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循环经济,推动静脉产业的发展

城市循环经济,推动静脉产业的发展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消耗着世界75%的自然资源,产生全球一半的废弃物,排放全球60%~80%的温室气体。城市是循环经济转型的焦点。应将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到城市建设规划中,推动静脉产业发展。在日本,人们将把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静脉产业”还成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城市循环经济,推动静脉产业的发展

城市消耗着世界75%的自然资源,产生全球一半的废弃物,排放全球60%~80%的温室气体。城市是循环经济转型的焦点。应将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到城市建设规划中,推动静脉产业发展。

日本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代表国家,不仅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而且提出了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计划,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合力。在日本,人们将把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企业形象地称为“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静脉产业”还成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日本制定了一套可利用再生资源的方案,逐步淘汰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组建循环经济产业系统。注重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从“能源耗竭型”经济向“能源再生型”经济的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如: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促进资源节约;研究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开发节能汽车技术等。

日本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与能源均需依靠进口。“二战”前,日本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二战”结束后,日本改弦更张,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重新定位。为节约能源,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本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理念更新论”,通过各种宣传把自然资源匮乏的忧患意识植入国民的思想意识,让全国的民众都要遵循生态文明下的能源经济节约发展的模式,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日本政府提倡各阶层要多主体全方位协同维护好生态环境,各阶层要配合政府和学校做到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每个个体都能重视和开展环境保护,即通过家庭和学校教育、发放各种环保宣传手册、实施公众监督等细微化方式让每个家庭和公民都逐步掌握垃圾分类方法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知识和细小环节。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1996年出台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是德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最具特点的当属其DSD二元回收系统。德国二元系统公司(DSD)建立于1990年9月,是在德国工业联盟(BDI)和德国工商企业(DIHT)的支持下由95家涉及零售、日用品生产和标志生产的公司发起。任务是在全国建立一个面向家庭和小型团体用户的包装回收、分解和再循环的体系。根据德国有关的联邦法律,二元系统将自己逐渐融入已有的废弃物管理体系中,并就各类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方式与手段,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与当地政府协商确定。

目前,在德国循环经济领域从业人数达到25万,总产值达500亿欧元以上。德国的居民生活垃圾和企业生产垃圾的利用率分别达到57%和58%,有些垃圾的回收率甚至更高,旧电池为82%,旧纸张约80%,废铁为93%,再生铝占铝总产量的53%。德国的资源循环利用一直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最早于1972年制定,但是当时的主导思想仍停留于废弃物的末端处理。直到1986年,德国才将其修改为《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主导思想从“怎样处理废弃物”提高到“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将避免废弃物产生作为废物管理的首要目标。

美国的循环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行业涉及传统的造纸、炼铁、塑料橡胶以及新兴的家用电器、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家居用品等产业,其规模与美国汽车业相当,现在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是美国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最具特色的政策,这一制度已被很多国家借鉴与采纳,采用总量排污权交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将某一控制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采取措施将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以满足该区域的环境质量要求。[15]

美国重视技术研究与教育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美国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方法是将高新技术引入农业循环经济,构建先进农业技术体系,真正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减量投入,体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为此,美国联邦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精准农业技术、高效施肥、灌溉技术以及无公害植物保护技术等先进技术的研究,而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建立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研发农业环保仪器设备。环境污染管理检测和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属于强制性执法检测,美国各级政府对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给予充分重视,并将其作为研发重点。另外,美国非常重视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对占人口总数1%的农民实行免费教育培训。而且各级部门对农业人员培训必须按规定的计划与标准执行,同时要求也十分严格。(www.xing528.com)

瑞典是典型的高福利发达国家,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居前列,其单位GDP碳排放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在瑞典,垃圾被认为是“资源”和“财富”。瑞典每年处理的生活垃圾大约在466万吨,全国人均垃圾年产生量为467千克。在瑞典,几乎所有的生活垃圾都被回收、加工和处理,或是作为能源使用。在瑞典的生活垃圾中,循环利用为161.5万吨,占总量的34.6%;将有机垃圾变为堆肥、沼气或混合肥料的生物处理量为75.7万吨,占总量的16.2%;将垃圾转化为热能和电能的焚烧处理量为226.3万吨,占总量的48.5%;没有利用价值被填埋处理的为3.1万吨,仅占总量的0.7%。

在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的年产生量大约为44.2万吨,其主要处理方式是厌氧消化,产生沼气。沼气是瑞典重点投入的可再生绿色能源,街面上行驶的公交车大量使用沼气。在皇家海港城和马尔默西港新城的改造建设中,技术人员通过对餐厨垃圾、粪便和废水的回收和处理,加之太阳能利用,解决了城区居民大约50%的能源供给。

瑞典的垃圾回收率高达99%,政府部门从源头上对“垃圾分类”实行严格控制,对生产者和居民消费均有明确的约束性规定,分类标准和执行极为严格。管理部门对垃圾进行了细化,分为8类:纸类、玻璃类、污染品、厨余类、塑料类、危险品、粗垃圾和植物类。垃圾精细分类为后续的回收、处理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6]而实现完备有序的垃圾分类,有赖于良好的教育和设施建设。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认为,中国城市引领全球转向循环经济,20多年来,中国一直是该领域的领跑者,并在这一问题上继续发挥领导作用。中国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资产共享平台的繁荣都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中国的先驱城市(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城市)和企业已经开始抓住这些机会。[17]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根据怀特海有机哲学:“一个现实实有完成的时候,就已经‘消逝了’。这种对现实实有的实效性使用,构成了现实实有固定不变存在于未来之中的生命。创造物消逝而又不朽。”[18]在怀特海看来,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一部分都蕴含全体的信息,每一现实实有都存在于每一其他现实实有之中。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每一部分都存在于未来的价值之中。城市发展必须设计并实施健全的静脉产业,血脉循环畅通才能永葆城市生命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