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与实践-行业标准规范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与实践-行业标准规范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档案行业标准规范由国家档案局制定和发布,这些标准规范均属于推荐性质和要求执行的文件,为了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各个档案部门在开展具体的档案工作应当遵循相应的标准规范。数字档案馆建设相关的推荐性行业标准同样可分为基础类、对象类、过程类、系统类和监督检查类标准。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与实践-行业标准规范

档案行业标准规范由国家档案局制定和发布,这些标准规范均属于推荐性质和要求执行的文件,为了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各个档案部门在开展具体的档案工作应当遵循相应的标准规范。数字档案馆建设相关的推荐性行业标准同样可分为基础类、对象类、过程类、系统类和监督检查类标准。

基础类档案行业推荐性的管理术语标准主要是《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规定了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按电子档案的管理流程编排了术语条目,介绍了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业务系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开放档案信息系统、信息包、提交信息包、存档信息包、发布信息包、打包信息、内容、结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背景、元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全程管理、文件格式、电子签名等一般概念,介绍了捕获、登记、分类、著录、归档、网络文件存档、移交、接收、关联、挂接、嵌入、封装、聚合、传输等电子档案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的概念,介绍了鉴定、真实性检验、完整性检验、可用性检验、安全性检验、文件格式检验、保管期限、保管期限表、处置、销毁等电子档案的鉴定与处置过程中的概念,介绍了保存、保护、存储、在线存储、离线存储、进线存储、复制、转换、迁移、仿真、检索、标引、利用等电子档案的保存与利用过程中的概念,同时介绍了防护、跟踪、审计、身份识别技术、权限、数字水印、备份、异质备份、数据复原、风险、风险管理、灾难备份、灾难恢复和应急预案等电子档案的安全方面的概念,适用于档案工作及相关领域[63]

对象类档案行业推荐性的元数据标准分别是:《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 46-2009)规定了以文件和案卷形式的档案为对象的文书类电子文件形成、交换、归档、移交、保管、利用等全过程元数据设计、捕获、著录的一般要求。元数据是描述文件的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元数据管理有助于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保障电子文件的证据特性,便于对电子文件的理解、管理、交换和利用,是电子文件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生成,有必要为创建、管理、应用元数据建立统一的方案,以系统有效地记录电子文件的内容特征、形式特征、背景和管理过程信息,为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文件及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并全面实现元数据的多种功能和用途。标准参照《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ISO 15489)、《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过程文件元数据》(ISO 23081)、档案行业标准《档案著录规则》(DA/T 18-1999)、国际档案理事会标准《国际标准档案著录规则(总则)》,并结合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实际,规定了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集以及元数据元素关系间的逻辑架构。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计算机系统中直接生成的文书类电子文件(含纸质文件/档案数字化图像、文本)的管理。[64]《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 54-2014)规定了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设计、捕获著录的一般要求。为保障照片类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有效记录照片类电子档案管理过程,规定了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实体及其元数据构成,涉及电子档案形成、登记、归档、移交、接收、保存、利用、销毁等全过程,适用于各级综合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可描述、管理以卷、件为保管单位的照片类电子档案,银盐感光材料照片档案数字副本的管理可参照执行。[65]《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 63-2017)规定了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元数据设计、捕获、著录的一般要求。为保障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系统有效地记录其管理过程规定了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元数据实体及其元数据构成,涉及录音、录像类电子文件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利用、转换、迁移、处置等全过程,可指导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元数据的捕获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相关功能的研制,适用于各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档案馆,可描述、管理以卷、件为管理单元的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经数字化转换形成的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副本的管理可参照执行。[66]

