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彭家于埠与彭氏一族:乡贤治村,代代民安村睦

彭家于埠与彭氏一族:乡贤治村,代代民安村睦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氏宗祠彭家于埠彭氏一族,属望族名门,其先祖彭二战功卓著,授官北平都指挥使。彭家于埠彭氏一族,除忠心卫国,尚武声名显赫,战功卓著之外,族中文人贤士也多有载入史册者。受彭氏显赫家族的影响和彭氏良好家风的教育,彭家于埠彭氏一族尊崇德贤,数百年间一直沿用乡贤治村,代代民安村睦。

彭家于埠与彭氏一族:乡贤治村,代代民安村睦

史料可考,琅琊彭氏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其先祖官至北平都指挥使,明宣德三年(1428),四世彭永世袭父职,由太原卫改为沂州卫后,不愿继续做官,由弟彭忠接替其职,遂以沂州为家,经数百年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成琅琊彭氏显赫一族。彭氏家谱记载,彭家于埠彭氏系彭忠后裔,据此推断,彭家于埠形成以彭忠后裔为主的村落,当于彭忠就职沂州卫之后,也就是1428年之后的几年间。

清宣统元年(1909)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彭家于埠庄”。埠者,高地也。河东,远古沟河纵横,多沼泽洼地,至明清水灾频发。当初,彭姓人居沂河以东,选于高地建村,既有繁衍发展之利,又有彭氏就近入衙办公之便。该村虽建于明代,但古村落可追溯到春秋,历史悠久,且处在水陆交通要冲,古驿道向东过斜坊、相公、板泉,连接青口(江苏赣榆),向西渡沂河可至汴京,向南达江淮,向北通临淄。数百年来,在彭家于埠一代又一代老人的记忆里,这里古商埠、古码头、古驿道、古寺院、古祠堂林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彭氏宗祠

彭家于埠彭氏一族,属望族名门,其先祖彭二战功卓著,授官北平都指挥使。《明史》载,建文元年,燕王起兵争夺皇位,燕将张玉、朱能帅勇攻九门,克其八,独西门彭二据守久攻不下。战至最后,彭二集千人,挥刀跃马攻燕府,阻杀燕王遇害。后至彭二后世彭名绶出仕,任太原左卫指挥佥事,后传四世彭永,调任沂州府为沂州卫,让职兄弟彭忠承袭。延至彭氏十一世彭文炳,世袭其父彭可大沂州卫指挥佥事一职期间,考中武举,官至沂州守备。天启元年(1621),山东巨野白莲教教徒徐鸿儒率众起义,攻地掠城,逼近沂州。彭文炳驻守费县,率兵阻止平定白莲教之乱,立下了赫赫军功,升为顺天抚标中军参将,管游击事,驻守遵化。至崇祯二年(1629),清兵大举犯明,至遵化城下。彭文炳率军誓死护城阻击,守御七昼夜,城破自刎,其母颜氏、妻韦氏及两弟、两子等40余口一同殉难。为昭其功勋,朝廷赠彭文炳为中府都督,谥号武节。母亲、妻子追赠忠烈一品夫人,誉为满门忠烈,建立祠坊,祀为乡贤。

明末,李自成起义波及沂州,沂州官员纷纷逃走,彭文炳之弟彭文煐不惧义军,不顾生死,召集沂州卫中低级武职人员,奋力防范李自成大军进犯,守卫了沂州城和城中百姓,被后人传为佳话。(www.xing528.com)

彭氏十二世孙彭遇凯,崇祯庚辰科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浙江巡抚,至明唐王授其官为中丞都御史,兼漳州道。后从桂王授其为布政使,坚持抗清不降遇害,清政府追赠谥号文庄,康熙十一年,灵柩迁葬沂州。

彭家于埠彭氏一族,除忠心卫国,尚武声名显赫,战功卓著之外,族中文人贤士也多有载入史册者。其中,彭氏世袭的铁头秀才,人皆称道,誉满乡里。相传,晚清时期的彭允之,其先祖治家严谨,且贤德、博学、多才,诗书传家,被荐至朝廷,皇帝降旨,御封彭允之为铁头秀才,钦定从彭允之始,一辈一个免考的秀才(近似于高考保送)。彭允之一家虽持皇封,而读书毫不懈怠,勤奋刻苦,恃才不傲,睦邻乡里,一生助人教书,培育了彭氏子弟和周边村庄的一大批学生成才。

受彭氏显赫家族的影响和彭氏良好家风教育,彭家于埠彭氏一族尊崇德贤,数百年间一直沿用乡贤治村,代代民安村睦。彭守宇、彭远明是晚清彭家于埠村的文化才人,自幼读书识礼,加之经多见广,品德高尚,在彭家于埠村民中威望高,长期担当治理村庄重任,不仅带领彭氏一族农耕持家,阻匪缉盗,保一村平安,还化解邻里纠纷矛盾,兴友善睦邻之风。村中矛盾纠纷,经他们出面调停,诸事皆无。革命战争年代,彭思免传承报国家风,早年参军入伍,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火洗礼,后入朝抗美,舍身报国杀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彭德起,1944年参加革命,任临沂独立团通讯员,参加了多场抗日战斗。解放战争中,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五团司令部警卫员,参加了孟良崮战役等多场著名战役,荣立战功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入国防部任职,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不辱彭氏良好家风。

村中老人彭洪春说,1949年前,全村彭氏一族拥有土地1390亩,230户,800口人。日本侵略者占领临沂以后,征收苛捐杂税,彭家于埠及周边村庄村民承担着地亩税、屠宰税、货物税、牙税等20余种税、捐,真是“官也征,军也捐,不拿捐税用绳拴,又抓丁,又要钱,‘北军南军’一样残”。临沂城解放后,1948年,党和人民政府领导村民进行土地革命,彭家于埠村民民主选举村长,分田到户,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彭家于埠彭氏一族以满腔热情和主人翁的姿态,跟着共产党走,积极加入合作社,完成了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战天斗地,互助合作,扫除文盲,建设家园,生活翻开新的一页。从20世纪60年代起,村集体就成立了“副业组”,生产传统刀剪等五金产品,并大力发展林果业,村集体先后种植200亩左右苹果园,布局现在东兴路两侧,为当时的村集体创造了一条致富之道。村集体成立了专业的市场组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大幅提高了集体和社员的收入,成为远近有名的富裕大队。改革开放之后,勤劳智慧的彭于家埠村民期盼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空前迸发,在原有集体副业的基础上,村内100多户选择比较原始的手工打铁、打刀,打造了“户户叮当响,家家冒青烟”的原始五金锻造产业。全村运用传统优秀打铁技艺,生产出质地优良的菜刀、剪刀、电工刀等产品,特别是电工刀,在临沂地区首屈一指。彭家于埠的打铁出了名,大街两旁,熔炉座座,风箱呼呼作响,打制的菜刀、剃头刀、剪刀等刀具锋利、好用且价廉。每年,南来北往、慕名前来订货的商贾络绎不绝。受其影响,彭家于埠周边村庄的刀剪生产也都相继发展起来,方圆10里之内,民间打铁手艺普及,成为临沂区域最出名的铁货生产销售基地。同时,村民们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从1982年开始,对集体苹果园进行了承包,承包苹果园的农户年收入在10000元以上。在改革开放初期,彭家于埠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