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靖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靖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加强骨干体系建设,指导各幼儿园积极创建省级、市级示范园,引领带动全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截至2019年,靖边县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中考五科平均成绩位居全市第二。2014年,靖边县出台了《靖边县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暂行办法》,积极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工作,依托5所县城中心区域小学教育资源,建立了5个小学办学联合体。

靖边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

从“十二五”起,靖边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照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规范管理的原则,浓缩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巩固提高周边教育资源,扩张完善城区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全面实施了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精细化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工程。教育公平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职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均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年底,全县有各类学校238所。其中,幼儿园143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89所,高级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95981人。其中,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2465人,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2669人,高级中学在校学生7821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5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870人。教职工6737人,其中专任教师5685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0.9%,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2%,高考升学率达50%左右。

(一)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靖边县在2011—2019年间连续实施了3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了《靖边县学前一年教育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靖边县民办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靖边县学前教育常规要求》《靖边县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常规行为细则》《靖边县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规范全县幼教健康有序发展。2011年,靖边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始有序推进,学前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大力兴建公办幼儿园,积极利用农村富余校舍改造幼儿园,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通过316督导评估、分类定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年检等途径,全县强化对幼儿园依法办园、队伍建设、常规管理、保教质量等方面的督导,坚决纠正“小学化”“大班化”倾向,进一步提高保教水平。同时加强骨干体系建设,指导各幼儿园积极创建省级、市级示范园,引领带动全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2013年,靖边县全面实施了学前三年免费政策,在园幼儿免收保教费,由县财政按类别给予幼儿园补助公用经费(即公办园:每生每年县办园1300元、乡镇中心园和村级园900元;民办园:一至四级园每生每年分别为2600元、2400元、2200元、1800元),不允许幼儿园再收保教费,实现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建成县办幼儿园10所、乡镇公办中心园15所,改造或增设村级幼儿园73所,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县、乡(镇)、村学前教育体系。靖边县第二幼儿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全县在园幼儿达24132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开创了“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截至2019年,靖边县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实现民办幼儿园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增加至77所,占比达到90%。所有幼儿园取消“小学化”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制定月、周、日活动计划,开展以游戏为主的基本保教活动形式,提高保教质量。并将全县城乡公办幼儿园组建为6个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任务圆满完成。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靖边县政府与市政府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2—2020)》等3个指导性文件,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长远规划,按照“强校引领、资源共享、捆绑考核、共同提高”的工作思路,完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协作机制,有效提高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教育局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使教育资源向人口密集的城区、乡镇集中。两年撤并了15所生源比较少、基础设施差、布局不合理的学校和21个教学点。将亨源中学更名为靖边县第七中学,将杨米涧、高家沟等4所乡镇九年制学校改为完全小学。把黄蒿界中学和中心小学合并为黄蒿界九年制学校,杨桥畔中学和中心小学合并为杨桥畔九年制学校。将原属张畔镇的10所学校收归县管,高配建制,镇属张畔镇中学更名为靖边县第八中学,与靖边二中等同对待。将靖边县四小、五小、六小、七小、八小5所学校收归县办,与靖边县二小等同对待。把民族小学、张畔镇中心小学、张畔镇四柏树小学、张畔镇阳光小学收归县办,分别更名为靖边县第十小学、第十一小学、第十二小学、第十三小学,与靖边县二小等同对待。把原二中旧校址进行改造,建成靖边县第九小学,与靖边县二小等同对待。把张畔镇寨山一小、新伙场小学、双伙场小学及东坑镇小桥畔小学等10所学生人数百人以上、生源比较稳定的村完小收归县管,按乡镇中心小学对待,给这10所学校重新配备了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强的领导班子和教师,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

靖边县第十四小学多媒体教学

靖边县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013年,根据城区学校实际情况,县政府制定了《靖边县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与建设规划(2014—2016年)》,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力度,落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资金2.1亿元,实施续建工程13项,新建工程10项,“双高双普”追加工程3项,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网络。同时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全县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严格控制在2%以内。各学区、学校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招生,小学除个别学校外,其他学校起始年级班额都控制在54人以内,初中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56人以内。各中小学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大家访”活动,密切家校联系,实施“帮困助学一对一”主题实践活动,各学校每位教师均能做到一对一帮助1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了教育合力。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中考五科平均成绩位居全市第二。

2014年,靖边县出台了《靖边县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暂行办法》,积极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工作,依托5所县城中心区域小学教育资源,建立了5个小学办学联合体。城郊和乡镇学校招生形势明显好转,初步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突破。7月份,靖边县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截至2019年,靖边县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严格落实“划片就近入学、阳光招生、均衡编班”等入学政策,稳妥安排城区6700名适龄儿童和4850名初中新生入学,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在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方面,成功构建城区四大教育集团和9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形成了教育理念、管理制度、教育资源和发展成果交流共享的局面。在落实消除大班额计划方面,2018年,义务教育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了65人以内,大班额超大班额得到有效控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县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云平台接入工作。为54所学校采购2291套英语教学软件,为城区36所学校争取价值72万元的“智慧教室实验点”教学设备;协调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为东坑二小装备15万元的“智慧教室实验班”教学设备;为靖边一幼争取到100余万元的省级信息化专项课题实验设备。靖边四中被评为“榆林市首届智慧校园”“陕西省STEM教育领航学校”“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学校”。

