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寿山石雕刻教程:复杂钮章的钮头样式

寿山石雕刻教程:复杂钮章的钮头样式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钮头样式复杂的钮章最为常见,可以说是“方寸之间,大有乾坤”。寿山石雕印章钮头经常有龙的形象出现。此外,还有一种“交龙为旂”题材的钮头。三头狮子为三狮戏球,与龙钮头一样,可至九狮。龟、鼋、七星獭、鳌鱼、金鳄龙钮龟在寿山石雕钮头上也是常见题材。《十二生肖套章》 品种石 冯久和雕刻巧色的十二生肖动物印钮要求更高,不仅要雕

寿山石雕刻教程:复杂钮章的钮头样式

钮头样式复杂的钮章最为常见,可以说是“方寸之间,大有乾坤”。小小的钮头集合了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其中以圆雕钮头最为普遍。

这类钮头的雕刻题材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训子有方》 老挝石 张凯铭

1.古兽类钮头

(1)龙钮

龙是远古动物图腾的结合体,融合了鱼、鳄鱼、蛇、蜥蜴、马、牛、鹿等动物特征,其艺术形态十分常见。寿山石雕印章钮头经常有龙的形象出现。上文提到的印钮口诀“啼狮笑凤落颏龙”中的“落颏龙”,就是要求创作者在雕刻龙时,龙嘴要尽量张大,龙身游动灵活,龙爪腾空,由此凸显龙威猛强健的造型。另外,雕龙时常以云团、水浪、火焰作为衬托。龙嘴若吐水,必有明珠。若两条龙盘旋争夺一颗明珠,则为“双龙戏珠”。以此类推,可至“九龙戏珠”。因为“九”在中国古代是最大数,所以一切的最高规制都在“九”这个数。如一言九鼎、九五之尊、九霄云外、九九归一、逐鹿九州等。究竟要创作多少条龙可根据石材形制、大小、颜色决定。

此外,还有一种“交龙为旂”题材的钮头。《周礼·春官·司常》中有“日月为常,交龙为旂”之句,其中“交龙为旂”,即为两龙相依倚。这类题材一般表现为两枚龙首一前一后分布,中间结实的龙身上下交叠,如此的造型使得前后、左右都达到了完美的对称,有庄重之感。

交龙钮题材从乾隆时期开始流行,在乾隆所制的、代表至高皇权的御用二十五宝玺当中,就有不少交龙钮。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巡狩天下之宝”等。由于此形制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清代交龙钮的制作和流转都仅限在皇城中,寻常艺人没有资格雕刻交龙钮,其造型艺术的发展受到限制。直到现当代,寿山石雕刻家才开始尝试雕刻交龙钮,并逐渐完善其形式。一般表现为将相交叠的两条龙身简化为一条,头尾连接双龙首,整体更加统一规整,对称形式感更强烈。

《龙钮》 高山石 黄邦杰

《龙钮》 高山石 王龙龙

《盘螭》 老挝石 林元东

(2)凤钮

凤,百鸟之王,与龙相对,龙驾云,凤乘风,龙凤常常在艺术形象中一起出现。“龙凤呈祥对章”是寿山石印章中常见的题材。雕凤时,要注意刻画凤的眼睛特征,即“笑凤”,强调刻画凤眼要眼角向上翘,带有笑意,这样才能凸显出凤祥瑞的寓意。

(3)螭虎钮

螭虎,龙生九子之一。头和爪已脱离龙的形象,模样更似走兽,身形如虎,体态有胖有瘦,身躯无鳞甲,作双尾状,双尾从尾巴上头开始分开,不是从末端才形成卷曲的尾巴。双角双尾相似。有的螭虎有刻画脊背,有些没有。脊背成凸起两条线,直接与两条尾巴相连。螭虎纹样最早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与龙纹相似。在寿山石雕钮头上,螭虎或坐、或卧,常以“螭虎穿环”“螭虎戏钱”的表现形式出现,有吉祥生财的美好寓意。

(4)狮钮

狮子的艺术造型最早见于南北朝,后经工匠不断创作,逐渐演变为“北京狮”和“南方狮”。寿山石钮头上的狮子接近于“南方狮”的造型,常见圆头、瞪眼、咧嘴、衔珠,也就是所谓的“啼狮”。狮钮神态要如在啼吼,嘴里衔珠,或脚下踏球,有些球中还刻有活动的珠子。毛发处理注重两眼之上刻有弯曲的眉毛,顺着眼角两边向后脑刻上两组如“角”样的毛发,而后再顺势垂下数组毛发。两头狮子玩耍争球,题材为双狮戏球,一大一小,为子母狮,或太狮少狮。三头狮子为三狮戏球,与龙钮头一样,可至九狮。

