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政课程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高校思政课程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帮助大学生觉醒主体意识,还要帮助大学生具备与之相对应的专业能力。我们这一代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新鲜血液,全程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来,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也要提升大学生主体能力,更要健全大学生主体人格,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高校思政课程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中,虽然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育环境等都对大学主体性作用的发挥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大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和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也是不可替代的。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为指导,立足大学生本身,高度重视大学生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性的培养,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健全大学生主体人格,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必须立足于大学生自身,只有大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是受教育的主体,积极、主动和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提高自身主体意识,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性作用。

自主意识主要表现为人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是自己世界的主人,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去进行实践活动,自己把握自己、发展自己;自由意识主要表现为人存在于世界,就不可避免地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人作为自己的主体,为实现最终目标以及最高理想,通过利用客观世界来实现自身的主体发展,进而实现自身的主体自由。主体意识,即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对于自己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以及主体价值的一种主动、自觉的意识,也是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根本所在,主要包含自主意识以及自由意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我想没有人会否认,直到受教育者对他自身一直在接受训练的智力有所认识之后,直到对他那些组成其行为源泉的感情有所了解之后,直到对实践其自身的那个意志有所知晓之后,教育才是完善的。”[2]

杜威认为要实现一种完善的教育,个体认识自己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个体意识是实现完善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引导大学生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首先,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专业讲台以及课堂,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以专业课体现家国情怀、学术发展、生命发展、伦理道德等相关内容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自觉自主地想要表现自己,促使大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自己的主体发展;其次,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责任、专业知识与学习精神、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等联系起来,在职业精神中体现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规范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进而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总而言之,大学生必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必须认识到自己具备主体意识,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增强和培养,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使之能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二)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帮助大学生觉醒主体意识,还要帮助大学生具备与之相对应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专业能力,即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人为了实现自身的充分发展,自觉主动地利用客观世界,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现实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推动自身发展的能力。能力总是和人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表现自身的能力,因此,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必须重视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第一,大学生要培养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进入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多元思潮充斥于社会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而且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因此大学生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第二,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学生要想紧跟时代发展大势,必须着眼于自身的现实状况和实际需求,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以利于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www.xing528.com)

第三,大学生要学会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大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能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第四,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团队能力,将本专业的知识及技能融入自身的能力中去。

第五,学生要培育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调节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什么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或多或少地会遇到不顺和阻碍。因此,大学生要培养自身的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在提高智商、情商的同时,培育自己的“挫商”,使自己能够灵活应对风险与挑战。

总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离不开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升,让大学生意识到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风格,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所谓主体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个性品质,即独立、自信、进取和执着的人格,是思想政治修养的综合概括。也就是说,主体人格是自身特征与品质的结合,主体人格健全和培养,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

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代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新鲜血液,全程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来,这就要求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也要提升大学生主体能力,更要健全大学生主体人格,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大学生主体人格的健全,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综合素质,促使其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健全大学生主体人格,不仅要从内因即大学生自身去培育,还要从外因去引导和培养,只有内外因联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以内因为立足点,即大学生自身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去,磨砺自己的品质,锤炼自己的意志,增强自身的各项能力,要让大学生意识到他们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对象,意识到课程思政与成长成才是紧密联系的,意识到他们的能动参与是发展自身的过程,使他们懂得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其次,从外因出发,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师、社会的合力是极为重要的。家庭要注重培养其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品质,引导他们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不断发展中健全主体人格;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在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严把考试以及毕业关、严肃处理学术不端等行为;教师要强化思想政治的引导,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人生目标,将严格管理与精心爱护结合起来加以教学,帮助他们健全自身的主体人格,促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程思政的建设;全社会要倡导课程思政的理念,将立德树人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化,进而积极地践行。此外,必须警惕专业技术过硬,但思想灵魂龌龊的现象,要高度重视并且加强引导。大学生主体人格体现了大学生整体的精神风貌,主体人格的健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主体人格的养成和培育,促使大学生不断健全其主体人格,从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内外多元社会思潮挑战的必然措施,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之举,而且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成才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进行专业育人,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主体意识、提升主体能力、健全主体人格,使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作用,能够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青春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