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媒体正向引导对大学生思潮的实证研究

媒体正向引导对大学生思潮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新读书无用论影响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媒体的误导。媒体的许多报道产生了负面效果,这加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蔓延。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读书无用论以正面报道为主,但是需要提防一些正面报道变为负面新闻。媒体应加大对教育价值的宣传,积极推介学习典型,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接受高等教育的好处。媒体应该为扭转新读书无用论做出应有的贡献,不应为吸人眼球而肆意炒作。

媒体正向引导对大学生思潮的实证研究

媒体覆盖面广,传递迅速,其影响具有增殖力。如前所述,新读书无用论影响扩大的重要原因是媒体的误导。媒体的许多报道产生了负面效果,这加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蔓延。

(一)提防正面宣传的负面效应

调查显示,大量的报道让受访者感到忧虑,因为很多宣传报道是负面的。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读书无用论以正面报道为主,但是需要提防一些正面报道变为负面新闻。实际上,正面宣传中的负面效应在新闻工作中一直存在,主要原因是报道者片面地、主观地看问题,缺乏对报道对象的详细了解以至于出现纰漏,另外对负面人物的行为没有适时纠偏也会出现负面效应。以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为例,这本是个人对职业的自由选择,但是在一些受众看来,这是“读书无用”的鲜活事例。媒体没有及时对这一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一则普通的新闻让很多受众读出了负面意味。众多的负面新闻无形中构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导向。人们开始怀疑:狼是不是真的来了?读书真的没有用了吗?很多社会问题有着复杂的背景,信息传播的便捷也容易导致虚假信息泛滥。新闻工作者应报道真实事件,洞悉事情真相。事实证明,很多对新读书无用论的报道有失偏颇,如有媒体报道重庆大量学生高考弃考,显示出读书无用论传播加速,影响加深。实际上学生弃考的原因很多,如留学国外、家庭困难等。可以认为高考弃考是读书无用论的表现之一,但未必就能得出读书无用论传播加速,影响加深的结论。媒体报道时应该更加严谨,必要时要加以考证,或者请教方家,及时甄别不实信息。

(二)坚守眼球经济时代的媒体责任

媒体抓眼球、吸粉等现象在新读书无用论的报道中也有显现。媒体对读书有用否的讨论应正面积极诸如以读书改变命运的事例为主。在新读书无用论的宣传上,应该实事求是,不应随意扩大其影响。媒体应加大对教育价值的宣传,积极推介学习典型,从正面引导学生认识接受高等教育的好处。媒体应该为扭转新读书无用论做出应有的贡献,不应为吸人眼球而肆意炒作。新闻媒体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承担维护和增进全社会正能量的职责和义务。

【注释】

[1]王胜今,赵俊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十年盘点与省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9,(4):25-33.

[2]彭丹萍.新中国第三次“读书无用论”表现及析因[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18.

[4]金克木.古“读书无用论”[J].读书,1990(6):111-116.

[5]李秉鉴.古诗中的读书无用论[J].书屋,2011(1):22.

[6]陈冠州.弃学拼直销/读书无用论?——学校意识形态的忙与盲[J].师友月刊,2007,(12):37-40.

[7]李索.左传正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600.

[8]金克木.古“读书无用论”[J].读书,1990(6):111-116.

[9]王辟之.渑水燕谈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89.

[10]夏伟东.两次“读书无用论”思潮辨析[J].中国青年研究,1990(6):32-33.

[11]王为民,李益群.“读书无用”吗?[J].红旗,1969(3,4):31-34.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5-100.

[13]顾明远.一扫乌云见光明: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J].中国教师,2007(4):5-8.

[14]曾繁辂,吴自任.新的“读书无用论”评析[J].中国高等教育,1988(10):20-22.

[15]左岩松.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高等教育中的负效应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112.

[1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07.

[17]肖继耘.读书无用:我们无法忍受的丑[EB/OL]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6862-723219.html.2014.

[18]熊丙奇.“身份”教育制造“新读书无用论”[J].教育与职业,2007(13):91.

[19]郝文武.新读书无用论的根源及其消除[J].中国教育学刊,2009(9):34-36.

[20]张鸣.也说读书改变命运[EB/OL].http://mp.weixin.qq.com/s?_biz=MjM5NDQ5NDAyMg==&mid=200701972&idx=1&sn=9749e293e519ac003605ce325aa9af05&scen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2014.