过程类档案行业推荐性的归档管理类标准分别是:《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 50-2014)规定了数码照片归档、整理、著录、存储、保管、利用和销毁的基本要求,介绍了数码照片、数码照片档案、EXIF信息(exchangeable image file information,可交换图像文件)、照片组等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数码照片档案的归档、整理和著录、存储和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过程,适用于数码照片的收集、归档与管理工作。[67]《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DA/T 32-2005)规定了公务电子邮件的撰写、传递、鉴定、归档、整理、移交与保管等规范化程序与管理规则,介绍了电子邮件、公务电子邮件、公务电子邮件系统、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等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公务电子邮件的撰写与传递、鉴定与归档、整理、移交与接收、保管等归档与管理过程,旨在维护公务电子邮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读性,为公务电子邮件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68]《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DA/T 85-2019)规定了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的一般方法,包括归档工作流程和归档信息包的内容结构、命名规则、元数据和存储格式等,适用于政务服务机构在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在线平台)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包括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的归档。[69]《政府网站网页归档指南》(DA/T 80-2019)规定了政府网站网页归档的总则,网页的归档范围和网页档案的保管期限,网页归档的收集、整理、移交接收和网页归档功能模块建设的一般方法。网站作为机构和组织信息发布和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形成了大量具有凭证和查考价值的网页信息内容,需要及时归档和安全保存。标准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派出机构和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互联网上开办的政府网站的网页归档,促进实现网页信息的有序归档和长期保存,其他单位的网页归档工作可参照执行。[70]证券业务档案管理规范》(DA/T 79-2019)规定了证券业务档案工作总则、管理体制、管理岗位职责,以及在办理证券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业务文件的整理、归档,证券业务档案的保管、利用、鉴定与处置的要求和方法,以及证券业务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适用于证券公司证券业务档案的管理与利用。[71]《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规范》(DA/T 78-2019)规定了模拟信号录音录像文件和录音录像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著录、归档与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要求,适用于录音录像档案的管理。[72]《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DA/T 28-2018)规定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组织及职责任务,确立了建设项目文件的形成、归档要求与项目档案管理的原则、方法和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73]《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规范》(DA/T 59-2017)规定了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为适应我国口述史料采集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实现口述史料采集规划、采集流程、史料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类组织和个人对口述史料的采集与管理。[74]《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DA/T 68-2017)规定了档案服务外包工作中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发包方工作规范、承包方档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要求和第三方机构工作规范,适用于指引发包方科学开展档案服务外包工作,选择合格的承包方,指导承包方有效开展档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第三方机构正确评价档案服务外包承包方提供参考依据。[75]《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 第2部分:档案数字化服务》(DA/T 68.2-2020)规定了档案数字化服务外包工作中的发包方工作规范、承包方工作规范、信用评价与质量监督工作规范,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的档案数字化服务外包工作。[76]