《凤鸣九天》 汶洋石 姚仲达

《凤钮》 芙蓉石 林元东

《双螭献瑞》 马背都陵石 陈为新

《螭虎》 芙蓉石 欧彦恩

《子母狮》 高山石 郭功森

《古狮》 泰来石 林晓东

(5)麒麟

麒麟,中华神兽,是人们心中吉祥的象征。雄名麒,雌为麟,合称麒麟。麒麟的形状像鹿,身披鱼鳞牛尾马蹄。麒有独角、双角,麟无角,但传统雕刻都把麒麟刻成双角。麒麟生性温善,有儒家之风。相传孔子诞生时,有麒麟降临,并吐有玉书,以示圣贤临世。因此,寿山石钮头上的麒麟常和书一起出现,为“麒麟吐书”。

此外,民间有“麒麟送子”之说,还有歌谣称“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所以,寿山石雕钮头上也常有麒麟背上骑着神童的形象。

(6)貔貅、甪端钮

貔貅,又称避邪兽,既能避邪除凶,还能增加财力。寿山石雕钮头上的貔貅形态继承了传统玉石雕刻的造型,头部形态有两种刻法,一为龙头,另一为狮虎头。兽身、虎爪,有嘴,但无肛门,两股及肚子两侧肥胖,寓意神兽能吞万物而不泻,招财进宝。

甪端在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中有记载,说它“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语言。”其脊背与貔貅不同。甪端的脊背,呈节节状凸脊,貔貅没有。甪端单、双角都有,长着牛尾,以前身上曾有鳞甲,后由于刻法演变,如今身上不再刻鳞甲。在官方形象中,它代表光明正大、国泰民安;在民间,代表吉祥如意,风调雨顺。

(7)龟、鼋、七星獭、鳌鱼、金鳄龙钮

龟在寿山石雕钮头上也是常见题材。龟的腹背都有硬甲,背甲有三条纵走的隆起,四肢较为扁平。有爪,趾间具全蹼。龟与“贵”谐音,寿命又长,所以有“富贵长寿”之意。

鼋,大鳖。《说文解字》中说“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它有椭圆形的背甲,四缘长着宽、厚、柔软的肉裙。头部较小,吻短尖、有磊块。四肢有发达的蹼,共五趾,内侧三趾具爪,尾巴短。

七星獭,传说中的神兽。背上有七个凸起的星点。

鳌鱼,龙头、鱼身,有双飞翅。

《麒麟》 牛蛋石 王长坤

《麒麟》 老岭通 林赟

《貔貅》 汶洋石 潘惊石

《甪端》 老挝石 叶承基

《一啸定江山》 老挝北部石 郑则评

《寿龟钮》 吊笕石 姚仲达

《鳌鱼》 荔枝洞石 郭祥忍

《鳌鱼》 高山石 雷智胜

2.十二生肖及其他动物类钮头

(1)十二生肖

在中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属相,即十二生肖。只要了解一个人的属相,就能大致猜出这个人的年龄。由于十二生肖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人们都喜欢选择与自己生肖相关的纪念品。在印章的挑选上,也喜欢那些与自己、与亲朋好友相关的生肖印章,于是,各种规格的十二生肖寿山石印章就应运而出。在中国,人们喜欢方章,认为章如人,要堂堂正正。而在日本,许多人就更喜欢圆章,认为圆如日,日出东方,旭日东升。雕刻单一的十二生肖动物印钮,除了鼠与蛇以外,各种动物都仍以侧身转首的造型。鼠则往往与瓜相伴,蛇作盘转状。

《十二生肖套章》 品种石 冯久和

雕刻巧色的十二生肖动物印钮要求更高,不仅要雕刻动物,还要善于利用颜色取巧。如刻鼠,除了与南瓜结合,还可以与苦瓜结合,关键还要看巧色,看如何处理才显得构图好看,以趣味为重。

刻牛,一般处理为卧牛,加上浪花衬托,或处理为戏水之牛,寓意扭(牛)转乾坤,惠泽四方,牛卧富贵驮宝来

刻虎,多为侧身,虎首回望,双目奋张,嘴角上翘。虎身矫健,虎尾弯转蜷挑,有虎虎生威的活力。

刻兔,在于“兔”与“途”谐音,代表前途似锦。而且兔子的生殖能力强,也代表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龙是常见的钮头题材。其创作方法在第一条就详细阐述过,这里就不详细展开说明。

