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霍尔上校率领队伍进驻北京围困行凶者的动乱时局

霍尔上校率领队伍进驻北京围困行凶者的动乱时局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日上午,霍尔上校率领一队人马进驻四合院,执行护卫任务。整个庭院由洋人和中国教众负责巡逻、把守,关键区域则由海军陆战队员负责。两天后,《北京公报》刊登清廷政令,宣布行凶者为四处流窜的不法之徒,此事便不了了之。第二天,有报道称位于通州的大清邮政局惨遭摧毁,电报杆被砍断,此前几天北京到天津的电报线路也已被切断。随后,这个拳民遭到一顿暴打,并被关押在公使馆。

霍尔上校率领队伍进驻北京围困行凶者的动乱时局

6月8日至6月20日期间,对洋人的攻击有所缓解,出现了难得的间歇期。截至6月9日星期六,除了位于城北的罗马天主教教堂以外,其他洋人均已被护送转移到一处四合院。该庭院一直向东延伸,连接起卫理公会派教徒布道团的数所院落。

由于美国公使馆仅有五十名海军陆战队士兵把守,所以军方自然不愿从中抽调二十人去执行其他护卫任务,况且护卫地点距离公使馆有半英里,而且易攻难守。如若没有那些如今挤在卫理公会教堂各个角落的七十个美国人,公使馆恐怕连自己的膳宿都无着落,更别说去照顾那六七百名传教士执意要照管的中国信众了。这时,公使大人力排众议,力抗军方决议,决定履行先前承诺,派遣军士保护侨民。9日上午,霍尔上校率领一队人马进驻四合院,执行护卫任务。英国公使馆并未派出他们事先承诺的十名军士,但借给守卫十支马提尼步枪,这些武器装备在后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美国人组织能力出众,他们迅速碰头协商,成立了防卫小组,负责与军方的协调合作,统筹大大小小各项事宜,其中包括安排中国教众劳作和训练。整个庭院由洋人和中国教众负责巡逻、把守,关键区域则由海军陆战队员负责。这些队员都曾在菲律宾战场上久经磨炼,作战经验丰富,能够委以重任。庭院长长的外墙上安排有岗哨,站在上面的警卫能够俯视周围整个区域。不久,巡视区域延伸到了汇文大学校园,它位于四合院的西北方,步行大概几分钟的距离。大教堂的屋顶上有哨兵站岗放哨,屋顶用镀锌铁皮做成,人站在上面,白天火烧火燎,而夜间更深露重,又滑得站不住脚。哨兵都荷枪实弹,一旦发生危险,每个人都能即时到位。警报拉响,即有专人负责照顾中国教众,以免发生恐慌。

庭院里原本住着不到二十户教外民众,他们中有人对教会平和友善,有人则是怀揣敌意,因此防守驻军和传教士们命令这些住户举家搬离。同时,庭院四周所有胡同口都被设置路障,派人严密监视,特别要提防发生火情。这样,教众便有了两道防线,院墙后还架设了锋利的隔离栅栏,防止有人攀爬;院内所有的青石板均被铲出,用来堆砌路障,路障后还挖有深深的壕沟。附近洋人商铺里凡是能用于防卫的货品被抢购一空,其中包括大量的洋灯和铁铲,而这些货品则是后来守卫公使馆所奇缺的。

所有准备工作已经落实到位,防守工事坚不可摧,完全能够抵挡拳民迅即猛烈的进攻。同时,为了防御拳民大规模的持续围攻,庭院附近的砖结构教堂被改造成堡垒,牢不可摧。门窗已被加固,设有观察孔和栅栏,而且教堂内部储备了大量的食物和水。即使被围困数日,守卫人员也能从容应付,安然度过。

由于暴徒可能纵火焚烧平民住所,所以人们纷纷将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拖进教堂。一时间教堂内台上台下,走廊上,门厅里,到处都堆满了行李。做礼拜时,布道台上也是杂乱无章,四处随意摆放的是晚上睡觉的一张张床垫、一罐罐法国黄油、一听听覆盆子果酱和一瓶瓶酱黄瓜,甚至还有一个个婴儿摇篮。台下除了行李箱外,还整齐排列着一排大水缸,里面盛满了水。每当夜幕降临,放学的女学生们便列队穿过马路,回到一路之隔的教堂内,晚上便睡在地板上。由于暴民随时可能突袭,洋人女老师陪着这群学生入睡,以确保她们的人身安全。有好几次,警报拉响,拳民可能来袭,夜宿教堂的所有女学生和教堂收容的其他女性都秩序井然地进行转移,而在警报解除后也都毫不慌乱地返回教堂。当时,这样的警报演练不时反复,虽然不被人理解,却对应付行将到来的暴民袭击大有助益。

