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边疆经略史:湖广地区治理措施及军队部署

中国边疆经略史:湖广地区治理措施及军队部署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省管辖范围是省治西南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今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大部分地区及海南并南海诸岛。如同云南行省,元朝在湖广行省境内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利用土著首领进行统治,普遍设立“蛮夷官”,即土官。各安抚司俱有由蒙古人担任的达鲁花赤一员,可见元朝对这一地区并非是清一色的土官统治,而是土流并治的。为确保在湖广地区的统治,元朝在这里屯戍有大量军队。

中国边疆经略史:湖广地区治理措施及军队部署

元朝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正式置立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统有三十路,三府”[1],省治设在鄂州(大德八年改武昌路)。行省管辖范围是省治西南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今湖南、贵州、广西等省大部分地区及海南并南海诸岛。

在湖广行省管辖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唐贞观至开元,夷蛮多内属,即其部落为羁縻府州”[2]宋朝因袭唐制设立羁縻州县,建立了一种松懈的统治关系。元朝置湖广行省,一如内地设有路、府、州、县,而在原唐、宋羁縻州县的地方还设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之类军政机构,就便处理军民之务,并掌管招抚事宜,进一步加强统治关系。这类机构计有:

(1)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辖静江、南宁柳州梧州、浔州等路及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

(2)海北海南道宣慰司。下连雷州、化州、高州钦州、廉州等路及设在海南岛上的南宁军、万安军与乾宁军民安抚司。

(3)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下辖顺元路军民宣抚司及3府(管番民总管府、金竹府、定远府)、9安抚司(罗番遏蛮军安抚司、程番武胜军安抚司、金石太平军安抚司、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洪番永盛军安抚司、方番河中府安抚司、卢番静海军安抚司)、3军民长官司(木瓜仡佬蛮夷军民长官司、韦番蛮夷长官司、卢番蛮夷长官司)。

(4)播州宣慰司。下辖播州军民安抚司(领1州1县,29长官司)及黄平、绍庆、乖西三府。

(5)思州宣慰司,下辖思州安抚司(领1县,22长官司)及镇远、黎平二府。

(6)新添葛蛮安抚司。下辖南渭州等9州及落葛谷鹅罗椿等90长官司。

如同云南行省,元朝在湖广行省境内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利用土著首领进行统治,普遍设立“蛮夷官”,即土官。如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将阿里海牙攻下小龙番等八番罗甸地区后,即设立八番罗甸安抚司,管辖番洞3000余寨,分别以龙方零、龙文求、龙延三、程延随、洪延畅、韦昌盛、卢延陵、石延异为八番安抚使,以罗阿资为罗甸国逻蛮军安抚使,元朝并授以虎符与“怀远大将军”官号。各安抚司俱有由蒙古人担任的达鲁花赤一员,可见元朝对这一地区并非是清一色的土官统治,而是土流并治的。至元十七年(1280年),罗氏鬼国(亦称鬼蛮,今大方、黔西一带)酋主阿察等降元,元改罗氏鬼国为顺元路,以阿察弟阿里为宣抚使。至元二十年(1283年),元军征服九溪十八洞(今黔中、黔南之地)后,“郡县其地”,大者设州,小者设县,设置顺元蛮夷官,有雍真乖西葛蛮等20多处,俱以土著首领为蛮夷长官,隶属于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再如至元十三年(1276年),特磨王侬士贵率领其族侬天或、侬昌成、侬道贤等纳土降元,俱为元朝授以虎符,委任为当地安抚使。此外像水西阿画、水东宋氏等也是势力较大的土官。在湖广众多土官中,对元朝最为忠顺,也最为元统治者所宠信的是思州田氏与播州杨氏。思州之地(在今凤岗一带)自宋代以来即为土官田氏世袭领有。至元十五年(1278年),思州田谨贤“以地归附,乃置万户府”[3],后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授田谨贤安抚使。至元十八年(1281年),又升思州为宣慰司,兼管内安抚司,隶于湖广行省。自田谨贤之后,田氏六世据思州为土官,对元朝竭忠尽力,元朝待之亦厚,如田谨贤之孙田晃忽而不花袭官后,其父、祖两代又被朝廷加封,“追褒异数,阶秩一品”[4]。播州(在今遵义一带)土官杨氏原为内地汉族,于唐末进入播州,统治当地各少数民族。杨氏世代相袭,长期据有播州一地。至元十二年(1275年),播州杨邦宪归附元朝,“以播州、珍州、南平军三州之地降”[5]。朝廷降诏,“许世绍封爵”,任杨邦宪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沿边宣抚使,播州管内安抚使……十八年,升宣慰使”[6]。因杨邦宪能“审于去就,挈版图内附”,又“饷兵增戍,屡效忠勤”,世祖忽必烈对他“实宠嘉之”,死后被赠谥“敏惠公”[7]。其子杨汉英随母入质于朝,受世祖赐蒙古名“赛因不花”。后“授金虎符,龙虎卫上将军,绍庆、珍州、南平等沿边宣慰使,播州军民安抚使,赠金缯、弓矢、鞍勒,遣归”[8]。不久因征讨功进资德大夫,子孙承袭其职。

为确保在湖广地区的统治,元朝在这里屯戍有大量军队。《元史·兵志》载:“至于云南、八番、海南、海北,虽非屯田之所,而以为蛮夷腹心之地,则又因制兵屯旅以控扼之。”[9]其实不仅八番与海南、海北之地,在少数民族地区无不有元朝戍兵。在行省内“南北三千里”地面上,元朝“置戍三十有八,分屯将士以守之。由是东尽交广,西亘黔中,地周湖广,四境皆有屯戍”。在偏远的海南岛上,元朝特设置“海南黎兵万户府”与“黎蛮海南海北屯田万户府”,以加强对海南黎人聚居地的统治。湖广“乡军”主要是“号为兵官,守隘通道,于官有用”的“撞徭兵”,以及“苗军”、“黎军”、“仡佬军”等。湖广行省共辖驿站173处,其中陆站100处,马2555匹,车70辆,牛545头,坐轿175乘,卧轿30乘,水站73处,船580只。(www.xing528.com)

[1] 《元史》,卷九一,《百官志七》。

[2]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

[3] 《嘉靖思南府志》,卷一。

[4] 《元文类》,卷一二;马祖常:《思州田晃忽而不花封二代制》。

[5] 《宋学士文集》,卷三一,《杨氏家传》。

[6] 《宋学士文集》,卷三一,《杨氏家传》。

[7] 《元文类》,卷一二;王构:《播州杨邦宪赠谥制》。

[8] 《元史》,卷九,《世祖纪六》。

[9] 《元史》,卷一〇〇,《兵志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