过程类档案行业推荐性的长期保存类标准分别是:《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T 47-2009)指出版式电子文件是一种用页面化的形式固定呈现文本、图形、图像等信息的文件,出于交换、发布、存档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被制作或转换为版式文件。标准基于长期保存和利用的需求确定版式电子文件应具有的格式特征,为制定版式电子文件格式标准,开发相应的制作、阅读、打印等软件提供依据,保证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可解析、可理解。标准明确了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的特征,介绍了版式电子文件、字体、字形、光栅图像、矢量图形、稳健等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应满足的需求,适用于档案部门遴选保存版式电子文件格式和版式电子文件格式标准的制定与相关软件开发。[77]《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 48-2009)规定了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格式和要求,电子文件管理就是对其元数据和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在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需要维护电子文件元数据与数据的可靠联系。电子文件元数据可以嵌入在文件中,也可以通过系统与文件关联,还可以通过封装的方法与文件打包在一起。标准规定了电子文件封装的格式和要求,依据本标准生成的电子文件封装包格式与计算机软硬件无关,是电子文件交换、长期保存和利用的有效形式。标准介绍了封装、封装包、封装格式、主文档、附属文档等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电子文件封装结构模型,规定了封装元数据,并介绍了元数据的描述方法和元素的描述(电子文件封装包、封装包格式描述、版本、被签名对象、封装包类型、封装包类型描述、封装包创建时间、封装包创建单位、封装内容、文件实体块、文件实体、聚合层次、来源、档案馆名称、档案馆代码、全宗名称、立档单位名称、电子文件号、档号、全宗号、目录号、年度、保管期限、机构或问题、类别号、室编案卷号、馆编案卷号、室编件号、馆编件号、页号、内容描述、题名、并列题名、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主题词、关键词、人名、摘要、分类号、文件编号、责任者、日期、文种、紧急程度、主送、抄送、密级、保密期限、形式特征、文件组合类型、页数、语种、稿本、存储位置、当前位置、脱机载体编号、脱机载体存址、缩微号、权限管理、知识产权说明、授权、授权对象、授权行为、控制标识、信息系统描述、附注、文件数据、文档、文档标识符、文档序号、文档主从声明、文档数据、编码、电子属性、格式信息、计算机文件名、计算机文件大小、文档创建程序、数字化属性、数字化对象形态、扫描分辨率、扫描色彩模式、图像压缩方案、编码描述、反编码关键字、编码数据、文件实体关系、文件标识符、被关联文件标识符、关系类型、关系、关系描述、业务实体块、业务实体、业务标识符、机构人员标识符、业务状态、业务行为、行为时间、行为依据、行为描述、机构人员实体块、机构人员实体、机构人员类型、机构人员名称、组织机构代码、个人职位、机构人员实体关系、被关联机构人员标识符、电子签名块、电子签名、签名标识符、签名规则、签名时间、签名人、签名结果、证书块、证书、证书引证、签名算法标识、锁定签名、被锁定签名标识符、修改封装内容、修改标识符、原封装包、修订内容),规定了电子文件的封装策略、封装包文件、封装包文件命名、封装包类型、修改封装、封装包验证机制(规范性验证、版本控制、电子签名、锁定签名)、二进制数据的处理和加密限制,介绍了电子文件的XML技术要求和电子签名技术要求。标准适用于对文本文件和静态图像文件的文件级封装。[78]《纸质档案缩微数字一体化技术规范》(DA/T 71-2018)规定了纸质档案缩微数字一体化工作的技术要求,纸质档案缩微数字一体化技术可通过一次采集,分别形成缩微影像和数字图像,无需在缩微影像与数字图像之间进行转换,是实现档案异质备份的可靠手段。缩微影像和数字图像一一对应,互相印证,既能实现长期保存,又便于提供利用服务。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利用纸质档案缩微数字一体化技术制作缩微影像和数字图像,其他文献保管机构可参照使用。[79]《基于文档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档案数据存储规范》(DA/T 82-2019)规定了使用文档型数据库存储档案数据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使用文档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档案数据的基本功能和实施方法,适用于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档案数据的存储。[80]

系统类档案行业推荐性的软件类标准主要有:《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建设指南》(DA/T 73-2019)规定了档案移动服务平台的建设原则、运行环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应用系统功能、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安全管理和运维保障的内容,适用于档案馆的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建设工作。[81]《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DA/T56-2014)规定了档案信息系统在运行维护工作筹备、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的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指导。[82]《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 31-2017)注重我国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自身的特点,结合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提出适用于档案行业的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规范性要求,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和管理要求,适用于采用扫描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过程的管理。[83]《数字档案COM和COLD技术规范》(DA/T 53-2014)规定了将数字档案输出到黑白缩微胶片和光盘上,进行COM和COLD双套保存的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以保证数字档案的长期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适用于文本、图形、图像等形式的数字档案。[84]《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规范》(DA/T 62-2017)规定了模拟录音档案和录像档案数字化的技术和管理要求,为保障对以模拟信号形成的录音档案和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对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档案出库、数字化前处理、数据库建立、信息采集、音视频处理、数据挂接、数字化成果验收与移交、档案归还入库等全过程提出了普遍适用于档案行业的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对模拟信号形成的录音录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过程的管理。[85]《纸质档案数字复制件光学字符识别(OCR)工作规范》(DA/T 77-2019)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复制件光学字符识别(OCR)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适用于字迹清晰、文本规范的纸质档案数字复制件的光学字符识别(OCR)工作。[86]