据悉,军方的救援队一接到求助电报就于6月10日从天津出发了,很多欧洲人欢欣鼓舞,纷纷来到马家堡火车站迎接。但是,他们很快便从围观中国人的嘲讽讥笑中得知,通信手段早已中断,救援队不可能收到求援信息的,因此众人不得不悻悻然折返。6月11日,日本公使馆的大臣杉山先生(Mr Sugiyama)只身一人穿过城南的永定门前往火车站,去迎接翘首以盼的支援军队。他随身没有携带任何防卫武器,却还是被北洋新军董福祥所辖的甘军抓获。据报道,杉山先生是从马车上被拖拽下来的,受尽凌辱,随后被甘军刺死,心脏也被挖出呈给了提督董福祥,头颅则被高高悬挂示众。杉山先生就这样尸身不整,暴尸街头,尘土覆盖了大半个身子。此事一出,日本公使馆的二等秘书旋即跑去总理衙门交涉,但无济于事。两天后,《北京公报》刊登清廷政令,宣布行凶者为四处流窜的不法之徒,此事便不了了之。即便这样,杉山是被甘军所害已经成了众人皆知的事实了。而且就是这一帮人,一旦接到号令,还会继续挥舞屠刀,杀戮京城内的其他洋人。

第二天,有报道称位于通州的大清邮政局惨遭摧毁,电报杆被砍断,此前几天北京到天津的电报线路也已被切断。至此,京城能通过电报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城市便是张家口,而这条线路在17日当天也被摧毁。在京洋人们彻底成了孤岛,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开始了长达数周身心疲惫、煎熬困顿的日子。

一些难民纷纷出逃通州,他们证实城内的使馆馆舍已被声言保护使馆的大清军队洗劫一空,随后更是遭到以抢劫为营生的暴民的践踏,整个使馆屋舍几乎片瓦不留。此外,洋人的八处寓所、潞河书院、礼拜堂、学校等地方在使馆被劫三天后也遭彻底捣毁。不仅如此,拳民还掳获了蔡道台,并使出对待涿州知县的卑鄙手段,强迫道台交出官印,听候差使和调遣,其他官员也被迫安身保命,委曲求全,开始公开支持义和团

12日,总理衙门大臣许景澄携三名官员拜会英国公使馆,其中便包括赵舒翘。他此前受命前往涿州一带去平息拳民叛乱,刚刚回京。虽然他暂时平息了事端,安抚了拳民,但是以答应拳民的所有条件为代价的。他坚持认为,对待拳民应该晓之以理,不可动用武力镇压。随行的另一总理衙门大臣也向公使大人保证,义和团运动很快就会结束,因此洋人并无必要召集军队入京。他还表示,公使大人应该信任清廷,大清军队会全力保护洋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决不失信。

同一天,两名全副武装的拳民途经使馆大街,二人头系红巾、腰束红绸、脚蹬红鞋。不巧被德国公使克林德撞见,他亲手俘获一个拳民,另一个侥幸逃脱。随后,这个拳民遭到一顿暴打,并被关押在公使馆。次日,顺天府府尹在两名高官的陪同下造访公使馆,要求释放被俘拳民,但被当场拒绝。

事发第三天,从天津出发的救援队伍——西摩舰队官兵传来消息,称他们行进缓慢、艰难,虽然路程已经过半,到达了廊坊,但是由于水和食物严重短缺,加上前方铁路损毁严重,援军士气低沉。

6月13日下午,有消息传来,距离所在院落仅仅几百码[1]外的一处卫理会教堂遭到一群拳民暴徒冲击,很快便被摧毁,现场喧嚣震天,不绝于耳。得知这一消息,防御委员会迅速派出一队海军陆战队士兵,把守胡同口,做好防御,但受命不得开枪,只能密切观察拳民的所作所为。一般情况下,拳民都会先拆毁房屋的一部分木质结构,随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煤油泼在房上,迅速点燃,并且阻止他人救火。

