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绪管理的关键步骤与技巧:觉察背后的观念和适当表达

情绪管理的关键步骤与技巧:觉察背后的观念和适当表达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情绪管理的第三步:觉察情绪背后的固有观念情绪ABC理论中,“A”代表某个事件;“C”代表情绪。(四)情绪管理的第四步:尝试着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1.宣泄法如果你的怒气值爆满,不要强行压抑它,因为强制压抑的话反而会伤到身体。而及时发泄能够避免把情绪带到工作和家庭中。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观察,可以有效避免给群体带来冲突和不利。

情绪管理的关键步骤与技巧:觉察背后的观念和适当表达

(一)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命名、接纳情绪

当我们出现某种情绪时,内心的状态会有一些变化,此时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状态一个命名。未命名之前,人们会处于一种无知的难受中,就像你很恐惧,而你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只知道自己很不舒服,难受却无以言表,无法让别人理解此刻的你是什么状态,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从婴儿时期起,人类就开始给下一代不断的命名,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除了物品的命名,还包括情绪感受的命名,比如,一个妈妈会对嗷嗷待哺的婴儿说,“宝宝饿了是不是,饿的着急地想吃奶了,马上就来了,等一下啊”。这句话当中就包含了对情绪状态的一个命名,慢慢地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明白这样的感受是着急,那样的感受是害怕。当他能命名这些感受的时候,也意味着他对这个感受有了觉察,之后才有接纳、应对的办法。

案例一:当小男孩难过哭泣时,大人常常说的话是:男孩子要勇敢,不可以像女孩子那样哭鼻子!这其实是大人在给孩子这样的示范:这个情绪是被否认的,不被接纳的,不可以出现的。带着这样的概念,小男孩长大成人后,自然会竭力回避、压抑难过的情绪,可是现实生活中种种大事小事都可能引发伤心、难过的感觉,既然男人不应该落泪,那它就只能转化为其他的形式比如暴躁易怒。

(二)管理情绪的第二步:觉察情绪背后的需要

我们需要觉察此刻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承认当下的情绪,接纳并反思情绪背后要表达的是什么需要?我们可以先看下面这段描述,看到情绪背后真实的需要。

案例二: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的父母一起到香港游玩,那四天,我们三个孩子拿着父母亲留下来的零用钱,没人管的过了四天自在却又寂寞的日子,好不容易,父母回家了,三个孩子围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箱,满脸的期待。

然而,每开一包行李,就多了一次的失望,满满的行李箱中都是药和酒,就是没有一样孩子期待的玩具和零食,那一次的我生气了,我忘了我是怎么生气地乱吼,也忘了我骂了哪些话。

我只记得父亲看着满地的行李箱后,跟母亲说:“明天去超市,给孩子多买一些吃的。”

果然,隔天傍晚,母亲下班后,我家的厨房堆了很多的零食,不过,我看着那些原本就熟悉的零食,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那时候我跟我的父母一直以为,我只是想要一些“台湾没有的新鲜玩意”,所以闹情绪,后来的我,终于了解,其实我气的只是“原来你们放着孩子出去玩,却从来没有想到我们。”

我气的是那种,被放下,被遗忘的感觉。一直到现在,我才了解,以前很多生气的理由,背后的原因。

我生气“为什么大人可以看电视到半夜,小孩不行。”,后来才发现,我不喜欢的是九点一到,父母赶走我们,让孩子们在黑暗中试着入眠,边听着另一个房间传来的微许灯光与电视的热闹声,我不喜欢那种被踢出去的寂寥。

我讨厌着洗碗,不是真的讨厌那样的工作,而是讨厌大家吃完饭后留下满桌的油腻跟孤单的我,让我一个人在厨房,面对着油腻的碗盘跟客厅传出来的一家和乐

小时候的我不懂,因此计较着大人看电视的时间,计较着谁洗几次碗,谁又从来不洗碗,常常为了这些连自己都看不懂的情绪,生气着,跟父母冲撞出更多的伤,也顶着爱生气、爱计较、脾气大的招牌,一刻都没有放下来过。

后来的我才知道,这样的迷惑影响我的人生,我在意着别人的感受、在意着别人口中的八卦、在意着怎么跟别人交代,而拖着一段关系,却不去真正面对“早已经不爱了”的真正心情

人生懂得自己最单纯的情绪,懂得自己最单纯的想法,很多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不需要拖着许许多多莫名的感觉与想法,伤人也伤自己。

当我们看见理解自己情绪背后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表达和满足需求。任何的情绪,都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都应该真实呈现、坦然面对。

