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微课程开发制作及教学目标完整性研究

高校微课程开发制作及教学目标完整性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微课程里的知识单元不同于教材的单元,具有体量小、相对独立、半结构化、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此处的结构化与微课程的半结构化所指不同,并不矛盾。完整性使得微课程具有完整的培养体系,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让普通学生通过连续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技能型微课程的主题是展示技术动作、技术流

高校微课程开发制作及教学目标完整性研究

(一)微课的开发制作过程

微课的制作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制作一般要经过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分析知识单元、确定序列结构、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交互、脚本编写、视频开发与制作、微课实施设计、反馈与优化等几个基本环节。

1.可行性分析

微课的可行性研究是对微课开发进行技术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论证。其基本任务是通过调查研究,综合论证一节微课在教学上是否实用和可靠,在学生学习上是否有需求,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制作成本和利用率),在开发过程中是否有技术和人才的保证。微课的可行性研究主要考查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开发在课程中的必要性

微课开发者需要对课程有全面的掌控,包括微课开发的内容和可利用性。合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必须开发微课,哪些知识点不宜开发微课。应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知识作为微课的开发对象。

(2)微课对学习者的作用

分析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回答为什么该知识点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或重点,分析微课表现什么内容和采用什么形式更能适合学生的微学习方式。

(3)微课开发的人才和技术保证

微课主要格式有视频、动画和音频。对于视频制作,需要有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对于音频,需要音频制作和素材整合。因此,微课开发需要有掌握一定视音频制作技术的人才。

(4)微课的后期利用率预期

可行性研究还要考虑后期的利用率,要分析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是否有较大的需求,明确需求量不大的知识点不适合制作微课。要考虑开发后微课是否具有较高的使用访问量,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是否举足轻重。要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给出预期的利用率,也可以通过网上问卷形式得出结论。

(5)微课开发的成本分析

微课开发的成本主要有脚本编写、视频拍摄、视频制作、3D制作、字幕制作、配音配乐、服务器租用等。但是,微课一般不使用高分辨率的视频格式,其目的是方便网络传输。所以,对计算机等硬件要求不高,主要是软件技术的制作成本和人工费

2.分析知识单元

知识单元是每节微课向学生展示的知识内容,分析知识单元是微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知识单元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所以分析知识单元分为两个过程:分析教学目标和建立知识单元。

(1)分析教学目标

微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两个层级:一般性目标和一般性目标指导下的详细目标。

一般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以这三个维度为指导性目标,用于指导微课程类型。微课程可以按照目标的不同维度,分为认知型微课程、情感型微课程、技能型微课程。

(2)建立知识单元

建立知识单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梳理目标和知识单元的关系。知识单元的微小和单一的特点,决定了知识单元所能承载的目标不能太多、太复杂。二是我们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组织成知识单元目标,其中不仅要有知识单元体量、难度上的考虑,也要考虑到是否需要设置成独立的知识单元,是否需要补充额外的知识单元。如果微课程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性资源,则不必每个知识单元都设计成微课。如果微课作为开放的课程补充,则要按需求增加大纲以外的内容。由此可见,从课程目标到微课程知识单元的过渡,同样需要按需设计和筛选。

同时,设计知识单元也需要坚持一定的理念。教材中的单元之间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单元之间层层推进。但微课程里的知识单元不同于教材的单元,具有体量小、相对独立、半结构化、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相对独立的特点使微课程中的每一节课都可以被单独拿来学习,用以深化或拓展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力或情感。半结构化可以让微课更加灵活地适应教学内容,类型丰富多样。开放性让微课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可以通过适当的接口,与其他微课形成或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生成性则让微课不断优化、更新或维护,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环境

3.确立序列结构

将知识单元分析出来后,需要组织成一定的序列结构。此处的结构化与微课程的半结构化所指不同,并不矛盾。微课程内部半结构化是指媒介微课程的结构,知识单元间的结构化能够更好地与教材知识体系相结合,让微课程更系统地为课程教学提供服务。同时确立序列结构时也要尽量保持完整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完整性使得微课程具有完整的培养体系,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让普通学生通过连续学习,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灵活性也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完成微课程学习即达到相同水平”的前提下,让不同能力背景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有主次地学习。

一般依托教材开发微课程,知识单元的串行化比较简单。在分析出知识单元后,按照教材目标体系即可确立知识单元的序列结构。串行化过程可以自上向下逐步细化,从抽象到具体形成学习目标树,目标树的最底层枝叶为拥有具体目标的知识单元。

一些微课程整体或局部针对的教学内容并非教材内容,内容中各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复杂、凌乱或不清晰。当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使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法比较合适,包括以下几个操作步骤: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邻接矩阵;利用邻接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利用关系图拆分成关系树;对关系树进行后续整理并取消重复项,以此来生成目标序列。求出的关系图即可以用来完成知识单元串行化。

