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推进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并以此作为教学改革项目,于2017年12 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为了使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工作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学校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两个工作小组,即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和信息技术保障小组,职责分工明确。

推进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 杨小倩

具体管理要求内容——C43:推进教育信息化实践研究

1.每年针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现代教育装备应用培训并组织能力测评;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装备,借助现代科技,改进教学方式,促进现代科技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按要求完成所有实验教学;教师能完成“学科标准”中的演示实验,能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具体做法:

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自2004年以来,以科研促教研,坚持走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道路,实现弯道超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福建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校和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状。学校教师教育技术俱乐部被评为“福建省巾帼文明岗”。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并以此作为教学改革项目,于2017年12 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

一、完善机制,加强组织建设。为了使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研究工作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学校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两个工作小组,即教学改革工作小组和信息技术保障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学校党政协同,会同学校各科室共同讨论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全面负责教改实施工作。教学改革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创建教育信息化项目实验小组,组织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及时总结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实践新模式;信息技术保障小组负责教师信息技术与实践培训,初步形成基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二、设计方案,明晰目标与合理规划。学校立足走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道路,并根据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解决教学点师资不足问题,促进教育均衡新路子,制定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教改实践项目重点,整体规划思路清晰,目标、内容、任务、步骤、方法具体详实,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具体措施得当,凸显教育信息化办学特色。

三、整体实施,全面推进实践研究

(一)逐层推进,全面参与。学校领导力量雄厚,班子成员年龄、学科结构合理,平均年龄三十几岁。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建立“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度。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改工作,并能达成统一认识。全体师生广泛投入教改活动中,师生对教改项目知晓度高。

(二)措施具体,稳步推进。根据方案稳步实施,分为理论学习和具体措施,并有配套政策支持,有方式方法、有条不紊地开展教改工作。根据阶段绩效目标和项目规划,围绕提高学校内涵建设,开展了翻转课堂、智慧教室、远程互动课堂等教改活动,扎扎实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教改项目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翻转课堂,上研究课。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运用理论不断加以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推动项目研究的顺利进展。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有利条件,在人人通平台上建项目研究专栏,不定期上传微视频教学片断,组织项目成员进行研讨,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同时在专栏中增添学习资料,为项目成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等。远程同步互动课堂项目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与互动学校开展除平时互动课外,也进行远程互动教研,取得共赢的良好成果。项目组成员经常性地进行互听互评活动。项目组分两组每周要各推出至少一节学科模式研究课,并通过项目微信群和现场评课相结合,及时组织评课、总结、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改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渠道,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科研工作能力。

四、打造“三种课堂”,提炼教学模式

(一)智慧教室——打造实时评价高效课堂

2012年2 月,学校与台湾网奕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TEAM Model智慧教室”产学合作书,实验启动。智慧教室设备只有一套,学校通过组建实验团队、跨学科交流,致力于打造智慧课堂。至今学校已有18 套智慧教室设备,参与实验老师达到50 人。

“TEAM Model 智慧教室”借助即时反馈器实现教学、评量、诊断、补救等四大e 化工程,使课堂展现“三动”(生动、互动、主动)的活络氛围,结合云计算的辅助,达到“三精”(精确、精致、精进)的教学效果,进而实践“三适”(适时、适量、适性)的教育理想,成为具有展现力、洞察力与调和力的智慧课堂。

“TEAM Model 智慧教室”主要运用HiTeach 互动教学系统,整合了互动电子白板、推送工具(ezVision 实物提示机、平板手机)、IRS 实时反馈系统,将多项辅具整合在一套软件上操作,是整合教学的利器。凸显的“即时”服务功能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一片智慧的芬芳,更好体现课堂以生为本,打造具有展现力、洞察力与调和力的智慧课堂。

1.即时展示,生成精彩。

以移动媒体推送技术,实现学生学习、展示、交流的生生互动。教师让学生每个人都自觉完成习题,没有抄袭的机会,用平板或手机拍照学生的作品推送到电子白板;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在学习上的好方法和心得体会,通过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而充满自豪感,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阐述解题思路,培养敢于表达、懂得分享的能力,触动孩子智慧参与,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2.即时作答,投票统计。