当晚,京城各个角落都有建筑被纵火焚烧,熊熊大火烧了一整夜,映得天空一片通红。根据事后统计,在此后两三天里,除了少数几处有军队把守的建筑外,城里所有洋人房产和居所几乎都被付之一炬。其中,尤为让人痛心的是位于城东和城南的两座罗马天主教教堂。城东的教堂首先遭殃,年长的加里格斯神父拒不撤退,结果被活活烧死。城南教堂的命运稍好,由于法国公使馆的弗里奇带领的救援队深夜赶到,奋力救人救火。截至次日清晨,他们救出了布道团的所有成员,其中包括德高望重的达多西奥神父和另外三位教父、五位修女,还有二十位中国籍修女。不幸的是,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如今已成断壁残垣,它承载了两位到访过中国的最具学识的天主教教徒——南怀仁汤若望——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此外,还有无数的教徒殒命于熊熊大火中,即使幸免于难的教众还是难逃随后被嗜杀的命运。第二天早上,一支由美国和俄国士兵组成的救援队在威廉·N.佩西克先生带领下出发,搜救出约二百三十名基督徒,整个过程遭到拳民暴徒的阻击,搜救队与之搏斗,最后有二十六名拳民死伤。到了下午,另一支由德、英海军士兵组成的队伍由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里森博士带领开始搜救工作,救出了许多教众,否则他们也难逃被惨杀的命运。

在这次有组织的针对洋人的大规模袭击中,被毁建筑不计其数,损失不可估量。其中既有公有建筑和财产,更有分布在京城各个角落的私人房产。比如,大清海关总署位于勾栏胡同的一座大院落在袭击中未能幸免,被付之一炬,给清政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此外,大火还殃及在建的发电厂、尚未竣工的中国通商银行和大清帝国铸币局。至于洋人房产,损失则更为惨重,其中包括7个传教士组织修建和创办的三十四处住宅、十八座小教堂、十二所男校、十一所女校、四所培训学校、十一家药房以及八家医院,这些房产全部被烧成灰烬。拳民还洗劫了英国公使馆斥巨资在西山修建的避暑山庄连同其他各使馆修建的三十三座山庄,随后将其付之一炬,四处废墟一片。一些有用的建筑材料也被周围村落的居民捡去。在这次大火中,约有两百年历史的希腊教堂也未能幸免。

甚至连位于城北的洋人公墓也遭到野蛮盗掘,公墓道路两旁一排排树龄达三十年之久的参天柳树也惨遭厄运,树干被齐刷刷地砍断,连同树枝被人移走了。公墓的院墙被毁,地基裸露,砖块被暴民挪走移作他用。墓地内所有墓碑被掀倒敲碎,其中有十三座墓穴被刨开,遗骸被拖出墓穴,遭到焚烧。墓地里碎骨、衣物碎片,还有金属纽扣散落一地,似乎在诉说它们悲惨的命运。俄国和罗马天主教公墓虽不在同一个地方,却也均遭此劫。

北京被毁的罗马天主教教堂

北京被毁的寺庙

接连数日,北京城四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天色一片昏暗。16日火势最为猛烈,尤以城南前门外为甚。这个地区是京城最为繁华的商业区,集中了大量的银行、毛皮店、布店。据报道称,这里的起火点位于一家西药店和一家蒸汽磨坊,暴民原本只想放火烧毁这两家,但是当时风势太强,于是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很快便失去控制,连纵火的暴民都被吓得魂飞魄散。只见他们面露绝望,双膝跪地,叩拜火神,祈求神灵保佑大火不要殃及前门外的箭楼,但这也无济于事。箭楼高约一百英尺,比周边城墙高五十英尺,巍峨耸立,俯视前门,下端门洞仅供皇帝出入。每当大清皇帝前往天坛祭天或者祭祀谷神,才会从此门经过。就是这样一座雄伟的建筑也难逃厄运,瞬间便消失在熊熊大火中,围观人群见此情形无不瞠目结舌。

箭楼被付之一炬,人们不免会将其视为鞑靼王朝谢幕的凶兆,清廷统治有违“天意”,行将破灭。大火肆虐了一天一夜,吞噬了整座城门。第二天,昔日从城门到大殿,两边均有士兵把守,威风凛凛,眼下却只剩下灰烬和砖瓦碎片,破败不堪。当时汇丰银行的买办对此次大火造成的损失做了估算,仅城南所遭受的损失就不低于一百万英镑。