4.设计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本内容设计、辅助内容设计,目的是形成微课程资源包。从教材分析中得到的知识单元内容,是单节微课的主题。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微视频,微视频依据不同的微课程类型,也会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1)主题设计

首先,微视频要依照知识单元的内容设计重难点。因为知识单元本身就是粒度比较小的知识点。一般情况下,一个知识单元只会包含一到两个重难点。其次,对于以知识掌握为主题的认知型微课程,微视频的重点就在于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难点就在于对复杂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为主题的情感型微课程,微视频应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主,主题应该是与生活结合紧密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展示和讲解,体现出教师对案例本身的情绪、态度、价值判断、理性思考,从而将价值观传达给学习者。技能型微课程的主题是展示技术动作、技术流程、操作标准、操作判断、应急处理等技能。例如,体操教学中的分动作讲解、实验课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防火防震技巧讲解等。

一节微课程不会只包含一种维度的培养目标,可能包含两种或三种维度,我们称之为混合型微课。这种微课的主题设计,首先要分清培养目标的主次;再次要依据主次,对微课进行灵活的混合式设计。

(2)过程设计(www.xing528.com)

微视频是课堂教学的浓缩再现,其过程简洁而完整,整体时间约为10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5分钟。在这简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课题引入、内容讲解、总结收尾等过程,必须要求节奏适宜、不拖泥带水。

第一,快速引入课题。迅速地接入主题内容,给学习者搭建环境或脚手架,可以更好地开展课程学习。课程可以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或者以一个有趣故事、一道问题求解、一段悬念入手,让学习者迅速产生兴趣,了解本课程所授知识点的内容。微课导引部分要求切入主题的方式力求新颖和引人注目,此部分时间不宜过长,半分钟到一分半钟之间即可。

第二,内容讲解主干清晰,理论简而精。引入部分之后便是内容讲解,依照知识单元的内容要求、课程培养目标、微课类型特点展开主题讲解。讲解时主线要明确,主干突出且逻辑严谨,学习者不产生新的疑问。去掉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案例尽量精且简,力求论据准确和有力。内容主干的讲解形式应该多样,依据课程知识点的特点,可以用问题启发式、案例讲解式、故事隐喻、正反对比等技巧,在短短几分钟的讲解中,吸引学生保持注意力。

第三,总结收尾快捷。总结作为内容讲解后迅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脉络、查缺补漏、加深记忆,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吸收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好的总结往往一针见血、富有特色、简洁新颖,在课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第四,提供测试题和布置作业。总结后提供经典例题的讲解,抽象的理论需要实践经验的基础。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内容讲解和总结过程中不能完全消化的部分再次加工和认知。这部分是否存在或具体比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练习。利用云端一体化平台,师生的作业检查、讲解、答疑等过程均可以延续。

(3)教学语言设计

在微视频的拍摄过程中,由于节奏较快,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讲解时间,所以提前设计好解说词、讲解结构就尤其必要。教学语言力求精简、明确,富有感染力,最好多用手势、表情。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将关键词提取出来,在实际讲解中要紧密联系关键词逐条展开。

在认知型微课程的教学中,教学语言要注重对关键词、关键原理的复述。依照认知心理学原理,短时记忆经过精细复述可以转化为比较牢靠的长时记忆。在情感型微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用词恰当,将语言的情感与课程情感态度培养方向调整一致,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习者传达思想和价值观。在技能型微课程中,教师的操作动作与语言紧密结合,教学语言要客观明确,准确客观地描述每一个动作和步骤。

(4)辅助内容设计

微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资源,除此之外还应有辅助性内容资源支撑和完善课程。辅助内容从微视频的内容关系上可分为支持性内容、外延性内容、平行性内容。这些辅助性资源,可以以视频、图文、链接等方式给出。

支持性内容就是对课程内容本身的知识点进行逻辑支持、例证支持、基础理论支持、经典问题解决过程支持的支撑性材料。因为微视频时间较短,例证部分、例题讲解部分也力求精简,所以有些内容可以作为支持性内容存放在微课程资源包内。

外延性内容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延展性知识。依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和个性化学习理论,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主题学习以后,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广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探寻。这种探寻基于兴趣、情感等内驱力,效果极佳。同时,通过外延性内容提供的接口,微课可以以超过课程结构的方式与其他微课产生联结。

平行性内容主要是与课程在逻辑深度上平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存在于课本教材,也不是根植于本微课内容的知识拓展或实践拓展,而是保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开放性。

(5)设计教学交互

基于云平台的微课程,可以依托平台一体化的优势构建便捷、强大的师生交互。微课程建设的主题不应仅仅是资源建设,更应该将微课程的建设与平台建设相结合。

第一,学习专题设计。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以学习专题的形式开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科间相互渗透的能力、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微课程的知识单元目标比较单一,在微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以一节或几节微课程的主题为基础,提炼出一项研究性学习专题。微课平台提供了学习专题模块,该模块可以很好地承载学习专题的开展。

