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领域的借鉴与《长垣与君子文化》相关

政治领域的借鉴与《长垣与君子文化》相关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孔子、孟子和墨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老子写下的《道德经》是国家治理的智慧指南,是君子的南面之术,出关也是对朝政的不满而采取的隐身对策的明智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些都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相通。

政治领域的借鉴与《长垣与君子文化》相关

诸子百家的兴起,都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当时的士大夫主动思索,希望能够避免生灵涂炭,使社会稳定发展,提出独特对策。中国的学问,从来就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王官之学”;治国理政的学问,是现实问题的对策之问。例如孔子孟子墨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老子写下的《道德经》是国家治理的智慧指南,是君子的南面之术,出关也是对朝政的不满而采取的隐身对策的明智选择。冯友兰等指出:“刘歆的‘诸子出于王官’之说……大致还不错。”[5]道家政治管理,遵循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体恤民情,自然而然地进行社会管理,这不仅是中国人的智慧和福祉,也应该与世界分享,造福人类[6]《老子》一书据称是世界上被翻译成外国文本最多的著作,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思想,被一些西方思想家认为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思想之源。老子的“以百姓之心为心”非常重要,对理解习近平的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也非常关键。习近平十八大后第一次与记者见面时讲话的中心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以百姓之心为心”呼之欲出。其后,习近平2014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讲话时,直接引用老子的话说,我们要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在此之前,习近平至少也有两次直接引用了这句话。在“学习中国”APP中,可以发现早在2007年,习近平所写的《之江新语》中已经引用过“以百姓之心为心”;更早则是1989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的著作《摆脱贫困》一书,他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已经引用过“以百姓之心为心”,以此说明“只要我们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定”。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巴黎)指出:“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7]任浙江省委书记后,他又多次引用老子的思想,如“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还曾向浙江的专家学者请教如何理解道家提出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些都与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相通。

道家和儒家等思想融会贯通,成为中华文化的基本来源。“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道家、墨家、农家、兵家等各个思想流派相互切磋、相互激荡,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大观,丰富了当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8]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不折腾”,是他第三次对此加以强调。加拿大华人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今天,国家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传承,就连当代领导人提出的指导思想也很大程度地体现我们祖宗的核心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以及创建和谐社会的新思维指导中华民族走向新世纪新的辉煌。总书记比老子的用词还简练,用三个字‘不折腾’就诠释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实现,而中华文化、中国梦的根本就在于《易经》,《道德经》所阐明的尊重自然规律,以民为本,无限创新,最终实现天人合一。中国文化精髓的复兴将再次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兴盛并带领地球人走出发展困境。”[9](www.xing528.com)

反腐倡廉,需要从老子那里汲取智慧。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反腐战略,需要坚持顶层设计,以惩治求突破,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目标,统筹推进,惩防并举,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等文中引用老子的话语:“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在反腐倡廉的思想引导上,老子主张节俭(道家“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清静、清廉思想,对于心灵宁静、抵御金钱和美女的诱惑,反腐倡廉,构筑牢固的心理防线、“精神长城”,很有启发意义。“清”,是一种人生心态、一种追求境界,老子的道家突出特点在于对此非常强调,有的人总结中国古代哲学儒、道、释,对应的特点是“正、清、和”。现实中的反腐败,需要造成“不想腐败”(精神上、心理上的动机、念头)、“不敢腐败”(法律和制度约束)、“不能腐败”(社会监督等)的局面,老子谆谆告诫人们保持清静、清醒、理性、廉洁、明哲保身的心态,处世俭省节约,过简单、知足的生活(和当今世界提倡的“简单即是好”、“简单的幸福”异曲同工),强调“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少私寡欲,怡淡为上。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贪心,知足常乐,就是善,非常高明,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避免麻烦、烦恼、痛苦,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避免杀身之祸、生灵涂炭、社会灾难。老子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伤身损寿之根,对人对己都贻害无穷,更是与君子人格格格不入的。老子清廉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纪律检查、行政监察的防患未然教育与警示,对于人们清心寡欲,培养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加强自身洁身自好的修养和高雅境界特别重要,不可忽视。

亢仓子是道家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即洞灵真人,又名庚桑子。他指出:“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亢仓子》)早在2007年,习近平时任上海市委书记,在市委常委学习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切实做到“六个始终不能忘记”,深刻理解“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内涵,经常思考“做人”“公仆”“权力”“考验”等问题。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中引用此典,告诫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时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虔诚态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实践中把做人与做官统一起来,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做人的过程看作完善自我人格、夯实从政基石的过程,把做官的过程看作提升政德境界、践行为民宗旨的过程,就像毛主席当年号召共产党员的那样,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