(三)内涵发展高中教育(www.xing528.com)

2013年,全县高中学校遵循“从重硬件建设向重软件建设转变,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办学原则,围绕“特色办学与多样化发展”的思路,深入挖掘本校历史传统和办学优势,根据实际开发特色课程,发展特色学科,创建特色项目,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实现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育局严把入口关,每年从北师大、陕师大等全国6所重点大学选聘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并积极探索教师培训工作新思路,构建开放型教育发展体系,与北师大、陕师大等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外派教师骨干培训学校,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在管理方面,完善师德和业务考核机制,落实师德建设“六项制度”,健全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体系,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坚决摒弃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乱办班、乱补课的行为,学习宣传时代典型,学习身边典型,弘扬高尚师德。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推荐参评省级教学能手和市级德育先进工作者、市级教学能手,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典型带动、共同提高的格局。在特色办学方面,靖边三中突出艺术类特色,开办体育美术音乐、舞蹈班。靖边中学和靖边三中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实行走班选课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教育局遵循给原则不给方法,定方向不定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高中学校积极探索符合校本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新途径,靖边中学在各年级普遍推行“271”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高考获取改革红利,升学率大幅提升。《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教育报》先后对靖边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特别报道。

2018年,全县高考文、理两科一、二本上线人数和艺体、单招类本科上线人数共计1521人,突破千人大关。二本上线人数和市教育局下达的Q值(升学人数期望值)目标任务,实现了2017年既定的追赶超越目标。

截至2019年,全县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文、理两科高中应届生报考人数为2311人,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和艺体、单招本科上线人数共计1771人。靖边中学一本上线率为55.17%,位居全市第三位,Q值达到100%以上,被市政授予“榆林市2019年普通高中提升教学质量突出学校”称号和“榆林市2019年普通高中提升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称号。靖边三中高考体育艺术类录取人数位居全市第2位,被市政府授予“榆林市2019年普通高中特色办学突出学校”称号。职业教育本科单独招生上线人数为674人,被市政府授予“榆林市2019年职业高中提升教学质量贡献学校”称号。

(四)规模发展职业教育

靖边县职业教育中心(简称职教中心)作为靖边县唯一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承载着全县职业教育的重任。从2012年起,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有本领,升学有基础”为目标,以“筑牢核心素养,培育工匠精神”为办学宗旨,全面推进“追赶加超越,发展再起航”,以实现“双达标”、建成“示范校”、跻身“旗舰校”、跨入“200强”、创建“高职院”五步走的发展战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2012年,靖边县明确了招生计划,建立了初中毕业生向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有序升学的工作机制,使初中毕业生有序向职教中心分流。职教中心加强了“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大教师的培训转型力度。建成了计算机综合网络布线实训室和汽车维修实训车间,使教师“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全年共有17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省级转型培训。在省级教学设计大赛中,职中有6名教师分别获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另有2名教师在国家级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同时,靖边县进一步统筹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网络培训体系,乡村两级农技校覆盖全县共17个乡镇,251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全年共组织科普、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11期,培训人数3万人次以上,在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3年至2017年,职教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将“订人员、订数量”的“就业订单”转变为“订水平、订质量”的“人才订单”,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先后与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高职院校实行“三二连读”五年制大专联合办学,为初中毕业生开通了直接进入大学就读的直通车,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层次。

职教中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单2018年与驾校合作,培训驾驶员1213人,为全县脱贫攻坚战助力;与文化公司合作创办了广告与设计实训室,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汽车4S店以及汽修厂合作,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校生人数由2013年的800多人增加到2400余人。当年,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8个;在榆林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33个,职教中心获团体二等奖。

2019年,职教中心已建成化工分析、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美容美妆、中医按摩、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45个实验实训室;建有学校网站、校园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人人通、云平台一卡通、教诊改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平台,并接入千兆网络。每个教室都安装了触控教学一体机,引入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项目,安装了智慧校园云服务电子监控系统,教学手段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和数字化。在校学生达3000多人,共有74个学历教学班。目前在校生由参加高考升学和与高职院校联办两大类组成。学校开设化工机械与设备、化学工艺、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中医康复保健、幼儿保育、电子商务无人机操控与维修、高铁乘务、3D打印13个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文秘等8个高考趋向专业。近98%的中职学生通过一体化培养、春秋季高考形式升入高等院校学习或直接被用人单位聘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