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信时代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研究

网信时代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研究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伴随着主流与非主流、正面与负面各种因素的传播传入我国后,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高校德育实施途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高校德育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后现代主义对德育环境的影响就主要体现在德育文化环境方面。

网信时代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特别是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国外各种文化思潮纷纷涌入我国,各种思想相互交融、各种矛盾相互激荡,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伴随着主流与非主流、正面与负面各种因素的传播传入我国后,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给高校德育主阵地建设带来挑战

我国高校德育主阵地长期以来是以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导的主流文化领域,但是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拓展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的解放,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冲突则更为激烈。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交融、相互冲突,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使得高校德育主阵地面临着多元文化的挑战。

“意识形态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如何去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如何去争取年轻一代大学生,这也同样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41]而在当前情况下,由于受到来自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蛊惑,再加上大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和知识不完备等因素,导致大学生易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渗透和影响过程中,大学生容易被各种假象所迷惑,看不到各种社会思潮背后深层次的东西。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去中心、反传统以及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尽管大多数学生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认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我国应该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和主要的指导思想,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所谓反传统、反权威倾向,对我国坚持的政治思想的一元化持怀疑态度,在大学生中出现了政治思想多元化的趋势。这种思想一旦蔓延,就会一定程度上消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也就会相应地造成德育主阵地建设任务的艰巨。

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所主张的多元价值文化观念,无形中对我国高校德育所进行的“主旋律”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加上我国高校德育的方式单一,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就使得高校德育主阵地建设步履维艰。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德育实施途径的影响

我国高校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教导以及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约束等途径来进行的。然而,由于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高校德育实施途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削弱了教师在高校德育中的权威性地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不断应用,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为及时丰富的知识,再加上一些德育教师思想观念相对陈旧落后,大学生不再对教师的教导言听计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地位。此外,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反传统、反权威、去中心等思想的影响,大学生认为应该“去中心”,师生之间不存在以谁为中心,要消除教师的绝对权威,师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处。从一定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关于师生平等相处的观点对于我国师生关系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后现代主义反权威、去中心的思想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如果过度地反权威,就会造成大学生对教师教导的理论知识置若罔闻,甚至会对一些“两课”教学产生排斥情绪。不可否认,一些同学会主观上认为对自己作用不大的理论课可以不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同学是赞同这种观点的。(www.xing528.com)

2.削弱了规章制度在高校德育中的约束作用

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需要有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当然学校也不例外,《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一项规章制度是对大学生的思想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行约束的,它是高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约束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反权威、反理性思想的深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项规章制度在高校德育中的约束作用。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反传统、反权威意识不断增强,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明显的叛逆和随意性,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各种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去认真遵守《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他们认为,理性和权威是限制人的个性发展和束缚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没必要认真遵守。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这种反权威、反理性的思想消解了一些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约束,削弱了学校规章制度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使得高校的一些规章制度难以发挥其真正的约束作用,从而不利于高校教学秩序的维护,也就不能保证德育实施的有效性。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使高校德育文化环境更为复杂

德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德育环境按其影响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又称为大环境,主要指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心理,也包括各种社会风气和社会思潮,是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社会环境或国际环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高校德育环境产生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播主要以大众文化载体,一般认为,“大众文化产生于工业社会中,其消费对象为都市大众,它是通过现代传媒的方式传播的一种无深度的、易复制的、模式化的、根据市场规模批量生产的文化现象,它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高效率、快节奏、时髦、方便、流动的生活方式[42]。因此,后现代主义对德育环境的影响就主要体现在德育文化环境方面。

首先,就目前大学生所处的德育文化环境来看,由于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所宣扬的价值观念与我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念的差异和冲突,特别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道德责任的消解,使大学生放逐了对他人、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再加上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思想道德体系,这就导致了在高校德育文化中呈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级观念与平等意识的冲突,也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校园文化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43]这些思想文化观念通过融合在高校德育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其次,由于受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主义、推崇多元化及不确定思想的影响,再加上网络文化及大众传媒的不断推进,消费主义文化进入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有追逐潮流的消费行为。这些消费文化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造成大学生中出现盲目攀比的行为,会对高校德育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具体可以通过大学生对于一些电子产品的追逐体现出来,在关于对同学中拥有的“苹果党”的看法上,大学生表示还是能够接受的。调查显示,45.9%的大学生选择了“能理解,但不赞同”,15.9%的大学生选择了“很正常,90后的生活方式”,23.5%的大学生选择了“有钱我也会享受”,仅有14.7%的大学生选择了“不赞同学生时代就浪费”。可见,对于大学生这种高消费的行为,大部分大学生是能够接受的,一些大学生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如果这种消费行为盛行下去,显然是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的。

再次,一些大学生更是受“关注自己,及时享乐”等负面宣传的影响,一味地追求享受和自由,而忽视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我们针对大学生受消费主义文化、功利主义思想的调查也揭示了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新时代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重要观点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加强磨炼,要用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砥砺奋斗。对照总书记的期望和要求,莘莘学子仅在“消费”“享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就值得我们重视和努力改进。

以上现象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追求享受、注重消费、淡化道德责任约束的思想。大学生处于这样的文化环境中,长期受这些无深度、平面化而又缺乏高尚追求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得我国高校德育文化环境更为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