系统类档案行业推荐性的设备类标准主要有:《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 38-2008),标准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所用CD-R/DVD±R光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光盘标签,光盘数据刻录及备份要求,性能检测、保存及使用要求,三级预警线设置及数据迁移策略,介绍了光盘、档案级光盘、块错误率、不可校正错误、奇偶校验内码错误、奇偶校验外码失败、信号不对称度、抖晃、跟踪误差、聚焦误差、光盘归档寿命、归档光盘的数据迁移策略等术语和定义,对电子文件归档所用CD-R/DCD±R的记录前后的寻轨错误、聚焦错误、块错误率和光盘温湿度耐候实验等主要技术指标作出了规定,对归档光盘的标签、光盘数据刻录、归档光盘的备份和归档前检测等作出了要求,适用于档案部门电子文件的光盘归档和管理。[87]《档案数据硬磁盘离线存储管理规范》(DA/T 75-2019)规定了利用硬磁盘进行档案数据离线存储的管理要求,适用于档案数据利用硬磁盘以离线方式进行存储的操作和管理。[88]《档案密集架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DA/T 65-2017)规定了档案密集架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技术参数以及档案密集架智能管理系统的统一接口标准,智能密集架作为多种技术的结合体,在档案保管中具备使用便捷、管理安全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档案部门的认可,旨在规范档案密集架智能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及系统的接口标准,充分发挥档案智能密集架的最大功效,以期提高档案密集架智能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保证档案存放的安全,支撑和规范档案部门对智能密集架的需求。[89]《档案数字化光盘标识规范》(DA/T 52-2014),规定了档案数字化光盘盘盒和光盘盘面的标识,适用于档案部门数字化光盘的制作。[90]《档案数据存储用LTO磁带应用规范》(DA/T 83-2019)规定了档案数据存储用LTO磁带的技术要求、选择、条形码标签、使用、保管、运输以及磁带的复制、更新和转换等要求,适用于各级档案部门及有关单位档案数据存储用LTO磁带的应用和管理。[91]《电子档案存储用可录类蓝光光盘(BD-R)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 74-2019)规定了档案级可录类蓝光光盘的技术要求,刻录前检测,光盘数据刻录,刻录后检测,光盘的标签,光盘的保存、使用和维护要求,光盘的三级预警和性能监测,光盘的数据迁移,适用于档案部门电子档案的光盘存储和管理。[92]

监督检查类档案行业推荐性的能力评估类标准主要是《档案关系型数据库转换为XML文件的技术规范》(DA/T 57-2014),规定了档案关系型数据库转换为XML文件需遵循的格式和要求,适用于档案关系型数据库与XML文件的转换。[93]

监督检查类档案行业推荐性的认证测评类标准主要是《文书类电子档案检测一般要求》(DA/T 70-2018),规定了文书类电子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检测的指标及实现方案,用于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便于电子文件归档以及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和长期保存过程中的检测,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对文书类电子档案的检测。[94]

国家档案局除了制定以上档案行业标准外,为确保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完整统一,也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档案行业应遵循和执行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相关的规范。

2010年6月17日,国家档案局发布《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档办〔2010〕116号),规定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原则与要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步骤,提出档案管理系统的收集、管理、保存和利用功能要求,对应用系统开发和服务平台构建、软硬件配置提出了要求,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分别从电子文件接收、档案数字化、资源整理、建立数字档案资源库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对于保障体系建设,着重明确了如何建设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

2012年8月29日,国家档案局印发《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档发〔2012〕7号),规定了电子档案的移交时间、移交的基本要求、移交流程,电子档案接收的流程、交接手续,电子档案载体应标注的内容,电子档案的存储结构,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登记表等。

2013年7月10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档办发〔2013〕5号),以指导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工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把开展档案业务所使用的档案信息系统划分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和档案办公系统等三类信息管理系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类包括档案目录管理系统、数字档案接收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等,档案信息服务系统类包括档案利用服务系统、档案网站系统等,档案办公系统类包括承担档案工作管理的档案局馆办公业务系统等。针对不同的档案业务系统,根据具体的档案业务的管理对象、网络环境和基本功能要求来对档案信息系统进行定级工作。指南同时对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安全保护等级确定的方法以及评审、备案与报备、等级变更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2014年11月26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档办发〔2014〕6号),用于开展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工作,规定了不能参加测试的情形和测试工作程序(申请测试、现场测试、测试审批),在《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表》中明确了基础设施、系统功能、档案资源、保障体系和服务绩效5个一级指标和18细化的二级指标,测试采用百分制,测试结果达到80分以上认定为“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测试”,达到90分以上认定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2014年12月8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档办发〔2014〕7号),以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确保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档案实体与信息安全。档案部门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外包工作和档案数字化加工服务机构承担档案数字化外包服务应遵循《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该规范规定了档案部门的安全管理,数字化服务机构的安全管理,数字化场所的安全管理,数字化加工设备、网络环境与数据载体的安全管理,档案实体的安全管理,档案数字化成果移交接收与设备处理的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办法等。

