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德育转变:网信时代影响实证研究

大学生德育转变:网信时代影响实证研究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注重道德共识的教育通过对道德相对主义的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可以了解到道德相对主义作为一种对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的解释方式和追求自由的行为方式,无法解决道德争议。(二)培养理性的道德素养道德相对主义的出现,在迫使高校反思自己教育方式的同时,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大学生自身因素上。

大学生德育转变:网信时代影响实证研究

道德相对主义也具有积极性的一面,能对我国当今时代的道德教育方式提供可借鉴的启示,它促使我们认真反思已有的道德教育内容及道德教育课堂是否存在阻碍道德时效性发挥之处。

(一)注重道德共识的教育

通过对道德相对主义的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可以了解到道德相对主义作为一种对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的解释方式和追求自由的行为方式,无法解决道德争议。虽然它倡导的是相互宽容,没有对错,但始终没有就某一冲突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显然是一种不触及实质的观点争论而已。因此,注重培养不同文化、不同情境和不同群体间的一种公认的道德评价标准、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道德观价值观、行为观尚未定型的当代大学生。正如康德所说的“稳定的社会秩序需要一种统一的意识形态维持人们的价值判断以实现社会的整合,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基本前提[42]”。这就强调了道德共识是个体之间沟通的最基本纽带。道德共识教育问题,也是关于道德绝对性问题。道德教育应以这种道德共识的教育作为最基本的底线教育,这样既可以避免主观夸大道德的相对性,还能对道德基本价值进行传播。

道德共识的建立来源于世界上不同地域、民族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差异中的价值共性,如儒家传统思想的“五常”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美德观作为一种人类的道德共识,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道德共识的教育,首先要本着尊重性的原则,尊重各民族在自己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沉淀下来的具有自己文化特色的道德教育课目;其次要保持一种宽容、开放的心理,这对于多元价值观时代不同习俗间的碰撞必不可少,但这种宽容和自由不是毫无底线和放任自由的。高校应注重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共识的教育,使其在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时,有一个根本的参照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使得道德不只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而更应该是一种价值存在。

(二)培养理性的道德素养

道德相对主义的出现,在迫使高校反思自己教育方式的同时,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大学生自身因素上。

首先,道德教育重心由灌输理论知识等金科玉律转向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辩证的认知思维、判断敏感性、道德选择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素养,使其在面对道德困境时能够根据所学自主自觉地做出合理的道德抉择。西方国家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道德教育方法值得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借鉴,如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等。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如何能够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以及如何使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秩序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是每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必须选择和完成的课程。(www.xing528.com)

其次,高校思政课及专业课教师应加强辩证思想方式的传播及其与实践关系的理解。即全面、发展、联系地看问题,把这种哲学思维深深地植入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之中,而非仅仅对教科书内容进行灌输;要夯实理论基础,运用理性认识全面地看待不同地区、风俗间的差异。各专业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使得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被学生们吸收并逐渐运用到实践;还要以道德共识为基础,促使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内在的道德素养。

再次,道德教育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道德教育应力求生活化,处理好现实中的问题是最优秀的道德智慧。道德相对主义强调生活的境遇,认为所有行为正当与否应该由具体环境来决定,注重这种偶然性和复杂性,反对道德条目的机械运用。高校德育应加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能够使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从现实生活中的特殊性提升到普遍性和绝对性上,这是大学生道德素养得到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著名教育家威尔逊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顾理性的作用,而最恰当的德育是把道德条目置于生活的各种各样因素中。在多种多样的复杂环境下,经过理性的论证和研究,才有可能增长道德认知和道德智慧,最终实现道德教育目的和价值。

(三)强化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而文化往往于无形中影响着个体的观念和行为。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灵魂,对于塑造大学生的“三观”是必不可少的力量源泉。因此,需要加强和扩大优秀、和谐校园文化对于引领大学生认同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然而大学校园不仅是主流价值观的交流场所,还是多种潮流文化的集散地。伴随着全球化悄然而至的文化多元化,大学生追崇的后现代思想以及网络媒体也成为一种催化剂,如今高校校园不再是一元化的文化格局,而是涌入了各种类型的文化因素,其影响势必多种多样。鉴于此,高校各部门应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得主流文化的传播和吸收能够更加隐性化、生动化,展现新鲜的感染力,为当代大学生创建积极、健康、主流的氛围,只有让主流价值观内化于心,才会外化于行动。

加强优秀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坚持“双百”原则对待社会多元文化,另一方面又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以此因势利导当代大学生自主辨别什么是主流道德。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不会瞬时显现出来,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内化,因此在加强主流价值观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宣传载体和平台,不断创新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模式,把道德相对性和相对主义的表现形式、影响融入宣传内容和实践中。如有些高校精心举办道德讲堂,还经常开展一些志愿者服务项目、无偿献血活动、学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活动、道德情景模拟活动和对一些道德现象或问题的辩论活动等等,都是值得尝试的活动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