蛇一般处理为盘状,头部扬起,尾腹部与印体相连。因为盘绕有力,古人将它与龟都视为长寿的象征,而代表北方神兽的玄武,也是由龟蛇结合而成。蛇钮在故宫博物院和日本博物馆的藏品中都能看到,大多为官印。

刻马,有处理为卧马,或半立状,目视回首,刻马的寓意很多,有马到成功、马上平安、马上发财等,若马上再坐只猴,则寓意“马上封侯”。

刻羊,一般刻三只羊,有“三阳开泰”之意。若刻两只羊,为子母羊。一只羊为“祥”,代表吉祥。另外,古人认为“羊大为美”,羊又有君子风姿,因此,一只羊也意为君子之美。

刻猴,一般处理为一只猴子抱着或捧着寿桃,寓意“金猴献寿”。

刻鸡,表现为“金鸡报晓”。鸡与“吉”谐音,又代表吉祥如意。

犬钮印章较为少见,钮头多以写实趣味性表现手法为主,犬是人忠实的伙伴,也有“犬跃征途”之说,寓意美好。

猪钮一般会处理为“一家亲”“全家福”的场景,一只大猪带着几只小猪和乐融融,代表家庭的温情和美。

总之,刻单个章容易,要筹齐十二件(套)作品就相对困难。除了传统的十二生肖印钮套章,年轻雕刻师还创作过漫画动物版的十二生肖套章,这说明古老的十二生肖作品随着时代发展也越来越年轻化且创意化。

(2)其他动物钮头

其他动物在寿山石印钮上也表现了很多题材,大都有祥瑞之意,如“太平有象”“万象更新”“北极王者”“年年有余(鱼)”“猫蝶(耄耋)富贵”“喜(喜鹊)上眉梢”“睡狸(利)”等。其中林亨云大师的熊钮印章较为出名。钮头上一般为一只母熊带着好几只小熊,母熊喜欢采用回首转身之势,并考虑与小熊间的协调、取巧。熊毛在刻画上会根据动态处理毛发走向。这样的钮头创作,是寿山石雕印钮创新的一个缩影。

(3)青蛙、蟾蜍、三脚蟾钮、龟

在寿山石雕作品中,有许多青蛙题材作品。创作者会根据印章钮头上不同的色彩,创作不同的蛙类,如青蛙、树蛙、小雨蛙、赤蛙、腹斑蛙、蟾蜍等。其中以蟾蜍和三脚金蟾最为流行。民间神话中,蟾就是嫦娥,居住在月宫之上,所以月宫也叫“蟾宫”,有“蟾宫折桂”之说,即考取功名。古诗中也有“蟾蜍食月影,大明夜已残”的记述。创作者喜欢利用寿山大山石的斑驳纹理雕刻蟾蜍,形象逼真。

另外,三脚金蟾与蟾蜍的刻法是不同的,金蟾头似甪端,身如蟾蜍,只有三只脚,脚掌似兽足又似蛙脚。相传,金蟾喜欢居住在宝地,它的住所下必有万贯之财。金蟾又与“金财”谐音,代表家财万贯,财源滚滚之意。三脚金蟾常常与一个叫刘海的人结合在一起创作。刘海的形象是一个面相圆润的稚气胖小子,他喜欢用一串铜钱从井里钓出一只三条腿的金蟾,人称“刘海戏蟾”,象征财源茂盛,取之不竭。

3.花果、花鸟、鱼虫钮头

花果、花鸟和虫鱼作品关键在于取巧,没有巧色,效果减半。

(1)花果类

花果作品中,利用印章顶部的黄色部分雕刻佛手瓜是很常见的题材,但刻得好很不容易。关键在于佛手瓜的“手指”,要刻得丰满,肥短,弯曲有致,看上去饱含水分。如果处理为纤纤玉指,又细又长,那就不是佛手瓜了。

《北极王者》 焓红石 林净

《三脚蟾》 巴林石 谢麟

《蟾蜍》《龟》 老挝石 雷智胜

如果印材顶部有红黄色,还有刻成石榴桃子的,加上佛手瓜,称为“三多”,即多子多寿多福。

若印材顶部有紫色,如奇降石和焓红石,创作者多会处理为灵芝,有长寿如意的寓意。

《多子多福》 品种石 全瑞炳

(2)花鸟类

花鸟题材中,有荷花和鹭鸟的结合的表现手法。荷花即是莲花,取其谐音“连”,鹭鸟一般只雕刻一只,也是取谐音“一路”,合起来就是“一路连科”,表示科举应试接连成功。另外,也有竹子和鹌鹑鸟的“竹报平安”等。

