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城市节水技术调研及经济政策成果

国际城市节水技术调研及经济政策成果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国土厅负责在各部门制定的水供求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全国长期节水计划。

国际城市节水技术调研及经济政策成果

世界各国在长期的水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中,确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节水管理体系和措施,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和趋势。

1.1.1 建立全国性、地区性、流域性的水管理机构

美国1965年成立了国家水资源利用委员会,负责制定统一的水政策,全面协调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的用水矛盾,以促进美国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使用。美国与水事务管理有关的部门还有农业部、内政部、能源部、运输部、环保部、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等。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由厚生省、农林水产省、通商产业省、建设省和国土厅等五个省分管,各自负责生活节水、农业节水、工业节水以及发电等。其中,国土厅负责在各部门制定的水供求计划的基础上编制全国长期节水计划。为了加强节水工作,日本1985年成立了“推行建设节水型城市委员会”。

以色列的节水工作由农业部下属的水务委员会负责,通过推行有关的行政、法规和技术措施,促使市政、工业、农业三个主要用水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用水。水务委员会的专员可依法处理涉及水分配、用水控制、水供给系统规划、运行以及违反水法的制裁等方面的事务;可向地方权威机构下达该地区各种用途的年用水量,并担当对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角色。地方权威机构负责其行政管辖范围内供水系统的开发、维护和运行,并对所有住宅单位和公共、商业及工业用水进行计量,监督各种水供应及废水排放条款及禁令的执行。另外,法律及行政系统中还包括许多公众团体,如水协会、计划委员会、水务法庭等。这些团体保证公众参与水务管理,受理对水管理中不合理行为的反对意见。

韩国中央一级政府中,涉及节水管理的有建设部健康社会事业部、环境部。建设部通过其所属的给排水管理局对各地方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韩国水资源开发公司,是从属于建设部的半自主的公共企业,它负责为市政当局和工业区提供地区性给水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健康和社会事业部负责制定饮用水标准和监测饮用水水质。环境部负责建立污染控制法规并配合有关活动。至于地方一级政府,则根据行政区大小不同而设立给水局或给水处,负责给水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财政管理。

英国的节水管理是以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性集中管理。根据1963年颁布的水资源法,英国建立了国家水资源委员会,将英格兰和威尔士分成29个区,每个区都建立了流域管理局,如英国泰晤士管理局,服务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包括伦敦区内的700万人,拥有14000km2的范围。1974年颁布水法后,英国对水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成立了10个水管理局,实施水资源综合管理,逐步解决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控制和其他方面的矛盾。

法国1964年制定水法以来,将水资源从政策、行政管理改成按地理特点及水文特点的分区管理。全国共分成6个流域委员会,负责水资源开发、水质保护及防洪规划等。流域委员会由行政当局、流域集团、用水户代表共同经营管理,并广泛采用合同制。无论是私营公司,还是政府机构以及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只要是合同规定授予的权力,就受法律的保护。

1.1.2 加强立法工作,依法管水

国外注重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水事法律,依法管水,实现节水目标,其中特别重视水污染控制,例如:20世纪40年代,美国颁布了《水污染控制法》;60年代颁布了《清洁水保护法》,要求各州必须制定消除地表水污染的计划;1972年颁布了《防止水污染法》,要求1977年全国污水普及二级处理,1982年所有水体要达到适合文化娱乐用途的目标,1985年要达到不排污即“零排放”的目标。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日本水道法》、《水质保护法》、《工厂废水控制法》、《环境污染控制法》和《水污染控制法》等。《日本水道法》明确规定:经营供水的企业,必须向厚生大臣提交申请,同时出具总体规划、建设计划和其他有关文件,水费制定必须报经厚生大臣批准。

以色列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颁布了《水计量法》、《水灌溉控制法》、《排水及雨水控制法》以及《水法》,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英国于1944年颁布了《水资源保护法》,以后又在1945年、1958年、1963年和1974年相继作了补充完善;1991年制定了《水资源法》、《土地排水法》、《水事管理法》;1995年制定了《环境法》。

法国1964年制定《水法》,对水的分配、水污染控制以及相关制度等进行了规定。

许多国家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城市节水方面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措施,如实行取水审批,制定各类用水定额,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总量控制,对新增供水方案进行论证,制定节水计划,推进节水设备和器具的开发、使用等。

1.1.3 制定合理的水价

当今各国许多城市通过制定合理的节水水价来促进高效率用水、偿还工程投资以及支付维护管理费用等。当今世界各国已颁布了许多法规,严格实行限制供水,对违者进行不同程度的罚款处理。目前,以色列、意大利以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密执安和纽约等州分别制定了法律,要求在新建的住宅、公寓和办公楼内安装的用水设施必须达到一定的效率标准方可使用。另外,许多城市通过制定水价政策来促进高效率用水,偿还工程投资和支付维护管理费用。美国的一项研究认为:通过计量和安装节水装置(50%用户)家庭用水量可降低11%,如果水价提高一倍,家庭用水可再降25%。国外比较流行的是采用累进制水价和高峰用水价。事实上,水价政策是保护水资源和节水政策的一种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用户的用水量。(www.xing528.com)

