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人教育理论对劳动者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成人教育理论对劳动者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多学者认为,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成人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及其教育接受者的覆盖范围。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个人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人教育学和自我导向学习的存在,交替学习则具体指向了学习的认知过程。借鉴成人教育理论,全面了解学习者身份、学习背景以及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问题,才能使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工作更具针对性。

成人教育理论对劳动者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众多学者认为,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成人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决定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及其教育接受者的覆盖范围。由于成人均为具有一定职业的劳动者,成人教育发展程度也集中反映了劳动者职业培训发展程度。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课题组(2004)认为,成人教育是面向成人的教育,终身教育则强调教育始终伴随于人的一生。成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包含在终身教育之中,涵盖了一个人成年之后所有的学习活动[42]

(一)成人教育的提出

1949年,联合国第一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正式提出了“成人教育”的概念,后经完善逐步形成了成人教育理念。强调成人教育与学校教育、儿童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专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成人教育包括成人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发展、教育老年学和专业进修等,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成人教育具有多维度、多视角等特征,教育效果受到学习者文化基础、家庭背景以及工作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成人教育学、自我导向学习和交替学习构成了成人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徐琦等,2009)[43]

(二)成人教育学的形成

美国学者诺尔斯(Knowles,1968,1980)将成人教育和学校教育区别开来,使成人教育研究摆脱了学校教育学的束缚,形成了完整的“成人教育学”[44],成为“帮助成年人学习的新学科”。诺尔斯确认,成年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需要满足“有独立的自我发展观念并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生活工作经验可以作为学习的资源、想改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具有问题意识并乐于运用自身所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拥有学习的内在动力”5个条件,为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三)自我导向的学习

与其他成人学习方式比较,自我导向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受时空限制、适应个体需要、节省费用等优势,因此“在过去的20年内,自我导向学习是成人教育中经常获得确认的一种框架”“在成人教育中,没有任何领域像自我导向的学习那样获得了如此广泛的重视,并拥有如此众多的支持者”(刁桂梅,2005)[45]。托夫(Tough,1971)调查了加拿大成年人的学习状况,发现参加学习的成年人有90%以上都在前一年参加过人均100小时左右的自主学习,并且学习内容极其广泛,多与工作任务和问题相关(如律师学习航空法)、与家庭责任及个人职责相关(如家庭改进项目)、与学习者个人业余爱好相关(如演奏乐器)等。其中,成年人能够自主规划,不断地引导自我,是成人教育学所暗含的重要假设——自我导向学习[46]。诺尔斯(1975)将成人学习的自主规划、引导自我的现象称为“通过契约学习的方式进行自学”[47]。自我导向学习动力源于学习者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不是依赖于类似学校教育所拥有的教师和教室等。此后,西方相关学者经历了30多年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成年人自我导向学习存在的广泛性,并探究了衡量成年人自我导向学习程度的工具。

(四)交替学习理论

20世纪90年代,福瑞尔(Freire)和梅兹若(Mezirow)提出了交替学习理论,并逐步占据了成人学习领域研究的中心地位[48]。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个人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人教育学和自我导向学习的存在,交替学习则具体指向了学习的认知过程。交替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依赖于成年人的生活经历,也依赖于一种相对于孩童时期而言更为成熟的认知水平,工作与学习的交替更有利于强化人们对世界的认知。(www.xing528.com)

(五)成人教育理论的发展

1.基于背景的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界将成人教育的研究重点由单一的自然人个体逐步转向其外部的学习背景,将自然人的学习视为一种“社会现象”。瑞斯尼克(Resnick,1987)比较了校内(校园)学习和校外学习环境的差异[49],认为学校教育评估均以学习者能够独自做什么为基础,而学习者在校内(校园)学习所接触到的事物均不是真实的,只是事物的一些象征符号(如以数字代表数量),且不能借助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如地图、电脑等)解决问题。在校外学习的非学校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在一个社会系统之中发生,不仅能够与他人交流,而且能够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工具。校园学习具有普遍性,校外学习则由于情境的不同表现出具体性和差异性。

2.基于批判的视角

基于背景学习的研究引导人们由关注学习者转向关注学习场所等外部环境以及学习者或学习活动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及文化背景等,实际上已经接近于后期的教育生态学思想。基于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多元因素以及多元因素的影响性,引发了诸多研究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女权主义等理论的研究者开始运用批判性思维研究学习问题(Merriam等,1999)[50],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及学习活动受到“阶级和性别、权力和压制、知识和真理”三大主题的影响。如人们观察到,学校学习的男同学在课堂讨论中被点名的频率高于女同学,而非学校学习则不存在这种现象。由此推论,学生的学习是受性别影响的。

3.基于问题的视角

通过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作为学习背景的躯体和精神等变化及其与成人学习之间的关系等,进一步强化了对成人学习的整体理解(徐琦等,2009)[51]。研究者发现,人们到了成年时期,学习活动逐步变化为情感的寄托、躯体的需求以及精神的依靠。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章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此,我国劳动者均为成年人。借鉴成人教育理论,全面了解学习者身份、学习背景以及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问题,才能使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工作更具针对性。本研究格外重视成人教育理论在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作用,将成人学习、成人教育与儿童学习、学校教育等区分开来,直追劳动者职业培训需求的本质,力求使研究结论以及相关措施更加符合成人特点;充分尊重劳动者自我观念,充分利用其在工作或生活中已经获得的经验,使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于交替学习基础之上;注重激发劳动者接受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使自我导向学习、交替学习、基于背景的学习等由理论研究转化为具体实践。基于批判性思维,着力解决目前制约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的主要障碍,并强化其包容性,从而能够面向全体劳动者。通过区域职业培训均衡发展,保证每一位劳动者均具有平等的职业培训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