(三)情绪管理的第三步:觉察情绪背后的固有观念

情绪ABC理论中,“A”代表某个事件;“C”代表情绪。我们往往以为是“A”导致了“C”,比如“你这句话(A)让我很生气(C)。”但是不妨仔细想想,既然同样的“A”对于不同的人并不会导致同样的“C”,由此可见真正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另有一个介质“B”,即我们每个人对该事件的解读、看法,它与我们一路走来所积累的经验、观点乃至价值观密切相关。既然了解了其中的关键点在于自己的“B”,那不妨去探寻让自己产生如此强烈情绪的“B”是否合理?如果过于片面、极端,适当地调整一下“B”,自己的“C”也会跟着随之变化。比如一样是接到临时加班通知,如果“B”是“老板又在剥削我、我真是倒霉”,那接下去的加班时间一定很郁闷;如果“B”是“看来老板还是离不开我”,那就会忙并小小得意着。所以说,面对同样的问题,生气或者微笑,完全由您自己选择。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伦道夫·奈斯教授,综合了很多研究,得出了一个让人醍醐灌顶的观点,大意是:抑郁,是在提醒你暂停或放弃现在的目标。从进化心理学上看,抑郁是一种调整。当我们很努力也一直达不到某个很高的目标时,低落的情绪就会出来。用沮丧萎靡的心情,阻挡我们继续做无用的投入,激发我们做调整,防止无止境地消耗自己。如果我们一时调整不过来,又不肯放弃目标时,低落就会升级成抑郁,来避免我们继续超负荷地投入进去。

哈佛大学詹姆斯·S·戈登教授说过:抑郁可以是一种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可以让我们更加自知,自我疗愈。它更像是一个人生旅程。有一些人在这里,改变了固有的模式。当我们真正听到抑郁想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执念,去缓解抑郁。但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觉察和梳理。我们都需要反思一下:

自己的抑郁,究竟是来自什么目标和执念。

这些目标可能是——成为“完美小孩”。

超越同龄人的懂事。时时刻刻要赢。成为一个关系和谐,但自我压抑的老好人。而这些执念,可能会时不时地让人陷入情绪的沼泽中。

(四)情绪管理的第四步:尝试着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

1.宣泄法

如果你的怒气值爆满,不要强行压抑它,因为强制压抑的话反而会伤到身体。而及时发泄能够避免把情绪带到工作和家庭中。发泄情绪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安慰和开解,有些人通过运动发泄。保持对自己情绪的观察,可以有效避免给群体带来冲突和不利。可以把你的情绪写出来、唱出来、说出来、喊出来、跑出来!

(1)哭泣。

科学研究表明,哭泣时会产生某种生理物质,使人得到释放,恢复平静。在悲伤时痛哭一场,可以有效地缓解情绪。人在悲伤时刻意抑制不哭对身体是有害的。

(2)倾诉。

有挫折、痛苦、委屈等不良情绪时,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信任的亲人和好友将心中的苦闷向他们倾诉,把内心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如果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以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如玩偶、大树、小狗等来充当。还可以用写信、写日记的方式来抒发。

(3)运动。

科学研究表明,运动有助于释放不良情绪,减缓心理压力。在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可以尝试跑步游泳舞蹈、打沙包等方式来消除。

好奇心研究所曾做过一个调查,大家在网上宣泄情绪的小动作有这些:

①换头像、换相册封面、换个性签名。

②给相册里面的照片上锁、解锁

③转发歌曲、歌词到朋友圈

④半夜发状态,第二天趁没人看到赶紧删掉。

⑤开小号吐槽。

林肯总统的时候,陆军部长向他抱怨受到一位少将的侮辱。林肯建议对方写一封尖酸刻薄的骂信作为回敬。

信写好了,部长要把信寄出去时,林肯问:“你在干嘛?”

“当然是寄给他啊。”部长不解地问。

“你傻啊,快把信烧了。”林肯忙说:“我生气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写信就是为了解气。如果你还不爽,那就再写,写到舒服为止!”

每个人心里,多少都会产生些负面情绪,这是很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正确地疏导发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情绪,而不被情绪所奴役。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绪。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时刻留意不要让自己栽在坏情绪中。(www.xing528.com)

2.转移

(1)深呼吸,冷静一会。

当不良情绪膨胀,即将爆发时,减低说话的音量,放慢说话的语速,深呼吸,在心中默数50个数,有利于使自己平静下来。情绪最易爆发的时间段一般在刺激点发生的30秒内。默数50个数之后,人的怒气会自然减弱,有助于实现自我情绪的控制。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曾说:“先数到10,然后再说话,假如怒火中烧,那就数到100。”理智就会重新接管头脑

(2)转移环境

当你产生愤怒等不良情绪时,可以暂时离开让你产生情绪困扰的环境,最好是到让你感到宁静、舒适的环境中。如公园、景区或对你情感上有特殊意义的安全空间,避开矛盾的锋芒,有利于平静心情。

(3)转移注意力。

发怒的时候,大脑中会产生一个强烈的兴奋灶,这个时候你就要建立另外一个兴奋灶来转移焦点。遇到烦心事时,你会越想越气,不如把事情丢开,做一些轻松的事,如运动、唱歌、逛街、看电影等。以此缓解情绪,增加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样,你会慢慢发现世界还是美好的。