1.1.4 改进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在缺水地区,发展耗水量小的工业行业,压缩耗水量大的工业,从而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是当今世界节水工作的一大趋势。

美国、日本近年来出现的工业用水量下降现象,与其工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两国注重压缩一些耗水量大的化工、造纸等行业,甚至将其部分转移到国外,支持发展耗水小、利润高的电子信息等行业,从而使工业取水出现负增长。以色列则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积极发展面向国际市场、高效益的商品农业,将有限的水用于效益高的作物灌溉,在近乎沙漠的土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农业成就。

1.1.5 开发节水新技术

(1)生活节水技术。国外非常重视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如以色列、意大利以及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密执安和纽约等州,分别制定了法律,要求在新建住宅、公寓和办公楼内安装的用水设施必须达到一定的节水标准。不少国家政府要求制造商生产低耗水的厕所设备和水喷头等,如1985年美国加州的法律规定,每家装的便器水箱,每次充水量不得大于5.7L;美国许多厂家已研制出多种家庭节水装置,如节水型厕所冲洗器、节水型淋浴喷头、节水型洗衣机、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洗碗机等,这些简单的节水措施可使家庭用水量减少20%~30%;日本福岗市1979年制定的“建设节水型城市纲要”的第一项内容,就是要普及家庭节水器具;以色列水务委员会则规定:所有居民区的厕所必须设置冲洗水箱以代替原有的水龙头冲洗,并引进两档冲洗水箱、流量控制淋浴头、水龙头出流调节器等节水装置。

(2)工业节水技术。国外十分重视工业节水,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改进用水工艺和设备,提倡一水多用,循环用水,如美国制造业水的重复利用次数1985年为8.63次,目前提高到17.08次;日本横滨市1982年水的重复利用率达92.7%。研究表明:火电厂采用循环用水可使需水量减少98%;化工、炼油和钢铁企业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工艺技术,可减少需水量15%~20%;在化工生产中广泛使用物料换热技术,可减少冷却水用量2/3以上。由于工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有效地减少了废水排放,降低了污染。

(3)农业节水技术。农业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管道输水和喷滴灌技术,并采用计算机联网进行控制管理、精确灌水,力求在时、空、量、质上恰到好处地满足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求,从而大大节约了用水量。

(4)供水企业的节水技术。国外为避免城市供水的不必要损失,对管道检漏工作非常重视。根据美国东部、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许多城市的统计,供水管网的漏损量占供水量的25%~50%;维也纳通过在防止漏水方面作出的努力,每天减少了64万m3洁净水的损失,足以满足当地4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美国洛杉矶供水部门中,有1/10的人员专门从事管道检漏工作,使漏损率减到6%;日本东京自来水局建立了一支700人的“水道特别作业队”,其主要任务就是及早发现漏水并及时修复;澳大利亚悉尼水务公司在与政府签订的营业执照中,明确了漏损率的降低幅度;韩国建设部建立了一整套减少泄漏的措施,其中包括预防措施、诊断措施和一些行政管理手段;以色列研制了管道漏水快速检测和堵漏的克劳斯液压夹具,作用巨大。

1.1.6 开发替代水源

(1)污水回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环境治理,特别是废(污)水治理、排放和回收利用。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法规和严厉的处罚条例,迫使工业废(污)水排放单位千方百计增加水的循环利用,改进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既促进了废(污)水回收利用,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并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国外将处理后的废(污)水称为第二水源,并用于冲厕、工业冷却、绿化、农业灌溉等方面。

(2)海水利用。海水可直接用作冷却水、电厂冲灰水、某些化工行业的直接用水、市政卫生冲洗用水等。世界上一些沿海国家,工业用水量的40%~50%用海水代替。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欧六国,目前海水年用量约为2527亿m3

海水淡化近几年发展迅速,目前有100多个国家的近200家公司从事海水淡化生产。1980年全世界共有海水淡化装置2205台,淡化能力884万m3/d;1987年海水淡化装置6300台,淡化能力增加到1504万m3/d;1995年底海水淡化设备11000套,日淡化海水总量达2000万m3。海水淡化技术为沿海缺水城市开辟了新的淡水水源。

(3)雨水利用。集雨灌溉历史悠久,目前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大会已召开了十次,多数国家已从解决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发展到系统规划、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上,雨水利用已成为开发新水源的有效途径。作为雨水利用的一项新技术,人工增雨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1.1.7 加强节水宣传

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注重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民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注重通过学校、新闻媒体来教育青少年,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许多国家确定了自己的“水日”或“节水日”,期间散发各种节水材料、放映电影或开展征文比赛等;澳大利亚的许多家庭用水设备都标有节水型器具的统一标志;以色列则通过开展经济用水群众运动,使城市用水量得以显著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