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科研项目资助绩效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国际比较分析

高校科研项目资助绩效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国际比较分析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出台的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的共同特征是以创建特色鲜明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为目标定位。鉴于其遴选方式、组织与实施等与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存在相似之处,在此拟对TGU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展开典型案例分析,以期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是日本文部科学省推出的以大学整体为对象进行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的项目。

高校科研项目资助绩效第三方评价制度的国际比较分析

日本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出台的一系列重点建设项目的共同特征是以创建特色鲜明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为目标定位。“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是其中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颇大的一项战略举措,被誉为“日本高校改革的‘地壳变动’和希望”。该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首轮TGU建设大学已经过两次中期评价,步入建设成熟期,运行效果良好。鉴于其遴选方式、组织与实施等与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战略存在相似之处,在此拟对TGU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展开典型案例分析,以期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是日本文部科学省推出的以大学整体为对象进行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的项目。关于项目的组织管理、申报审批等一应事务,文部科学省授权委托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执行。项目的遴选对象是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拟重点扶持的大学分为两种类型:A类“TOP型”(具有进入世界大学排行榜前100名实力的、开展世界水平教育研究的顶尖大学)和B类“国际化牵引型”(基于既有实绩,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引领日本社会国际化的大学)。重点支持的大学数量和经费上限分别为:A类10所左右,每所每年5亿日元;B类20所左右,招生规模千人以上的每所每年3亿日元,未满千人的每所每年2亿日元。资助周期是在国家财政状况允许条件下最长可达10年。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两次中期评价,其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经费投入和项目存续与否。[42]

(一)评价主体

作为日本世界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的评价主体,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JSPS)的前身是设立于1932年的财团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其以振兴日本学术研究为己任,在资助学术出版及学术研究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99年起,文部省将科学研究费补助金事业中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移交日本学术振兴会管理,旨在强化和提升其地位和功能,使其业务范围从高级研究人才培养扩展到高水平研究项目以及世界顶尖教育研究基地的评价与资助。2003年,依据《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法》,日本学术振兴会“变身”成为受文部科学省管辖的独立行政法人机构(Incorporated Administrative Agency,IAA)。评价对象为国立、公立、私立大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

评价机构的独立性是评价结果客观性、公正性的重要保障。法人化改革前,日本学术振兴会代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缺乏自主权,万事“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文部科学省。法人化改革后,日本学术振兴会实施自主管理,虽由政府主导建立,机构运营经费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但与文部科学省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不执行行政职能,两者之间通过“契约”,即3~5年的中期目标及计划来履行各自的职责,发挥各自职能。简言之,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是具有高度自主和独立性的、介于政府和社会团体之间的“准”政府组织,其对大学的评价是基于学术的角度而非行政的角度。文部科学省对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管理与控制由直接领导转变为通过“签订契约”以及“事后评价”来实现。例如,日本学术振兴会的主要职能是履行契约,完成中期计划;而负责审查日本学术振兴会中期计划的文部科学大臣根据《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法》对其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相较于以往文部科学省对日本学术振兴会直接干预、过度干预的集权式管理模式,经历过法人化改革后,文部科学省仅承担为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提供科研经费和审查其中期目标是否达成的职责,对于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竞争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事项不再过问与干涉,而是交由学术振兴会全权负责。

日本学术振兴会组建了“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委员会”,负责评审细则的制定、项目审查及监督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等相关事务。委员会在不同评价阶段设置了不同的评价组织。例如,在大学遴选的“事前评价”阶段,委员会设置了“审查部会A”和“审查部会B”,分别负责对项目启动时104所大学提交的109份申报书[43]的书面审查、听证审查与合议审查,尔后确定了A类13所和B类24所,合计37所首批“TGU”建设大学名单。最终,报经文部科学省审批后予以对外公布入选名单。在项目启动后的2017年和2020年的中期评价阶段,委员会设置了“中间评价部会A”和“中间评价部会B”,负责对首批“TGU”建设大学开展中期评价活动。

第三方评价机构人员构成的专业性、权威性以及多样性是影响评价质量和评价结果专业性、权威性、公平性及合理性的重要人为因素。委员会由大学校长联合社会经济、科研等领域的学识之士组成,人数基本控制在9~11人以内。2014年度委员会委员长由东京都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兼文部科学省顾问木村孟担任,副委员长由公立大学法人福冈女子大学理事长兼校长梶山千里担任,其余9名委员分别是3名大学校长,3名企业会长,2名国际交流基金理事长,1名研发机构理事长。[44]多样化的团队可以互相弥补不同领域的认知盲区和短板。此外,为确保评价人员能从客观立场做出专业判断,从而取得公信度高的评价结果,日本学术振兴会还从评价目的、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对评价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二)评价流程与方法(www.xing528.com)