上海一名90后母亲,产子后患上产后抑郁,无意中把之前的手工钩织的爱好拾起来,甚至给街上的栏杆织毛衣,在此过程中她慢慢走出了抑郁。

有意识的多关注积极事物。

比如平常记录一些开心的事,培养自己对积极事物的捕捉能力,下意识地去追逐积极事物。

3.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法就是利用语言、合理想法等方式对自身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达到缓解紧张状态,调整不良情绪的效果。常用的自我暗示方法有两种。

(1)语言暗示。

当你处于不良情绪时,自己默念: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身体是自己的,气大伤身,伤害自己的身体是愚蠢的表现等。这样进行自我提醒,有利于缓解和调节不良情绪。

(2)合理理由暗示。

在陷入不良情绪时寻找合理的理由来进行自我安慰。这种方法可以冲淡痛苦,起到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如失败时暗示自己“失败是成功之母,也许下次就成功了”。遭遇困难时暗示自己“世界上比你处境艰难的人比比皆是,这点挫折算什么”等。

4.放松训练法

当前经过科学的实验和研究,归纳和总结出很多专业方法来实现放松情绪的目的,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下面仅介绍几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1)音乐放松法。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人的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曲调和节奏不同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忧郁烦恼时可以听《蓝色多瑙河》《卡门》《渔舟唱晚》等意境广阔、充满活力、轻松愉快的音乐;失眠时可以听莫扎特的《摇篮曲》等优雅宁静的乐曲;情绪浮躁时可以听《小夜曲》等宁静清爽的乐曲。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2)想象放松法。

想象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冥想具有训练注意力、控制思维过程、提高处理情绪的能力和放松身体的作用。只要坚持练习,运用得当,冥想是应对压力、抑郁烦恼以及其他不良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最有帮助的方法之一。

在宁静的环境中,通过想象可以有效地放松情绪。选择幽雅宁静的环境,闭上眼睛,想象一些美好的事物,如广阔的大草原、慢慢涨落的海水、平静的湖面等,也可以回忆一些美好的经历,在想象的同时调整呼吸的节奏,之后慢慢张开眼睛。

经常性的冥想练习可以帮助训练大脑进入α和θ脑波。在这种状态下,头脑意识和物理身体之间的交流将被大幅度提升。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关键的步骤去获得身体的合作:

①对你的身体饱含慈悲,理解它是由经历过许多情绪的有意识的细胞所组成。

②用正向的思维对话与身体的欲望建立起信任联结,以便让头脑和身体协作疗愈一些小毛病。

③允许对话中有变化,同时使用不同的想法和语言去激发自动升起的情绪。

(3)肌体放松法。

通过肌体放松来缓解焦虑情绪,增强情绪控制能力。同时结合想象和音乐,可以达到全身松弛、轻松舒适、心情平静的效果。对于缓解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有很好的效果。

以上的指导意见对了知身体的动态疗愈反应是很重要的。

(四)古人管理情绪的小妙招

1.李纳:弈棋以息怒

明代李纳性子火暴,容易发脾气,但是他酷好弈棋。只要下棋,他的心态立刻安详。每当他躁怒的时候,他的家人就悄悄端出棋盘放到他面前。李纳的面色立刻改变,拿起棋子,与人下棋,接着怒气烟消云散。

2.李渔:著书以释怒

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说:“子无他癖,唯有著书。优籍以消,怒籍以释,牢骚不平之气籍以铲除。喜怒哀乐,皆成文章。”李渔在写书的时候,忧愁和愤怒都得以释放,牢骚不平之气都抒发在文章中去了,从而得以心情平静。

3.郑板桥:画竹以忘怒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任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知县的时候,郁郁不得志当他受到上司压制,心中愤怒时,便铺好宣纸,提笔画竹,以平抑怒气。后来他因为得罪豪绅而罢官后,画竹更成为他晚年自娱自乐、排怒解愁的养生之道。

4.林则徐:悬联以警怒

清代林则徐禁烟时,常常发怒,于是在书房悬挂一个条幅,上面写着“警怒”二字以自制,并在厅堂悬挂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干仞,无欲则刚。”上联自我警示应宽宏大量,下联自我告诫要无畏无私。

5.西门豹:佩韦以缓气

春秋时魏国邺令西门豹性情暴躁易怒,为了自我控制情绪,“佩韦以缓气”。“韦”就是熟牛皮,质地柔软。西门豹随身带着熟牛皮,每当脾气发作的时候,就用手抚摸一段时间,怒气就消除了。

6.王述:面壁以避怒

东晋蓝天候王述性情急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暴怒。一次吃鸡蛋,筷子未曾夹住,便屏跳如雷,把鸡蛋甩在地上,用脚踩得粉碎。但是王述与他人相处却颇有修养。有一次,一个人指着王述的鼻子大吵大骂,言语不堪入耳。王述只是面对墙壁,一声不吭,听之任之。那人骂了半天,见王述没有回,那人走了。王述好久没听到骂声,才转身询问家人,人答:“走了好久了。”他便坐下来继续做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