但在湖滨接待的访客要超过他一生中其他的任何时段(93页)。显然,梭罗并没有在瓦尔登湖畔隐居,而是开辟了新的生活天地,反倒是很多来访者觉得他孤独,问他是不是寂寞,还给他留下各种卡片和用品(84页)。

梭罗为什么对瓦尔登湖情有独钟?根据书中的自述,在定居之前,他多次往返于瓦尔登湖,念念不忘,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美国知识界来说,也没有一个自然的景点能够像瓦尔登湖引起广泛和持久的关注。这个景点对中国游客也充满吸引力,以至于没有去过的人,也有不少遐思。

据统计,一般情况下,每年都会有数十万人到瓦尔登湖访问。然后有不计其数的人来讨论《瓦尔登湖》这本书。梭罗为什么会选择瓦尔登湖?还有一个原因是梭罗对湖水有特别的感触。他说:“湖泊是自然中最美丽的,也是最有表现力的风景。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视这湖水使观湖的人也在衡量他自己的本性的深度。”(121页)他还考察了“瓦尔登”这个名字的来历,向附近最年长的印第安居民请教,居民们相信“瓦尔登”是一个在山丘陷落、湖水涌现的地质大变动中唯一幸存下来的老妇人之名。山丘的高度与湖水的深度是一样的。但梭罗推测,这个名字要么来自英国的萨弗伦·瓦尔登(Saffron Walden),要么最初叫作Walled-in Pond(围中之湖,118-119页)。

梭罗对于旅行也有很特别的说法。他认为旅行最快、花费成本最低的是步行的旅客(34页)。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我们也应该像梭罗那样了解步行的意义,人不应该被日益快捷的交通工具所束缚。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实验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他在房子周围种地,特别是种豆子来获得收入。豆子还用来计数,用来换大米(《瓦尔登湖》第七章即〈豆田〉)。(www.xing528.com)

梭罗的湖滨生活丰富多彩:劳作、泛舟、买卖、会友、待客、阅读、倾听、观察、思考、测量、写作等等。可见,梭罗是热爱生活的,他希望播下真诚、简约、纯粹。他追求的并不是独善其身,相反,他极具责任感和使命感,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关怀。

梭罗有一个一以贯之信念:“我到林中去,是因为我想有意义地活着,去直面生活的本质,看我是否可以学到生活的教训;而不是在行将离世的时候,才发现我没有活过;活着是如此的可贵。我不想过不是生命的生活,活着是这样的珍贵;我也不愿退隐山林,除非特别必要。我想深刻地生活,吸收生活的所有精髓。”(59页)

梭罗也是一个性善论者。他坚信:“我们的生命不可思议地具有道德性。美德和恶行之间的较量,时刻没有停歇。‘善’是一种从来不会亏本的投入。”(141-142页)他认同孟子所说的性善论,包括“人禽之辨”。但梭罗勤于观察动植物,他在《瓦尔登湖》中记载了很多动植物的生活习性。而且,他也不苟同于世俗的善恶观念。

徐迟先生曾认为:“《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进入到这本书里去。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在你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时,你才有可能和这位亨利·戴维·梭罗先生一起,思考一下自己,更思考一下更高的原则。”[3]

我觉得徐先生的这些话确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而这个误解影响了很多人。还有一些人以《瓦尔登湖》作为环保思想的佐证,其实梭罗也讲过瓦尔登湖会是一个做生意的好地方(12页)。另外有一个背景是,有些商人想把瓦尔登湖改造成港口,而恰好也是这本名著保护了这片胜地。换言之,环保思想并非《瓦尔登湖》的主旨,但无疑为环保行为提供了思想资源。

梭罗在书中也引用了孔子、曾子、孟子等人的格言。根据上下文,他所引用的根据应该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节译本[4]。这对中国读者来说,当然更加亲切,也说明文化的深层交流和良性互动需要以各自的经典与解释为基础。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专门用一章来写“阅读”。他说:“人们有时候似乎会说到经典最终会让路于更为现代和实用的研习,但善于探索的学生会一直研习经典,而不管它们是用哪种语言在什么时候写成的。”(65页)但他也很看重通过实践获得经验,批评逃避劳动的做法:“学生们通过系统地逃避所有人都需要的任何劳动,而只想获得令人垂涎的闲暇和退休生活,以自己能使闲暇产生成果的经验而自欺。”(33页)

如今《瓦尔登湖》也成为经典了,我们也需要以“研习”的方式来阅读它。在美国,关于《瓦尔登湖》的注释本也有数十种之多。杜先菊先生翻译的杰弗里·S.克莱默(Jeffrey S.Cramer)的注释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虽然也招来严肃认真的批评,但是就目前而言,仍不失为比较理想的中文读本。另外比较受好评的译本是王家湘先生的译本,读者诸君可自行参看。

哈佛东亚系的一位教授惊讶于我们中国读者对于梭罗经久不衰的热情,他对我们说,在美国思想史上,梭罗并不是那么重要的。然而,在美国,关于梭罗的协会、研究成果及社会活动并不鲜见。这也是有趣的现象。

【注释】

[1]笔者2006年10月15日于瓦尔登湖畔小店所购。下文所引,是笔者译自该书,只注页码。

[2]波尔泰编,赵一凡等译.爱默生集——论文与讲演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84.

[3]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的译序,流传甚广。在此后的版本中,这一表述有明显调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恬静的书,智慧的书。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处,但颇有一些难懂的地方”。瓦尔登湖·译本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4-5.

[4]准确地说,梭罗引用了鲍狄埃的《孔子和孟子:中国道德和政治哲学四书》中的材料而自己翻译成了英文。见于杜先菊.瓦尔登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