拳民犹如一群嗜血之徒,只见他们点起熊熊火把,四处纵火,趁机打劫。他们会在民众聚集之处举行祭奠仪式,焚香拜神,参与者不计其数。各国公使馆和卫理公会派教徒藏身的院落都距离城墙不远,暴徒们的怒吼声不时穿破寂寥的夜空——杀死洋鬼子!杀!杀!杀!——这吼声让人悚惧不安、不寒而栗。驻京洋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可怕的、令人心惊胆战的吼叫声,对他们而言,那简直就是被推向地狱之前的一场死亡预演。

退守在院落中的卫理公会传教士们认为,在这一危急关头,只有清朝官兵能够阻挡住那群嗜血的狂徒,才能救洋人于危难之中,而他们就驻扎在不远处的城门边上。因此,他们联系了美国公使大人,商议向大清官兵寻求庇护一事。闻听此言,公使大人立刻发函给守城清兵,要求早早关闭城门,遇有大群危险暴民集结,不得开门。为确保万无一失,临时防御委员会派人前往城门查看,他们全副武装,于落日时分赶到城门处,会见了守军头目,传达了美国公使大人的指令,也得到了官兵的允诺,这样他们才放下心来。为了安心,临时卫队要求满洲官兵交出城门钥匙。迟疑片刻,守城官还是答应了,在临时卫队的监督下,他们将钥匙送到了外国公使和教众们藏身的院落。之后,卫理公会教派临时卫队发给他一张通行证,由海军陆战队队员将其护送回城门处。这张通行证能保证他在次日清晨进入卫理公会教派防御线,取回钥匙,打开城门,开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第二天,总理衙门传话给美国公使大人,要求确保城门钥匙安然无恙送回守城官员手中。但同时许诺,只要暴徒还有袭击洋人寓所的企图,那么借还钥匙的整个流程不会改变。某日,一清兵将领欲帅一千五百人出城逮捕城南的拳民暴徒,要求打开城门。但是守城官唯唯诺诺,不敢开先例,拒绝开门。最后,该将领得到的回复是:城门已关,如需通过,则等次日。

局势日益艰难,大量店铺关门歇业,民众恐惧不堪,城内民众的生活日趋艰难。出城买卖的人都全副武装结伴而行。通常是由外国人负责保驾护航,同行中国人负责讨价还价。每每他们将上满子弹的来复枪往柜台上一放,掌柜的便会迅速拿出他们要的货,这就是来复枪的威力。当然,他们还是会一分不少地付钱给掌柜,并且都是现金。

这期间,东交民巷骚动不安。为了应对随时到来的危险,整条巷子里都横七竖八地堆满了木栅,附近的其他巷子里也都设置了各式各样的路障。卫队在路障处安排岗哨,意大利造的霰弹和美国造的柯尔特自动步枪也都就位,随时准备应对袭击。17日,奥、德联军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其中多名中国士兵被杀。

当天晚上,总理衙门派两位大臣拜访公使康吉大人。这两位大臣冒着被疯狂的拳民斩杀的危险前往公使馆,向公使大人承诺他们将保护所有被围困的外国人,并请求公使大人退兵。但公使大人告诉这两位大臣,美国人将自我防卫,海军陆战队指挥官迈尔斯上校鸣枪表示所有防御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总理衙门此举已表现出清政府的无能。清政府最初认为拳民运动只不过是莽撞少年和无知农民的小把戏,之后才意识到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民众起义,到最后连他们自己也无力控制局面了。

大清帝国邮政局的业务也举步维艰,他们已不再派出信使。之前乔装为乞丐的信使,6月16日都未能抵达天津,他们或已在途中遭杀害。

临时卫队多次努力送信给正在行进的救援队伍,只有几次成功了。美国公使收到麦克卡兰上校的最后一封信是写给公使馆一等秘书的。公使馆一等秘书曾写信告知麦克卡兰上校,说整个北京城火势蔓延,所有外国人处于绝望境地。一封美国人发出的急件被搁置在卫理公会教派那里,迟迟送不出去,尽管美国人提供高额赏金,但因拳民设置的防线过于森严,始终没有人敢冲破防线将信送出。(www.xing528.com)

