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道路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城市道路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生料的质量应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必须对沥青路面集料的料源进行调查,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城市道路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6.3.4.1 面层类型

目前城市道路面层一般以沥青路面面层为主。高等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1)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包括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和OGFC(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混合料)等嵌挤型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种等级道路的面层,其种类应按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矿料级配、空隙率划分。

(2)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冷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支路及以下等级道路的面层、支路的表面层,以及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连接层或整平层;冷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冷补。

(3)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通过在混合料拌制过程中添加温拌剂降低基质沥青的粘温曲线以改变基质沥青物理性质,在拌和温度为120~130℃的条件下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相同。

(4)沥青贯入式面层

沥青贯入式面层宜用作城市次干路等级以下道路面层,其主石料层厚度应依据碎石的粒径确定,厚度不宜超过10 cm。

(5)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主要起防水、防磨耗、防滑和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其集料最大粒径应与处治层厚度相匹配。

6.3.4.2 沥青混合料的种类

优质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具有稳定度高、车辙动稳定度高、肯塔堡飞散损失小等特点。

(1)普通沥青混合料(AC型沥青混合料)

杭州地区普遍采用70号沥青拌制的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市各级道路、停车场等场所。

(2)改性沥青(Modified bitumen)混合料

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掺入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的沥青混合料。与AC型混合料相比,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路面抗流动性能(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良好的路面柔性和弹性(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较高的耐磨耗性能。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这种特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该混合料在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中被广泛使用。

(3)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是一种由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5 mm以上的粗骨料比例高达70%~80%,矿粉的用量达7%~13%(“粉胶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SMA中的沥青用量较多,高达5.5%~7%,黏结性要求高,且选用的是针入度小、软化点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改性沥青、高黏度改性沥青。

SMA是当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适用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

(4)OGFC(透水沥青混合料)

大空隙开级配透水沥青混合料主要由粗集料、细集料、少量填料和高黏度改性沥青组成,设计空隙率在20%左右。与密级配沥青路面相比,透水沥青路面能快速排除积水,其排水原理是其拥有较大空隙,能贮存积水,使雨水快速渗透,从而达到排水的效果。其间雨水慢慢向地下渗透或蒸发,减缓雨水的流出速度,减轻城市下水道的负担,防止路面积水泛滥。

OGFC主要适用于具有特殊排水要求的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高架桥面和隧道等。

(5)再生沥青混合料

由于加热和各种自然因素的作用,沥青路面中的沥青逐渐老化,胶体结构改变,导致沥青针入度减小、黏度增大,延度降低,反映沥青流变性质的复合流动度降低,沥青的非牛顿性质更为显著。沥青老化削弱了沥青与骨料颗粒的黏结力,造成沥青路面的硬化、脆化,进而使路面骨料脱落、松散,降低了道路耐久性。

沥青的再生是沥青老化的逆过程。在已老化的旧沥青中,加入具有低黏度成分的油料(即再生剂),或者加入适当稠度的沥青材料,利用科学合理的工艺,调配出具有适宜黏度并符合路用性能要求的再生沥青。相比旧沥青,再生沥青复合流动度有较大提高,流变性质大为改善。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是将需要翻修或者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过铣刨、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再添加适量的新骨料、新沥青,重新拌和成为具有良好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铺筑路面面层中的中、下面层或基层,不得用于路面上面层。

再生料应干燥洁净,无沥青黏结的砂石料含量小,含泥量小,颗粒级配良好,再生料占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百分比不得超过30%。再生料的质量应满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

再生沥青混合料能够节约大量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3.4.3 沥青面层材料使用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必须对沥青路面集料的料源进行调查,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1)沥青质量控制

我国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规定: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普通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优质沥青具有针入度低、软化点高、延度大、动力黏度高、黏附性4级以上、耐久性优良等特点。沥青应附有沥青质保单,并且要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目前杭州地区普遍使用70号普通沥青。上面层普遍使用SBS(I-D)改性沥青,也使用SBS(I-C)改性沥青、高黏度改性沥青等特种沥青。

(2)粗集料质量控制

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粗集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洁净、干燥、表面粗糙、无风化、无杂质、含泥量小、良好的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多棱角(针片状小),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有关规定。每种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即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

粗集料应具有较大的表观相对密度,较小的压碎值、洛杉矶磨耗损失率、吸水率、针片状颗粒含量以及水洗法小于0.075 mm颗粒含量和软石含量。如城市快速路、主干路表面层粗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洛杉矶磨耗损失率不大于28%等。