[21]这五条微博分别是:1.“读大学目的是什么?”有人说,中国人上大学有三方面考虑:一是为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二是觉得上大学名声好,有面子;三是为混一张文凭上大学,在当前学历社会,只有文凭才能找到像样的单位。如果为了后两个目的,上不上大学真是值得探讨,如果为了第一个目的,上大学还是不二选择。(9月1日22:52)2.“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读书无用论”重又抬头。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新难题:高昂学费让贫困家庭难以负担,毕业后又面临就业难题……知识改变命运遭质疑。“我奋斗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一句话引起万千共鸣。(9月2日8:00)3.“人民微评:别用金钱衡量读大学”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拒绝供其读书,认为“上大学无用,捡垃圾都比读书强”。读了大学,不代表立马就能实现逆袭,但不读大学更难华丽转身。别把读大学简化为一场必须变现的商业买卖,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9月2日18:43)4.“有钱的不读书,读书的钱不多?”大学肄业的乔布斯、盖茨常被用来证明“读书无用”,但显然这只看到了表象。据美国所做的一项调查,在加州富豪聚集的贝弗利山庄,平均每个家庭的图书拥有量是199本,而周边康普顿和沃茨等贫困地区,平均每个家庭只拥有0.4到2.7本书。(9月2日19:10)5.“人民微评:读书无用论是一种功利心态”越来越多的人将“难就业”与“大学无用”相勾连。“读大学”就等同于“包分配”“铁饭碗”?这本是旧思维,与大学精神相悖。“止于至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先哲的思想告诉我们:大学要真正“大”学,以莫问前程的心态,自然不会“无用”。(9月2日20:21)笔者根据人民日报新浪微博整理。

[22]李拯.“读书无用”刺痛谁[N].人民日报,2013-9-3(20).(www.xing528.com)

[23]陶维维.家庭教育消费的阶层差异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4]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5-46.

[25]张鸣.也说读书改变命运[EB/OL].http://mp.weixin.qq.com/s?_biz=MjM5NDQ NDAyMg==&mid=200701972&idx=1&sn=9749e293e519ac003605ce325aa9af05&scene=1#rd2014:2014.

[26]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3):58-63.

[27]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8.

[28]Scarr S,Weinberg RA.The influence of“family background”on intellectual attainment[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78:674-692.

[29]这些资源具备特别优势的大学生对新读书无用论的态度明显不同,我们在后文会专门分析。

[30]陆学艺,李培林,陈光金.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03.

[31]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5.

[32]高德胜.政治冷漠与教育的谋生化[J].探索与争鸣,2013(5):86.

[33]玛丽·杜里-柏拉,阿涅斯·冯·让丹.学校社会学[M].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1.

[34]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3):62.

[35]李培林,陈光金,张翼.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52.

[36]钟宇平,陆根书.西方学者论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对公平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5.

[37]Wan Y.Expans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ince1998:its causes and outcomes[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06,7(1):19-32.

[38]清华大学志编辑委员会.清华大学志(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27.

[39]柯伟林.中国世纪?——高等教育的挑战[J].谢喆平,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1-8.

[40]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下滑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潘懋元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一文中指出“现在全国高等教育质量出现下降,精英教育受冲击最厉害”。“Expans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since1998:its causes and outcomes”一文也指出中国的大学为毕业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准备不充分,高等教育结构亟待改革,教学有待改进;眭依凡在《从南科大之困审视大学管理去行政化》一文中认为,最为社会期待的大学已经成为最为社会诟病的组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其中暗含了高等教育质量需要提高的话语。

[41]本研究调查的公立高职依托某国有企业办学,生源及学生就业率较好。

[42]高职专业学科的划分和本科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主要讨论的是本专科生的专业学科的划分。文中根据13大专业学科进行调查,分析的时候综合为6大专业学科。

[43]陈武元.中国民办高校如何走出办学水平不高的困境:经费来源结构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1(07):43.

[44]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上):兼论民办高等教育政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7):23-28.

[45]周国平,王超.民办高校固有优势的弱化与丧失[J].教育发展研究,2011(2):70-75.

[46]武汉大学生扮铜人 倡导“读书有用”[N].楚天都市报,2014-10-21.

[47]章开沅.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N].中国青年报,2014-09-24.

[48][法]玛丽·杜里-柏拉,阿涅斯·冯·让丹.学校社会学[C].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