北京城里城外的洋人寓所和资产惨遭焚烧,清政府颁布上谕,对拳民暴徒的暴力行径只是轻描淡写,仅有的一丝谴责之意,也似乎仅仅是因为这些罪行不该发生在京城内天子脚下。于是,人们开始纷纷猜疑清政府是否在利用这些拳民。后来,政府下达命令要求遣散拳民组织。之前颁布的几道政令也都做了类似要求。良知尚存的拳民均遵令行事,拆掉帐篷,离开京城,返回故里。而对于那些尚在作乱的破坏分子,政令要求立即予以逮捕。

6月16日,另一道上谕下到总理衙门,命令士兵在北京城内巡逻以防破坏分子制造新的暴乱。诏书还下令专门为各外国使馆安排守卫。如若使馆人员离京,这些守卫都得随行保护,但在当时离京是很难的,因为铁路线都已处于瘫痪状态。铁路线复通之前,这些人员无法脱身离城。总理衙门大臣荣禄接到命令,要他亲自负责使馆内外国人的安全。荣禄征询公使大人的意见进行侍卫部署,以便更好地开展防御工作,保护公使人员的安全。

诏书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就连外国人也能感觉到其中的图谋。尽管他们无法确定宫廷内的权力争斗,但他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整个京城危机四伏。6月14日,英国公使大人得到消息说,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大清贵族已决定派出皇家军队袭击西摩上将的海军舰队。这就意味着,外国使馆遭袭的日子不远了。

之后据可靠消息称,16日傍晚,所有的阿哥、亲王和六部九品大员都被紧急召集起来,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关于此次会议的内容,社会上众说纷纭,各种版本层出不穷,既有口口相传的野史,也有貌似翔实的文字报道。其中,记述最详尽、最真实的当属8月8日发表在《华北日报》上一篇题为《难民在京及南下记》的报道。

根据记载,清廷先是召见自己的满族要员,之后在仪鸾殿的议事厅会见了所有的满汉官员。会议开始,慈禧太后先引出话题,说道:“外国列强屡次犯我大清王朝,扰乱我百姓正常生活,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我们必须联起手来,共同和外夷抵抗到底,这样才能挽救我大清在世界上的‘颜面’。我们所有的满族子弟,包括阿哥、亲王和其他要员,不管官位高低,都一致决心要与洋人进行殊死的搏斗,哀家甚是赞同他们的爱国之举。今日召集诸位爱卿与会,是希望诸位爱卿都能恪尽职守,为国尽忠。”

接下来的议程就是中国人惯常的商议,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拨弄着自己的小算盘。每个人都竭力回避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轮到自己必须发言时,要么狠狠地压倒一切敌对观点,要么就在必要的时候采取人身攻击。前任驻俄国使臣许景澄,时任南满铁路中东路段总办,恳请慈禧太后三思,因为一时间要举清廷之力抵抗所有的外国列强是不现实的。对此,刚毅反驳道,此次的抗战与以往不同,因为他们大清朝现在拥有刀枪不入的拳民。

时任总理衙门章京袁昶说前天他目睹了拳民肆意袭击各国公使馆和双方冲突的场景,他还看到很多带头闹事的拳民最后横尸街头,这些人有的身中一枪,有的是两枪,怎么能说他们是刀枪不入呢?此时慈禧太后打断他的话,并且说袁昶看到的尸体肯定不是拳民的,可能只是一些亡命之徒的。既然慈禧太后这样说,袁昶便无言以对了。

曾国藩向慈禧太后谏言,他强调如果决定向外国列强宣战,首先得确保大清处于优势地位,战场不要设在北京,而且首先还是得尊重各国公使馆。他责问道:“毕竟有些国家一直以来对大清王朝都是以礼相待的,我们需要将所有的国家都视为敌人吗?”清朝贵族都决心和外国列强奋战到底,除了新到总理衙门任职的大臣那桐之外。当他力求与外夷议和时,他的所有同族和同僚都群起而攻之,骂他是卖国贼。但他继续说道,如果真要开战,战场最好在滨海地区。

慈禧太后一边回话,一边对那桐怒目而视,同时她期望刚毅能对刚才那桐的言论有所回应。刚毅相时而动,建议朝廷应选派那桐和许景澄——这两位对宣战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去阻止西摩海军舰队登陆,并说洋人很喜欢许景澄大人。刚毅如是建议,无疑是想借洋人舰炮除掉这两位大臣。

