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阳市白云区科技服务助力农业发展

贵阳市白云区科技服务助力农业发展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云区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狠抓科技兴农、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服务和科技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建设, 投入资金20万元,重点组织实施“三安”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完成“白云区花卉苗木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及实施”项目验收。白云区组织实施“白云区花卉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示范”项目。

贵阳市白云区科技服务助力农业发展

白云区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狠抓科技兴农、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服务和科技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农业技术服务

(一)农业技术培训

2001—2015年,白云区针对农业发展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和科技扶贫的工作要求,开展与农业生产相对应的农技培训,累计组织农业技术培训60余期约400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方面,有花卉栽培、晚番茄种植、香葱种植、畜牧养殖、植物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等。

(二)农药化肥检验

无公害蔬菜检测 2001年以来,白云区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安全监测检测规定和要求,坚持从“源头治理”进行监测管控,从5个乡(镇)蔬菜专业村到全区每个农贸市场,设置无公害农产品(蔬菜)检测点25个,配备检测器材25套(其中流动检测设备1套),全覆盖实施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物检测,由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乡村蔬菜管理员、企业质检人员和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开展检测。在农资、种子市场对国家明令严禁销售和使用的高毒、高残留、高致癌农药采用扩大宣传、加强监督检查的办法,杜绝其进入市场。截至2015年共发放宣传资料127000余份,张贴宣传画报14000张。区蔬菜中心、农业部门、区纪委监察局、区发改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联合对农资市场进行检查,对销售高毒、高残留、高致癌农药和伪劣化肥、假种子、假农药的经营户一律依法没收和处罚。建立农资经营户农药、化肥、蔬菜种子《销售台账》,做到农资进货来源资料与销售去向有账可查。对即将上市的商品蔬菜开展检测,检测结果上报至贵州省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

无公害农产品认定 区蔬菜中心按照《贵阳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DB5201)》标准,建立一系列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安全管理、蔬菜生产档案记录、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农药管理、化肥管理等相关制度,执行蔬菜专业村建档建卡制度,专业蔬菜基地农户制作蔬菜生产档案300多份,记录蔬菜播种、移栽、用药、施肥、管理、采收、销售全过程。自2004年起,区蔬菜中心对专业蔬菜基地和无公害蔬菜产品产地开展申报认定工作,无公害蔬菜“黔山牌—金摆茅”番茄和香葱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批准产量分别为6300万公斤和1.4亿公斤。至2015年,逐步完成全区24个蔬菜专业村70多个蔬菜品种1.87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水、土壤环境背景值检测评价申报和认定工作,均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省农业厅为其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农药、化肥品比试验 2008年以前,白云区大面积种植番茄、香葱、辣椒、瓜果等蔬菜。为杜绝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毒、高残留、高致癌农药,2009年起,区蔬菜中心以农药、化肥为重点开展品比试验,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认定了佳托净、杀毒矾、菜喜、集畸虫螨克、可杀得等一批防治番茄晚疫病和防治香葱蓟马病的农药。对番茄、香葱、辣椒、花菜和叶菜类(白菜、菜心、菠菜、莴笋尖、芫荽、瓢儿白、油麦菜、芥菜茼蒿)的病虫害药剂,则进行防治试验,筛选出虫杀净、猛杀生、可杀得等一批农药用于病虫害防治。引进生物菌肥、生物复合肥、高效复合肥、自配肥料(尿素、普钙、氯化钾)、纳米钾等肥料在示范区进行比较试验,推广使用纳米钾和高效复合肥。

(三)农业科技示范建设

2001—2015年间,白云区农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基本实现由个体农业模式向农业园区模式的成功转变。2012年以后,白云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以白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重点围绕特色种养殖、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业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养殖业创新体系,增强良种良法开发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现代农业示范带动效应取得明显成效。

2001年,白云区制定《关于在五乡开展创建科技进步示范村的实施意见》,确定曹官、都溪、果园、王家院和黄官等5个村为科技示范村,建科技示范大棚27个,栽种花椒550亩,养兔2000余只。

