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进浙江大学:深藏的宝石山畔,传承60年的记忆

走进浙江大学:深藏的宝石山畔,传承60年的记忆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宝石山下、西溪河畔、杭大路上,飘荡着难忘的青春时光。大学时光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4幢237那个跨专业的混合寝室,以及第一时间到访的班主任老师钱永红。修了那么多学分,上了那么多课,20年时光承载最深重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是老师教我们的宽容、乐观看世界的胸怀和气度。这样奇绝的友情绵延不断,等我去北京读研之后,回乡时路经杭州,便在小苏位于浙江日报社的员工宿舍蹭吃蹭住。二十载时光飞逝,你依然在这里。

走进浙江大学:深藏的宝石山畔,传承60年的记忆

童颖骏

那是举国同庆香港回归祖国的特殊年份。因为一场跟母亲的“选城市、选学校抑或选专业”的争论,青春执拗的我,来到杭州大学,选择了向往已久的新闻专业。无他,热爱而已。从小学发表诗歌,初中担任小喇叭播报员,高中当学校文学社社长,似乎就此与文字结缘,更因此与一群心怀天下、志趣相投的老师和同学相遇。宝石山下、西溪河畔、杭大路上,飘荡着难忘的青春时光。

大学时光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4幢237那个跨专业的混合寝室,以及第一时间到访的班主任老师钱永红。老师留校工作,第一次担任班主任,与我们之间没有代沟,随带的,总是满脸的笑意和灼灼的眼神。

那时候,我们恣意挥洒的冲动,从不瞻前顾后。有一回,有同学因情感问题离校出走,钱老师带着班干部和寝室长一同外出寻找,事后还让我们“封锁消息”。现在想来,谁不希望那一份懵懂有人尊重和守护?又有一回,班里组织爬山活动,没有顾及男生们刚刚参加过篮球比赛的劳累,引发同学们对班级决策不民主的质疑。钱老师跟我这个心生委屈的班长谈心:“需要更多考虑男子汉们当‘班’做主的愿望。”要知道,我们班男女比例16∶30,男生是稀有动物啊。

修了那么多学分,上了那么多课,20年时光承载最深重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是老师教我们的宽容、乐观看世界的胸怀和气度。

感谢你们从我的青春岁月里走过:陪着我们去义务献血的系主任张梦新老师,您教我们的《古代文学》四册书,我至今仍珍藏在书柜;负责学生工作的张英华和张健康老师,在你们面前,我总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治学严谨的黄旦老师,一直记得您“少些偷懒,即使当记者也能有时间进行学术研究”的谆谆教导;我的本科论文指导老师何扬鸣,用他独有的执着和严谨,指导我关注和研究新闻史;风趣幽默的沈爱国老师,您是否还记得,是哪个傻姑娘在采访课上回答了您“女记者下乡最怕啥”的提问?邵志择老师,您就是我心目中的“张信哲”啊,新闻理论课,也就不那么枯燥了,笔记记得满满的;朱菁老师,男生心目中的“女神”,至今,她站在我们中间,依然风采迷人。

难忘恩师。

说到混合寝室,237室只有3个新闻学的女生,另5个是工科的。室花王莹是杭州姑娘,曾参加浙江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以一支婀娜多姿的采荷舞惊艳荧屏。我和下铺的苏晓春,认真仔细呵护着室花,从无二心。毕业很多年,我们才发现:原来,所谓“联谊寝室”的师兄和外系同学(地跨玉泉等校区),都是奔着王莹而来。哎,多么酸甜的领悟!

话说我和晓春同学同为A型血,蚊子却偏偏青睐上铺的我。心生不平的本人,只能靠多吃些苏爸苏妈带来的虾干和鱿鱼丝“泄愤”。也曾因爬上爬下动静太大遭到下铺姑娘的嫌弃。这样奇绝的友情绵延不断,等我去北京读研之后,回乡时路经杭州,便在小苏位于浙江日报社的员工宿舍蹭吃蹭住。浙报日后有我这样敬业的员工,小苏也是大大有功。

远亲不如对门。对门来自云南个旧的黄园媛姑娘,是本班浩浩荡荡考研大军的一员。我们在图书馆同一张桌子上占座和自习,我赞叹她背法律条文的耐心,她表扬我狠记《辞海·艺术分册》的勇气。我们同去食堂边的小店买番薯汤,同在校园小径上徘徊,也曾因“少年心事”而抱头痛哭。如今各自身为人母,职责难却、相聚难约,想起彼此,依然那般温暖。(www.xing528.com)

谢谢你们点燃了我的青春记忆,且一直守候在平凡的岁月里。曾经从天津来北京看望我的嵇哲同学,如今同在一个大院一个部门挥洒汗水;曾经一起搭车返校的赵能同学,娶了同班心仪的姑娘;高中加大学七年的同学虞晔、包凌雁、马婷婷,有多少闺蜜可以成为一辈子的朋友;张永胜等外地同学,是你们来浙报视察工作,才让我有机会和曹漪洁、张宇宜、余华、章东轶、董旭明一起,从食堂一楼升级到二楼……

二十载时光飞逝,你依然在这里。

来到新闻系,自然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班里同学,无不是来自全省乃至省外的才俊,三分之一同学在高中担任副班长以上职务。一进大学,大家纷纷去考各类校园媒体。好友陈炜、徐璇、林缨等同学去了《杭大青年报》;余华、章东轶等同学去了《杭大学工报》;郑莉、张宇宜等去了《杭大后勤报》;我和美女同学俞熙娜、隔壁广电班班长赵瑜等,一起进了广播台。

广播台里故事多。师兄、师姐杨晓晖、李姬芸,陆蓬、杨初亮,徐骏、罗丹琳,都是当年互帮互助的学生情侣、日后相依相伴的神仙眷侣。作为广播台历史上第一个“回回身着杭大校服”上楼的姑娘,竟不知是杭大欠了我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还是我欠杭大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总之,一边羡慕有师兄帮忙打水的师姐,一边用紧赶慢赶的脚步去自习。错过了与帅哥们一同在宝石山上夜观流星雨,错过了《泰坦尼克号》的黄金档期,好在有好姐妹朱兰英陪伴,手拉手去看了杰克和罗丝。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我们有男女混搭的排球联赛,有慷慨激昂的辩论赛,有挥舞大刀的青春风采展示,有各展所长的寝室报评比。那时候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各奔东西。我和广告班的丁凯一起去了北京读研,好友方帆、姚音、云峰、阮奇等去了上海打拼,张燕、周静、金咸回了家乡,余洁、陈钟颖通过公务员考试远赴黄埔海关……

然后的然后,去们发现经常坐在教室角落、曾染了一头红发的章翚,成了投资界大佬;少年时就才气过人的华开天和徐捷同学,扩大了我班在文艺圈的影响力,且让我有了大腕级的婚礼主持;经常在电视台露脸的律界精英,正是那个能言善辩的同学吴方荣;总是笑眯眯的刘源,从重庆寄来一本专著《没有无能的员工》;爱打篮球的朱文科,摇身一变成了杭城马拉松“跑神”;教育线著名记者梁建伟,招生季,电话异常难以打通……

曾经设想过无数的未来,大概只能选择和践行一种;各种梦想中的精彩光芒,便在我亲爱的同学们身上绽放。

童颖骏,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1997级本科生,北京大学硕士,现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室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