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田径运动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控制作用

田径运动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控制作用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的子系统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控制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组织控制作用。图2-2体育教学目标系统目前对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分类还没有达成共识。如“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等。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田径运动教学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控制作用

在“教”的子系统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控制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组织控制作用。教师通过制订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选择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评价教学效果来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制订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在方向上对教与学起着导向作用;它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具有指导教学策略选择的功能(导教)、指导学生学习的功能(导学)和指导测量与评价的功能(导评)。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体育教学目标系统见图2-2。

2.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代表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布鲁姆、加涅和日本的楣田壑一。从表2-1可以看出布鲁姆和加涅,在大的领域上分类完全相同,均为认知、态度和动作技能,所不同的只是用词的差异。布鲁姆所用的标准是测量学,有助于我们对教育目标的测量,但其并未阐明知识和智慧技能是怎样习得的,所以用它来导教、导学是有困难的。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提出及形成年代较晚,吸取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成果。他划分了五种学习结果(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得以出现的过程和条件以及检测的行为指标。这样的分类目标不仅可以测量和评价,而且可以导教和导学。日本大阪大学教授楣田壑一提出了具有东方色彩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他提出“三分类”到达目标理论。三类目标中都包含认知、情感运动领域的一系列目标,并有具体达成度的要求。

图2-2 体育教学目标系统

目前对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分类还没有达成共识。美国体育学者安娜里诺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创立了“体育教学目标操作分类学”,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四类:身体领域(机体发育)、运动领域(神经肌肉发育)、认知领域(智能发育)和情感领域(社会、个体的情感的发展)。日本著名体育学者高桥健夫认为体育的具体目标即是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一种根据课程原理和满足学生需求的全方位目标体系,它包含了认识目标、技能目标、社会性的行动目标和情意目标四个方面,见图2-3。在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制订了新的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五个领域、六级水平。五个领域: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每个领域又分为六级水平:水平一,相当于1~2年级;水平二,相当于3~4年级;水平三,相当于5~6年级;水平四,相当于初中阶段;水平五,相当于高中阶段;水平六,相当于部分学生的提高阶段,每级水平都有达成度的要求。

表2-1 教育目标分类的比较表

图2-3 体育具体目标结构图(引自高桥健夫《体育科教育学》)

根据国内外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体育院校技术课教学的需要,将技术课教学目标划分为五个领域:知识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体素质领域、能力领域、情感领域。知识领域包括三个水平:了解、理解、运用。运动技能领域包括四个水平:观察、模仿、整合、迁移。身体素质包括两个水平:一般素质、专项素质。能力领域包括三个水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评价创造。情感领域分三个水平:经历、反应、领悟(内化)。具体分类见表2-2。

表2-2 技术课教学目标分类表

续表

田径课技术教学中不仅包含动作技能目标,而且包括知识、身体素质、能力及情感目标,只是在不同教学阶段各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要达到的标准、水平不同。作为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就应该清楚学习的类型和水平,这样制订出的教学目标才能明确具体。

3.教学目标陈述的正确方法

制订了教学目标只是第一步,要想使教学目标达到简练、准确,可以指导教与学、指导评价,就需要科学地陈述教学目标。一般陈述教学目标的方式有两类:一是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具体、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领域,如“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的身体姿势的区别”“能够完成两次60米中速跑”等。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能力培养”“意志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如“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等。

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以80%~90%的强度(条件),学生(主体)重复跑(行为动词)4个100米(表现程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要使教学目标制订得清晰、具体,就需要准确地使用行为动词,行为动词要能够反映出学习的类型、学习的层次和水平,尽可能达到可以理解和可以评估。国家在新制订的课程标准中,列出了可供参考的行为动词,见表2-3、表2-4、表2-5。

表2-3 编写结果性目标中知识目标可参考选用的行为动词

表2-4 编写结果性目标中技能目标可参考选用的行为动词

续表

表2-5 编写体验性目标可参考选用的行为动词

(表2-3、表2-4、表2-5改编自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1年)

设计教学目标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一般认为包括三个领域:知识、动作技能、态度(情感)。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中国学校体育现状提出了五个领域: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不管包括几个领域,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制订出学生达到的标准和结果;第二,教学目标陈述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如“增强”“掌握”“提高”“培养”等抽象术语,而应采用具体可观测的行为动词来表述。第三,两大类的教学目标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一堂课的学习都可能包括了三大领域的教学目标,但不意味着每一堂课确定教学目标时都必须面面俱到,也可以从主要方面确定目标。