(3)鱼虫类

虫鱼题材中,有荷叶螃蟹的结合,浅色部分一般处理为荷叶,深色部分处理为螃蟹,取意“和谐”。还有甲虫的“富甲一方”,有蝉和竹子结合的“知足常乐”等。(www.xing528.com)

《荷韵》 芙蓉石 张凯铭

《金秋》 芙蓉石 朱绍兵

《小管鱼》 都成坑石 庄南鹏

《跃》 老挝石 林晓东

4.人物钮头

人物题材的钮头雕刻,在20世纪的60~80年代,有许多人物章类的规格品,如“骑兽八仙章”“牧牛对章”“骑兽观音章”等。此后,规格产品订单量逐渐减少,单一的人物钮章创作开始增多。

其题材主要来自三方面:

(1)来自传统仙佛人物,如“罗汉洗象章”“刘海戏蟾章”“笑佛章”“童子献寿章”“渔翁乐章”等。大多承载着生活美好、财源滚滚、长寿长乐的寓意。

<太白醉酒》 荔枝洞石 林发述

《献寿》 芙蓉石 林飞

《戏蟾》 高山石 林晓东

《藏女》 高山石 黄丽娟

(2)来自历史典故。大多为人文题材的人物钮章,如“羲之爱鹅”“东坡品砚”“米芾爱石”等;

(3)来自“大鹏一日同风起”“闲来无事多看云”“扬州鹤背骑来惯”等诗词歌赋,这一类题材也很受收藏夹追捧。

这些题材创作的共通点是,技法上的要求都是要利于抚摸把玩,摸起来不刺手。

5.薄意艺术在印顶、印面上的表现

薄意雕衍生于浮雕技法,两者是寿山石雕技法中的双生花。薄意这一创意技法源自创作者对珍贵石材的爱惜之情。如果遇到田黄石、荔枝石等好印材,创作者就会选择薄意技法雕琢,以最大限度节约材料,保护印材的完整性和价值。

祥云》 奇降石 佚名

《祥云缭绕》 民国二高山石 佚名

采用薄意技法,就要根据材料的色彩和纹理进行设计构图、线描勾勒、剔底分层,然后分部位根据各形体的不同结构,不同要求进行刻画。这部分刻画要能看出富于变化的运刀技巧,如对人物衣纹的变化,山、石的皴法,枝干、叶脉、花瓣的处理,祥云、流水的漂移,鸟虫的姿态……都要求根据实际,采用不同的刀具、不同的刀法。这样才能做到变化而不呆板,清晰又富有动感,趣味又含装饰。既有刀味,又含笔触,再配上石材本身的质感和形态,就能在方寸间形成立体的画。

6.博古纹在印章上的表现

“博古”一词来源于我国北宋金石学著作《宣和博古图》,其中著录了八百余件的青铜器。而后以青铜彝器作为纹饰者,皆称为“博古”。

博古纹是寿山石雕刻中常见的装饰纹理。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中常常以整件器物作为图案的装饰方法,寿山石雕刻中虽有整器的青铜图案,但更多的是以青铜器中局部的图案作为雕刻纹饰。这种以小见大的运用方式不仅使得寿山石博古题材变得更为宏大多样,创作手法也更为灵活,甚至在以人物、花鸟、古兽题材为主的寿山石雕中,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博古装饰的出现。

如今在寿山石上的博古雕刻,主要分为“立体博古”和“平面博古”两种表现形式。所谓“立体博古”,更多的是将青铜器的器型以及构建以立体的方式进行解构,运用活钮、穿环等手法穿插错落地来在寿山石雕中展现商周艺术的精神。而“平面博古”则更为常见,它主要汲取的是青铜器的局部纹饰如饕餮纹、夔鸟纹、蟠螭纹、卷龙纹、虎纹、蚕纹、涡纹、云雷纹、乳钉纹等等。平面博古的创作,在布局上相对立体博古简单,更有利于初学者的创作。

博古纹的雕刻可以先从临摹博古纹饰开始,熟悉了常见的集中传统博古纹饰的特征后可以在作品中展开自由组合。寿山石雕刻博古纹的创作,在保留了传统青铜器肃穆端庄的气韵的基础上,应着重变现其精致典雅的气质,让寿山石博古作品更为贴近文房气韵。

