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资本引导下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社会资本引导下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时间:2023-08-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资本之所以可以适用性地引入到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与高等教育管理的性质是密不可分的。嵌入在社会网中的高等教育管理资源与规范增强了高等教育管理行动的效果。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果与社会

社会资本引导下的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已被学界拿来研究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独特而有效的成果。那么,将社会资本引入高等教育管理领域又将取得怎样的效果呢?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又有哪些启示呢?

一、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社会资本的引入

社会资本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途径,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分析工具,其强大的解释力充斥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教育、认识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视角。目前,社会资本的研究有两个取向:一个是“个体取向”(或微观层次)的研究;另一个是“群体或社会取向”(或宏观层次)的研究。“个体取向”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强调存在于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及其作用,如布迪厄、科尔曼等都将社会资本理解为一种个人通过自己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而获得的可以利用的资源。“群体或社会取向”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强调存在于群体或社会层面的社会资本及其作用,着重分析特定的群体或社会如何发展一定的社会资本作为公共物品以及这种公共物品怎样才有利于群体或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如普特南这样界定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的效率。”可见从社会资本的组织层面的定义出发,对贯穿高等教育中的信任、互惠规范及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进行研究,结合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解决现阶段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求全新的创新路径。

社会资本之所以可以适用性地引入到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与高等教育管理的性质是密不可分的。从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来看,国家或者说政府是第一位的,是处于主动地位的,高等教育机构是处于被动地位的,社会或市场则或处于主动地位或处于被动地位的与高等教育机构发生关系。高等教育机构正是通过与这些主体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嵌入到这些主体的运行过程中。这种嵌入性是一种内外相结合的交叉,而不是简单地镶嵌在这些主体中的各种组织上。在交叉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势必会存在自身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企业组织等的信任的交换,互惠规范的统一,合作共处网络的构建,社会资本在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行动中发挥作用。从高等教育管理的客体来看,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一种组织,本身就包含公立性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私人盈利性高等教育机构,完全可以看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有效运行靠的是系统内部各部分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彼此的相互配合,社会资本作为组织的一种性质和特征将不可避免参与这种协作的过程,从而推动这种协调行动,促进整个系统的高效率运行。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为了增进目的性行动的效果,主客体间、客体内部会在微观交换中通过互动获取社会资本,而这种同质性或异质性的互动都是在整个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约束之下进行的。嵌入在社会网中的高等教育管理资源与规范增强了高等教育管理行动的效果。所以,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社会资本对高等教育管理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从社会资本视角来分析高等教育管理,对于发现高等教育管理问题、提高管理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社会资本引导下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探讨

1.寻求高等教育管理主体间的信任契合路径(www.xing528.com)

从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周围的信任来看,主要包括政治信任、社会信任与内部信任。政治信任来源于国家政府与管理机构之间,是一种权威性信任。这种权威性信任对高等教育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信任度高,政府愿意放权,而且是心甘情愿的赋予性放权,高等教育的管理就有更多的机会多元化、自主化,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才能够针对高等教育管理的现实性问题发挥自发力量;信任度低,政府宁愿独揽大权,也不舍得将实质性的权力下放给其他管理主体,这样一来,政府不是独权,更不是霸权,而是出于对高等教育管理的一种担心,担心权力无能,与其浪费权力不如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时,政府的越权倒是情理之中了。所以,要想真正地构建政治信任,高等教育管理能力是关键。社会信任存在于高等教育机构嵌入到社会的这一过程中,不管是社会组织也好,企业组织也罢,其与高等教育机构发生关系都是通过信任渠道进行的,社会与市场为高等教育管理的成果提供机会和平台,高等教育管理为社会与市场提供人才与技术。可见,这是一种互利性的信任。内部信任是指高等教育管理内部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人与机制之间等的信任,这种信任是一种微观的信任,在高等教育管理内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高等教育统一协调发展的关键。所以,高等教育管理不仅仅是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从深层面来看更是一种信任管理,要想真正发挥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势,必须有效管理这些信任。在高等教育管理创新的道路上,要坚持走一条以政治信任为引导、内部信任为主体、社会信任为补充的信任之路,有效搭建信任桥梁,在最大程度上寻求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任的契合,从而从根本上找到现阶段走出高等教育管理困境的有效之路。

2.推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互惠规范路径

要真正从实处创新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必须从外部入手寻找突破口,也就是从高等教育机构的外部约束力量与合作力量着手。从宏观上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外部约束因素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法规,包括国内与国外,主要是国内的。而合作力量则处于社会与市场之中,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如何在这种约束性框架之下,最大程度地利用合作力量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善与优化的关键。推动互惠规范机制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与政府的关系处理上,可以使高等教育机构与政府部门建立合作互通关系,政府为高等教育的管理提供限制性资源,促进、指导、引领其发展,高等教育机构则通过利用这些限制性资源为政府培养一些特定的人才,将这种互惠机制常态化。一旦这种常态化的机制建立起来,政府将不再怀疑高等教育管理机构,而将其管理发展情况作为自己的一个“形式性”机构予以关注与支持,从而形成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无形资源,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完善。在与社会、市场的合作上,互惠规范则显得更加重要,一种制度化体制化的“约定”比简单的“礼尚往来”更来得有效。将高等教育管理的效果与社会发展、市场繁荣密切联系在一起,不是只靠一种自然规律在潜移默化的发挥作用就可以完成的,要强化这种关系,要从硬性的规范上给予保证。

3.构建高等教育的网络治理路径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已经发展到以政府权威为中心、大学自治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和公众民主参与的阶段,这样一种管理模式折射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式治理结构、相互合作与互动协商的对话式伙伴关系、权力共享与责任分担的公共责任机制理念以及追求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想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保持多元权力的良性互动,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秩序的良好运行,应从政府、大学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建构高等教育治理架构。所以,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的管理应以政府、高等教育机构、社会等多元主体为结点,构建立体式教育网络,将高等教育机构置于一个完善而丰富的社会资源网之中,在这个网络之中,政府处在一个宏观管理、充分放权的地位,社会以及市场处在一个合作管理与高等教育机构创造双赢的位置,而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穿插在政府、社会与市场之中,通过人才交流、教育合作,编织更多的教育关系网,丰富教育资源,在与多元主体的互动中更加高效地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目标。相信对中国高等教育特有社会资本的探讨,将为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注入鲜活的思想,提供独特的视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