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关理论

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关理论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心理学家对自我意识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许多心理学家对此也提出了一些精辟的理论。在心理学家们所提出的关于自我意识的众多理论当中,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结构论以及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渐成说是被其他学者广为引用的理论。

大学生自我意识相关理论

自我意识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从无到有,最后达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少年童年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不少心理学家对自我意识的发展进行了研究,许多心理学家对此也提出了一些精辟的理论。在心理学家们所提出的关于自我意识的众多理论当中,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结构论以及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渐成说是被其他学者广为引用的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分结构论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他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中都强调了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是以后心理健康关键,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构成。人出生时有一个本能的我,即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它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处于最低层,只知道满足和释放而不知道约束自己,它遵循快乐原则,它像一个幼儿,容不得紧张、希望得不到满足,易冲动,无组织,非理性。自我是本我在与现实打交道的过程中分化出来的,因为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快乐欲望,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所以经过大脑思考就产生了一种自我的意识,让它来解决本我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这就是自我,它遵循现实原则来适应环境中的一些条件和限制,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媒介,是一个人具有的符合现实生活的理智思维。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它是社会道德的化身,遵循道德原则行事。

2.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渐成说

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由一种对立的冲突组成,并形成相应的危机,而且,每一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发展任务需要完成。如果危机或发展任务得到积极的解决,就会增强自我的力量,使人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创造条件;如果危机或发展任务没有得到积极的解决,就会削弱自我的力量,人的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又可称为心理发展社会阶段理论。这八个阶段具体如下。

(1)婴儿期(0~1 岁)。

本阶段心理危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本阶段基本发展任务:获得对周围的人和周围环境的基本信任感。

本阶段特征:当婴儿受到温暖、持续地照顾时,他就能建立起信任感;缺乏照顾或照顾不够则产生不信任感。

(2)儿童期(1~3 岁)。

本阶段心理危机: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

本阶段基本发展任务:获得自我控制感和意志力。

本阶段特征:当鼓励儿童探索自我和环境时,自主感得以发展;当儿童的探索受到抑制时,多产生羞怯感和怀疑。

(3)学龄初期(3~6 岁)。

本阶段心理危机:主动性对内疚感。

本阶段基本发展任务:形成自主性,形成“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本阶段特征:当鼓励儿童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时,他们的自主性就得到促进;如果父母嘲笑孩子或过度批评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内疚感。

(4)学龄期(6~12 岁)。

本阶段心理危机:勤奋对自卑

本阶段基本发展任务:体验从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获得能力。

本阶段特征:当儿童受到表扬时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当他们所做的努力被认为是不充分的或差劲时,就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

(5)青春期(12~18 岁)。

本阶段心理危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本阶段基本发展任务:获得自我同一性,进而形成忠诚的品质

本阶段特征:处于这个阶段的个体要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是谁”,拥有可靠和整合特征的个体被认为是达到自我同一性;无法建立稳定和同一特征的个体将会面临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25 岁)。

本阶段心理危机:亲密对孤独。

本阶段基本发展任务:获得与朋友、配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形成“爱”的积极品质。

本阶段特征:建立一种承诺和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个过程出现失败将导致孤独。

(7)成年中期(25~65 岁)。(www.xing528.com)

本阶段心理危机:繁殖对停滞。

本阶段基本发展任务:生育和指导下一代,完成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和物质产品的创造,形成积极品质“关怀”。

本阶段特征:个体是社会中能够进行生产的成员,为社会做出贡献,为未来创造人口,这可以通过工作、努力抚养孩子来实现;与之相反是停滞,它的特征是个体过度关注自己的幸福或认为生活是无意义的。

(8)成年后期(65 岁以后)。

本阶段心理危机:自我整合对绝望。

本阶段基本发展任务:对过去的人生能够整合,能安然地面对过去的胜利和失望,形成“智慧”的积极品质。

本阶段特征:整合是指当个体回头看自己所经历的生活时会有满足感,这使得他们能够有尊严地面对死亡;如果遗憾成为主导,那么个体会感到绝望。

由上述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第五和第六个阶段是大学生所处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危机和发展任务是大学生特别值得关注的,尤其是第五个阶段。青年大学生正好处于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于角色混乱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青少年的发展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而避免角色混乱;发展顺利就会形成自我认同、方向明确,发展不好就会产生角色混乱。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我同一性呢?

在埃里克森看来,同一性是指:①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②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③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④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也就是说,“我已经是谁”“我想成为谁”和“我应该成为谁”,这几个问题应该是连贯的、统一的,也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和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和不同,认识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之间的关系。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较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同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连续性和同一感,是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符,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

青春期的个体还没有完全建立自我同一性的话,就会进入一个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在我国,大学阶段的大学生大都处于合法延缓期。在大学的四年里,很多学生开始积极地探索自我、积极地探索人生、思考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到了大三、大四,很多大学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规划,并为自己日后走向社会努力锻炼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马西娅认为青少年的同一性状况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是同一性混淆。处于这一状态的青少年对未来方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没有确定的目标、价值和打算,是最不成熟的同一性状态。曾经有这样一位同学,在大学期间转了三次专业,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学的专业。

二是同一性强闭。处于这一状态的青少年对特定的目标、价值观和信仰及社会角色过早地接纳。如接受父母的包办,从小到大都按父母的旨意行事,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三是同一性延缓。处于这一状态的青少年正经历着同一性危机,并积极探索自己的价值定向。现今的大多数大学生都处于这一状态。

四是同一性达成。处于这一状态的青少年已解决了同一性危机。对职业已有明确的定向。这类青少年会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许多研究发现,同一性达成状态是最成熟的同一性状态,处于此状态的个体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健康心理;而同一性混淆状态的个体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问题(如焦虑、抑郁、和神经质);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强闭状态居于中间地位,延缓状态有高水平的开放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但也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强闭状态有坚定的目标投入,但盲从权威,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成龙主演的电影《我是谁》中,主人公忘记了“我”的身份时痛苦、焦虑,而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回答不出“我是谁”的问题时,也会迷茫、焦虑、抑郁。大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找到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尤其重要。

埃里克森总结了同一性危机的几个症状:①回避选择、麻木不仁;②对人距离失调,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③空虚、孤独,迫切感、充实的时间意识消失;④勤勉性的扩散,不能专注于工作或学习;⑤对他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以病态的防御抵抗他人的批评;⑥自我否定的同一性选择,破坏、攻击或自毁、自灭。

心理探索

1.我是谁?

请分析一下,我们前面所做的自我评估“我是谁”,你所写的对于自己的描述的句子中,有哪些属于自我认识?哪些属于自我体验?哪些属于自我调控?哪些属于生理自我?哪些属于社会自我?哪些属于心理自我?

2.“我”的多面镜

(1)准备四张白纸。请在第一张纸上写下你的现实自我是什么样子,第二张纸上写下理想中的你是什么样的,第三张纸上写下你认为你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第四张纸上写下你认为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

(2)对比一下你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有没有差距?如果有,差距大不大?你的理想自我在现实条件下可能达成的概率有多大?

(3)比较你的理想自我与可能自我之间有没有差距?如果有,差距大不大?

(4)比较一下你的现实自我与投射自我之间有没有差距?询问一下你的同学、亲人、朋友、老师的意见,看看你的投射自我与他们对你的看法或评价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差距有多大?

3.“同一性”与你

小组讨论,“自我同一性”理论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正面临同一性危机吗?你认为如何积极解决自我同一性危机?如何完成大学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