以实时反馈技术,形成实时高效的课堂评价的师生互动,增进活泼热络的课堂气氛。老师在预习前和学习检测环节,出示选择习题后,学生通过IRS 即时票选,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投票选择,立即显示统计图表,显示清晰的百分率。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让学生适应当下的考试形势,同时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让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为课后辅导提供依据。

3.即时关注,随机挑人。

抓住“点”启动挑人功能。因为不是老师指定哪个学生提问,而是机器随机挑人回答,所以刺激的音效与被挑中的“概率”无形地激发他们专注、思考、时时跟进学习的节奏,让学生的注意力时时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

(二)“翻转课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人人通平台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解决了原来翻转课堂实验的瓶颈问题,让课内外学习能够有机融合。TEAM Model 智慧教室设备的应用,让学生的学习随时可见,个性化学习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基于人人通平台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便应运而生。2016年,申报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人人通平台的‘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并组建团队着手实验。课题研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真正的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同时伴随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让能力各异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该课题已于2018年11 月顺利结题。

1.形成研训模式。

(1)研训团队,草根研究。每周重点指导1—2 名学科代表老师展示研讨,推敲学科特色的翻转模式;实验班级教师分批汇报展示研讨,验证调整实验模式;分组定期展示,实施即时群内评议、讨论、发表心得,轮流负责汇总大家意见,从而总结推广学科特色的翻转模式。

(2)联手高校,站高看远。借助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联盟力量,开展为期两年的“小学智慧教学与教师发展研修”,以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在教师研修方面的优势,促进我们实验团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升教师现代教学能力。(www.xing528.com)

(3)思维导图,拓展研究。组建“1+5”(一个负责人与5 个学习成员)研训团队参加第一期思维导图高级研修班,6 个老师高质量完成21 天的网络培训,并发挥引领,开展校内传授,让思维导图为“翻转实验”有力助阵。同时也让思维导图成为大家工作与学习的高效方法。

(4)1对1指导。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调研,梳理问题。学校提供课例资源包,专家进行分析、诊断,梳理课堂流程。第二阶段:案例分析,讲评研讨。第三阶段:典型示范,实践应用。第四阶段:对比总结,反思提升。

2.提炼学科教学模式。

通过人人通平台,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实验团队分组、分学科每周进行常态化的研究实验,逐步提炼了以下各学科的翻转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根据课型,学段再进行微调。

通过人人通平台,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实现“课前预习,初步认知;课中互动碰撞,内化知识;课后补救探究,拓展延伸”的课堂小翻转,并使之成为可扩散、可复制的教学模式。近两个学期来,实验团队分组、分学科每周进行常态化的研究实验,逐步提炼了各学科的翻转模式:数学的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三段五环”模式;语文“五导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英语的“三段六环式”;美术的“三段”式,科学的“三曲式”。

(三)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自2013年起,同安区阳翟小学与同安区莲花中心小学、同安区白交祠教学点尝试应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这课堂是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通过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解决教学点师资不足问题,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共享教育资源。这课堂还跨越海峡,与对岸的台湾学校实现《同上一堂课,天涯若比邻》。2018年,《同上一堂课 天涯若比邻》案例入选全国首批基础教育信息化典型示范案例,阳翟小学成为享誉全国的名校。但阳翟小学的校级领导与老师们不自满,踏实做好教育均衡的同时,积极思考如何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提出“在练好外功的同时,不能忘了来时路,必须练好内功”,即“为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9年,同安区阳翟小学携手同安区西塘小学、同安区莲花中心小学、同安区云埔小学和同安区白交祠教学点,结成"基于互联网+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创设校际间联动发展平台,借助远程同步互动录播课堂,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研、共建、共享的“基于互联网+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合作发展模式,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共同提高”。

共同体以远程校际互助、远程教研、专家团队远程精准指导、远程教师培训(岗位练兵)、远程直播精品课程、线下交流等为活动内容,在资源共享、教科研、精品课程、师资培训等方面促进校际集约资源,互动共研,交流共享,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受益,形成基于互联网+小片区发展新模式。