当然,人的认识和情感变化并不是参加一两次教育活动后便能立竿见影的,教师也很难预期通过技术课教学后学生的内在心理过程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在品德教育方面,这种情况尤为明显。为此,艾斯纳提出了表现性目标,即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什么。因此,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的变化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学习。

4.课时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1)单元教学目标案例。

我们以体育院校田径普修课中的俯卧式跳高技术课教学为例,列举出单元教学目标和每次课教学目标,见表2-6、表2-7。

表2-6 俯卧式跳高技术课单元教学目标

续表

表2-7 俯卧式跳高各次课教学目标

续表

(表2-6、表2-7引自张绍礼《体育院校技术课教学目标分析》,《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课时教学目标案例。

以中学生学习100米跑为例,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及教案见表2-8。

表2-8 教案设计实例

续表

(引自于素梅《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案设计》,2002年,p.176)

(二)实施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的内涵

“策略”一语是指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在教育中,这个词人们一直是与“方法”“步骤”作为同义来看待。实际上“策略”较方法要高一个层次,两者就像战略与战术一样,“策略”倾向于宏观的把握及对方法的调用和监控。那么何谓“策略”?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策略的概念包括下面三种:(1)把各种要素组织成为一个融会贯通的整体;(2)估计到在事物开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偶然事件;(3)具有面对这些偶然事件加以控制的意志。策略的目的就是要把政策转化为一套视条件而定的决定,根据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决定所需要采取的行动”。这里对一般策略的描述表明,策略是介于比较抽象的更高水平的目标与具体行动之间的转换。策略不同于具体的方法,策略的立意要高远一些,它对具体行动有整体的考虑和规划,是在主观意识控制之下施行具体方法。

教学研究领域对教学策略直接进行了定义,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广义的教学策略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方法、步骤、媒体、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狭义的教学策略则单指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最佳方法和技巧。这一定义突出了教学策略的目标性和一般性框架特征。

2.教学策略的特点

(1)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解决的是教师要“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策略是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美国教育心埋学家罗伯特认为“策略如同知道如何做饭或知道如何行船一样,同属于一种知识范畴”。因此,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它主要是为教师提供怎样才能教好学生的实用技术与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更易为教师理解、掌握,也更容易物化到教学实践中。

(2)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离开了教学目标,盲目使用教学策略,就无最佳教学策略可言,也就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教学策略是实现某一特定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但不能把教学策略看成“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即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策略适宜性的要求,也还受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条件诸多方面的影响。如何在田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是一名教师是否成熟的表现。

3.田径运动技术课教学策略的实施

田径运动技术的学习是以肌肉参与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学习田径运动技术是以形象思维占主体的学习,在学习技术的初期,首先是从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开始的,通过一系列的视觉作用,逐步形成清晰的正确的动作表象,然后通过人体的本体感受使肌肉的动力感、速度感、重力感、加速感、方位感以及节奏感等动作要素逐步完善起来,最后是动作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相结合形成运动表象。第二,学习田径运动技术,必须通过肌肉的实际操作才能获得,练习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重要方法,看别人游泳,自己不练习,永远学不会游泳;看别人跨栏,自己不实践,永远也学不会跨栏。可见,越是复杂的技术,越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当然,练习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分解练习还是整体练习,集中练习还是分散练习,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视其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第三,田径运动技术结果的即时性。动作技能掌握的情况如何,哪些技术正确,哪些技术错误,哪些技术还不完善、需要改正,都能从学生做完动作后马上反映出来,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按照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反馈的时机要在30秒之内进行,每次反馈的信息量不要超过7±2个组块(组块可以是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动作名称等)。(www.xing528.com)

在田径技术教学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田径技术教学中建议采用的教学策略如下:

(1)向学生明确表述教学目标,并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前提条件。

教师采取的策略:

①陈述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具体。任何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都要首先向学生交代清楚“学习什么技能?在什么条件下学习?达到什么程度?”,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立定跳远正确的动作方法,用3~4学时进行学习,学习结束时立定跳远的成绩,男生达到2.20米以上,女生达到1.90米以上,并且每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至少提高5厘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就会积极主动地调整动作技术,以期达到最低标准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②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技能水平、学习兴趣、身体素质等相关信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通过说明、示范、模仿,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动作技能的正确、清晰表象。

