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画传统教学的历史渊源和转折

中国画传统教学的历史渊源和转折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文化的核心构建,是建立在对自然与生命及转合与交集的基础上,即心与物的融汇,思与性的参合,理与情的意化。艺术深入民间,从此开启了师徒相授的教学方式,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其因中国绘画的文化特性与哲学审美的意境,使得传授过程体现在日常生活与修习合而为一上。

中国画传统教学的历史渊源和转折

中国文化的核心构建,是建立在对自然与生命及转合与交集的基础上,即心与物的融汇,思与性的参合,理与情的意化。因而其程式的内在关系、秩序和把握十分复杂,相互之间的联系又难以文言,实际的运作的逻辑发散性广大。所以中国文化及其艺术表达与传续,是一种综合性的生发,其教学体系亦是建立在师徒默化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及理性与悟性、才情与人性的基础上,而非西方物化理性的分类解剖式教学结构。因而生活化的教育形式与课堂化的授课方式所形成的不同体制,造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概式。《芥子园画谱》正是中国绘画艺术经上千年的发展而高度成熟的标志,以及在教学上的一种体现,它使本已极度抽象和哲理性,只能为少数文化精英群体所掌握,且不具普及性的一种艺术形式,终于可以走向大众,成为一项启蒙及入门的教科书。并由此改变了一种文化的走向,所以它对近代乃至当代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意义非同小可。

在我国绘画史上,由于综上所述的我国文化特性和绘画特点,早期学习绘画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师徒传授、官家机构和名画临摹这三种方式。在商周时期,文化艺术主要控制在朝廷手里,并有专门设置的机构进行管理。这主要因为礼乐是国家高度统一并代表王权最高权力意识的产物,而文化艺术的传播和教育,则是为朝廷礼制和培养管理人才而服务的,所以有“春宫”这一机构来管理礼乐技艺。《周礼·春宫》记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晋。”并依靠“乡有庠”“州有序”“党有校”“闾有塾”,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的教育管理体系。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办学之风盛行,形成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百家争鸣的格局,使文化与社会生活相结合,首开文化兴盛的社会风尚。故黄宾虹在《画学升降之大因》论曰:“古之创造,本乎圣贤,久则因循,成为俗流,补偏救弊,准古酌今,不朽之业,往往非关廊庙,而在山林。何则?三代而上,君相有学,道在君相;三代而下,君相失学,道在师儒。”艺术深入民间,从此开启了师徒相授的教学方式,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其因中国绘画的文化特性与哲学审美的意境,使得传授过程体现在日常生活与修习合而为一上。如黄宾虹在《宾虹画语》说:“古人学画,必有师授,非经五七年之久,不能卒业。”以至长达上千年而经久不衰,并在由此形成不同学派的基础上,各呈风骚。官方艺术机构起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创立的“鸿都门”,以及以后的各朝代官方建立的宫廷画院,都是主要的学习与研究创作机构。正如当代艺术大师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云:“吾国画院,原渊源于周代设色之工,宋之画史,汉之尚方画工,而完成于五代之西蜀南唐。”其时大多学习绘画的基本方法,主要以临摹前人名作为主,以此掌握和形成自己今后的绘画风格。(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