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卫生部11月16日发表声明称,这一信息纯属谣言。18日,各地盐价逐渐恢复正常,谣言告破。正确应对网络谣言有以下几点。《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家交流的重要平台,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应当看到,网上不良、不实信息仍然存在,特别是网络谣言的传播成为一大社会公害,网络谣言的无止境扩散严重误导大众的正确认知、侵犯了个人权益,损害公共利益,更严重的还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共同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什么是网络谣言、如何应对网络谣言、传播网络谣言应负法律责任以及如何辨识网络谣言等问题,是每一位网民都应该上的必修课。

案例导入

【案例1-15】传播谣言信息 造成社会恐慌

2011年11月,有人在网络和手机短信中传播这样一条信息:新疆艾滋病人通过将血液滴在食物上传播艾滋病毒,多人感染艾滋病。此信息一度引发民众恐慌。

对此,卫生部11月16日发表声明称,这一信息纯属谣言。科学证据表明,艾滋病传播有三种途径:血液途径、性途径和母婴途径。艾滋病病毒不能通过餐具、饮水、食品而传染。自艾滋病病毒发现以来,国内外没有一例经食品传播艾滋病病例的报告。

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也通过官方新浪微博“平安天山”辟谣称,未发现新疆籍艾滋病人用病血滴进食物投毒的案件。

经有关部门查明,此信息是一李姓男子故意编造并通过手机短信散布传播的,某公司女职员戚某将收到的手机短信转发到QQ群后在互联网上扩散,李某和戚某及其他编造和传播谣言者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拘留处罚。

【案例1-16】网络谣言引发疯狂的食盐抢购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谁也没想到这起严重的核事故竟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令人咋舌的抢盐风波。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期间更有商家趁机抬价,市场秩序一片混乱。引起抢购的是两条消息:食盐中的碘可以防核辐射;受日本核辐射影响,国内盐产量将出现短缺。

经查,3月15日中午,浙江省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位网名为“渔-翁”的普通员工在QQ群上发出消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我国海域有严重影响,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随后,这条消息被广泛转发。16日,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产生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

3月17日午间,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完全有保障,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并协调各部门多方组织货源,保障食用盐等商品的市场供应。18日,各地盐价逐渐恢复正常,谣言告破。3月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发布消息称,已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案例思考

1.转发不经核实的网络谣言可能受到哪些处罚?

2.日本福岛核泄漏引起食盐疯抢原因有哪些?

预防措施

需注意: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例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政治人物、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正确应对网络谣言有以下几点。

(1)树立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不为一己私利制作和传播网络谣言,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打击利用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

(2)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做到文明上网、文明发言,不传播未经核实的网上信息,做网络健康环境的维护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助长谣言的流传、蔓延。

(3)提高科学素养,通过科普书籍、官方科普网站学习科学知识,增强自身对各种“伪科学”谣言信息的分辨能力。

(4)在生活中培养正确的批判性思维方式,遇到事情多思考,对于朋友圈中来历不明的所谓“真相”信息,可以自行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进行对比判断,以政府部门官方账号通报的信息为准。不要出于好奇心,也不要出于博眼球而去转发那些网络谣言。(www.xing528.com)

(5)如果在网络中遇到不实信息的传播,可以及时向网站的管理员或网络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这样很多谣言信息就能被及时清除,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必学习:传播网络谣言要承担哪些后果?

1.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2.行政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3.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刑法修正案(九)》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中新增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补救措施

必掌握:如何辨识网络谣言?

(1)要有一定的科学、法律、社会常识,提高自身“免疫力”。

(2)注意信息出处和可靠性。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在网上搜索一下,看一看信息的出处,如果只是网络帖子,可信度就要打个折扣;再搜索一下信息中的关键词,了解一下当前报道情况,避免偏听偏信。

(3)关注官方信息。谣言信息一般会涉及很多行业或部门,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这个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有些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的话,会及时澄清。官方的信息才是可靠的。

(4)对网上疯狂煽情、感叹号密集的,有“是某某人就顶”之类话的,要十分警惕,因为这类信息就是为了通过提高转载量获取背后利益。

(5)向警方求助。对于我们很多人都无法辨别的、社会影响极大的消息,可以寻求警方帮助我们识别这些信息的真假。

学以致用

1.传播网络谣言要承担哪些后果?

2.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