教师采取的策略:

①简述学习新技能的重要意义。

②通过各种方式,如挂图、投影、录像、多媒体等手段,简单扼要地说明、示范某一技能形成的基本原理、动作规格、动作要点、动作方法、注意事项。注意做到:

A.保证示范的正确性;

B.适当放慢速度,让学生看清楚;

C.遵循先完整示范,后分解示范,再由分解示范到完整示范的示范顺序;

D.采取顺向示范的方式(即教师与学生视线一致),以避免左右反向及不同角度的不良影响。

③稍事停顿,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这一技能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及特点;

④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并解答同学的疑问;

⑤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机会;

⑥学生模仿时,教师勤于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技术,使学生在技能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获得完全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完成动作的体验。

(3)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与熟练的唯一途径,没有练习,任何动作技能都是“纸上谈兵”。

教师采取的策略:

①“先求精确,后求进度”是技能形成阶段的根本教学原则;

②把复杂技能分解为有机的组合单位,不仅便于观察、模仿,而且也易于练习;

③在分解练习,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及时过渡到整体学习的目标上来;

④根据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学习规律,新学习的技能要勤练、多练,而后拉大练习间隔,减少练习次数;

⑤适当的分段练习比过于集中练习效果好;

⑥为保持练习技能的稳定性,应保持练习情境逼真,并尽量提供不同的练习情境;

⑦要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信息的强化作用,及时详细地告知练习结果;

⑧鼓励学生发挥自我调节能力的监控作用;

⑨练习要防止过度疲劳,否则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4)在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动作技能要点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有力措施,使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①教师要及时调节学生的注意视觉,要使学生练习的动作技能由视觉控制占主导地位,过渡到由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上来。动作技能熟练与不熟练者之间的明显区别之一是,不熟练者通常凭借视觉来判断和调整自己的动作,而熟练者无需借助视觉,仅凭本体感觉便可知晓动作的结果。为了实现动作技能由视觉控制为主向动觉控制为主的转移,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

A.用有视觉控制和无视觉控制交替的方式训练技能;

B.借助言语提示,提高动觉感受性低者的运动感觉;

C.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动作技能进步的体验,评价自己动作完成情况。

②加快练习的速度。动作正确并不是掌握动作技能的唯一目的,动作完成的速度、各种条件下准确完成技术动作才是衡量动作技能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动作技能练习的速度和应变能力,可采取如下策略。

A.明确学生掌握某一动作的行为指标;

B.限定学生达到行为指标的时间;

C.采取多种多样的竞赛形式,刺激学生达到某一指标的欲望;

D.适当增加考核与检查的次数,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动作技能的进展情况,对学生有督促作用。

(三)田径运动技术教学方法及选择

1.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确定学习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之后,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原苏联一些专家认为:“在体育教学中的所谓教学方法,应当是指教师和学生所借以达到既定目的的那些方法。”我国学者金钦昌在其编著的《学校体育理论》中认为:“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所实施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法。”吴志超、刘绍曾等在《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中认为:“体育教学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尽管概念没有统一,但主要涉及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体育教学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或目标服务的,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整体和桥梁,是一门多功能的教学技术。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很多,《田径运动教程》中介绍了五种基本的教学方法:语言法(重点是讲解法)、直观法(重点是动作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方法以及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第二版的《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中,介绍了四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化难求易”教学法,“分解求整”教学法,“综合求新”教学法,“假想求真”教学法。每种教学法中又包含了不同的教学法。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

教学论中有一句名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了解掌握田径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目标的变化,教学对象的改变,教学环境的变迁,教学方法都会发生改变。因此,能够根据不同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田径运动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

选择田径运动技术教学方法,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也就是说,要看到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预期达到的标准,是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纲”,教学的展开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它具有指导教学、指导学习、指导评价的功能。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田径运动教学目标包括田径课程总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等,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制订教学目标要考虑类型和层次,一般田径技术课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领域:认知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情感或态度目标。不同的类型中有不同的层次,如认知目标中,布鲁姆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加涅分为言语信息、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认知策略五个层次;我国学者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在动作技能领域里,布鲁姆等人将动作技能分为观察、模仿、练习、适应几个层次,而冯忠良分为动作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动作的熟练四个层次。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对各种方法完成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如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掌握,则主要采用语言讲授法;如教学目标制订为提高动作技能,则主要采用实际操作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再如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教学能力为主,多采用“假想求真”教学法或纠正错误教学法。因此,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导性因素应是具体的教学目标。掌握教学目标制订的原则和方法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前提。