路面抗滑表层粗集料应选用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的碎石或破碎砾石,不得使用筛选砾石、矿渣及软质集料。用于沥青路面表面层及抗滑表层的粗集料应符合施工规范中关于石料磨光值的要求。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表面层(或磨耗层)的粗集料的磨光值(PSV)应不小于42(雨量气候分区中干旱区—潮湿区),以满足沥青路面耐磨的要求。

粗集料与沥青的黏附性应有较大值,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集料对沥青的黏附性应大于或等于4级,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应大于或等于3级。

目前杭州地区拌制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规格主要有25~38 mm、13~25 mm、6~13 mm、3~6 mm、10~20 mm、6~15 mm、10~15 mm、5~10 mm、3~5 mm等。

(3)细集料质量控制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含泥量小,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有关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宜采用优质的天然砂或机制砂,在缺砂地区,也可使用石屑。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黏结能力。

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目前杭州地区拌制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规格主要有0~3mm、0~6mm等。

(4)填料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尽。矿粉应洁净、干燥,不含泥土成分,外观无团粒结块,其质量应符合施工规范的技术要求。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作填料。

沥青混合料中的矿粉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有关规定。

(5)纤维稳定剂质量控制

纤维稳定剂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有关规定,不宜使用石棉纤维,纤维稳定剂应在250℃高温条件下不变质。

(6)其他外掺物质量控制

其他外掺物如抗剥落剂、改性剂(颗粒)、温拌剂、颜料剂、再生剂、岩沥青等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要求或相关规定。

6.3.4.4 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控制

本书主要介绍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施工工艺,阐述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常依据同类道路与同类材料的施工实践经验,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则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是按实际使用的原材料计算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并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最佳用量,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第二个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是对经过拌和机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骨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骨料比例,供拌和机中控室使用。同样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并以±0.3%最佳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沥青用量。

第三个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是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路段,并采用沥青混合料及路上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而标准配合比则作为生产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施工机械与检测仪器的配置。配齐施工机械与质量检测仪器及相关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调试和试机,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沥青面层机械化连续摊铺作业,须配备以下主要施工机械:沥青混合料摊铺机、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压路机、自卸汽车等。

试验段选择。沥青面层施工开工前,均须先做试验段。一般通过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拟订试验段铺筑方案,审批同意后,采用重新调试的正式施工机械,铺筑试验段。试验段宜选在直线段,长度不少于200 m。同时,根据各种相匹配的机械施工能力,确定合适的施工机械型号、数量及相应的组合方式。

通过上述试验段作业及检验,拟确定下列质量控制参数:摊铺机的操作方式及摊铺温度、摊铺速度,初步振捣夯实的方法和强度,自动找平方式等;压实机具的选择、组合,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施工缝处理方法;各种沥青层的松铺系数。确定施工产量、效率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组织计划;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信及指挥方式。

(2)透层、粘层、封层的质量控制(www.xing528.com)

透层铺筑。透层是为使沥青混合料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洒布能很好渗透入表面的沥青类材料薄层。沥青混合料面层摊铺前应在基层表面洒布透层油,在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根据基层类型选择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做透层油。

粘层铺筑。粘层是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黏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凝或中凝液体石油沥青。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当天及时洒布。

封层铺筑。铺筑在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面层下面的称为下封层。封层油宜采用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封层集料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且粒径与级配应符合要求。

透层、粘层宜采用沥青洒布车或手动沥青洒布机喷洒,喷洒应呈雾状,洒布均匀,用量与渗透深度宜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通过试洒确定。不得随意洒布,不得漏洒,洒布不到位处应进行人工补洒。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

(3)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采用拌和机机械拌制。拌和厂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的规定。

①拌和机拌制性能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拌制。连续式拌和机应具有根据材料含水量变化调整矿料上料比例、上料速度、沥青用量的功能。当工程材料由多处供料、来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得采用连续式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检定,每年不少于一次。冷料供料装置须经标定得出集料供料曲线。间歇式拌和机在拌和过程中应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及拌和温度等的数据。

沥青应采用导热泊加热,对沥青与矿料进行加热拌和,调节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使其符合规范要求。当混合料出厂温度过高,超过废弃温度时不得使用该沥青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宜通过试验确定,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通常间歇式拌和机每锅拌和时间不宜少于45 s(其中干拌时间不得少于5 s),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

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

拌和机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泛油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离析现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间歇式拌和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的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72 h,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4 h,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应逐车用地磅称重,并进行外观质量及温度检查验收。记录规格型号、温度及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外观质量不合格及温度异常的沥青混合料严禁出厂。