大清皇帝最初并未参与众人的争论,但眼看慈禧太后等人就要作出对大清王朝存亡的致命决定时,他也恳请慈禧太后重新考虑是否要对所有外国列强开战。他说一旦开战,日后便无法议和,那么离大清王朝的灭亡便不远矣。对于清帝的哀求,慈禧太后并未理会,随后此次御前会议在一片喧嚣声中结束,清廷贵族痛骂与他们持有相反意见的人,骂这些人是大清朝的敌人和叛徒。虽知无用,但那桐和许景澄不得不去执行慈禧太后派给他们的任务——阻止西摩的海军舰队。但是刚到丰台,那桐和许景澄就被拳民截了下来,这些狂徒才不管两位大臣的官衔高低,也不理会他们此次出城的使命,他们将两位大臣押解到圣坛前,等待他们的守护神下发旨意,是将这两个人砍头,还是将其羞辱一顿后放回。最后这两位大臣被释放,但被告知如若他们坚持要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他们会被即刻砍头,基于此,他们蒙羞返回朝廷。

之后接连数日,每天都会召开御前会议。据说,在其中一次会议上,慈禧太后拿出一份伪造的外国公使的《照会》,内容要求: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皇帝归政;各国代收各省钱粮,代掌天下兵权。据说读完此照会后,慈禧太后悲愤交集,老泪纵横。悲痛中她恳请诸位大臣力保大清的“江山社稷”,她还表示她即将作出的决定绝对是因为忠于大清的列祖列宗。此情此景之下,所有的当权派们发誓要联合起来,一起效忠皇太后。

6月19日下午,清政府向各国公使馆送去内容相同的《照会》,其中给美国公使馆的《照会》如下:“我王公大臣照会贵使臣,现据直隶总督奏报,法国驻天津总领事杜士兰在本月17日的照会内称,各国水师提督统领限我至明日早晨两点钟将大沽口各炮台交给他们接管,逾此时刻,他们将武力占据。各王公大臣闻之殊为骇异。中国与各国向来友好相处、相安无事。如若现在各国水师提督统领有意占据我炮台,那就是有意失和,是为你方首先开衅。现在京城拳会纷起,人情浮动,贵使臣及眷属人等在此使馆情形危险,中国实有保护难周之势,我王公大臣应请于二十四点钟之内,带同护馆弁兵等,妥为约束,速即起行前赴天津,以免疏虞。除派拨队伍沿途保护并知会地方官放行外,相应照会贵大臣查照可也。”

光绪皇帝的金銮殿

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北京城的政治气氛极为紧张,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衙门不仅照会了各国公使馆,还有一份照会是以情报的形式单独送给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衙门的《照会》醒目地标出了发出的时间是“4点钟”,为的是特意强调24小时的期限。可以确定衙门在起草这份《照会》时早已得知各炮台已在17日就被占领,而非18日,中国人不能坦然面对这一事实。即使到起草《照会》的那一刻,衙门尚未得到任何关于天津情势危险的消息,对于大沽炮台的严峻形势更是知之甚少,他们更没有想到西摩舰队的行动会来得那么早,在他们眼中如此轻率的行动根本就不会危及远在北京的中国人的生命。但是几个月后,当他们得知了真实情况之后,他们不得不重新认识此次联军的海事行动。

就在收到衙门《照会》的当晚,各国外交使团的使臣们齐聚在驻京元老使节——西班牙驻京公使大人的府邸召开会议,商量接下来的安排,出于种种原因,他们要做的这个决定既困难又棘手。

各国公使都对收到衙门发来这样的《照会》感到惊讶,但由于他们当时对大沽各炮台的行动一无所知,所以各国公使大人们别无他法,只能无条件接受衙门的公告和要求,准备离京。但是在二十四个小时内做好一切离开的准备是不可能的。清政府可能并不清楚,此次离京的妇孺数量众多,那将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总理衙门主动提出在外国公使及其家眷离京的途中给予保护,各国公使对于此举并没有任何怀疑,只是因为现在外国士兵正赶来京城协助清廷恢复秩序,公使大人们希望这些士兵能与他们一起离京。各国公使还要求清政府为他们提供离京必备的诸如马车、船只等交通工具和充足的食物,甚至还希望清廷能派出总理衙门的大臣一路陪同撤离京城。另外,他们提出要在次日9时与庆亲王和端王爷会面。