(2)根据教学内容、性质及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起着基本的、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教学方法有所差异,方法是内容的形式。同时,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教学单元、不同的课时,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态度形成也不相同,同样要求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例如,讲解法和示范法多用在新授课上,而提高学生动作技能多采用练习法、比赛法和游戏法,比较复杂的动作技术,在学习初期,多采用分解法,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完整教学法将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又不易分解的技术多采用完整教学法。教师应该把握各自教学法的适用范围,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性质和特点的教学需要,选择所需要的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中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动作技能储备、动机状态、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等因素。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学中多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中学生争强好胜,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强,可采用集体分组比赛的方法;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理论水平较高,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并给学生提供“综合创新”的机会,教学中多采用“综合求新”教学法。不同的学生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存在着差异,在学习动作技术时,就会出现不同的错误动作,教师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掌握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水平,促进知识的发展和动作技能的提高。

(4)根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这里所指的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的硬件环境,即教学场地、器材和教学设备等。教学方法的选择离不开教学条件,应根据场地的大小、器材的多少进行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开拓了教学方法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5)根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他的教学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等方面。不管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师的素质相匹配,并被教师充分理解、合理运用,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再好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位教师。因此,每位教师一是要根据自身素养,实际优势,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二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了解各种教学方法,做到得心应手,并能够不断发展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媒体的运用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物,是众多教学材料的总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的出现,教学媒体在教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教师传统的仅凭口耳直接传授的方式已经难以达到现代教育的要求。媒体介入教学,是人体认识世界的延伸,印刷品是人眼的延伸,无线电广播是人耳朵的延伸,电视机是眼睛与耳朵的同时延伸。教学媒体可以增加人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并大大增加人们对信息和经验的表现力。

媒体的内容一般包括语言媒体、动作媒体、图表媒体、幻灯投影媒体、影视媒体、多媒体系统。语言媒体与动作媒体,现在仍然是田径技术课教学中最常用、最主要的媒体;图表媒体因其具有静止性、经济性等特点,现仍不失为一种常用的媒体,各运动场所悬挂各种技术图片,有利于学生技术的掌握;影视媒体、多媒体系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而进入运动场馆、进入体育教学课堂的。由于它具有鲜明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集中注意,促进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加快动力定型的建立。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教学媒体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要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

(2)运用教学媒体时,注意频次和时间。

(3)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媒体。

(五)田径运动技术的评价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期望改变学生的各方面行为。改变学生哪些行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要通过制订教学目标来实现;学生行为改变到什么程度,必须通过评价来加以确定,从这一意义上说,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所谓评价是对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程度的行为进行系统的定量与定性描述,最终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的重点在于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价的意义在于改进学习和教学,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探寻新技术和论证新技术的可行性,从而达到促进运动水平提高的目的;通过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技术掌握程度,向学生反馈和描述完成技术的状态,指出技术上存在的合理及不合理的地方,使正确技术不断得到强化,错误动作得到矫正。同时学生通过评价其他学生和自我评价,也加深了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促进了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田径运动技术的评价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种: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综合评价。定性评价是在田径技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情况和各种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描述和反馈,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定量评价主要指借助生物力学的仪器设备,对技术动作进行摄影,通过解析,获得完成技术动作的数据,用这些数据来描述技术完成情况,并作出判断;一般竞技体育中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评价多采用此方法。它的特点是精确、可定量化,不足之处是成本高,反馈慢,不太适合体育技术教学。综合评价是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多用于技术考核及竞技体育的技术诊断。

在田径技术教学中,采用生物力学方法来评价技术,既不现实,也不实际。因此,具备定性评价技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名优秀教师(教练员)必备的能力。在定性评价时,技术理解越深,体会越多,就越容易抓住重点,做到全面、准确。每一个田径运动项目都是由几个技术环节构成,每一个技术环节中又包括若干技术动作要点,因此定性评价要能够把握各项技术动作的评价关键,这样才能对学生完成的技术动作作出正确的评价。下面我们以直道跨栏跑为例(表2-9),介绍定性评价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