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园设计:综合性公园规模大质量好原则包括功能性

公园设计:综合性公园规模大质量好原则包括功能性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58 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和他的助手合作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标志着现代公园的产生。一般综合性公园的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较好。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中,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图6-8北京明长城遗址公园二、公园设计的原则1.功能性原则公园是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绿地空间,不同规模的公园其功能构成不尽相同。

公园设计:综合性公园规模大质量好原则包括功能性

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公共场所,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和良好的景观绿化环境

公园是从传统园林演化而来的,但和传统园林有着很大的不同。过去皇家园林、私人园林都是为少数统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服务的,并不为大众服务。资本主义初期的欧洲,一些皇家贵族的园林逐渐向公众开放,开始形成最初的公园。19 世纪中叶,欧洲、美国和日本出现经设计、专供公众游览的近代公园。1858 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奥姆斯特德和他的助手合作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标志着现代公园的产生。公园一般以绿地为主,辅以水体和游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从城市生态环境角度看,公园就是“城市的肺”。

一、公园的类型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将公园绿地按其规模和功能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每一种类型的公园都有各自的特点,设计时要根据公园的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但不管什么类型的公园都应有足够的绿化。

1.综合公园

综合公园是指市、区范围内的供城市居民游览休息、文化娱乐的具有综合性功能的较大型绿地。如上海的世纪公园(图6-1 和图6-2)、北京的朝阳公园(图6-3)。一般综合性公园的内容、设施较为完备,规模较大、质量较好。园内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如文化娱乐区、儿童游戏区、体育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动植物展览区等,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中,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综合性公园功能全面,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园地面积,为确保公园良好的自然环境,其规模不宜小于10 hm2

图6-1 上海世纪公园水景 

图6-2 上海世纪公园绿地景观 

图6-3 北京朝阳公园

2.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是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的、 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 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级游园(图6-4),公园中必须设置儿童游戏设施, 同时照顾老人的游憩需求。 居住区公园的面积随居住区的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 ~10 hm2,服务半径为0.5 ~ 1.0 km。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 hm2,服务半径为0.3 ~0.5 km。

3.专类公园

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园、游乐园、雕塑园等。

(1)儿童公园。指独立的专为儿童提供娱乐和科普教育的公园,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及携带儿童的成年人。儿童公园应设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 hm2。园内的娱乐设施、运动器械及各种构筑物要考虑儿童使用的安全性,还应有合适的尺度,明快的色彩,活泼的造型等。其与居住区的交通应便捷。

(2)动物园。是集中饲养和展览较多种类野生动物及品种优良的家禽、家畜的城市公园的一种。主要提供休息游览、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

(3)植物园。是广泛搜集和栽培植物种类,并按生态要求予以种植的一种特殊的城市绿地(图6-5)。植物园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多种植物种类,并进行引种驯化、定向培育、品种分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另外也可以向游客普及植物科学知识,作为城市绿地的示范基地

图6-4 某小区游园

(4)历史名园。指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或者是以革命活动故址、烈士陵园、历史名人旧址及墓地等为中心的景园绿地,供人们瞻仰及游览休息(图6-6 和图6-7)。

图6-5 厦门万石植物园

图6-6 南京中山陵 

图6-7 南京中山陵音乐

(5)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6)游乐园。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4.带状公园

公园呈狭长带状,通常结合城市道路建筑、城墙、水滨等建设,如北京明长城遗址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都是围绕城墙遗址建设的。带状公园应具有隔离、装饰街道和供短暂休憩的作用,园内应设置简单的休憩设施;因为较长的长度和较短的宽度,园内的行走路线是比较明确的,设计时要考虑人在运动时的视觉变化,运用空间手法或植物栽植对空间进行一定的限定、遮挡,以丰富空间内容,提高视觉观赏度(图6-8),同时要注意和现状地形条件或者建造物的协调;植物配置方面应考虑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及园外行人、乘车人对公园外貌的观赏效果。带状公园是绿地系统中的线状构成要素,有着较为独特的空间特征,是城市绿地的生态廊道。

5.街旁绿地

街旁绿地是指紧贴城市道路设置并且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它是道路景观的节点空间,对道路景观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街旁绿地应以配置精美的园林植物为主,要求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5%;讲究街景的艺术效果并应设有供短暂休憩的设施;还要注意与道路景观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为营造相对安静的小环境,也可以运用植物配置将绿地和道路进行一定的视觉隔离。

图6-8 北京明长城遗址公园

二、公园设计的原则

1.功能性原则

公园是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绿地空间,不同规模的公园其功能构成不尽相同。在进行公园设计时,要针对具体场地分析其功能组成,然后合理分区,也就是把大的环境根据功能和空间的需要划分成各种小的区域,每一区域都有较为明确的使用目的。在分区时要考虑地形等各个方面的限制以及各区域之间的线路组织,并使功能相近或者有联系的区域邻近,进行合理地功能分区。