鉴于当前局势,各国公使馆人员一致认为此刻必须迅速撤离京城,以求保命,而且大部分人已经着手准备离京安排。尽管这样,仍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在此危急关头,最为紧要的就是保持冷静,绝对不能骚乱,否则会自乱阵脚。虽然一些人已经开始昼夜忙着打包行李,做好离京的初步安排,但此时此刻想独自脱身毫无可能。最后的决定还要取决于总理衙门,因此大家都翘首以盼,等待着衙门对于联名上书的回复。

康吉鳗先生立即写信给住在卫理公会院落的传教士们,告知各使馆收到衙门的《照会》内容,通知他们须立刻离京。这封信函当晚被送抵卫理公会。21时过后,卫理公会召集所有当时无任何公务在身的传教士们一起商议他们将如何应对。最终,传教士们回信公使大人,指出在当前的条件下要离开京城存在的现实困难,以及离京可能会产生的后果,还有清廷可能会屠杀不得已逗留京城的基督徒。但因离京事宜至关重要,另外有卫理公会的两人以私人名义书写回信表明他们自己的观点,信函于次日清晨发出。

在接下来召开的御前扩大会议上,清廷对各国公使写给总理衙门的信函中提出的要求只字未提,没有回应各国公使是否可以待外国救援队伍到来后迟些离开,也没有提及将派总理衙门大臣一同离开。此次御前会议唯一强调的问题似乎就是各公使馆人员动身离京时间,言语间明显透露出这只是几个小时早晚的事情。各国公使曾要求衙门提供一百辆马车供他们离京所用,回复中也只字未提。虽然各国公使把推迟离京的意图表达得很清楚,但清廷的答复让他们觉得这无异于痴心妄想。

对于那些觉得自己要尽全力保护中国信徒的外国人而言,现在对他们来说,紧迫的问题是这些中国信徒的未来。当然,此刻他们不能给出任何的保证。即便外交使团对该问题不做表态,甚至是漠然处之,这也无可厚非,情有可原,毕竟他们只需要为侨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而中国基督徒是清政府的臣民,他们的命运最终还是由清政府负责。因此,要拯救他们,洋人也无能为力,洋人能做的无非就是自救。但是,教父们深切地关心自己信徒的命运,这是人之常情,不能对信徒的命运置若罔闻这也是人性使然,尤其是对那些年轻女学生命运的关心。因此,我们在此时此刻不能让自己的民族情结约束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行动。如果传教士们留守北京,他们不但不能保护中国信徒的安危,反而会加速清廷对中国信徒的杀戮,同时危及他们自己的性命。正因为如此,公使大人们命令所有的传教士与各公使馆一起离京,如有违抗者,将对其使用武力。

这一切都没有明确说出,因为在该问题经受最后的考验之前,已经有人开辟出来一条路,这条路不亚于当初摩西为了放走以色列人而在红海劈出的那条旱道。

前文已提到,德国人在6月14日清晨抓到两个拳民,其中一人逃跑了,有人说该拳民现在正躲在英国公使馆对面的肃亲王府内。还有人说,现在肃亲王府成了训练拳民的营地,并且很有可能这里就是他们的总部。因此,便有充足理由向英国公使大人汇报这一情况,并对该地进行军事搜查。在与英国公使大人商议后,最后决定派出日本指挥官柴俊夫上校、英国指挥官韩礼德上校,连同莫里森医生和詹姆士教授一起赴肃亲王府,由王府的管家转告肃亲王他们即将对王府进行搜查,希望得到肃亲王的正式批准。

肃亲王非常愤怒,拒绝了使馆人员的要求,并坚称自己与拳民毫无瓜葛。之后肃亲王再次差人来答复说,他一直以来和洋人友好相处,但是如果坚持要搜查王府,他也会因此屈从于强势兵力而“挽回他的颜面”。肃亲王在王府内的一道大门处会见使团,热情地欢迎使团的到来,并带使团参观了王府的每个角落。

【注释】

[1]码:英美制长度单位通常换算方式为1码=0.914 4米,实际1码=0.914 401 83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