1.实施远程校际互助,促进资源共享。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回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重要体现。为解决农村教学点和农村完小艺体科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作为龙头学校的阳翟小学、西塘小学、莲花中心小学分别与白交祠教学点、云埔小学开展常态化远程同步互动帮扶,学科主要针对音乐、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课等。通过每周的常态化送教活动,保证农村完小和教学点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走出一条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解决农村完小和教学点师资不足,促进教育均衡和教师校际交流的新路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2.实施远程教研,促进共同提升。

扎实做好学科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云埔小学和白交祠教学点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师资力量薄弱,学科教研氛围淡薄。为解决这一问题,阳翟小学与莲花中心小学、西塘小学共同打造远程教研平台,主要针对语文、数学、英语等三大学科,以“共备、共学、共研”三共模式实施远程教研。每月开展一次优质课观摩研讨、同课异构或单元整体备课展示等教研活动,邀请白交祠教学点、云埔小学参与线上教研,聘请专家团队远程或到场精准指导,促进本实践共同体内的所有教师共同成长,促进共同体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通过远程教研共同打造的课例荣获佳绩,其中阳翟小学蔡明权老师执教的数学课例《找次品》参加第二十三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获得三等奖。

3.实施远程培训,促进师资共长。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共同体各成员校每学年都有新鲜血液输入本校教师队伍。不管是农村中心校还是薄弱校,甚至是区域内较优秀的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共同体创新培养培训机制,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均衡提供人才支撑。(1)建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结合同安区青年教师五项基本功考核,共同体采取线上指导岗位练兵活动、线下考核的培养培训机制。(2)统筹共同体学校师资培训资源。只要共同体联盟校中有名师名家进校讲座培训,大家共享之;推举联盟校中优秀骨干或学有专长的教师草根培训共同体联盟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有效促进共同体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师资队伍建设由校到片共同成长,培养机制不断激活,效益显著提升。在同安区2019年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莲花中心小学邵秋兰老师、黄青青老师获得三等奖。在厦门市2019年中小学幼儿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阳翟小学林少观老师获得信息技术学科三等奖,西塘小学陈燕萍老师获得信息技术学科一等奖,西塘小学黄婷婷老师获得英语学科三等奖,西塘小学陈建平老师获得综合实践学科三等奖。

4.实施线下交流,确保教育温度。

教育是需要温度的,有温度才会有激情!共同体参与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保持着线下交流。为了增进共同体师生的亲切感,拉近双方师生之间的距离,阳瞿小学定期组织双方师生现场互动、现场上课,或者是视频双方学生相见欢来增进参与互动双方学生之间的情感,消除平时屏幕上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让互动更有激情、更有亲切感。另外,共同体成员保持线下研讨远程管理、教学、教研、培训的不足,及时补救,调整、优化。线上教学、线下交流已成了共同体师生喜闻乐见的交流形式。

五、师生受益共成长,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1. 教师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参与教改老师获得各级各类奖项,教学成效凸显,课题研究成果突出,并取得教改阶段性成果。至2017年9 月,参与教改老师获得过各级各类奖项,其中国家级27 人次,省级13 人次,市级9 人次,区级98 人次;论文汇编,国家级19 篇,省级6 篇,市级15 篇,区级52 篇;教师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公开课,校内公开课研讨氛围浓烈。长期开展各级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推广课题成果。教师们养成“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习惯,具有良好教改素养。

2.项目研究与推动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深度学习。学生获奖颇多,其中省级27 人次,市级40 人次,区级179 人次;由于善于与信息技术融合学习,他们信息素养大幅度提升。

全面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跨越,需要不懈行走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之路。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将继续发扬学校刚毅的、勤勉的精神,披荆斩棘的勇气,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再造学校新辉煌。

专家点评:

厦门市同安区阳翟小学长期以来依托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通过系统规划、组织建设、全面实施,凝练出具体的教学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既推动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又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科研工作能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特色得到有效彰显。

(福建教育学院 徐小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