设计专题可以通过云平台通知模块发布专题任务通知,包括专题题目、专题目标、专题实施计划、学习小组分配、专题时间表、专题成果展示及验收评价等。专题题目基于一节微课程或几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微课程,具体表现形式为一个实际待解决的问题、一篇文献综述的要求、一次实验的设计等。

第二,教学问答设计。微课程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资源环境,突出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就目前微课程实施状况看来,微课程师生互动存在不足。微课程可以利用云平台的教学问答系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针对问答系统出现人气不旺、提问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师生都要有意识地加强问答系统的使用积极性,发挥问答系统的价值。

第三,实践活动设计。微课程通常以微视频为核心,但其半结构化的特点,使单节微课也可以有其他的组织形式。例如,有些以实践为目标的课程单元,需要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微课程可以采用两种策略,一种是实践演示法、虚拟实践法,通过微视频对标准实践步骤、实践现象、实践要点、实践细节、评价标准等进行讲解或示范,或通过虚拟软件及课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实践操作,例如用Flash软件做虚拟化学实验。第二种是将微视频作为辅助资源,将活动方案作为当前微课的核心资源,微视频只作为活动范例展示活动要点。解释活动原理和合理性活动方案设计则要尽量精简,直指当前微课的目标。

(二)视频开发制作方式与工具使用

微视频开发制作方式灵活多样且技术入门门槛低,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工具进行微视频的制作。常见的微视频制作基本方式主要有利用电脑录屏软件录课、利用录像设备录课。

1.PPT+解说词+录课软件

第一,准备课程PPT和解说词。PPT为画面的主要呈现方式,为教师提供授课逻辑与音画展示。PPT要求尽量简洁、美观,切忌华而不实。PPT设计应合理,单页内容不宜过多。学生在读取较难或内容较多的PPT时,如果需要经常暂停视频,那么虽然微课程时间长度被限制在10分钟左右,学生实际花费时间更长,这背离了微课程的初衷。教师不能直接把课堂PPT拿来用,需要适当修改。解说词最好提前做设计,不一定逐字逐句地设计,但一定要列好提纲、把握好重难点和分配一下时长。

第二,准备录课软件。电脑端录课软件常见的有CamtasiaStudio、屏幕录像大师、BBFlashback等。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录制视频的常见分辨率一般有720×576、1024×768、1280×800,帧速率不超过25FPS,录制颜色最好设置为16位(bit),保存格式为常见的mpg、wmv、avi等为宜。

第三,后期剪辑。后期剪辑的目的主要是去掉录制时的错误内容、删掉重复内容及语病、修饰不清晰的音频、适当的特效包装技术等。微课程的剪辑区别于电影电视的节目剪辑,主要剪辑目标是清晰、完整地呈现教学内容。所以,微视频在画面取舍上,不拘束于画面的连续与完美衔接,但要尽量保证授课过程流畅,不产生歧义。

2.绘图板+电子白板软件+解说词+录课软件

该方案在录课软件和后期剪辑环节要求与方案基本一致,其特点是主要呈现工具为绘图板。绘图板结合电脑端的绘图软件或电子白板软件,教师可以实现手写教学板书的功能。常见的绘图软件或电子白板软件有photoshop、painter、Eduffice等,教师可以经过短期培训,快速掌握与课程相关的软件操作技巧。这种方案非常有利于推理证明过程和复杂关系的呈现,教师自由度高且类似于课堂黑板板书。一些图片、音频、视频、实物等教学元素,可以在录课过程中借助其他软件呈现,也可以放置到后期进行剪辑。

3.纸笔/电子白板/液晶屏幕/抠像技术+摄像机

这种方案成本较高,制作周期也较长,适合在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微课程建设中开展。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屏有极强的交互特性,可以直接持笔书写,展示多媒体文件,是比较理想的展示平台,但是成本比较高。投影仪和液晶屏幕可以用来呈现PPS、多媒体文件,成本相对低廉。也可以利用抠像技术,制作人员在绿背景或蓝背景下先前期采集,然后利用后期软件去掉背景色,添加动态背景、知识要点、音画资源。摄像机采用单机位即可,拍摄过程由专门的拍摄人员负责,教师可以不用理会具体参数细节。

4.课堂实录+双机位

课堂实录一般有很强的即视感,师生互动比较多,容易让观看微视频的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真实课堂上教师细小的肢体语言和表情都会被记录下来,现场录制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隐性信息。课堂实录的优势在于记录了师生互动,所以如果只有单机位就会很难操控,建议采用双机位录制,同步录制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提问。同时,这种微视频制作方式可以是录制现实的课堂环境,也可以是录制专门搭建的微课程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