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陀山:佛教的神灵与节日

普陀山:佛教的神灵与节日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传佛教以浙江舟山的普陀山为其道场。佛教根据古印度神话认为,须弥山四面的山腰各有一天王守护,他们都属于护法神。(二)佛教的重要节日佛诞节,也称浴佛节。此后,佛教徒在此日举行盂兰盆会,为去世的父母超脱,为在世的父母祈福增寿。此外,农历二月初八为佛出家日,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二月十五为佛涅槃日,这三个日子也是佛教的节日,其中成道节流传最广。

普陀山:佛教的神灵与节日

(一)佛教的主要神灵

佛或佛陀是梵文音译,中国古代也写作“浮陀”“浮屠”,意思是“觉悟”或“觉悟者”。小乘佛教认为“佛”就是释迦牟尼,大乘佛教则认为除释迦牟尼外,还泛指所有觉行圆满者。如来佛是释迦牟尼十种名号之一,“如”指佛教宣扬的绝对真理,“如来”即循着真理达到佛的觉悟。弥勒是释迦牟尼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传说他将继承佛位,50亿年后降临人间,传布佛法。五代时,在浙江奉化有一僧人名契此,平日常以杖挑一布袋在市井中乞讨,随处寝卧,临终前口念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当时人们以为他即弥勒佛化身,于是在寺院内依照他的形象塑成大肚弥勒佛以供奉,这一做法流传至今。

菩萨为梵文音译,意思是上可以求菩提、下可以化众生的人,在佛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佛,原是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指大乘思想的践行者。古印度的菩萨是穿僧衣的,但传到中国后多为世俗装束。中国菩萨的形象在唐代已大致定型,上身多赤裸,北宋以后虽然穿上天衣,但仍袒胸,两足丰圆,身上还佩戴项圈、臂玔(chuàn)等饰物。中国化的菩萨女性化特征明显,具有健美的脸庞和匀称的体态,其形象显然是以唐代贵族妇女歌舞伎模特塑造的。由于菩萨可以降临人间,为人们排忧解难,因此特别受到中国人的欢迎,并逐渐被人们单独信仰。隋唐之后,在中国逐渐形成了文殊、普贤、地藏观音四大菩萨。

文殊为梵文音译,在诸菩萨中,他的智慧才识属第一。他的形象一般是头顶结五髻,骑乘狮子,手中持宝剑,象征其智慧之锋利。汉传佛教把山西五台山作为他的道场。普贤象征理德、行德,其形象多骑白象,手持如意。汉传佛教把四川峨眉山作为他的道场。文殊和普贤分别为释迦牟尼的左、右肋侍,与释迦牟尼佛合称“华严三圣”。

地藏为梵文意译,意思是大地一样包藏无量善根种子。佛教四大菩萨中,只有地藏菩萨是出家人形象,穿僧衣,右手执杖,左手持如意宝珠。这一形象的原型为唐代来华求法的新罗国王子金乔觉,他在九华山修行,99岁高龄时圆寂,肉身不腐,以全身置于塔中。九华山是其道场。

观音原称“观世音”,唐代因避李世民名讳,省称“观音”,玄奘译《心经》时曾改为“观自在”。据说众生遇难时,只要念他的名号就会前来解救,他救人不分贵贱,因此被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菩萨”。隋唐时观音在社会上受到普遍信仰,敦煌莫高窟的隋唐壁画有许多内容是表现观音的。其形象原为男性,自南北朝起开始女性化,现在的形象多作女像。汉传佛教以浙江舟山的普陀山为其道场。

罗汉为梵文音译,为佛祖的得道弟子,常驻人间,普度众生。早期佛经只有四大罗汉,据说释迦牟尼临终前,指派他的四个大弟子留在人间传播佛法。由于这四个弟子都曾亲耳聆听过佛的言传,所以又称他们为“四大声闻”。南北朝时罗汉已增加到16位,唐、五代时增加到18位。因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传道时有500门徒,又有500罗汉之说。随着罗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艺术家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罗汉形象,关于这些罗汉的传说也丰富了中国的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的题材和内容。(www.xing528.com)

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佛教根据古印度神话认为,须弥山四面的山腰各有一天王守护,他们都属于护法神。中国寺院内的天王形象分别是:衣白色、手持琵琶者为东方持国天王;衣青色、持宝剑者为南方增长天王;衣红色、手缠龙者为西方广目天王;衣绿色、持伞及银鼠者为北方多闻天王。

(二)佛教的重要节日

佛诞节,也称浴佛节。汉传佛教以农历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诞生日,每年以此日为佛诞节,举行诵经拜佛及浴佛等活动。传说释迦牟尼诞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故每逢佛诞节,寺院要以香汤沐浴释迦诞生像(也称太子像)。释迦诞生像仅数寸高,为童子形象,平日藏于内殿。

盂兰盆节,也称盂兰盆会。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初具神通之后,用道眼观察,看到故去的母亲堕入饿鬼道中受苦,瘦到皮骨连在一起。他连忙用钵盛饭送给母亲,母亲抓起饭就吃,谁知尚未入口,饭就化为炭火。于是,目连苦求佛祖设法解救,佛祖说他母亲罪孽深重,须借十方众僧的道力才行,并告诉他,7月15日是众僧安居修行圆满之日[5],在这一天,准备丰盛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方可借他们的威力解救母亲。目连照此办理,终使母亲脱离饿鬼道。此后,佛教徒在此日举行盂兰盆会,为去世的父母超脱,为在世的父母祈福增寿。盂兰的梵文意思是倒悬,盂兰盆会有解救倒悬之意。这个节日符合中国的孝道,因此很快被中国人接受。宋元以后,它与道教中元节结合,成为祭祀亡人的日子。除家庭的祭祀活动,这一天的寺院也会举办水陆道场,以及放河灯、烧法船等活动,由此使这个节日具有了民间游乐的色彩。

此外,农历二月初八为佛出家日,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二月十五为佛涅槃日,这三个日子也是佛教的节日,其中成道节流传最广。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家苦修多年无果,当他饥饿疲惫时,吃了一个牧羊女送来的乳糜而恢复了体力。于是,他到河中沐浴,洗去污垢,在菩提树下冥思而觉悟成佛。后世佛教在这一天诵经纪念,并效仿牧羊女献乳糜,以谷物、果实煮粥供佛。此后,吃腊八粥演变为中国的传统民俗,民间流传着许多与之相关的故事,其佛教意味反倒淡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