2.开放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为大众服务的,属于城市开放空间,为全体市民所有。在设计时要体现其开放性,考虑大众普遍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为不同人群营造娱乐和休息的环境。在设计中应考虑各种人群的使用需求,结合这些需求展开设计。

3.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风格原则

公园设计要体现地域特征和文化,这是对公园设计的高层次要求,以防止出现城市中公园“千园一面”现象。公园设计应从分析场地现状开始,了解公园所在地域的风俗及文化,挖掘地方特色,塑造属于场所专有的景观类型。例如环境中可以使用一些体现当地文化的元素;可以将历史故事、传统图案等通过景观构筑物、雕塑、浮雕墙、浮雕柱等载体体现出来(图6-9)。另外,现代城市公园设计要立足传统园林艺术,体现时代特征,创造新型城市园林。

4.整体性原则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处理好其和城市周边环境的关系,如周边建筑、道路、绿化等,这就体现了整体性原则。公园内部也包含很多景观要素,如地形、植被、水体、建筑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5.生态性原则

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体现,注重公园的持续、健康发展是设计的重点。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原有环境,采用生态绿色铺装材料,植物的合理配置等都是生态性的具体体现。另外,还要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

图6-9 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雕塑

三、公园设计的要点

1.考虑公园的规模及其周围环境

公园的规模和周围环境决定了公园的功能构成,如公园是综合公园还是主题公园,周围区域是居住区、商业区还是办公区等,这将对公园的整体空间设计产生影响。

2.设计应突出主题

设计公园首先要确定其主题,尤其是主题公园,更应明确其指导思想。主题的确定并不是凭空捏造的,除了要体现设计师的设计观点外,更重要的是对场地环境的考虑。公园绿地以游乐休闲为主,在设计时要体现其趣味性和娱乐性,设置新颖的游乐内容,如布置健身运动项目、游乐设施或各种水上活动设施等。

3.园以景胜,巧于组景

布置景点是公园设计的重点。公园内必须有可观、可赏、可玩之处,所有公园均以景取胜,景点和景区结合,才能增加空间的吸引力;同时要注意景点的独特性以及景点之间的组织,景点特色和组景是公园规划布局之本。

4.合理设计园路系统

园路是联系公园各景区、景点的观赏游览线路,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园路的对景、左右视觉变化、园路的线型以及竖向高低等给人的心理感受(图6-10)。园路系统设计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统筹布置园路系统,确定园路的路线、分类分级和铺装场地的位置等。园路分级要明确,其主要分为主园路、次园路和小径。主园路是联系分区的道路,具有引导游人游览的作用,要易于识别方向;次园路是分区内部联系景点的道路;小径是景点内的便道。

5.完备的附属设施

人们在公园中有休息、娱乐、交谈等各种需求,这就需要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如座椅、垃圾箱、灯具以及厕所等,以充分体现设计的人性化特点。

图6-10 北京马甸公园中的园路

四、公园的布局形式与设计内容

1.公园的布局形式

(1)规则式:也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图案式,强调空间的理性美和力度美,空间通常具有轴线关系,多应用于纪念性公园的创建(图6-11 和图6-12)。

(2)自然式:也称风景式、山水式、不规则式,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灵活布置,追求自然、柔美的视觉效果,多用于规模较小的休闲娱乐公园和居住区公园(图6-13)。

图6-11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www.xing528.com)

图6-12 凡尔赛宫花园 

图6-13 墨尔本城市公园

(3)混合式:根据公园的空间和功能需求,在不同位置分别采用规则式和自由式布局,两种形式相互融合,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创造多变的空间效果,这在公园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

2.公园的设计内容

公园的总体设计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结合现状条件对其功能或景区划分、景观构想、景点设置、出入口位置、竖向及地貌、园路系统、河湖水系、植物布局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规模、造型及各专业工程管线系统等做出综合设计。

(1)出入口选择。出入接口设计,应根据城市规划、公园内部布局要求、公园位置、城市交通以及活动项目的设置等,确定游人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位置。此外还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并确定其规模。

(2)功能分区。设计时应根据公园的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其功能构成,并对其功能进行梳理分析,如将公园分为儿童娱乐区、健身区、水上活动区等,每一类功能区都占据一定区域,然后确定各分区的规模及特色。

(3)容量控制。设计公园时必须确定公园的游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 m2 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 m2 为宜;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 m2

(4)园路设计。园路设计要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园路及铺装场地应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协调,并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别。

(5)种植设计。种植设计要根据公园总体设计中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的要求进行。植物配置应注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以及藤本植物的搭配,选择适应栽植条件的当地适生种类。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其根系的发展不能影响到乔木根系的生长。

(6)用地比率。公园用地包括绿地用地、建筑用地、园路及铺装用地等。公园内部用地比例应根据公园类型和陆地面积确定。确定公园用地比率可避免公园内构筑物或铺装面积过大,防止其破坏景观环境,造成城市绿地减少;其比例应符合相关规定。

五、公园景观设计趋势

1.共享性和开放性

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是为大众所使用的,这就要求未来公园建设更能体现它的开放性。公园开放性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空间方面的开敞、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性、审美取向方面的一致,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呼应程度。