知识链接(一)

脊兽

古兽除了立于方寸印章之上,它们还会立于古代建筑的屋脊之上。这些立于屋脊之上的古兽们,统称“脊兽”。

古时候的建筑,一般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上面安置着六只小兽,故而有“五脊六兽”之说。按照分类,脊兽可以分为吻兽、垂兽、戗兽以及仙人。其中安放在正脊两端的是正吻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仙人则被放置在屋脊的边缘处。

如果有机会走进故宫,只要抬头看看,就会发现,所有建筑的屋顶上,都装缀着一排排用琉璃瓦烧制的小兽,这就是故宫的脊兽。不过对紫禁城而言,屋脊用所谓的“五脊六兽”,是远远不够的。光从脊兽的种类来看,它们就非常丰富,而且建筑的等级越高,脊兽的数量也越多。但是,必须遵照一、三、五、七、九的奇数排放。为什么都是奇数呢?因为古代的数字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在象征天的阳数里,九最大。皇帝是天子,九就成了皇帝独享的尊贵数字。所以,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用九个脊兽;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脊兽;嫔妃的东、西六宫用五个脊兽;其他一些配殿用三个脊兽,有的甚至只有一个脊兽。但有一座建筑例外,它就是象征皇权的太和殿,屋脊上有十只脊兽,寓意“十全十美”,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什么古兽都能成为脊兽家族的一员吗?当然不是。只有那些有实力、有内涵的动物,才能堪当大任。

从太和殿屋脊上的十只脊兽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的身份。脊兽家族的领头羊,是一个骑着凤凰的老头儿,名为骑凤仙人。古人把它放在建筑的脊端,有逢凶化吉之意。仙人的背后,跟着十个走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最前面的龙和凤,象征着尊贵与祥瑞;狮子是百兽之王,能镇宅辟邪;天马、海马,寓意皇家威德通天入海;狻猊是佛的坐骑,能食虎豹,寓意勇敢无畏,有百兽率从之意;押鱼是传说中兴风作雨、灭火防灾的神兽;獬豸有“神羊”之称,象征着公正无私;斗牛乃镇水神兽,有镇邪、护宅之功;最后一位行什,名字很特别,它很像传说中的雷震子,会降魔,还能防止屋顶被雷劈。

这些脊兽寓意吉祥,不但有祈福、镇火的虚拟功能,还有作为瓦钉保护屋脊的实用功能。因为屋脊作为屋面两个坡的交线,要承受上方整条垂脊的瓦片。为了防止瓦片下滑,就要用钉子固定在最前端。裸露的钉子很容易在空气中锈蚀,工匠们就运用智慧给钉子们戴个“小帽子”,这些帽子就是脊兽。这些脊兽不但加固了屋顶的瓦脊,也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起伏错落,充满艺术魅力。

《中华脊梁》 老挝石 陈强

知识链接(二)

常见博古纹样式

寿山石雕上的博古纹大多借鉴青铜器上的几何图纹样式,常见的几何装饰纹样大致分为四类:

1.善面纹,古称为“饕餮纹”。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恶神兽,饕餮的面形,图案多有变化,运用极为广泛。在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青铜器物上的主题纹饰,多衬以云雷纹。

2.龙纹,又称“夔纹”或“菱龙纹”。龙的形象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在古人心中龙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纹饰也各有不同,按图案结构分大致有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双体龙纹、两头龙纹等。

3.凤鸟纹,在古代传说中,为群鸟之长,是羽虫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尊为百鸟之王。

4.蟠螭纹,其身体和腿似龙,而面部似兽。此纹于商、明、周,是春秋战

国和汉代玉器上的主要纹饰。

除了以上四种较为常见的样式,还有乳钉纹、鱼纹、云雷纹、象纹、贝纹、龟纹、蝉纹等。

知识链接(三)

龙生九子

传说龙生九个儿子,各有所好,有好水、好火、好斗、好负重、好钱财、好巡戒、好吼、好饮食、好守护。

《龙生九子》 品种石 欧俊杰

它们分别是赑屃,形似龟,好负重。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九子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螭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的,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取其灭火消灾。

蒲牢,有摇滚气质,爱好音乐,也爱吼叫。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他的身影。由于它讨厌鲸鱼,看到鲸鱼就会尖叫,所以钟杵的前部被设计成鲸鱼头的样式,当蹲在钟顶上的蒲牢看到鲸鱼时,就会尖叫不已,钟的声音也就非常响亮。