2002年,新增科技示范村2个后全区共有7个科技示范村,共建科技大棚86个,栽种蔬菜新品种20余个,栽种花椒800余亩、54亩、种植中草药40亩,带动41户农户栽种花卉。是年,全区建立10个农业科技信息化“村村通”示范点。

2003年,全区创建科技示范村18个,苗木种植280亩,养殖猪665头,养鸡4万只,蔬菜种植2500亩。

2005年白云科技专家(花卉苗木类)服务中心建成,中心有专家5名,开展花卉苗木栽培示范、试验和帮带工作。投入25万元在果园、金甲、小山等10余个行政村开展晚番茄、花卉、养鸡、养猪等种养殖示范。建立小桥、高坡、青山3个专家工作点,投入2万元资助落刀职校建设星火示范学校远程教育学校。

2006年,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农业农村规划,实施农业项目和农村建设15 项,投入资金30万元,推广全区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提高其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为推动花卉产业链建设,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白云区建立了贵州省花卉组培中心,开展申报、规划、选址、协调等工作,获省、市科技部门100万元资金支持。

2007年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0个,投入资金23.85万元。

2008年,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建设, 投入资金20万元,重点组织实施“三安”农业科技示范项目。10月,启动“三安模式”种植养殖实验工作,在沙文镇扁山村开展食用菌和蔬菜生产试验,在都拉乡黑石头村开展蛋鸡养殖试验,通过试验对比,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研究课题。完成“白云区花卉苗木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及实施”项目验收。

2009年12月,“三安”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建设项目在麦架镇果园村举行启动仪式。白云区组织实施“白云区花卉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示范”项目。

2010年,推进“三安”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建设。获省星火计划项目支持16万元,区级科技项目支持20万元。至2010年年底“三安”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建设项目累计投资333.27万元,完成75栋单体大棚建设,完成4栋连栋大棚主体框架建设,改良土壤150亩,露地速生蔬菜栽种50亩。

2011年,花卉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示范项目得到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20万元支持,当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2人,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1人、区级科技特派员11人。科技特派员对白云新纪园公司、东森公司等花卉企业和玫瑰基地提供服务,指导花农引进玫瑰品种10个。是年,建立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中心3个,其中白云玫瑰基地1个、杜鹃花生产基地1个、优质名贵花卉基地1个,开展《切花月季强抗逆品种选择项目》《杜鹃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高档花卉创新科普基地建设与示范》等课题研究,引进山苏、蓬莱松、熊掌木、天门冬、栀子花、针葵和八角金盘等七个切叶植物种类。通过示范作用提高高坡村花卉协会技术服务水平,带动农户35户,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2011年,“三安”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园项目由贵州京黔兴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实施,规划三年建设1000亩生态(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基地。一期建设200亩,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果园村,主要用于开展食用菌、高档绿叶蔬菜培育和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此项目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自我造血机制为主体、以政府扶持为辅助,促进农业增效增收,依托北京三安公司集成化生物土壤修复净化剂、生物土壤重金属吸附剂、生物肥料等8项种植业科技成果,生物食用菌基料解毒净化剂、生物食用菌栽培营养剂、生物食用菌消毒剂等3项食用菌科技成果,通过洁净产地环境和无化学“三安”生物农业模式,杜绝传统化学农业模式,生产出“无农残、无化残、无药残”安全食品,2011年白云区投入资金333万元,争取到省、区科技项目资金36万元。

2012年,“贵阳市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贵阳市珍稀食用菌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分别被批准为贵阳市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贵阳市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获市级支持资金95万元。

2013年,获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1个、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个、省级科技抗旱、灾后重建机动项目1个和市级现代农业与农村科技计划项目2个,项目资金共200万元。(www.xing528.com)

2014年,贵州海蔓高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远志佳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和“高产无壳南瓜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个项目获科技部2014年度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分别争取科技项目资金40万元、32万元。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棕榈种植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示范与产业化”和“剑麻纤维分离改性制备弹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分别获贵州省重大专项和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白云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科技示范村建设”“白云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分别被贵州省科技厅和贵阳市科技局立项,争取到资金300万元。