②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与布料。

每次使用前后运料车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黏结的隔离剂或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在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运料车应多次挪动位置,平衡装料,以避免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宜用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苫布覆盖需牢固,不得在运输途中松散影响保温。冬季低温时还应覆盖保温棉被。

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宜设水池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沥青混合料,对混合料质量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均不得铺筑。运料车必须服从施工现场指挥在指定区域等候,按卸料顺序排列,只有正在卸料车辆的后一车可以掀掉苫布。

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运输,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5辆后开始摊铺。

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 c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地供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尤其是对改性沥青或SMA混合料,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SMA及OGFC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混合料沿车厢板滴漏,应采取避免措施。施工中遇下雨、大风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停工待命的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进入施工区域须经施工部门同意,不得急刹车、急弯掉头使透层、粘层、封层及路面成品、半成品造成损伤,不得擅自驾车进入新做成品道路。

③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必须制订沥青路面施工方案,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项目负责人应安排好施工前现场验收的时间节点,并保障其准确性,施工前检查验收作业面(井与基础面高差、平侧石平顺及高差、横坡纵坡情况、清洁度、铣刨平顺度等)的质量。当日计划施工的作业面被污染时,必须按施工要求清扫干净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洒油作业时不得污染周边环境。若作业面质量不符合要求,明确不具备施工条件的,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或粘层油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利用全站仪或GPS进行导线测量,直线段测点由人工拉点加密,中桩中线偏位在要求以内,保证沥青每幅宽度;高程桩位设置高程点应保证厚度和高程达到规范要求,曲线段根据半径加密,要求施工前完成测量放样工作。钢丝绳设置要求每段钢丝绳线性顺直、绷紧,不得出现漏绑现象,钢筋桩不得有歪斜现象。直线每摊铺幅打出线形石灰线,包括机非隔离和中央隔离带位置,大岔口先按摊铺顺序打出摊铺幅线形石灰线。对原有老道路应先明确道路中心线再施工,确保施工坡度准确。施工一般按慢车道及小岔口—快车道—大岔口顺序进行。有时为确保路面平整度,对于小岔口施工也可采用先整幅施工主路,再施工岔口的顺序。

所有工作面摊铺后、碾压前应及时清扫工作面外的沥青混合料颗粒,防止骨料颗粒被压碎影响路面。应对沥青混合料逐车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测温检查,并进行记录,若发现有明显花白料、泛油料、沥青含量偏差大及料温偏差大影响施工的,一律不得铺筑。

用沥青混合料铺筑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 m(2车道)或7.5m(3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 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6 cm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 cm以上。

摊铺前应提前0.5~1 h预热摊铺机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铺筑时熨平板振捣或夯实装置应选择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初始压实度。熨平板加宽连接应调节至摊铺的混合料没有明显的离析痕迹。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 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 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铺设下面层或基层时宜采用有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铺设上面层时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铺设中面层时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黏附沥青。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上面层摊铺前应按照设计标高调整好井座标高,路面较宽时宜采用双机联铺的摊铺方式。遇有双侧路缘石时,双侧可采用路缘石引导纵向找平仪标高法,搭接处采用平衡梁法或铝合金引导纵向找平仪标高法。遇无路缘石时,宜全部采用平衡梁法或铝合金引导标高法。

井(窨井、雨水井等)座与已铺路面标高不一致时以路面标高为准。若普通井的井顶面标高与已铺路面高差1 cm以内,可人为进行接顺处理;高差1 cm以上的不进行接顺处理,待后续对井标高进行调整并修复路面。对于可调式窨井应在摊铺后立即进行二次提升处理。

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符合规范要求,寒冷季节遇大风降温,不能保证迅速压实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按规定执行。每天施工开始阶段宜采用较高温度的混合料。

沥青路面雨季施工时,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

沥青路面冬季施工时,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在低于5℃时严禁施工。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在施工温度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粘层、透层、封层严禁冬季施工。

沥青混合料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度相匹配。一般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3倍。如AC-13C的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为13.2 mm,则压实厚度不宜小于4 cm。每层的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施工中随时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及横坡,并以铺筑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面积之比校验平均厚度。松铺系数的取值可参考表6-1中所给的范围。

表6-1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转动速度与摊铺速度应保持均衡。为减少摊铺中沥青混合料的离析,布料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布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不得不由人工做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

不具备机械摊铺条件时(如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以及小区道路等小规模工程),可采用人工摊铺作业。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预先设置挡板(枕木)。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铁锹等工具宜沾防黏结剂或加热使用。边摊铺边整平,严防骨料离析。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尽快碾压。低温施工时,卸下的沥青混合料应覆盖篷布保温。

