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更宽松的学术环境:解读青年教师参与大学国际化的困境

更宽松的学术环境:解读青年教师参与大学国际化的困境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拥有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本质上反映的是青年学者对于理想学术生态的向往。(二)弱化人才头衔在资源配置中的先决性作用弱化人才头衔竞争对于教师群体在学术资源获取方面的人为分割,反映了青年教师对于一种理想的、质朴求真的科研工作环境的追求。

更宽松的学术环境:解读青年教师参与大学国际化的困境

拥有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本质上反映的是青年学者对于理想学术生态的向往。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议推行更加灵活适切的考评机制,充分考虑学科差异与特点,保障青年教师进行必要的学术积累时间;二是避免对人才头衔竞争的推波助澜,净化学术环境,使学术工作者保持平和、踏实的科研探索初心。

(一)推行符合学科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考评机制

青年教师对新的考评机制的期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议采取外松内紧的过程监控考评模式,给予青年人才成长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比如,针对新进教师第一个聘期的考核要求可以适当宽松一点——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的教师,因为“教师进来后要建实验室,要招人,通常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三年时间要出成绩压力非常大”(F18)。第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于不同学科分类的科研评价体系,避免因外行评价造成的对于教师科研成果价值的不恰当评价甚至低估。比如,针对不同领域中有关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权重的问题,需要有真正从事学科评估的专家根据不同会议在专业领域的声誉和重要性进行科学排名,提供权威意见(F05)。针对不同学科,特别是小众人文学科,应考虑学科特点和科研产出规律,制定国际同行可比较的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F02、F23)。(www.xing528.com)

(二)弱化人才头衔在资源配置中的先决性作用

弱化人才头衔竞争对于教师群体在学术资源获取方面的人为分割,反映了青年教师对于一种理想的、质朴求真的科研工作环境的追求。已有研究指出,尽管政府的本意也许并非建立一个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头衔或人才等级系统,但由于这些由中央及地方众多不同部门提供的项目带有实质性国家认可特征,且与资源分配、机构或学科的声誉间存在高度关联,在高校具体的日常运作中,它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个新的头衔(称号)或等级系统,成为有抱负的学术人在获得常规学术晋升之外所期望得到认可的新目标。对于年轻学者而言,争取这些学术头衔是他们摆脱机构内部资历或职位数量限制、尽快脱颖而出的一条重要路径选择。然而,这种带有锦标赛性质的人才项目及学术头衔也为高校教师发展带来诸多冲击。一是这种过于频繁和似乎永远都遥遥无期的过度“激励”很有可能致使特别优秀的学术人难以获得职业的稳定感和心理上的平和状态——尤其当身边同等水平的同行已获得某项殊荣而自己却还未有所突破之时。二是对于更多失去机会或没有机会、但同样优秀的学术人才而言,可能会带来长期的职业失落感和挫折感,影响正常的学术氛围营造甚至挫伤学术人的士气[24]。在本研究中,多名教师不约而同地提到上述有关“人才帽子”的问题,其核心建议在于学校应弱化对于教师争夺人才头衔的潜在激励——比如,给予这些教师超过其普通同行数倍的资源或荣誉,以避免因资源配置不公而在教师群体中人为造成对立或紧张关系(F05、F07)。其主要理由包括“过度竞争会导致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政策导向,制造学术泡沫”,以及“学校对于人才头衔的过度奖励会导致教师之间的不公平感”(F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