由于“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的资助周期最长为10年,2014年首批“TGU”建设大学已按规定完成了两次中期评价,资助周期结束后的事后评价尚未实施。该项目在资助周期内评价上延续了自WPI项目开始实施的年度跟踪评价(follow-up)。年度跟踪评价的目的在于确认每年度各大学建设措施落实情况,具体实施流程是:各大学填写跟踪评价调查表,内容应包括申报计划书中罗列的各种事项的进展状况以及具体达成的数值目标,然后提交给“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委员会事务局”。事务局依据该调查表对项目整体进展情况以及各大学的特色举措、突出成果、课程等进行汇总,并将结果上报给“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委员会”。年度跟踪评价能够确保委员会实时监控项目的实施与执行情况。

中期评价一般采取书面评价和面试调查两种方式,特殊情况下评价部将进行实地调查。2017年度的中期评价自2017年6月中旬起至2018年2月完成。2020年度的中期评价自2020年8月下旬起至2021年3月完成。两次中期评价均由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发布评价通知及评价相关资料。评价相关资料包括中期评价要点、面试调查实施要点、实地调查实施要点、致文部科学大臣公文书、中期评价调查表、中期评价相关资料填写说明等。书面评价与年度跟踪调查评价一样,由各“TGU”建设大学逐一对照评价基准填写“中期评价调查表”后提交给中间评价部会。调查表共79页,包括申报学校基本信息,建设构想蓝图(含项目推进流程、通用指标和个性化指标等),建设进展情况(含指标完成情况及资助资金使用情况),成果指标数据等。[45]部会基于《中间评价实施要点》,对各大学提交的项目中期执行情况和阶段性成果等书面材料进行审核,针对书面审查中的不明之处,面向所有“TGU”建设大学进行答辩形式的面试调查。面试调查时长约35分钟,基本流程是各大学TGU建设负责人陈述,质疑问答,形成个别审议与面试调查评价书。实地调查是依据《实地调查实施要点》包括听取大学针对书面调查和面试调查的反馈,与学生座谈,实地勘察教育教学设施等。其目的是为了补充完善书面调查和面试调查。最后,基于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完成评价结果初稿,并提交评价委员会进行审议后定稿。

综上,“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在资助周期内是以年度跟踪评价为主要评价形式,在项目实施第4年和第7年进行中期评价,并依据中期评价结果动态调整下一轮建设范围,优化资助资金配置,最后在项目实施后的第11年即项目结束后进行事后评价。

(三)评价基准和内容

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基准是依据《学校教育法》和文部科学省的相关要求制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故而每家机构的评价侧重点和评价标准不尽相同。2020年,“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委员会”结合中期评价结果,对项目原有评价基准进行了探索性调整。项目现行评价基准包括通用成果指标与达成目标和各大学个性化成果指标与达成目标两大类。(1)通用成果指标与达成目标分为国际化、大学治理改革和教学改革三大模块。其中,国际化模块包括多样性、流动性留学支援体制、语言学习能力、教务系统的国际通用性和灵活的学校活动日程等六大领域27项内容。大学治理改革模块包括年薪制的导入、具有国际通用性的人事招聘和进修、行政事务人员素质提升三大领域9项内容。教学改革模块包括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的英语化、英语资格考试在学部入学考试中的应用等三大领域5项内容。(2)各大学个性化成果指标与达成目标是各大学根据建设构想设定的定量和定性的成果指标。此外,申报A类“TOP型”的大学要求填写学校的国际排名、国际评价以及论文引用率、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共同研究与委托研究情况等研究成果产出实绩。申报B类“国际化牵引型”的大学须填写办学优势特色及具体举措等。[46]

(四)评价结果

“全球顶尖大学建设支援项目”的年度跟踪评价和中期评价结果最终均会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中期评价完成后,委员会给出的综合评价分为5个评分等级,由高至低依次为:S、A、B、C、D。其中S级“项目进度喜人,预计能达到建设目的”,A级“若保持目前的进度,有可能达到建设目的”,B级“达到预期目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努力,应听取委员会的改进建议”,C级“按照目前的进度,达到既定目标存在一定困难,应缩小或废除无法取得与预期成果的相关举措,应缩小财政支援规模”,D级“按照目前进度,达到既定目标非常困难,应终止财政支援”。在2017年的中期评价中,6所大学获得S级评价,占16%;25所大学获得A级评价,占68%;6所大学获得B级评价,占16%。[47]在2020年的中期评价中,8所大学获得S级评价,占22%;25所大学获得A级评价,占68%;4所大学获得B级评价,占11%。与2017年相比,获得S级评价的大学数增加2所,获得B级评价的大学减少2所,意味着各大学基于2017年中期评价委员会给出的改善建议,做到了切实抓好整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48]截至目前,该项目首轮入选的37所大学均顺利通过第二次中期评价,进入TGU最后一个建设周期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