2015年12月2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了《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指南》(档办发〔2015〕4号),指导企业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就企业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步骤、方法等进行阐述,以供企业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时参考。该指南以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流程为主线,内容包括总则、管理体制、电子文件归档范围与电子档案保管期限表、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前端控制、电子文件收集、鉴定与整理,电子档案存储、保管、利用、处置,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真实性和长期可用性保障,元数据管理,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与保密,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策划,全文共11章,适用于企业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2016年1月4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档办发〔2016〕1号),指导和规范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提高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水平,明确提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适用于非涉密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

2016年11月4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档发〔2016〕11号),为规范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维护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信息共享,便于项目档案长期保存,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项目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2017年9月1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了《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档办发〔2017〕2号),规定了企业数字档案馆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建设目标与原则,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机房建设、网络设施、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其他设施)、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收集功能、整理功能、保存功能、统计功能、利用功能、系统管理功能、传统载体档案辅助管理功能、其他可选功能)、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归档、专题数据库建设)、制度规范建设(制度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安全保密体系建设、经费与人才保障、建设步骤(项目规划、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运维)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和介绍,适用于各企业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

2017年12月15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基本功能规定》(档办发〔2017〕3号),明确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档案接收、档案整理、档案保存、档案利用、档案鉴定与处置、档案统计和系统管理的必备功能要求,为规范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和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可用与安全,适用于档案部门进行档案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注释】

[1]四川省档案局编:《档案信息化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

[2]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基本要求》(档办发〔2016〕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文件管理 第1 部分:通则》(GB/T 26162.1-2010),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文件管理体系 基础与术语》(GB/T 34110-2017),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体系要求》(GB/T 34110-2017),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第2部分:图形符号(包括基准符号库中的图形符号)的计算机电子文件格式规范及其交换要求》(GB/T 16901.2-2013),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信息交换格式》(GB/T 2901-2012),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年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管理电子内容/文档管理(CDM)数据交换格式》(GB/T 30541-2014),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文件管理过程文件元数据第1部分:原则》(GBT 26163.1-2010),2011年1月14日发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 17678.1-1999),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年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二部分:光盘信息组织结构》(GB/T 17678.2-1999),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年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GB/T 18894-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年版。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EDI-通用电子文档交换》(GB/T 23731-2009),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电子办公环境中文件管理原则与功能要求 第2部分:数字文件管理系统指南与功能要求》(GB/T 34840.2-2017),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电子办公环境中文件管理原则与功能要求 第3部分:业务系统中文件管理指南与功能要求》(GB/T 34840.3-2017),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 29194-2012),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年版。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书类电子文件形成办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 31913-2015),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年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建设指南》(GB/T 31914-2015),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年版。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文件管理装备规范》(GB/T 33189-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年版。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管理可移植文档格式 第1部分:PDF1.7》(GB/T 32010.1-2015),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管理采用PDF的工程文档格式第1部分:PDF1.6(PDF/E-1)的使用》(GB/T 37003.1-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年版。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管理长期保存的电子文档文件格式第1部分:PDF 1.4(PDF/A-1)的使用》(GB/T 23286.1-2009),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版。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 版式文档》(GB/T 33190-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年版。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SM3密码杂凑算法》(GB/T 32905-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年版。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SM4分组密码算法》(GB/T 32907-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年版。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SM2密码算法 加密签名消息语法规范》(GB/T 35275-2017),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密码应用标识规范》(GB/T 33560-2017),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印章应用规范》(GB/T 33481-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安全电子签章密码技术规范》(GB/T 38540-2020),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年版。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一致性测试》(GB/T 17679-1999),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年版。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文件系统测试规范第2部分:归档管理系统功能符合性测试细则》(GB/T 31021.2-2014),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年版。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 第1部分:公文结构》(GB/T 33476.1-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 第2部分:显现》(GB/T 33476.2-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格式规范 第3部分:实施指南》(GB/T 33476.3-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标识规范》(GB/T 33477-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应用接口规范》(GB/T 33478-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交换接口规范》(GB/T 33479-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www.xing528.com)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元数据规范》(GB/T 33480-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建设规范》(GB/T 33482-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运行维护规范》(GB/T 33483-2016),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年版。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证照 总体技术架构》(GB/T 36901-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证照 目录信息规范》(GB/T 36902-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证照 元数据规范》(GB/T 36903-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证照 标识规范》(GB/T 36904-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证照 文件技术要求》(GB/T 36905-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证照 共享服务接口规范》(GB/T 36906-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合同订立流程规范》(GB/T 36298-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合同基础信息描述规范》(GB/T 36319-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规范》(GB/T 36320-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发票基础信息规范》(GB/T 36609-2018),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年版。