2.从平面展开走向立体空间

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人们对于复杂空间形态的偏爱,使得公园设计正朝着立体化的空间形态发展。它可以更好地形成空间特色,提高公园的可识别性(图6-14)。

3.注重地域文化

如果景观设计只注重手法和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容和含义,就会导致城市形象的趋同。公园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现代城市公园对文化传统的表达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继承,借助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例如北京菖蒲河公园中的扇子铜雕 (图6-15),把传统的物件和纹样用现代的形式和材料表现出来,是对于文化符号的再应用。另外,设计中要注意对文脉的表达和场所精神的体现。文脉和场所精神正是通过一些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建筑或其他符号性的东西承载的。如北京明长城遗址公园对城墙遗址进行了保护、改造,整个公园沿城墙展开,并且保留了园内废弃的铁路,这些都体现了对历史文脉的传承,有助于场所精神的形成(图6-16)。

4.风格更趋多样性

对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的尊重,势必带来风格的多样化。公园设计在遵循普遍艺术原则、大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可运用不同的空间手法,结合场地条件,创造不同的主题风格。

5.注重环境的生态性

景观设计要创造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注重其生态性。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地貌和自然植物群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能将公园做成人工构筑物的堆砌场,而应该增加绿地面积,加强其生态建设。

图6-14 拉·维莱特公园

图6-15 扇子铜雕 

图6-16 沿城墙展开的园路

六、公园设计实例分析

1.拉·维莱特公园

拉·维莱特公园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东北部,于20 世纪80 年代兴建,基地曾经是大型牲口市场,由建筑师伯纳德·屈米设计,是巴黎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 周年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是公认的创新性园林作品(图6-17)。

公园面积约55 hm2,乌尔克运河把公园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北区展示科技与未来的景象,南区以艺术氛围为主题。屈米的创新主要在于把公园分解成各种不同的要素,将这些要素通过构筑的方式重新组织起来,继承了法国传统园林的一些手法,如巨大的尺度、视轴、林荫大道等,但是并没有按西方传统模式设计公园。公园在结构上由点、线、面三个互不关联的要素体系相互叠加而成 (图6-18)。点就是26 个红色的构筑物,出现在120 m×120 m 的方格网的交点上,这些点要素的构筑物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如体量、色彩等(图6-19 和图6-20)。构筑物除了作为点要素之外,也被赋予一定的功能,作为信息中心、小卖饮食、咖啡吧、手工艺室、医务室使用。线性要素有长廊、林荫道和一条贯穿全园的弯弯曲曲的小径,这条小径联系了公园的十个主题园。面的要素就是十个主题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竹园等(图6-21)。其中的沙丘园、空中杂技园、龙园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

图6-17 拉·维莱特公园卫星

图6-18 公园点、线、面的组合关系

图6-19 公园中的景观构筑物

图6-20 公园中的景观构筑物

图6-21 公园中小的主题公园

2.北京朝阳公园

北京朝阳公园是一处以园林绿化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文化休憩、娱乐公园。始建于1984 年,1992 年更名为北京朝阳公园。南北长约2.8 km,东西宽约1.5 km,规划总面积为288.7 hm2,其中水面面积68.2 hm2,绿地占有率为87%。整个公园以水系贯通,建成的景点有中央首长植树林、将军林、世界语林、国际友谊林、层林浩渺、水上游览区、南门景区、勇敢者天地游乐园、欧陆风韵、绿茵欢歌、生命之源、艺术广场、滨水之洲、生态水溪等20 多个景区、景点。整体平面以自然式为主,其中在小广场的设计上运用规则式的平面形式,如艺术广场、喷泉广场等,增加了空间的秩序感(图6-22 至图6-25)。

图6-22 朝阳公园总平面图

图6-23 公园中的河道景观 

图6-24 公园中的湖面景观 

图6-25 公园中的绿地景观

3.上海浦东世纪公园

世纪公园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位于世纪大道终点,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图6-26)。

公园占地面积140.3 hm2,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体现了东西方园林艺术和人与自然的融合,设置了乡土田园区、观景区、湖滨区、树林草坪区、鸟类保护区、国际花园区和小型高尔夫球场7 个景区,以及露天音乐剧场、会晤广场、儿童游乐场、垂钓区等活动场所(图6-27 和图6-28),建有高柱喷泉、音乐旱喷泉、四季园、世纪花钟、大型浮雕、林间溪流、卵石沙滩、银杏大道、缘池等园林景观。公园以水为中心,自由设置各种景点。园内水形多变,分为大的湖面和细弯的河道,给人以不同的空间体验(图6-29 和图6-30)。整体平面是自由式布局和规则式布局的结合,在弯曲的园路和水道中嵌入轴线,以加强对整个平面的控制和与城市的连接。

图6-26 世纪公园总平面图

图6-27 世纪公园中的湖面景观

图6-28 世纪公园中的水景 

图6-29 大的湖面有着开阔的视野 

图6-30 自然的河道景观增加了空间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