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图形起源与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基础与应用

图形起源与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基础与应用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形的起源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第三个阶段为文字产生后带来的图形的发展。文艺复兴之前,图形根据需要排列在没有纵深空间关系的、纯粹的平面上。达达主义的出现则否定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造型方式,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艺术创造中,这对图形设计有很大的启发。可以说,图形设计的发展直接与现代绘画相联系。

图形起源与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基础与应用

图形的原始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图形的起源是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图形的历史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远古时期人类的象形记事性原始图画为第一个阶段。原始人的图画式符号是图形的原始形式,也是文字的雏形。第二个阶段为由一部分图画式符号演变而形成文字。图画式符号与记事性图画的区别在于其形象的抽象性更强、更为简化。当记事性图画在实用中不断简化后就形成了图画文字。第三个阶段为文字产生后带来的图形的发展。文字这一视觉传达形式使人类的沟通和交往更加密切,而能综合复杂信息内容且又极易被领会的图形形式更为人类所重视和利用。

(一)东方传统图形

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求全思想”,追求的是“形神兼备”,独特的象征、丰富的造型手段、艺术与设计都更多地体现出主观因素在创作中的主导性,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如龙纹与凤纹。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龙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是晚期发展的龙的形象。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其与白虎、朱银、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凤是凤凰的简称,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备受人们崇拜,它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而来。它头似锦鸡、身如鸳鸯,有大鹏的翅膀、仙鹤的腿、鹦鹉的嘴、孔雀的尾。凤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凤和龙虽然都是祥瑞之物,但二者的形象和内涵截然不同,龙给人的感觉是威严而神秘,不可亲近,只可敬畏;凤象征着和美、安宁和幸福,让人感到温馨、亲近、安全。

(二)西方图形发展

在西方早期文明中,理性的思想占据较为主导的地位。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一直以摹写和客观写实为主流,所以创造性的视觉形象不像东方文明那样普遍。

文艺复兴之前,图形根据需要排列在没有纵深空间关系的、纯粹的平面上。文艺复兴到印象派时期,人们开始运用透视规律,努力在平面中体现三维空间

立体派艺术家用块面的结构关系分析物体,表现体面重叠、交错的美感,创造了一个独立于自然的艺术空间,主张同一个物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个视点进行观察分析,构成一个新的空间观念,开拓了图形思维的空间范畴

例如,凡·高的《星空》这幅画中呈现了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二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炫目的奇幻景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毕加索[2]的《格尔尼卡》长达7.82米,高3.5米。画面中女人的痛苦、阵亡士兵的惨状、牛马的嘶叫,让人不但深刻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灾难,而且体会到毕加索内心的愤怒和同情。毕加索用变形手法突出了悲惨的遭遇,在夸张外形之下,感情的抒发变得更为真实、强烈,而简单的黑、白、灰三色更是增添了恐怖的惨相。毕加索对于痛苦的表现并不源于这件作品的创作,他之前已经开始了对痛苦的分析,即研究人物外形的变形对情感的表现,在长期实验和研究之下,才会有如此成熟的作品应运而生。画面貌似原始的手法,接近儿童般的单纯和朴实,但它所带来的强烈情感却令人惊讶。正是这种超越各类复杂描述、回归于简朴的形式,才诞生了不朽的经典形象。

未来主义艺术家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表现运动的场面和物体运动的感觉,改变了传统的静态表现方式,把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引入四维的时空环境,确立了时间和空间的造型新观念。(www.xing528.com)

波丘尼[3]的《城市的崛起》这幅画中,画面前景是一匹巨大的红色奔马,它充满活力,扬蹄前进。在它前面,扭曲的人物如纸牌般纷纷倒下。背景是正在兴起的工业建设,在这里,象征的寓意非常明确:巨马暗指了未来主义者所迷恋的现代工业文明,它正以势不可当之态迅猛发展,而人群则暗示了劳动的活力。画面以鲜艳的高纯度颜色、闪烁刺眼的光线、强烈夸张的动态及旋转跳跃的笔触,表达了未来主义者的信条:对速度、运动、强力和工业的崇拜。从画面渗透出的动感和节奏中,笔者感受到了波丘尼的发明:“线条—力量,也就是指一切物体借以对光线和阴影做出反应,并产生外形力量和色彩力量的能量。”

抽象主义对于改变传统的图形设计和表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照,创造了简洁、明快,以及富有装饰性和象征性的图形形式。

达达主义的出现则否定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造型方式,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艺术创造中,这对图形设计有很大的启发。

超现实主义以梦幻般的思维方式和自然主义的绘画方式,把现实与潜意识梦境融合在一起。这种梦幻意识的出现又启发了一大批图形设计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图形的表现技法已发展得相当丰富和成熟,在视觉传达的众多领域大量运用了图形的元素,出现了众多具有极高艺术水准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团队和设计师。德国的视觉诗人冈特·兰堡、金特·凯泽等设计师以摄影的手段、充满艺术气质的形象表现理性的思考;波兰招贴以近似绘画的形式、强烈的个人风格和象征含义丰富的形象在图形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等人在插图、招贴等领域以轻松、生动的风格创作了大量成功的图形作品。

20世纪的现代美术运动,直接影响了图形的表现风格。可以说,图形设计的发展直接与现代绘画相联系。现代绘画对色彩、造型等形式语言的探索,以及纯粹精神性的个人情感表达,都直接渗入了图形表现领域。

图形设计师不仅从艺术中汲取营养,还从其他学科的成果中寻求灵感。逻辑学中的悖论、数学中的拓扑、视觉心理学中的图地转换等转换为视觉形态,于是出现了魔带、鲁宾杯、矛盾空间等新奇的形态结构,从视觉和思维两个方面挑战人们的经验。今天,图形设计在视觉传达领域依旧占据重要的位置。随着技术的进步,摄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大大丰富了图形的表现手段,也不断产生新的语言。

(三)图形革命

图形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原始符号演变成为文字。文字的出现使符号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规范,成为记事和识别的重要手段,并使信息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第二次革命源于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的诞生。纸的发明促进了文字和图画的传播与应用,而印刷术的发明使视觉信息得以批量化复制。第三次革命始于19世纪的科技和工业的变革,其最具代表性的是摄影的发明和由此带来的制版方式及印刷技术的革新。由于传播的广泛性进一步扩展,图形真正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今天的电子技术等高科技使图形传播超越了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距离,传播的速度飞快,而范围已达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受众已达每一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