[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 9705-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版。

[5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

[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1822-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版。

[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1822-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版。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宗单》(GB/T 13967-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版。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宗单》(GB/T 13967-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版。

[5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档案分类标引规则》(GB/T 15418-2009),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年版。

[5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档案机读目录格式》(GB/T 20163-2006),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版。

[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基于文件的电子信息的长期保存》(GB/Z 23283-2009),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版。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与文献 文件管理工作过程分析》(GB/Z 32002-2015),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年版。

[6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文档管理 电子信息存储 真实性可靠性建议》(GB/Z 26822-2011),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年版。

[63]国家档案局:《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 58-2014),2014年12月31日发布。

[64]国家档案局:《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 46-2009),2009年12月16日发布。

[65]国家档案局:《照片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 54-2014),2014年12月31日发布。

[66]国家档案局:《录音录像类电子档案元数据方案》(DA/T 63-2017),2017年8月2日发布。

[67]国家档案局:《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 50-2014),2014年12月31日发布。

[68]国家档案局:《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DA/T 32-2005),2005年4月30日发布。

[69]国家档案局:《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DA/T 85-2019),2019年12月16日发布。

[70]国家档案局:《政府网站网页归档指南》(DA/T 80-2019),2019年12月16日发布。

[71]国家档案局:《证券业务档案管理规范》(DA/T 79-2019),2019年12月16日发布。

[72]国家档案局:《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规范》(DA/T 78-2019),2019年12月16日发布。

[73]国家档案局:《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DA/T 28-2018),2018年4月8日发布。

[74]国家档案局:《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规范》(DA/T 59-2017),2017年8月2日发布。

[75]国家档案局:《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DA/T 68-2017),2017年8月2日发布。

[76]国家档案局:《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 第2部分:档案数字化服务》(DA/T 68.2-2020),2020年5月18日发布。

[77]国家档案局:《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T 47-2009),2009年12月16日发布。

[78]国家档案局:《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 48-2009),2009年12月16日发布。

[79]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缩微数字一体化技术规范》(DA/T 71-2018),2018年4月8日发布。

[80]国家档案局:《档案数据存储用LTO磁带应用规范》(DA/T 83-2019),2019年12月16日发布。

[81]国家档案局:《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建设指南》(DA/T 73-2019),2019年3月4日发布。

[82]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DA/T56-2014),2014年12月31日发布。

[83]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 31-2017),2017年8月2日发布。

[84]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COM和COLD技术规范》(DA/T 53-2014),2014年12月31日发布。

[85]国家档案局:《录音录像档案数字化规范》(DA/T 62-2017),2017年8月2日发布。

[86]国家档案局:《纸质档案数字复制件光学字符识别(OCR)工作规范》(DA/T 77-2019),2019年12月16日发布。

[87]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 38-2008),2008年4月23日发布。

[88]国家档案局:《档案数据硬磁盘离线存储管理规范》(DA/T 75-2019),2019年3月4日发布。

[89]国家档案局:《档案密集架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DA/T 65-2017),2017年8月2日发布。

[90]国家档案局:《档案数字化光盘标识规范》(DA/T 52-2014),2014年12月31日发布。

[91]国家档案局:《基于文档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的档案数据存储规范》(DA/T 82-2019),2019年12月16日发布。

[92]国家档案局:《电子档案存储用可录类蓝光光盘(BD-R)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 74-2019),2019年3月4日发布。

[93]国家档案局:《档案关系型数据库转换为XML文件的技术规范》(DA/T 57-2014),2014年12月31日发布。

[94]国家档案局:《文书类电子档案检测一般要求》(DA/T 70-2018),2018年4月8日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