二、工业技术服务

(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党中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此后国家新建了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大批科技人员进入高新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诞生创造了条件。2008年4月,备受科技界关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正式公布。随后,科技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了相关的《工作指引》,形成了一套新的、比较完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这标志着一个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时代的到来。

白云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经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尤其是2008年至2015年,白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持续科技创新得到了较快发展,积极利用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铝加工园区、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园等基地园区的人才、设备、研发优势,逐渐构筑起相关产业集群,孵化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白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2家,分别是贵阳白云高原紧固件有限公司、贵州中航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贵州源隆新型环保墙体建材有限公司、贵州凯科特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塑力线缆有限公司、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中车贵阳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科邦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贵阳柏丝特化工有限公司、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贵州中黔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科农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铝城铝业原材料研究发展有限公司、贵阳联合高温材料有限公司、贵阳明通炉料有限公司、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贵州合润铝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华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宇宙钢丝绳有限公司、贵阳白云中航紧固件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9%,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5.2%。

(二)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白云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从2001年起,白云区针对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继建成院士工作站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中心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5个。相关创新平台涵盖了白云区重点产业,形成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2012年,驻白云区的贵州凯科特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贵阳联合高温材料有限公司、贵州汇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5家企业获贵阳市创新型企业称号。推荐35个项目申报2012年市科技计划,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个,获资金支持327万元。共完成162项专利申报,117项专利获授权;上报市级科技项目30余个;组织4项优秀科技成果申报贵阳市科学技术奖。2015年4月,白云区域内首家众创空间—贵州商学院黔青梦工场成立运营。其位于贵州商学院1000平方米孵化场地,供创业者无偿使用。是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

表16-2-2 2008-2015年白云区科技创新平台情况表

续表

续表

三、地质勘查

年,贵州省区调队完成1∶20万息烽幅的区域地质调查。 年,105地质队和贵州工学院等单位完成1∶5万沙子哨幅(西北部)、水田坝幅(东北部)和贵阳市幅(南部)的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调查以及地质冶金煤炭、化工、建村等部门多年的普查和勘探,基本查明全区矿产资源分布及其地质特征,探明铝土矿、煤、熔剂用灰岩、熔剂用白云岩和砖瓦用黏土等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储量。

全区发现矿产(含亚种)20种,包括能源矿产煤,金属矿产铝、铁、镓、锗、铀,非金属矿产重晶石、重晶石、耐火黏土、熔剂用灰岩、熔剂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黏土、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用大理石、硅石、砖瓦用页岩、砖瓦用黏土和水气矿产矿泉水、地热等,其中有8种不同程度地查明资源储量。

经地质矿产勘查研究分析表明,白云区的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矿产资源种类不多,以建材非金属矿产为主。二是矿床规模小,资源储量有限,只有铝土矿具有相对优势。三是已发现固体矿产中,除重晶石外均为外生沉积矿产,煤、铝土矿等区内重要矿产层控特征明显。四是煤、铝土矿分布范围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区的东北部、北部、西部边沿。建材非金属矿产分布范围广泛。五是煤、铝土矿资源潜力有限,而生产水泥用的灰岩、建筑用的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建材非金属矿产潜力大,质量好,可保证中长期发展的需要。

四、防震减灾

2011年,白云区成立贵阳市白云区防震减灾办公室,为白云区科技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是年又成立和调整了白云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并制定《白云区地震应急预案》《白云区防震减灾相关工作制度》等文件。至2015年,白云区按照省市要求每年定期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累计组织集中宣传20(次),发放有关宣传资料20000余份,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6处,建成贵阳市防震减灾示范社区1个。

五、科技扶贫

2001年至2015年期间,为加强科技扶贫工作,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白云区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科技扶贫工作。一是加强科技部门干部驻村工作,2001年到2015年,白云区科技局共派出驻村干部10人,共帮助8个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二是以农业科技项目助推科技扶贫。2001年至2015年,共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71个,落实资金300余万元。三是充分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针对白云区农村产业情况,开展农业种养殖技术培训,引导贫困农户依靠科技发家致富。2001至2015年期间开展农业科技指导200余(次),组织科普宣传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50余(次)、参训人数3000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