狴犴,掌管刑狱。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

狻猊,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一冲曾游过此庙,香火极为旺盛。

饕餮,美食主义者,性贪吃。夏商时期出土的青洞器上经常可见饕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

睚眦,性情凶残易怒,喜欢争杀。民间成浯"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

椒图,形似螺蚌,性情温顺,有点自闭症,遇到敌人就紧闭壳口,不喜欢人进家门。所以将它安排在门上衔着门环,免得宵小光顾。

貔貅,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地区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

各种龙的样式

知识链接(四)

文人与钮工

福州的文人以及收藏家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他们观赏寿山石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也乐于自行参与相石设计,将自己的设想或意图与制钮艺人相搉,或请艺人加工制钮,或请艺人到府中雕刻,福州方言谓之“秀工”。这是福州收藏界的一种风尚。这种风尚不但促进了艺人制钮技艺的整体提高,而且为寿山石章的钮饰艺术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文化气韵。

民国时期,著名书画家龚礼道,收藏寿山石甚富。他取了数方寿山石素章,请“钮工巨撆”的林文宝制钮,其中有一方水坑冻石,上有一片黑色,间有冻油的白色层,章体白色通透,难得的是肌理有两个相互连锁的环纹。龚先生请文宝刻与“水”相关的印钮。林文宝最善于刻制“云龙”,只露首尾,龙身多藏于流云之中。所以他很自然地就想将其刻为“乌龙”,冻油白色巧饰流云。当他凿出粗坯时才记起龚先生的叮嘱,即带着这方冻石赴龚府。龚先生正在书斋作画,听了文宝的设想后请求他看窗外的景色。书斋三面环水、碧波荡漾、荷叶随风、锦鲤酣游,再看斋中悬匾“环碧轩”,林文宝立即明白了,回去后精心改制成了《鲤鱼戏水》钮,龚先生十分欣赏,在印底篆刻了“环碧轩”三字,以联结的双环作“环”字,真是妙趣无穷。

《羊钮对章》 高山石 林元珠

《龙钮对章》 高山石 林文宝

知识链接(五)

福州总督后图章店

福州鼓楼前附近有一条街,福州人称之为“总督后”,是清朝总督府的所在地。早年,总督府的对面有一长排图章店(图章即是印章),主要经营寿山石章。由于进出总督府的官员多,所以生意一直很好。这些图章店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青芝田”。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开设,并先后开了九家分店。还有“马祯记”“冯华记”“古乐斋”等,都是知名的老字号。

青芝田

图章店的店主自己多会刻工,见多识广,对市场的需求与收藏家的爱好十分了解。他们购买石章坯料,亲自相石设计,聘请名艺人带徒“生店”雕刻,或者将章坯发给在家雕刻的艺人加工。他们对印钮刻工的要求很严格,如果不按店主的要求制钮或刻“坏”了,则要“赔石”因此这些图章店的信誉都很好,只要是太平年景,生意都很兴隆,而且每家店号都有自己的老客户。

清末太子傅陈宝琛就买了许多石章材料,聘请林元珠到陈府刻制印钮,工资比一般艺人高出五、六倍。陈宝琛赴京向“马祯记”购买了许多石章作为礼品,林元珠又是“马祯记”图章店的著名艺人,马祯记因此名望大增。可以说,总督后图章店对寿山石章印钮艺术的提高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寿山石雕的历史上,寿山石章与小摆件占主导地位。由于当时对私人用印的大小有所限制,所以过去文人与收藏家品玩的石章尺寸都较小。如今的人们对石章尺寸的要求越来越大,成了摆设品,失去了实用和把玩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以后,色泽艳丽、题材广泛的大、中型欣赏类工艺品,成为寿山石雕的主流。那个时代的观念,求大、求快、求多。大小钮饰的印章,无论在展览会上,还是在各种评比中,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但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复兴,近20年来,精美的寿山石钮雕又重新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钟爱,人们审美观从大型作品的阔气中,又回到了小巧作品的细腻中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印钮艺术是寿山石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认识促进了印钮技艺的发展,从而让寿山石章的钮饰艺术重新焕发出华彩。

作业要求

1.熟练掌握钮章不同的形制、样式以及题材。

2.选择不同形状、色泽、规格和特点的原石,构思并简述其创作类型。

3.画出覆斗钮、瓦钮、双层钮、古兽钮的设计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