④沥青路面压实成形。

压实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状态完好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根据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控制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形)时机。压实层不宜大于10 cm,各层压实度及平整度应符合要求。为达到最佳效果,沥青混合料压实宜采用钢筒式静态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组合的方式。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压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初压开始温度应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处于90~120℃间。SMA、OGFC沥青混合料初压开始温度应不低于16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也应处于90~120℃间。

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出现推移、开裂等情况。

通常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启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当边缘有挡板、路缘石、路肩等支挡时,应紧靠支挡碾压。当边缘无支挡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外侧轮伸出地缘10 cm以上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 cm,待压完每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以尽量避免混合料向外推移。

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初压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予以适当修整。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 m。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以增加密水性,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 t,吨位不足时宜附加重物,使每一只轮胎的压力不小于15 kN,冷态时的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0.55 Mpa,轮胎发热后不小于0.6 MPa,且各只轮胎的气压大体相同,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的碾压轮宽度,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对以粗集料为主的较大粒径的混合料基层,尤其是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小于3 cm的薄沥青层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宜为35~50 Hz,振幅宜为0.3~0.8 mm。层厚较大时选用高频率大振幅,以产生较大的激振力,厚度较薄时采用高频率低振幅,以防止集料破碎。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为10~20 cm。振动压路机折返时应先停止振动。

当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质量不小于12 t,相邻碾压带宜重叠后轮的1/2轮宽,并不应小于20 cm。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以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做补充碾压。碾压遍数应经试压确定,不宜少于4~6遍,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2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路面压实成形的终了温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

SMA路面的压实不宜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将沥青混合料搓揉挤压上浮。SMA路面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即紧跟在摊铺机后面,采取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慢速碾压。如发现SMA混合料高温碾压有推拥现象,应复查其级配是否合适。

OGFC路面宜采用不小于12 t的钢筒式压路机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长度应与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压路机每次应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地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

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粘轮应立即清除。可在钢轮上涂刷隔离剂或防黏结剂,但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喷出的水应呈雾状,不得漫流,以防混合料降温过快。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烘烤、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黏结剂,也可喷少量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轮胎尽快升温,之后停止洒水。轮胎压路机的轮胎外围宜加设围裙保温。

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构造物接头、道路拐弯死角、路面加宽部分及某些路边缘等局部地区,应采用振动夯板压实。对雨水井与各种检查井的边缘还应用人工夯锤、热烙铁补充压实。

平石边、井边、小岔口处,先采用平板夯压边,再采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形的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形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在当天成形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工完料清,对铣刨完不能当日施工的路面(铣刨返修路面)以喷洒乳化沥青的方式控制现场扬尘。

加强对沥青路面成品的保护,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保持整洁,不得污染,严禁在沥青层上堆放施工产生的土或杂物,严禁在已铺沥青层上制作水泥砂浆。防止雨水井被堵塞,保证窨井盖完好;平侧石平顺,无破损、污染、啃边现象。

⑤沥青路面接缝处理。

在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的连接处操作时必须仔细,保证路面接缝坚实致密、平顺、线性顺直,切割处理时,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 cm(热接缝)或30~40 cm(冷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

采用梯队作业方式摊铺时应选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20 c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跨缝压实。半幅施工采用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枕木)或将先铺的沥青混合料切割出顺直接缝,另半幅施工前必须将缝边清扫干净,涂刷粘层油后再铺新料,新料跨缝摊铺与已铺层重叠5~10 cm,软化下层后铲走重叠部分,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 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 cm,将接缝压实紧密。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 cm以上,表层的纵缝应顺直,且宜留在车道区画线位置上。

高等级道路的表面层纵横向接缝应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以下各层和其他等级的道路的各层应尽量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也可采用斜接缝。平接缝宜采用机械切割,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清除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干燥后涂刷粘层油,铺筑新混合料,接槎软化后,先横向碾压,再纵向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窨井边、平侧石边及新旧路面接缝的处理应平整顺直。所有纵向、横向冷接缝切割处理、保持直顺,接缝处必须涂刷粘层油,接缝位置应合理,以保证成品路面外表美观。

6.3.4.5 沥青面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沥青路面面层质量检查与验收项目:主控项目为原材料质量、混合料质量、混合料配合比、路面压实度、路面厚度和路面弯沉值;一般项目有面层允许偏差等要求。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面层应平整、坚实致密,不得有裂缝、麻面、油斑、轮迹、松散等缺陷,表面无杂物、油污等,外表美观。接缝坚实致密、平顺、线性顺直。平侧石等构筑物无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